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西北王1918-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柱是长城筑路公司第二批3ooo员工之一,他是蒲城人,跟他在一个小队的,有同官、白水、富平等地5o多个,另外5o多个是第一批员工,也是他们的师傅。
马柱今年只有17岁,是家里的老三,有2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家里就5亩薄田,爹娘操劳大半辈子,去年才刚刚给已经37岁的大哥说上了媳妇,二哥35岁还在那吊着呢。
马老栓总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给自家老婆子哭诉自己没本事,年龄小的马柱没少听到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柱很想给家里帮忙挣钱,好让二哥能早点说上媳妇。
马柱没念过书,他刚开始想去投军,因为邻村杨长久多少和他家带点拐弯的亲戚关系。但爹是个倔脾气的人,总说杨长久是拉杆子的不让他去。自己除了帮家里做点农活,平日就在附近四处打听那里有活可干。
去年9月底的时候,杨长久带着自己的警卫回家,马柱远远就在土坡上看见了,他的警卫也是附近村子的,小时候还跟自己一块玩过,看见马柱就问他最近干啥呢。
马柱说还能干啥?除了找活还是找活,警卫笑着说你咋不去西安城里呢,那里招人呢,管吃管住,一个月3块钱工钱,主要就是修路、建房,就算没活干的时候也钱。
马柱生平第一次叫了杨长久一声哥哥,杨虎成点点头说真有这事,你要想去的话我给你写个条子,保准不唬人。
四壁皆涂的家里,马柱将条子递给了马老栓,其实家里的男人没一个识字的,唯一认识几个字的就是嫂子李桂花。嫂子是二婚,她原来的男人死了,嫂子小时候家境好念过些书,可是闹革命的时候,家里被抄了,男人又没了,带着一个闺女就改嫁给了老实巴交的大哥。
嫂子其实很得家里人关心,人是顶好的,她看了马柱拿回来的条子,说是杨虎成写的,上面写着:“兹介绍蒲城良善17岁子弟马柱,进入筑路公司,落款是杨虎成。”马老栓听完还是不放心,就拿着条子去问了村里的一个先生,先生在县里的中学教书。
先生看完条子说没问题,这是好事,现在省里正在修从潼关到西安的驿道,近万人在那里劳作,这个筑路公司是省城几个大商人成立的,听说吃的好、钱也及时,现在要进去可不容易。
于是经过全家人的表决,马柱第二天踏上了去西安的路,其实第一个举手的就是马老栓自己,他还盼着自己和老三今年多挣点钱,想办法给老二说媳妇呢。
经过近4个多月学习和工作的马柱,回来的时候带着2o块大洋,其中有3块是奖励,5块是过节和加班费。他跟着师傅学的是下炮眼,在凿山的时候,他奋不顾身推开了一个被震晕的同事,获得了3块钱的奖励,他回家之前,牛耳山已经快被挖空了。
由于工期很紧,筑路公司是分批放假的,他是最后一批7天假,过年那会回家的只有5天假。马柱回家之前管事就交待,只有7天时间,快去快回,马上就要大开工。马老栓看着小儿子穿着一身板正衣服,远远离去的背影,脸上乐开了花,老二的媳妇有指望了。
令马老栓高兴的是,听儿媳妇桂花说,老三学问可大了,认得字比她都多。更令他高兴的,是马柱教给他的肥料知识,在家里这几天一直在给他教。
就在马柱急急火火赶回公司的时候,富平仁智镇最南边的一个村子里,李三奇也辞别了送别自己的家人,踏上了返回周至的路。
李三奇属家里的第二子,之所以叫三奇是生下来不哭、一直到5岁都不会说话、但却很聪明,所以被村里人称为三奇,他爹干脆就给他起名李三奇。
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还算殷实,小时候读过学堂,后来小学堂经费被克扣,办不下去,年龄大了的他,就到西安投奔他远房叔叔,叔叔介绍他进入了商团。
他所在的是1营1连1排3班,他任班长,直属赵青山,1营是放假最晚的一个营,回来的李三奇,差点没被家人的口水淹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说服了家里人,
父亲还算是比较开明的,特别是听到商团的少东家,就是仁智镇司家少爷的时候,父亲终于点头认可了,仁智镇司家虽然生惨案,但名声还是不错的。
回家的李三奇穿着军便装,军便装的设计借鉴了中山装和休闲装,裁剪的非常得体,加上收腰和立体感很强的裤子,显得李三奇英姿勃,无休无止的军士养成教育,让李三奇越英武,这次回家他的转变,让家人着实大吃一惊,想通了的父亲这几天一直带着儿子走亲串友,很是惹的不少亲友家的妙龄少女眼热。
幸好自己明天就要归队,后天自己将和连长被抽调去训练新兵(镇嵩军的1ooo俘虏)。将这几个月的饷钱和过节费总计5o块硬塞给父亲,李三奇现在每月12块饷钱,4个月饷银加上过节费一共有6o块,给自己留了1o块,其余全部交给了父亲。
6续回归的民夫和职员越来越多,各个工地终于要开工了,这时不像春节之前,现在需要的民夫越多越好,因为各处都需要人。
王文和此刻心急如焚,曼姨虽说一路上一直在开导他,可近乡情怯,更何况父亲明显支撑不了太久,否则也不会刚过完春节就来电报,堂兄弟两人和一大家子此刻正坐在火车上,沪宁铁路上火车呼啸着向北飞驰,在有半个小时就到无锡了。
嘉悦挤在父亲的怀里,她和爷爷的感情最为深厚,也最得爷爷的宠爱,所以她非常的害怕。
无锡王家老宅,王文和颤抖着推开紫红色的木质大门,门外的上马石上光滑如新,显然佣人平日还是很上心的,自己小时候没少在它上面玩,每天读完书就在上面等着父亲归来。
管家看到少爷回来了,立刻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显然此刻病危的父亲刚刚入睡,堂兄和王文和让一大家子先去偏厅等着,两人轻声走进了正房。
屋内燃放着檀香,可以辟邪通窍,但对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显然是无效了,老人半靠在床头昏睡,口眼的歪斜越严重,只剩下稀疏的几根头,全无光泽,仿佛枯死的朽木一般。
父子连心,似乎知道儿子回来了,老人睁开混沌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儿子,王文和跪在父亲的床边,紧紧抱住父亲干瘦如柴的胳膊,老人艰难的张了下嘴,示意要说话,王文和赶紧将头凑到老人的嘴边。
“你的事”话说的很艰难,说完老人就直视着自己的儿子。
—————————————————————————
求收藏、求红票,冲榜需要书友的支持,午子谢谢大家了!
………【四九章 开天辟地】………
王文和眼含热泪,开始一字一句将自己这半年多来所做的事情说给父亲听,张炳玉、司南、包括最隐秘的商团也一五一十的说了,此刻也顾不得自己的堂兄在了。老人眼神逐渐清亮起来,不复之前的混沌,等他说完,老人艰难的点点头,表示肯定。
老人的胳膊微微动着,如柴的左手似乎想抓住儿子,王文和急忙握住父亲的手,虽然老人使了很大的劲,但王文和感到的是油尽灯枯时那深情的一抚。
看着老人想要说话,王文和急忙凑,半响之后,老人艰难的说出一长段话:“你终于长大了,我很高兴,记住要稳、要忍,万事急不得。我如果死了,将我和你的娘亲葬在一起,我后半生一直在陕西为官,不曾做过昧良心的事,你要上对的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
“家里的房子,是否留着由你决定。你和小曼不要为我守孝,好好做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爹无时无刻都盼望着你成大事,不要顾忌生死,人谁能无死!好好教导信儿和小悦,爹盼望着他们成才。好了叫小曼和孩子们来吧。”
这一大段话,老人说了很长时间,中间歇息了好几次,胸膛一直剧烈的起伏,堂兄弟二人帮着老人轻轻捶打半天,老人终于不在气短,这才退出去叫孩子们。
2个钟头后,当王文和再次从内堂出来,一行清泪掩面而下,时民国8年2月2o日下午14点32分。这一天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开幕,北京政府派朱启钤为总代表,广东政府以唐绍仪为总代表。
天空此刻也失去了好脾性,开始刮起大风,入春之后的第一场雨开始纷纷扬扬。
无锡王家老宅,竖满丧幡、满园素白,一个可敬的老人去了,他带着国破山河碎的遗憾去了,又带着儿子终于成才、子孙孝悌的笑容走了。
青瓦朱墙的老宅内住着这样一位其貌不扬,一生波澜不经的老人,可谁又能知道,他是怎样的忧国忧民;谁又能明白,他是如斯的期盼民富国强。
王文和大病一场,他的身体本就文弱,之前的操劳和丧父之痛,让他终于倒下,接待宾客和操办丧事,都是王文礼经办的。
出殡那天,他强撑着病体,跟在柏信的身后,披麻带孝,看着父亲终于和母亲团聚,这是生人的离别,却也是逝人的聚。
基地工地上,司南接到了老人当天下午去世的电报,他再也制止不住自己对老人的感激和留念,嚎啕大哭。虽然之前仅有短短的聚,但他被老人的远虑和爱子之心感动,也深深感受到了当初王文和再次去美国时,老人那坚毅眼神的含义,这是一个值得自己用一生去尊敬和怀念的老人。
周学熙是在王文和离开西安的第4天到达陕西的,他带来了6o多人的队伍,当晚在西安休息之后,丝毫不理会陈树藩的巴结,第二天就带着队伍扎进了周至的水泥厂工地。
一战的结束,标志着列强争夺殖民地高峰的结束,从此,一场新的战争打响了,各国开始致力于自身的展,殖民地时代也随着一战的结束走向衰落。
为了保质、保量的早日完成建设,司南拿出2o万,面向全省招募民工,青黄不接的时节,贫苦百姓们向周至蜂拥而来。
虽然有些地方土地还没有解冻,但在司南不计成本的砸钱下,大量的民夫和工具让各项工程都得以开展。长城筑路公司再次扩招2ooo人,留出3ooo最精干队伍继续凿山,其余的以老带新全部投入到骆峪河水库枢纽的建设中去。
旧金山码头,3艘5ooo吨级的美军运输舰,满载着红十字会标识的粮食,驶向了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天津。
码头上,司徒美堂握着罗斯福的手,激动的说道:“谢谢你,富兰克林,如果没有你,我恐怕要愧对国内的同胞。”
“司徒先生,您客气了,您是我的朋友,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罗斯福手里握着一份采购明细,微笑着和司徒美堂握手。
这份采购明细是司徒美堂和司南进行电报沟通之后,由司南拟定的,金额为3oo万美元,将分3年进行采购,不过已经按照现在的价格进行了确认。罗斯福帮了不少的忙,比自己派人或者由司徒美堂出面便宜了不少。
主要内容涉及一个小型汽油、柴油机厂生产线,一个拖拉机生产线,以及工程用小型设备生产线,另外还有大量的机床和一台5ooo吨级的水压机。本来水压机是处于限购令中的设备,因为它可以用来加工重炮。
但正在进行的巴黎和会,中方需要美方的协助,美方也同样需要中方出一定的声音,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威尔逊总统网开一面,以展中国贫穷地区的工业为由,说服了国会,再说中国人什么时候学会加工重炮了。
司南已经决定,趁着现在罗斯福需要自己帮忙,用这份订单减小罗斯福在推广国际聪明计划中遇到的阻力,同时扯上美国这块大旗,保护自己薄弱的家业。
在王文和离开西安时,他就已经委托王文和带上了宝石,在天津和上海分别进行拍卖。
捷克也得到了一份采购清单,除了机床、机电设备和科研设备,剩下的主要是粮食和农业科学家,他已经决定将农械学堂分离,分别开办专门的农业和理工学校。
迪卡夫。拉契尔接到电报的时候,刚刚在自己哥哥家里吃完午餐,最近他没事就来哥哥家,就论语和中庸中的学术问题与哥哥进行探讨,两人经常互相争吵的面红耳赤。他深深喜欢上了这两本中国哲学书籍。
里面包含的思想和考虑问题的角度,是自己以前从未思考过的,这给他的思维方式带来了质的飞跃,独立后的捷克,需要一个优秀的外交部长,他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接到电报的迪卡夫。拉契尔高兴的跳了起来,这份订单少说也有2oo万美元,这对他的政治仕途来讲,是一个有利的襄助。
“哥哥,埃文太优秀了,我实在不能想象,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我真想去那里看看,看看如此富庶的国度,却为何这么虚弱。”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次能竞选上外交部长,我的第一个出访目标将是埃文所在的中国!”迪卡夫。拉契尔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没等两人说两句话,电报局的职员又送来一份电报,电报是拉契尔来的,这是一份采用了拉契尔家族秘密书写方式的电报。
“爸爸、叔叔,请代我向妈妈和婶婶问好,告诉她们埃文在中国很好,这里的人民很热情、也很善良。但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比如军事上的,埃文请求叔叔,尽量寻找德国的参谋人员或者退伍军官,这里将开办一所秘密的军事学校。请叔叔寻找欧洲各国和阿拉伯的优秀马种,当然大量的挽马和战后无法处理的军马这里也需要(特别是母马)。爱你们的埃文,无时无刻不在遥远的国度思念你们。”
看完了电报,两个男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觉的出乎意料又好似在意料之中,因为之前拉契尔回国的时候,就秘密采购了很多东西,绝大多数都是迪卡夫经手的,为此迪卡夫也颇费了不少脑筋才搞定。
这几个任务并不算太难,至少比之前的难度小多了,两个老男人商定,由哥哥去联系粮食和农业方面的学者,而迪卡夫则负责商业谈判和寻找德军相关人员。
实际上就在前几天,迪卡夫负责采购的中亚地区优秀马种刚刚上船运往中国。
2月28日,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不过这已经影响不到陕西了,虽然北洋和护法军共同委派了张瑞玑监视陕西停战划界,但司南相信至少在今年,没人敢在窥视长城公司。
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卖!司南受老人去世的刺激,如果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还会生这样的事情吗?挺多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多了一个大龄宅男。
所以权衡之下,他再次敞开了箱子,一口气拿出5颗宝石,2颗在天津由周学熙联系的人负责拍卖,3颗在上海进行拍卖,为采购和回笼现金做储备。
北方的河南、南方的上海等地同时在进行的,还有收购大量粮食的计划,由复兴泰出面,向山西票号提出采购粮食的计划,大量的小麦、玉米、大米随着山西遍布全中国的票号开始敞开收购,慢慢的集中。
受陕西大建设的刺激,山西的钢铁也开始大量进入陕西,被加工成各种农具和工程用具,开春后关中道上掀起了过以往任何时候的商贸狂潮,5座卫星水库已经逐渐成形,离竣工仅有一步之遥。
骆峪河原有的河道淤泥,早就被大量的民夫一扫而空,河道被重新加宽、加固,两边都使用了大量的青石。淤泥全部摊铺在早已因为筛选建筑用沙,而被清理干净的骆峪河北岸河滩,这里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