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巴记-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老师还告诉我,整个大重庆的东部,包括湖北西部的广大地区,都是过去一支重要的巴人——廪君蛮活动的区域,这支廪君蛮是巴人中最强大的一只,他们以山川河谷为根据地,不断征服周边的小国和部落,劫掠他们的财富和女人,并曾经建立过一个非常强大的巴国。
以后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分裂,迅速衰落并分崩离析,在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期突然神秘的消失了,而夔城一带,曾经是他们活动的中心区域,也是他们最后神秘消失的重点可疑地区之一。
据说巴人的第一个部落酋长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所以当地土家人都有崇拜和祭祀老虎的风俗。因此廪君蛮又被称之为“白虎之巴”,但他们最后是怎样灭亡的以及他们所掠夺的大量珍宝究竟去了哪里,都无从查考,成为巴史上的重要谜团之一。
然而不幸的是,董老师因为特殊时期中遭受迫害,身患多种疾病,几个月前驾鹤西去,使我的巴史研究陷于停顿,而董老师临别之前送给我的一本笔记和地图也没来得及细看,这次考察,我打算把它带上,有空研究研究。
中饭安排在冬瓜饭庄,说起这个“冬瓜”,跟敝人颇有渊源,乃吾小学初中之同窗。
“冬瓜”姓冯名东国,谐音就成冯冬瓜了,简称“冬瓜”。好似知道他日后必定与烹调结缘,而“冬瓜饭庄”因其味美价廉,在夔城竟也成了个品牌,兴隆镇这家乃是刚开业的分店。
说起来有些难以置信,冬瓜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蛋,而我算是“品学兼优”的班干部,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俩却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如果一定要找共同点,那就是俩人都共有的一种冒险意识。
冬瓜的父母都在县剧团工作,家也住在电影院院子里,所以我小时候看电影看戏都是不需要买票的,只要放映前到他家侯着就行了。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画画,但那时画笔和颜料对我们还算“奢侈品”,冬瓜便自告奋勇承担了解决这些材料的任务。
我们把目标锁定在剧团的库房,一个放风一个打洞,好在库房的一面墙是用石棉板隔起来的,所以打洞并没有花多少时间。一会儿,冬瓜得意洋洋地拖出一个纸箱来,打开一看,全是红颜料,足有12瓶。我说要不了这么多一个色,拿回去换点其他颜色。
于是冬瓜兄又从洞口钻了进去,但却没有将这个箱子带回去。不一会儿又灰头土脸地钻出来,这次手中拖的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两个,箱子里倒是各种颜色都有,但三大箱颜料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明目张胆拖出大院的,于是我们把它藏在库房外布景台里面,花了几天时间化整为零用书包把它偷运到我家里床下。
后来我成为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骨干,全是这几箱颜料的功劳。
大半年没见,冬瓜似乎又胖了不少,身子滚圆滚圆的,身高虽然远不及我,体重却大了许多,更像个名副其实的“冬瓜”了。
西装革履的倒有些老总的派头,但举手投足却漏了馅儿,仍然是油头滑脑,滑稽可爱的“冬瓜”。
一见面,冬瓜首先表功:“我已经跟赵书记说好了,你就以编外队员身份加入探险队。”
我连忙表达谢意,顺手递给他一个红包:“恭喜新店开业,一点小意思。”
冬瓜嘴里说两兄弟客气啥子,手却伸过来接了:“狗日的,你每次回来都一个人,你妈老汉儿(父母)不着急,老子还着急呢,要不这次就在夔城勾兑一个再回去?”
我捶捶他肩:“这事用不着你着急,我目前还没这个心思。”
冬瓜给我肚子就是一拳:“我看你娃有病。”
探险队一共13人,中方六人,其中三人我认识,一位是县旅游局党委书记赵林森,算是老相识;两个扛摄像机的分别是万州电视台摄像师黎夔和夔城电视台赵东。另外一男一女经介绍得知,男的是成都理工大学教授万向北,女的是她的研究生。
法国人的名字一时难以记住,这次来中国的七人由四男三女组成,其中有两对夫妇。他们中有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还有教师和医生,完全是自发组织、自筹金费的一只民间专业探险队。
我们十多人围坐在由两张方桌拼成的大条桌周围,由万教授为中法双方相互介绍:五十多岁满脸络腮胡的队长叫伊普斯,在法国洞穴探险界享有盛名,另一位中间秃顶、两鬓银须飘飘的是沙克,像个大盗,因此特别留意,我给了他一个外号叫“欧阳锋”。
两对夫妇中两个中年男人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叫菲利普,弟弟叫霍克,我们则简称他们为法老大、法老二。法老大的妻子叫凯雅,非常年轻漂亮,有点像法国电影巨星苏菲玛索,只不过头发是金色的,因此我直接称她“爱玛索”,后来知道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把我吓了一跳。法老二的老婆倒显得过分成熟,以至于看起来像是他的姐姐或妈妈,对比起来怪怪的。然而她却有个蛮好听的名字叫“索菲亚”。最后一个中年女性长得牛高马大,臂长手大指尖,长而卷曲的头发蓬乱地披在头上,我管她叫“梅超风”。
中饭结束后,冬瓜约我到镇上去转转,说是中饭吃得太普通了,弄点野味晚上招待我。我问他都有哪些?冬瓜说“野味太多了,有娃娃鱼、麂子、野猪、野羊、野兔、锦鸡,当然还有另一种野味儿。”说完之后狡黠地笑了。
我不知他所谓另一种“野味儿”是何物,不过从他的笑中感觉绝非善类。我于是告诉他: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就别惹麻烦了,野猪、野羊肉太老,骚味重,也可免了,再就是麂子肉,记得几年前在红池坝吃过,蛮香的,若能弄到自然不错,至于锦鸡,倒是没尝过,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它的羽毛,我早想弄张装饰房间。
今天并非赶集的日子,街上比较冷清,转了几圈没有发现需要的东西。天热得有些受不了,但冬瓜仍不死心,坚持要弄点特别的东西招待老朋友,便领着我朝田间小道走去。
不多一会儿,来到一农家。冬瓜显然跟他们挺熟,不进门就直奔主题。农夫说他家二娃跟几个朋友去深圳了,家中无人打猎,不过麂子肉好像还有一块。我们便跟他进到屋里,见屋梁上挂了几块黑乎乎的东西,老乡用竹竿叉了一块下来用报纸包好递给冬瓜,冬瓜在手上掂了掂:“算五斤,三天之内弄点新鲜野味儿到店里一并结账。”我连忙补充到:“如果打到漂亮的锦鸡,千万不要伤了皮毛。”
听说我对锦鸡感兴趣,主人将我带到另一农家,讲明来意后,农家大婶从屋里拿出一张黑白相间的麻斑锦鸡皮毛,不太中意,我告诉她想要的是那种五彩斑斓的锦鸡,大婶明白了,原来我说的是金鸡,龙桥一带多,过几天她叫人给我送几只活的来。
吃过晚饭后,我正要去拜访万教授,见冬瓜换了身短装,穿着凉鞋来找我,后面跟着个“丘儿”,手里拿了两把电筒,还提了个带盖的鱼篓。我不仅有些困惑,问他又打什么鬼主意,难道晚上还要出去钓鱼不成?冬瓜嘿嘿笑着说:“捉螃螃去。”“胖胖?”看我茫然不解的样子,冬瓜说:“就是大青蛙。”
在田间小道穿行了很久,来到一条小溪边,听见“呱呱”、“嘭嘭”的娃叫声,想必就是冬瓜所说的“螃螃”了。冬瓜从伙计手里拿过电筒,递给我一只。
跟在伙计后面下到沟里。这时天已黑了下来,虽说高原的月亮亮,但仍看不清楚沟里的情况。三个人赤手空拳,蛙类白天尚难对付,何况晚上,心中不由犯起嘀咕。
只见冬瓜拿着手电在溪沟中横七竖八地扫射,探头探脑地真像鬼子进村,我想笑却看见他的手电光突然定住了。顺着光束望去,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鼓着一对绿眼珠呆呆地望着我们,只见丘儿不慌不忙从旁边绕到那家伙后面,两只手那么一合,“呱”的一声,那家伙便就范了。
拿近一看,好家伙,肥嘟嘟的足有一斤多。所谓“螃螃”,莫非就是通常说的牛蛙?
我学着冬瓜的样子拿着手电漫无目的地一阵乱射,但没有发现什么可疑情况,而冬瓜和丘儿合作已擒拿了好几只,我有些着急了,冬瓜说要沉住气,电筒不要一味乱射,要特别注意溪沟边缘、石缝和水流平缓的地方。
我照着他的方法做,嘿,还真灵,很快就发现一个大家伙,死死地盯住电筒光,竟让我有些害怕,丘儿却轻松将它捉拿归案,没想到是今晚最大的一只。
带着满篓的战利品回到旅店,队员们大都已安然就寝,赵书记却还没睡,正担心我呢。我从篓子里捉出一只螃螃给赵书记看,如此大的青蛙他也是第一次见。于是叫来万教授和沙克一起观摩,二人推测这可能是棘胸蛙,至于当地人叫“螃螃”,可能是跟它的叫声有关。这家伙体型这么大,会不会玻璃鱼就是它的幼虫呢?
深夜,我们又美美地吃了一顿夜宵——水煮螃螃加丝瓜,辣得沙克喝掉了三瓶可乐。
吃了太多的东西,没法马上睡觉,便将董老师的笔记本拿出来翻阅,只见董老师的笔记本上打了很多的问号,凡是他的想法观点与学术界普遍认定相悖的地方,后面都会打上一个红色的问号。
笔记的前面部分是关于巴人的起源和建都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主张清江廪君起源说,也有主张黔水嘉陵江起源说,有主张邸羌迁移来源说,还有主张汉水迁移来源说等几种主要看法,莫衷一是。董老师倾向于邓少琴、童恩正先生主张的廪君说,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
关于巴国的都城,也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得到公认的是“江州说”(即现在的重庆)。但也有人提出巴人还曾经分别在夷陵、夔城、丰都、涪陵等地建立过都城。
关于这个问题,董老师是这样理解的:早期巴人并非起源于廪君之巴一支,而是至少有三支以上强大的部落,在相互征伐中又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强大而又相互**的组合型巴国,而每支巴人各有自己活动的中心区域,这便是史料上巴人有多处都城的由来。
明天就要开始探险之旅了,这一次跟随专业队伍考察,一定会比自己小打小闹有意思得多,心里充满期待。
关灯,睡觉。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
 ;。。。 ; ; ps:看《寻巴记》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第二章身处秘境
再次感到身体的极度虚弱和疲乏,我摸索到石床上想休息一会儿,无奈这床又硬又凉,虽不是很潮湿,但要想在这上面睡个好觉实在是很难的事情。我干脆将麻布睡袋裹在身上,盘腿而坐,运功练气,清理一下思绪开始思考问题。
记得自己是掉进了暗湖里,以自己的游泳技术游到岸边应该不成问题,可水下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向下拽。看来湖底还有泄水的通道和旋流,只是洞里太黑没看出来,而我刚好游到了这个漩涡的中心,我被这股强大的旋流带到一个神秘的所在——暗湖附近的一个地下洞穴,而这个洞穴中,居然生活着一群神秘的人。
现在看来我并没有死,也不是在梦中,还生活在阳世,只不过这个阳世比阴间还要黑暗空洞。探险队员们肯定以为我已遇难,说不定正在搜寻我的“尸体”,他们会发现那股暗流并追寻而来吗?不可能,因为这对谁都意味着不可生还,更不要希望在下面会发现一个神秘的世界。
如果是这样,实际上我已经死了,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会悲痛欲绝。小唐会怎样?我们只是一面之交,虽说她对我很好,但时间一久便会淡忘,还有我的姐妹兄弟朋友……
似乎想的太远了,现在怎么办?虽然活下来了,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看那青袍人的眼神,我的生死仍然难以预料。
洞子里是些什么人?那头戴羽冠的“酋长”,还有那穿白袍的年轻人,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是解放时藏进洞里的“棒老二”呢还是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里的神秘部落?那些穿麻裙的男人女人,他们的皮肤为什么那么白那么透明,是得了白化病还是“异种”?他们靠什么生活?哪里来的大米和猕猴桃?还有,这洞有通向外部的出口吗?
太多的疑问,怎么会睡得着。
远处传来脚步声,渐渐临近,最后在石屋外停下来,有闪烁的亮光。我起身近门,透过木板之间的缝隙看出去,是那青袍人,在外面来回踱步。
他来做什么?为何迟迟不进来?这个人地位一定很显赫,似乎“酋长”也得听他的,而且他的装束也很奇特,不像其他人这么蛮荒,看他的样子像是军师或者大管家,可是又不尽然。
对了,可能是巫师,先前在大厅的时候,他的双眼死死盯住火堆中的白骨,分明是在占卦。在骨头裂开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他眼露杀气,可是后来又恢复了平静。看样子,我的生死掌握在这个人手中。
踱步声停止了,青袍人将右手搭在木门声,似乎要推门进来。我希望他进来,面对面把事情弄个清楚,哪怕不通语言用手势交流也好。我静静地等待……可是青袍人却把手缩了回去,在门口沉思片刻,转身走远了,将我的期待丢在了无边的黑暗中。
此时的我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可却忍受不了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不明不白的等待。我重新回到床上,将麻袋裹住身体,希望能做个梦来填补寂寞的空间。
我依然睡不着,纷乱的思绪缠绕住我。
不知过了多久,又有脚步声朝这边过来,伴着火光停在门外。还会是那青袍人吗?我懒得起身,将麻袋裹紧了些,以逸待劳。
门被推开了,却是那白袍青年,手里拿了件东西。他插好火把,转过身来望着我,眼中充满友善的目光。
我亦用同样的目光看着他:白袍束冠,腰带上悬一柄带鞘短剑,眉清目秀,皮肤透明,眼珠是浅灰色的,像带了美瞳。个子虽然没我高,可与其他洞穴人相比简直可以说貌似潘安了。
年轻人走进床边,一只手轻轻按住我准备起床的身体,另一只手将一件东西递过来,竟然是一条羊皮褥子。我用感激的目光望着他,却不知怎样表达谢意。青年将皮褥展开为我盖上,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取出火把,将门轻轻关上走了。
此时,我好想留住那年轻人,我与他心灵相通,也许我们之间不用语言也可能达成交流。可是他却匆匆地走掉了,好在留下一件保暖的东西,这下可以睡个好觉了。
……我真的进入梦乡
我一个人坐在橡皮筏子上,顺着水流飘进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那湖泊好大,周围怪石麟立,钟乳密布,还有五颜六色的灯光,就像海底龙宫。
暗湖中有各种各样的鱼在游动,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