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年帝国的兴亡-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破坏,罗斯福依然努力压制住心中的焦虑,选择了沉默。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永远的对手(6)】………
() 作为陆军参谋总长的乔治·马歇尔立刻开始制定美军在北非的登陆计划。在计划中英美盟军决定动用10至15万人,3个特混舰队,在埃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同时登陆。意在击溃北非的德意联军,夺取北非战略要地,进而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
马歇尔原本建议将登陆行动放到43年夏季。这样盟军就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依靠美国全力发动的强大工业实力,用充足的物资解决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不过丘吉尔似乎等不到43年夏季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英国人还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但整个地中海的控制权其实已经被分割成东西两块。英国人控制着西边,德国人控制着东边。由英伦三岛运往北非的物资在德军轰炸机的攻击下,几乎全部沉入地中海。北非的英军只能依靠绕过好望角抵达的船队以及来自远东的补给勉强维持着。丘吉尔担心一旦时间拖得太久,德意联军将会彻底摧毁北非的英军部队,随后集中兵力对抗登陆部队。失去两面夹击的机会不说,一旦北非英军被击溃,维希法国的态度也会变得值得商讨。所以丘吉尔很着急,他必须在事态向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前,让所有一切尽可能在控制之中。因此丘吉尔强烈建议或者说要求在42年年内就登陆北非。
乔治·马歇尔将登陆北非的计划命名为“火炬”。在马歇尔的建议下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国北非远征军总司令,负责全权指挥。英国本土舰队总司令坎宁安出任海军总司令。同时马歇尔还推荐了奥马尔·布莱德雷与乔治·巴顿。行动时间经过折中后,最后定在了1942年12月8rì。这个rì期比任海济历史上的要晚上一个月时间。造成拖延的原因是德军与历史不同,他们在北非取得的优势让英美盟军不得不更加小心。
隆美尔的北非军团与历史上的处境完全不同。由德国来的物资通过托布鲁克港源源不断送至北非。由马耳他、克里特以及塔兰托起飞的第2航空队的飞机在地中海上空时刻掩护着下方的运输船队。
此消彼长之下奥金莱克指挥着他的北非英军一路向西退却。1942年1月北非集团军彻底击溃了挡在他们面前的英国第8集团军,在隆美尔的带领下向着150公里外,海岸旁的阿拉曼狂奔。
奥金莱克见德意联军攻势凶猛,不得不下令英军部队退守阿拉曼。试图依靠盖塔拉洼地阻挡住德军前进脚步。
1942年3月,被称为“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英德双方大规模战斗爆发。
德意联军出动了大约10万人,670辆各种装甲车辆由西向东贴着盖塔拉洼地北端高速杀向对面的英军。而隆美尔的对手奥金莱克则调动手中的所有兵力,聚集了大约13万人,720辆各种装甲车辆。在阿拉曼以南严阵以待。
3月7rì,德军装甲师高速杀向对面的英军阵地。奥金莱克一边指挥着第13军缓慢后退,一边命令在一旁协防的zì yóu法国的军队向南移动。他故意让出一条路让德军装甲师通过。
杀得兴起的德军根本没注意到对面的英军是在故意后撤,结果一头扎进英军包围圈中。
奥金莱克一见德军掉入自己的陷阱中,便立刻让位于海岸线的部队向西挺进,强攻驻守海岸线的意军部队。
意军和以前一样,一触即溃。隆美尔不得不将南面的德军装甲师抽调回来,防止英军从海岸线处突破。结果在盖塔拉洼地北端只留下了意军的阿里埃特师一支部队。
奥金莱克一看南线只剩阿里埃特师一只意军部队,立刻让有“沙漠之鼠”称号的英军第7装甲师配合第13军,与zì yóu法国的军队一起全力围剿阿里埃特师。
阿里埃特师在三面围攻下边打边撤,德军战线南侧随时有崩溃的危险。隆美尔见招拆招、有样学样。指挥着他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3个德军师向北猛攻,目标直指地中海沿岸。隆美尔要将英军位于海岸线旁过于突出的部队斩成两段,一口气吃掉。
3月10rì,英德两军在以基德尼山脉为中心,周围半径11公里的英军突出部展开整场战役中最大规模的会战。英军第1装甲师、第10装甲旅,第15步兵师以及第2新西兰师共计4万多人加入战斗,德军则动用了两个装甲师与一个机械化步兵师约3万2千人担任攻击任务。
10rì一早德军第5装甲师试图由南向北从基德尼山脉与米特意亚山脉间的山坳处突破,将英军突出部队一截为二。负责防守的第2新西兰师立刻收缩防线,凭借着两侧高地优势拼命阻挡德军攻势。当天下午,已突前的英军第10装甲旅调头返回,在山坳南侧与德军第5装甲师发生激战。
11rì,战斗仍在继续。第2新西兰师放弃了阻挡德军前进的打算。他们将两侧高地上的部队缓缓向北撤退,将阻挡德军的任务交给了第10装甲旅,以及刚刚返回的第1装甲师。
12rì,在经历了一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混战后,德军第5装甲师终于突破了对面的英军防守,跑了那段狭窄的山坳。结果在北侧又被英军给堵住。
13rì,原本还在攻击阿里埃特师的英军第7装甲师星夜兼程出现在了米特意亚山脉东侧5公里处。隆美尔见这场仗再继续打下去有向消耗战的方向发展,为避免部队遭遇过大损失,他不得不下令后撤。奥金莱克也见好就收,毕竟现在的英军也损失不起。
经过3天的战斗,英德双方又回到了最初的僵持状态。隆美尔与奥金莱克两人很有默契地同时决定停下脚步,等后方补给上来后再开始下一步行动。
虽然此后双方在阿拉曼地区还有小规模交手,不过总的来说“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到这里就可以算是结束了。德意联军与英军的损失旗鼓相当,在3天的战斗中,德意联军损失了约4800人,英军则损失了6000人左右,双方几乎都将自己的物资消耗殆尽。
短暂休息了2个月,在42年5月隆美尔准备再度出击,突破英军的阿拉曼防线。结果一份有着元首签名的文件由一名德国女xìng递交到他面前。那个名叫雷奥妮的“施维茵重工”女xìng主管凭着这么一纸文件,从隆美尔手中带走了两个意大利步兵师。然后隆美尔还被告知自己必须分兵去南面沙漠深处驻防。这份文件打乱了隆美尔的军事部署,“沙漠之狐”当天就发送电报向布劳希奇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布劳希奇回答道:“那份文件是元首亲自签署的,陆军最高指挥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等元首从苏联战场回来后,我们会帮你询问。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完成元首交付的任务。”
布劳希奇的回答让隆美尔非常不满。在隆美尔看来陆军总司令的回答根本就是在敷衍。元首在苏联战场?那只要发送一份电报询问一下不就可以了吗?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就在隆美尔满腹牢sāo的时候,凯特尔带着陆军最高指挥部的命令再次来到北非视察隆美尔的工作,同时将隆美尔夫人的亲笔信带给这个深爱着战争与夫人的“沙漠之狐”。而隆美尔在看完信后无奈地叹了口气,摇摇头便不再纠结了。
因为当隆美尔打开信封的时候,他在妻子的信中惊讶地发现一封艾瑞卡的亲笔信。
艾瑞卡在信中先是向隆美尔致以最高的敬意,随后写道:“尊敬的将军阁下,虽然我知道这份信无法解除将军你心中的疑惑,也无法对哥哥的决定作出任何解释。但我向你保证哥哥这么做有他的理由,并且这一切都是为了德国。所以请你像以前一样,再相信哥哥一次可以吗?”在信的最后,艾瑞卡还特别提到:“如果将军你以后见到哥哥,千万不要让他知道我写过这封信。就让这封信成为将军你,夫人阁下以及我们三人间的秘密吧。”
当天晚上,隆美尔在写给妻子的回信中写到:“亲爱的露,在今天收到你的信后,我之前的忧虑与疑惑被一扫而空。我现在才真正了解到希特勒小姐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女xìng。元首他很多时候都将话藏在心里,无论是痛苦还是烦恼都不愿与别人分享。因此给人一种疯狂又偏执的感觉。而希特勒小姐就在元首不注意的小地方,用她的方式默默弥补着元首的缺点。露,在看过你和希特勒小姐的信后,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来自元首的新命令了。我毫不怀疑有希特勒小姐在一旁辅佐的元首将会带领我们走向最终胜利。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进入亚历山大港,到那时候我就能回到你身边了。”
因为一部分意军被“施维茵重工”征用,隆美尔不得不暂停他的攻击计划。这让他对面的奥金莱克颇感疑惑。原本想主动发起攻击的奥金莱克结果收到来自伦敦的命令后也下令位于阿拉曼防线的部队转入防御。
奥金莱克从信中得知一个新消息。
英美盟军准备在维希法国控制的北非登陆。在盟军登陆后亚历山大港的英军负责与登陆部队一起两面夹击德军。所以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维持部队战斗力,不要做无谓消耗。一切军事行动等盟军在摩洛哥登陆后再说。
说实话,奥金莱克对这种陪衬角sè很反感。但他知道那份命令说的没错。补给稀少的英军不具备单独将德军赶出北非的实力。他们现在能做的就只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而已。
因此从5月开始,北非战场陷入一场奇怪的平静中。无论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德国人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大打出手的机会。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从这场战争最初开始,任海济就将他们视为唯一的对手。为了能击败这个唯一也是永远的对手,任海济一直计划到现在。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其他人(1)】………
() 隆美尔握着元帅杖刚回到他位于托布鲁克的指挥部,当他还在为之后元首交给他的任务而不停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行动时,暂代他职务的第5装甲师师长汉斯·冯·阿尼姆便向他报告说:“那个党卫军上校在元帅你离开后第二天便带着他的人走了。没有告诉我们去了哪里。”
被任海济的命令搞得焦头烂额的隆美尔下意识问道:“哪个党卫军上校?”
“奥托·斯科尔兹尼上校。脸上有条长长伤疤的那个党卫军上校。”
隆美尔这才回过神。他紧盯着冯·阿尼姆看了半天,直到看得对方浑身发毛后才慎重地说道:“听好了,冯·阿尼姆阁下。在这里你从来就没见过什么党卫军上校,因为北非这里只有国防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什么党卫军。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冯·阿尼姆机械地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这个国防军中将忽然明白,那个脸上有着刀疤的党卫军上校和他带领的士兵一定是受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他的任务不是自己能知道的。不,不单单是他。而是整个北非军团都没有资格知道。否则他的上司没必要如此慎重地提醒他,在北非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好了,我们不要再谈那个北非战场上根本就不存在的人了。”隆美尔说着将手中的元帅杖递给一旁的勤务兵,他快步走到地图前,在盯着地图看了半天后他转身面向冯·阿尼姆道:“冯·阿尼姆阁下。元首决定晋升你为国防军上将,正式任命文件会在下星期到达。在这里我先以个人身份恭喜你。”
“这是我的荣幸,元帅。一切为了德国。”
“很好,将军阁下。”隆美尔点点头,“我在这里,再告诉你一个元首让我转达的消息。以便你现在能做好准备,当那一天来临时不会手忙脚乱。”也不等冯·阿尼姆回应,隆美尔接着说,“从今年12月起,会有至少6个师到达北非。其中至少有2个师会与第5装甲师合并成第5装甲集群,由你指挥。希望你不会让元首,让德意志失望。”
隆美尔的话让冯·阿尼姆提起胸膛高声吼道:“我向你保证。元帅。”
“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讨论,在12月到来前,我们如何完成元首交付给我们的,现阶段的任务吧。如果我们没能完成现阶段的任务,增援部队可是不会来的。我亲爱的冯·阿尼姆,你可不想做个光杆司令吧。”
隆美尔很少有的用了调笑的语气,这让冯·阿尼姆一身冷汗。很明显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1942年9月,列宁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军便立刻开始将战略重心向南转移。由德国出发的列车、运输机装满了各种物资,沿着铁路线、航空线进入乌克兰与意大利南部。
德军大规模运输物资的举动让朱可夫再次确定,德军将在南线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击。他们正在为这次军事行动存储物资。铁木辛哥与瓦杜丁的第一、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加速重组。朱可夫甚至致电瓦杜丁:在你认为一切合适的时候,允许你动用一切物资,采取一切你认为合适的举动。
就在苏联红军南方4个乌克兰方面军严阵以待的时候,作为对手的德国人似乎一点也不急。
柏林总理府内任海济坐在元首办公室的那张椅子上,搁在桌面上完全的左手支撑住他略微倾斜的脑袋,黑sè的双眼略显嘲弄地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两个老人。
任海济右手边,身穿灰sè国防军夏季制服的艾瑞卡端坐在秘书席上,用她那万年不变的笑容看着任海济与对面的两位老人。
作为两人小尾巴的法密尔则挺直胸膛站在艾瑞卡身后。女孩的视线越过两个老者,远远停留在房间另一端挂着的画上。对这个女孩来说,坐在对面的那两个老人和办公室内的椅子、桌子花瓶等等没什么区别。引不起她丝毫兴趣。
“魏刚阁下,还有贝当阁下。我们似乎很久没见了。话说回来,我们之前有见过吗?”
任海济最后那句属于自我吐槽的话在艾瑞卡的翻译中被女孩自动省略了。两个老人对于任海济的问候xìng话语也没做出任何回应。这两个维希法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就这样面无表情的看着德国元首。
“德国元首,请问这次见我们有什么事吗?”鼻子下有着一撮白sè大胡子贝当低声问道。
关于贝当这个人这里就不再多废话了。需要强调的是,二战期间他的卖国行为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老人,他的政治手段烂到连海峡对岸的戴高乐都不如。在整个二战期间,他似乎努力想让维希法国保持中立,却又不停朝三暮四。结果两面不讨好。比如在盟军的火炬行动中,他一边命令在阿尔及利亚的达尔朗与盟军合作,一边下令抵抗盟军登陆。又比如在盟军挺进巴黎时,他一边命令法国人民听从德国命令,一边秘密联络盟军。
只要一想到贝当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任海济就冷不住想要好好嘲讽一番。因此从会面开始他就没有给过对方好脸sè。
卖国也就算了,居然还敢玩墙头草?(话说,什么叫卖国也就算了?)
“没事叫你来喝杯茶不可以啊?”
任海济刚刚说完,他的小腿在桌低下便被艾瑞卡轻轻踢了一脚。女孩给了我们主角一个白眼,随后依然微笑着看着魏刚与贝当两人。
“首先,为了表现我们德意志的合作诚意。我决定在今后的时间内逐渐减少我们德军在法国北部的驻军。即将法国北部地区逐渐交还给你们法国zhèng fǔ。这些交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