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墓高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子说∶“你大概是听了邓爷的话被他给洗脑,邓爷都说了那只是古代传说,如同儿戏等下开那老鬼的棺盖,你要是害怕的话有我一个就够了,你们就跟在我后面瞧好了。”

    杨子说着话,举步就避开那三个挡在面前的铜像抢先行去,转眼见已不见了踪影,我只好提醒小舅他们然后追了上去。

    跨过这三个象征墓主人的三生像,这地下墓室便豁然开朗,在天然的喀斯特溶洞里,建有一处让墓主人安息的地宫,金砖玉瓦在黑暗中十分显眼,这地宫高约六,七米跟洞顶连在一起,地宫正面是一扇金门涂有金粉,一边画有个黑面守门神神像可狰,正下方有一座霸王大鼎,上面刻有许多文字,上面写的应该是关于这个墓主人的身份成就一类的。

    我心想搞了这么久,连这个墓的真正主人是谁都不知道,还好有这大鼎,上面的文字虽然有些难理解,可仔细查看,应该也可以看出个究竟来,因为秦代的小篆继承于周代的金文,上面所刻的也多半是些图形之类的文字,我看了许久,才翻译出这鼎上的文字来,原来被葬在此地的秦皇,正是那个一统六国,独霸宇内的始皇帝,始皇帝在秦代史上也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他的死因也是千古之迷,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原本应该葬在秦庙的始皇帝,却为何会葬在这样一个地下溶洞,而不入祖陵。

    我通过这大鼎上的文字了解道,原来始皇帝迷信道术,妄求长生不死,听信谣言,让人特意寻了这么宝穴,葬在里面,以求死后尸解成仙。

    我看到大鼎上的一段小铭文试着翻译了,上面写的是始皇十六年皇帝东巡,在山东渤海湾,看到海上漂来一古尸,古尸身着上古王者之服饰,面目栩栩如生长须飘飘,皇帝见了大惊以为是上古神人,这时候就有术士来吹嘘了,说这是上古仙人成仙时留下的躯壳,是神尸来着,当好好供养,于是皇帝下令用玉棺把这上古神尸一同葬入地宫之中,祈求神尸庇佑得道成仙。

    杨子嘿嘿笑道∶“这狗屁皇帝,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他以为他是咱们的老祖宗黄帝,御女三千白日飞升,怪不得会在前面的浮雕上刻着黄帝跟蚩尤的画像原来他是把自己比做黄帝了。”

    我们稍作休整,准备进入地宫,看里头是不是跟大鼎上所描述的一般,小舅举起手中的火把,率先闯了进去,惨白的光芒立刻驱散了地宫里的黑暗,我抬头望去,只见地宫之中有几道幽暗的荧光一闪而过。
第35章 ,鲛人烛
    我站在地宫门前犹豫不决,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地宫里是啥子情况,杨子站在我身后推了我一把说∶“青哥儿,怎么不走了,你不是害怕了吧!别让邓爷在前面等我们。”

    我说∶“你懂啥,刚才我看到前面有荧光闪过,怕是里面有啥子东西,我这是在观察形势,以防万一。”

    杨子问道∶“青哥儿,估计你又是眼花了,之前还说在那洞里看到水鬼呢?你忘了。”

    我瑶瑶头不做解释,那荧光我肯定是看到的,只是那是什么由于一时间眼急也没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但绝对不是我眼花了。

    我本来是不愿意就这样直接闯入所谓的地宫之中的,按照南派留下来的规矩,进入地宫窃取冥器之时先得卜卦祷告,但是我看到小舅跟杨子已经闯了进去拉也拉不住,这下也只好跟在他的后面,仔细的观察周围的情况。

    我走在后面说∶老舅,你忘了咱们南派的摸金规矩了,不是要先卜卦祷告,然后再进入墓室窃取冥器。”

    小舅回过头笑着说∶“大侄子,那啥规格只是祖师爷用来忽悠人的,再说都过去这么久了,谁还懂得那一套规矩怎么实行,你跟着来就是了可千万别走丢了。”

    这下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我紧挨着郭家姐妹笑着说∶对了,你们怎么会想到做这个行业的,盗墓者,损阴德,祸子孙。”

    郭青盯了我一眼说∶“你还不是一样这有啥区别,咱们姐妹是燕子门的传人,做的就是这个还怕啥迷信传说。”

    “我跟你们可不一样,我是跟着老舅来涨涨见识的,这年头太平日子过多了,想找点刺激的放松放松。”

    我刚说完转过头一看,她们两姐妹都跑到前头去了,估计是不想跟我扯谈,我苦笑一声∶“看来妹子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勾搭的。”

    我一路小跑走了过去,四处观察地形,这地宫的形式我也是有点看不明白,如果说这是给皇帝安葬用的墓室,却显得有点过于寒酸,完全跟建在上面的悬宫没得比,除了地宫大门那里看起来还比较奢侈外,这里面的一切,竟然还不比不上已经出土的汉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地宫,尤其是那一身金缕玉衣那可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小舅跟我解释,大侄子你这就不懂了,中山靖王只是一个外放的王爷,陪葬规模就如此之大,这秦陵不知是他的几倍,你现在看到的这个还不是真正的地宫,这只是一个椁室,俗话说这就是个用来招待客人的客厅,真正的好东西还在里面。

    我点点头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不然一个皇陵再怎么样也不会这般寒酸,杨子举起一个大火把在最前边开路,我紧紧跟在小舅后边,杨子的大火把将阴暗的椁室照得一片通明,我抬头一看发现这里跟小舅所说的还真是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椁室很长,程之字形也就是俗话的斜外道,两边装饰有一排排的铜鎏宫灯,只是由于时间的侵袭都快烂没了。

    这椁室共分为内外两层,夯土墙是第一层,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道石墙差不多有个几米的距离,往里面走一点就会看到第二堵墙,这两层墙可以说是互相对接的,连接着椁室的大门,我用狼眼电筒一照,看到这椁室的里层是个倒八字的,类似一个三角形两边也是摆满了一些宫灯。

    一进入这个倒八字的门,杨子先把火把丢了进去,我看到里面没有什么反应后,然后用狼眼电筒照了照两侧,发现电筒照到的地方似乎是个陪葬坑,里面堆满了各种青铜巨器还有珠贝钱币,绿幽幽的长满了铜锈。

    这个时候我才被惊讶了,这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见到陪葬品最多的一座帝墓了,这些陪葬品就是为了这个秦陵的主人特意制造的,而不是像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古墓一样,随随便便拿些主人生前的喜爱之物还有一些陪葬器就往陵墓里放

    纵观古代的陵墓建筑,可以说从秦代直到唐代厚葬之风为甚,隋唐年间国力昌盛,多以开山为陵,如唐太宗之陵以九夷山为墓地,绵延数十公里,规模式宏大陪葬陵不知其数,一代女皇武则天之乾陵从古至今,不知历经多少次盗墓却依就无人进入其中,那些个绝世珠宝依然埋葬在乾陵的地宫里面,巨豖各个机关重重,见血封喉,奇门顿甲满布其中,龙楼宝殿,若出其里。

    唐代乾陵中的陪葬品据说可能是历来所有帝陵中最多的,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财力地三分之一,而这秦陵中的陪葬器物,虽然没有后世乾陵那么奢华众多,但是这里的陪葬器却是把整个秦朝都给埋进了这帝陵之中,讽刺的是不到秦帝死去三年,大秦帝国就轰然坍塌了,这些陪葬器,谁也没能跟随秦皇上天,这一切就都在两千年岁月的消磨中,腐烂在了这阴森黑暗,不见天日的地下,直到我们这一行人的突然闯入为止。

    我叹了口气,心想古代中国那些传说中的宝物估计都被这些帝皇给埋进了古墓之中,要不是考古发现也许永远也见不了天日,我拿起电筒当加快脚步,跟着杨子走进了内层墓室,这相隔的外椁室跟内椁室,就如同古代皇城的内城和外城,坐落在最深处的那个地方,应该就是秦陵的核心部分。

    我们走过了这个区域,前面可以说就是整个秦陵的核心区域了也就是安放秦皇棺椁的主墓室,也就是所谓的冥宫,用来沟通阴阳两界的,根据传说这秦皇的冥宫里饲养着一些妖魔鬼怪,魁魅魍魉,进来的人从来也没有出去过。

    小舅解释着说“迷信封建不可尽信,没有人想到,寒世纪的一次“蝴蝶效应”却造就了这个世界的生命之树,也留下了至今让人无法理解和猜测的史前遗迹,甚至在现在社会到来之前,古人把一切未知的东西被称为神迹。”

    我仔细一想也是,在古代社会可以说一切都与鬼神脱离不了关系,生病了就是鬼怪作祟,家事不顺得请术士作法,帝王登朝为皇也得大肆祭拜远古众神,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古代中国鬼神众多,上古奇书《山海经》里就描述洪荒时期的神怪与地理天文人物,却被看成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志异小说,即不被诸子百家所录,也不被民间大众流传。

    但是近年来的一些发现,却为《山海经》正名,根据传说先有《山海经》后有“禹王铸九鼎,乃刻山海图”,““九鼎与山海图”已经消失在茫茫历史之中,《山海经》经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订,却以小说形式保存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不仅仅在古代中国甚至整个古代世界,人民因为知识有限,把一些自然奇景,或伟大人物一代代口头讲述流传下去,渐渐的演化为了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也就是高高在上的众神,用他们的双眼甚至化身在漠漠观察着人类世界的一切。

    这时杨子跑过来跟我说∶“那青哥儿,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

    我想了一会随口回道∶“为什么这么问呢?总之我是不相信鬼神的,人死及如灯灭,这是天理,不可能会有什么改变,那些神话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只不过是人民的口头传闻,不可尽信,我查过许的资料发现世界各地的鬼神传说多来源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那时的史前人类没有语言,却在岩壁上画下了他们的生活百态,当然也包含了鬼神之类的,我国上古时期也记载有众多的鬼怪传说,但让我奇怪的是三千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上的鬼字,却是人字上戴了个面目,这是不是鬼神只是古人虚构出来的,也许只是古时候祭天地的一种形式。”

    杨子见我这般回答,叹了口气脸色变得非常失望,就像个泄了气的皮囊∶“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那为啥你总是说有鬼。”

    我一下子被他说的哑口无言,完了这是给自己打脸,我想起自己有几次可以说都看花眼了,这下被杨子笑话了,我老脸一红,就看到杨子捂着嘴在哪里笑,这下连小舅他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别过脸去,就看到黑暗中又闪过一道荧光,那闪过荧光的地方就在离我不远处的内椁室里面,由于这内椁室的占地很大,我一时也不敢确定那到底是什么,我走到距离荧光闪过五不远处的地方,电筒的光芒已经可以把内椁室照得一清二楚了,我们一进墓室,只顾着看那些陪葬器没有想到这内椁室还有别的东西。

    我猛地用电筒朝闪过荧光的地方照去,我看到那是是一张面目狰狞的怪脸,这张脸上没有鼻子,只有超前突出的嘴唇,里面全是尖利的獠牙,那荧光就是从它口中冒出来的。

    我和杨子那里见过这么狰狞可怖的东西,心里一抖,这******又是一个僵尸呀!我想也没想从怀里掏出手炮立刻就要射击,也不知道这手炮对付这东西管不管用。

    就在这紧急一刻小舅突然开口说:“别开枪,这是南海鲛人……这东西已经死了几千年,是用来做长生烛用的。”
第36章 ,九龙拉棺
    “南海鲛人,这是什么怪物”我问了小舅一句,小舅给我解释一番,我好奇心比较重,拉起马灯然后从背包里拿出那柄德国工铲,慢慢朝着那传说中的南海鲛人走去,我们不久前还谈到过关于古墓里永远不灭的长明灯,没想到刚进这地宫就被我们遇见了。

    小舅解释说,关于古墓中长明灯的传说由来已久,这所谓的长明灯,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传说这东西原本是佛前日夜常明的灯,自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华夏大地除夕夜家家户户所点燃的灯火,一燃上,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烛终自行熄灭,这也是一项古老的传统风俗。

    为什么此夜不能吹灭灯火,使其长明?传说纷纭,据说:除夕夜,因诸神上天,众鬼神就出来觅找食物,特别是那些魑、魍、魉之类,这些平时过年过节未能得到奉敬的散鬼,更是求之不得的良同(因这夜每家都有许多糕粿),如果吹灭灯火,摸黑不见天地,它就会顺声抓人,特别是小孩半夜啼哭,老人咳嗽作声,就性命难保了。

    我记得类似记载有很多,史记中记载在很多帝王陵墓中就安置有这种长明灯;中国人有视死如视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这种东西的存在;一种长明灯是双层结构,里面的一个容器内装灯油,灯芯用醋泡制,外层装水,用以冷却灯油;这可以说是个伟大的发明,因为油灯消耗的油主要不是点燃了,而是受热挥发,醋泡过的灯芯不易能保持低温,油坛外面的水也可以有效阻止油温上升,但是长明终究是理想中的愿望;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的发掘中,万历皇帝的陵墓正殿就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了,但是显然这盏灯在陵墓封闭后不长时间就熄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空气。

    那么这地宫里的所谓用南海鲛人制成的长明灯会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还闪着荧光,莫非是这些鲛人阴魂不散,等着拉替死鬼投胎。

    那家伙说∶“这估计是因为我们进入者地宫之中带动了这里的空气循环,起的静电效果拔了,你想这地方几乎是两千多年没来人了,我们身上肯定是有静电的,这一刺激,生物电作用,还不看起来像是这些怪物在发光。”

    我觉得他说的有理,于是点点头笑了笑,然后举起马灯照亮了这内椁室,只见这内椁室墓道两旁嵌进根根水桶半粗细的青铜柱,这些铜柱的排列十分奇怪,像是在朝拜某个地方,而这些铜柱上面都绑着干枯的南海鲛人尸体,我数了数刚好是十八只。

    这些鲛人的相貌可以说是非常奇怪的,都是****着身子,上半身跟我们人类的女性有些相似上面也是有两个**,不过是长满了密集的细微磷片,脖子细长,这些鲛人没有耳朵,所谓的耳朵看上去就是两个鱼鳃长在面部两边,面部看上去如同地狱里的夜叉狰狞恐怖无比,全身长满了稀疏的黑色鱼鳞,下半身就是典型的鱼类特征一条大鱼叉,这倒是让我想起来关于美人鱼的传说,但是这些鲛人跟美人鱼的差距多了不是那么一点。

    我用工铲碰了碰鲛人尸体,发现这些尸体像是经过了防腐处理,有一种炼丹的药味,在地宫里并没有发生腐烂的现象,估计是因为这些鲛人都被脱水防腐过,这就类似古代埃及的木乃伊,通过特殊处理可以保持几千年。

    我看到那些铜柱上都有链条般的青铜锁链,将这些南海鲛人都从中间穿了一个空,做出蹲伏下跪的朝拜姿势,并且是反锁在铜柱上,就那样静静地被铸立在铜柱上面朝着同一个方向,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