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海权-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
面对德国皇储的邀请,奥斯卡迅速加入了由特斯拉牵头的交流电应用研究工作中。而1884年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技工学校的多利沃-多布罗沃利斯基此时已经是aeg公司的工程师,因此在约亨的牵头下,西门子公司和aeg公司开始携手推进交流电传输技术的完善。
而其成果就运用在了施卢赫湖水电站上。通过三相变压器将水电站输出电流的电压提升至5万伏的高压,再在进入用户家庭时将电压降到220伏。
虽说110伏的居民用电可能更安全,但是110伏的电线消耗的铜更多,而且高电压有利于降低损耗,因此约亨还是不要学财大气粗的美帝了。
而另一座装机容量更大的水电站在位于图林根的戈尔迪斯塔尔正在建设之中。
交流电在德国得到应用给了特斯拉底气,因此特斯拉死活都要参加这次芝加哥博览会,去找爱迪生显摆,拦都拦不住。
既然拦不住,那就随便你了,不过约亨还是嘱咐特斯拉,别显摆得太高兴了把各种秘密研究都给抖出去了。
虽然1884年的《巴黎公约》让在德国申报的无线电专利只要向签约国提交申请文件就可以在签约国同样生效。不过特斯拉还是准备在芝加哥展示一下自己的新研究成果。
行吧,你要展示无线电来体现你在电学领域的领域的能力也可以,不过只能拿个没啥实际使用价值的原型机去?n瑟一下。
特斯拉也是明白人,正在实验室里研究用来放大无线电信号增加传输距离的二极真空电子管他可没准备拿出去见人。
对于特斯拉这种拿着新玩具跑去美国找爱迪生上门打脸的兴奋劲,约亨不得不感叹两人真是相爱相杀的好基友,这种由爱生恨……咳咳。
送走了这些去美国?n瑟、炫耀、推广自己的新产品的技术宅们后,约亨没清闲上一个月,施利芬的一个提议又让整个德国要经历一次动荡。
“军制改革?”夏洛腾堡宫的书房内传来腓特烈三世略显诧异的问话。
“是的,陛下。这将大大提高帝国陆军未来在战争中作战的协同性,指挥的统一性,是有巨大的好处的。”施利芬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我当然知道是有好处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遭到反对后应该怎么应对?”腓特烈三世有些头疼的问到。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已经点头了,那么其他人的反对没有什么意义。”施利芬强硬的回应到。
事情还是得从奥地利被兼并后说起。
由于受到约亨平时不满编的思路的影响导致1885年以后德国陆军的兵员增长数量近乎停滞,此时的德国陆军拥有着10个满员师,10个满员率80%的常备师,31个满员率40%的缩编师,总共拥有陆军作战部队50万人。
如果发生战争,满员师和常备师都可以直接投入作战,而简编师最长也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从预备役补满兵员。
其中10个满员师中的8个,10个常备师中的8个和31个简编师中的23个属于普鲁士王国。
剩下的8个缩编师则分别属于符腾堡、萨克森这两个王国以及巴登、黑森、梅克伦堡、奥尔登堡这4个大公国。下面的公国和侯国则没有自己的常备军。
而巴伐利亚王国却因为拥有着2个满员师和2个常备师的军事力量成了除普鲁士往国外最强大的邦国。
这种情况对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部或者说普鲁士王国总参谋部来说一直是个麻烦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4月6日颁布帝国宪法,宪法第11条规定: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已遭受攻击。
由此看出,德意志皇帝的权力还不如美国的总统。虽然大家在德意志帝国这个旗帜下联系的更加紧密了,但是各邦国之间的主权不容侵犯,而且其权力还受到俄国和奥地利王国的保护。
如果说霍亨佐伦家族是此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这个权势也是来自于普鲁士王国的王冠而非德意志皇帝的皇冠。
这也是当初约亨的祖父威廉一世甚至和俾斯麦翻脸也希望自己成为德国皇帝而非德意志皇帝的原因。
在普奥战争前后被普鲁士王国以武力征服的原德意志邦联中的北部邦国自然不敢违逆普鲁士的意愿。但是1871年自愿放弃一部分权力,和普鲁士共同组建德意志帝国的巴伐利亚王国却拥有相当高的独立自主权。
拥有外交权,能够向法国和奥匈派遣外交代表,欧洲各国在巴伐利亚也有着自己的代表也就算了。帝国铁路也是由各自进行管理,并不统一。也就罢了。
但是巴伐利亚王国的军队只对巴伐利亚国王效忠,并且只在战时接受皇帝的指挥这就让皇帝如鲠在喉了。
而且说是战时接受皇帝指挥的巴伐利亚军队在一战期间也曾多次拒绝总参谋部严守阵地的命令,主动进攻法军,虽然其战斗力强与法军,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但是却破坏了施利芬计划的整体西线战略。
虽然施利芬计划的失败是多方面的,但是巴伐利亚军队的擅自行动造成法军从进攻转入防御,导致了总参谋部计划通过防守诱使法军不断投入兵力进攻德军左翼防线,从而为右翼德军执行旋转门计划争取时间的目标破产却是其中相当严重的一个环节的失败。
所以这种不受管辖的独立性让德国总参谋部从老毛奇开始就希望可以将巴伐利亚军队的指挥权弄到手中,但是根本没有丝毫借口,不过这种情况随着奥地利的并入发生了变化。
奥匈帝国常备军在平时以作战团的形式存在,在战时整编为师。奥地利王国加入德意志帝国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了属于自己的15个龙骑兵团,62个步兵团,28个战地猎兵营,4个蒂罗尔猎兵团,除掉后勤部队、炮兵部队和塞尔维亚战争中损失掉的兵员,其作战部队总兵力也超过20万人。
如何将这20万人消化吸收,将其纳入德意志帝国陆军,或者说普鲁士王国陆军的体系下成了总参谋部的大问题。如果放任他们和巴伐利亚军队一样拥有相当高的自主权,那普鲁士王国可就头疼了。
但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配合对施利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奥地利王国将外交权、铁路管理权全都上交帝国政府,高兴的卡普里维,和他施利芬没关系。
但是奥地利军队开始取消自己的原有番号,按照德国陆军的标准重新整编,并且向总参谋部寻求意见和参与的举动让施利芬喜出望外。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年纪已经大了,也许他在的时候奥地利军队还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大公一旦去世,没有了领军人物的的奥地利军队将群龙无首。
奥地利王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让总参谋部难以心安,一旦自己去世,那么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总参谋部必然会趁机夺取军队指挥权。因此引发的冲突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谁也不能预料。
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不愿意看到自己背弃了约瑟夫陛下也要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出现任何问题的大公决定用这种方法将奥地利军队的指挥权和平的移交到总参谋部的手里。
于是,在总参谋部的参与下,奥地利王**队开始修改兵役制度,让一部分兵员复员回家。15个龙骑兵团被合并成2个满员骑兵师,62个步兵团被整编成2个满员师,4个常备师,6个简编师。战地猎兵被改名为山地步兵,28个战地猎兵营和4个蒂罗尔猎兵团被合并成3个常备山地步兵师。后勤部队和炮兵部队也按照德国标准开始重新整编。
总参谋部还制定了在10年内为奥地利王国部队进行换装德国制式装备的计划。
随着奥地利军队的顺利整编,施利芬开始考虑现在是不是一个可以对巴伐利亚开刀的机会了。
注1:这个和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无关,是1883年德国人埃米尔·拉特在柏林建立的爱迪生应用电气公司,不久后就改名为通用电气公司,是德国电子领域的康采恩垄断集团。在二战时期曾是仅次于克虏伯之后的第二大军火制造商。1996年成为戴勒姆-本茨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第124章 无限的轨道
1893年世界上最盛大的一件事自然是5月1的芝加哥世博会开幕了,这个在美国举行的盛事,德国人自然要去参加。
约亨当然也要在这次世博会上推销自己的产品,bmw的各个型号的汽车自然要去世博会上亮相。
随着bmw的名声越来越响,并且4s店的销售网络在西欧也已经基本铺开,汽车已经成为了德国一项新兴的强势产业。
而极尽奢华的bmw-daimlerds1虽然销量不高,除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德**火巨头克虏伯这样的一些顶级大土豪消费了一些外,其他的一般土豪依然对其敬而远之,不过这不妨碍bmw在汽车市场上那极高的声誉。
在迈巴赫的不断努力下,最新的直列4缸汽油机就已经可以提供超过40马力的动力。有了强劲的动力,本茨很快利用这种发动机打造出了世界第一辆公共汽车,而戴姆勒则打造出了世界第一辆卡车。
公共汽车和卡车的发明人依然没有因为约亨的影响而改变,只不过时间分别提前了2年和3年,而车辆的性能也提高了。
加长的车厢,前上后下的双车门,对面式的20个座椅,公共汽车的出现让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德国交通体系开始了一场变革,在约亨的推动下,德国的几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开始进行用公共汽车代替公共马车,建设更完善的城市公交网络的试运行。
而卡车的出现对于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对材料运输能力有着极大需求的德国是比公共汽车更为重要的发明。卡车的运载能力面对马车的巨大优势很快就让这种车辆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而卡车的价值不止于此,其在军事用途上的价值不亚于铁路的战略价值。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在一周内用3900辆卡车运输了19万士兵2。5万吨物资,对战争的进程造了巨大影响。
而施利芬的旋转门的失败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低下的运输效率和缓慢的部队运动能力的拖累。
所以卡车也是约亨重点的关注对象,作为表率,约亨名下的企业率先开始将自己的运输工具全面换成新诞生的卡车。
当然,限制两种车辆迅速普及的依然是价格,不过汽车的效率优势慢慢会体现出来,对此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而这种耐心,约亨有。
随着汽车需求量的上升,对轮胎工艺的提升也就成了极为迫切的需求,炭黑橡胶和棉质帘布层被约亨提出来后开始在汽车轮胎上得到应用。
汽车的发展趋势也让橡胶的价格开始提升,不过好在德属喀麦隆是个生产橡胶的好地方,虽然在以后的总产量上不如东南亚的橡胶生产大国,但是每公顷产胶1200千克的平均产量在未来可是远高于马来西亚的700千克和印度尼西的400千克。
自从汽车一炮打响后,知道未来橡胶需求量巨大的约亨就开始在喀麦隆建设橡胶种植园。引进了产胶量最高南美的三叶橡胶后,喀麦隆的橡胶种植业也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石油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高。美国、喀麦隆、尼日利亚的石油公司的产能也在逐步提升,炼油厂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一个汽车市场带动的巨大利益链条正在逐渐成型。
欧洲市场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德国本土的需求量让bmw原本年产一万辆的产量开始捉襟见肘,扩大产能,将公共汽车和卡车这种主要注重运载能力的车辆的生产分离出去成为了bmw的下一步主要工作。
同样有着巨大消费能力的北美却因为运输成本导致价格无法下降。为了能够在美国抢占市场,bmw决定在美国建设分厂,而这次世博会也是bmw大举进攻美国的前奏。两种新车型自然也要去参展。
不过还有一个新玩意也要送到芝加哥去凑个热闹。
约亨在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看到这个准备送到美国去的新玩意,一台履带式汽油机拖拉机。
狄塞尔之前制作出的卧式单缸四冲程8马力柴油机,这种玩意已经可以用来用于小块田地耕作的手扶拖拉机了。不过由于约亨的推动下,德国的新兴农业容克们进行联合的大规模农庄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更大型化的东西。
所以手扶拖拉机的市场不会很大,约亨也就没有提出要制造这种玩意。而之后研制成功的直列4缸柴油机不过输出20马力,也就比5年前迈巴赫拿出来的4缸汽油机多了4马力,但是在重量上却重了近一倍。仅有的优势也就是更大的扭矩和更低的燃料消耗了。
所以这种东西约亨认为就算投放市场估计也没什么优势,因此阻止了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将这笨重玩意装上拖拉机的打算。
无奈之下的狄塞尔也只好继续努力提升柴油机的输出功率,不过现在看来至少没个一两年恐怕是拿不出比较靠谱的产品的了。
不过拖拉机还是要造的,德国农业产业化的进步在持续,对于生产机械的需求也在增加,蒸汽拖拉机这种坑爹玩意极低的工作效率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不但要在其工作中不断的给锅炉添煤加柴,而且极低的燃烧效率让其提供的马力还不足以携带能让自己工作一天的燃煤或者木柴。
想象一下蒸汽拖拉机在工作时还要别人不断往上面搬运燃料的可笑场景就知道这玩意有多不靠谱了。
为了让那些进行合作,将农业产业化的容克们更加积极的投身工业化农业的大潮中,合适的农业生产机械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当初16马力的直列4缸汽油机被装上了拖拉机,并且取得了成功。效率下、笨重的蒸汽拖拉机迅速被淘汰,现在在德国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拖拉机吞吐着青烟的景象。
汽油机拖拉机的普及开始让德国农业的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被强劲的机械动力轻松完成。那些抱怨年轻人不愿留在田地里工作的容克贵族们开始正视当初皇储殿下所提出的机械耕作所带来的便利。
使用机械有让耕作的效率更有保障了,毕竟人力耕作的效率是变化的,机械则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加上将自己的产业与别人联合起来,进行集中耕作的容克们发现面积越大,机械所展现出的效果越好,农作物产量更高,生产成本反而更低。
于是逐利的容克们开始走向了产业联合的道路,用机械代替人力的他们可以省下大笔的雇佣劳动力的投入。而这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失去了工作,被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这下就算是愿意留在田地里的年轻人也不得不前往城市寻找新的工作。这更加汹涌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德国大规模基建才能将摊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