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缘-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罂粟

    果壳(即罂粟壳)性微寒,味酸涩,有小毒,含低量吗啡等生物碱。另含多糖约2。4%,水解可得乳糖10%、阿拉伯糖6%、木糖6%、鼠李糖4%、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60%、4-0-甲基葡萄糖醛酸(4-0-methylglucuronicacid)4%、微量岩藻糖(fucose)、2-0-甲基岩藻糖(2-0-methylfucose)、2-0-甲基木糖(2-0-methylxylose)及葡萄糖醛酸(g-tucuronic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有敛肺、涩肠、止痛的作用。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

    中医以罂粟壳入药;处方又名“御米壳”或“罂壳”。在夏季“割烟”后采收,去蒂头和种子,晒干醋炒或蜜炙备用。种子含油50%,可以榨油。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内含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止泻药,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2'

    8危害后果编辑

    罂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成为民间常说

    罂粟种植

    的“鸦片鬼”。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所以,我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罂粟的有害滥用方式:

    茎干及叶含少量生物碱,成熟枯干后切成菸草吸食;未成熟蒴果割裂取其乳汁,干燥凝固成鸦片后以附烟袋锅之长管抽吸,割裂蒴果成熟后乳汁自行凝固于果壳成为鸦片之原体。'3'

    9预防措施编辑

    1。阿片、吗啡类药品均应按麻醉药品管理规定保管使用,使用单位应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加锁,专用处方(或专用图章),专用账本,专册登记,建立麻醉药编号等等。

    2。除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适应证外,还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时间,防止形成瘾癖。一般病人用量不得超过2天,晚期癌肿病人用药必须按处方内容逐一登记,并将病人住址及病症作简要记录。

    3。合成镇痛药如杜冷丁等管理方法同上。

    4。宣传罂粟毒性,防止误食和滥用。

    5。本类药品不宜用于初起痢疾或咳嗽者,宜用于久咳、久泻,久痢者。

    10中毒症状编辑

    吗啡类中毒的三大特点为昏睡、瞳孔缩小及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中毒初期兴奋不安、头晕头痛、谵妄、恶心呕吐、继则乏力、昏睡或昏迷,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大,伴有紫绀,体温和血压下降,脉搏由快变慢而弱,尿急,排尿困难,出汗,胆绞痛。因毒性作用主要在中枢,昏迷时,脊髓反射依然存在或增高,继而消失。最终一般死于呼吸衰竭(死前瞳孔散大)。

    吗啡、阿片慢性中毒(即阿片或吗啡瘾癖)表现食欲不振、便秘、早衰、阳萎、消瘦、贫血等。

    11救治措施编辑

    1。先取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1:5000过锰酸钾溶液或5%碳酸氢钠液洗胃,内服硫酸钠导泻,或给通用解毒剂。2。用呼吸兴奋药,如山梗菜碱、可拉明、苯丙胺、安钠咖等。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二氧化碳的氧气,作人工呼吸、保暖,给浓茶或咖啡,勿使病人入睡。

    罂粟

    3。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促使吗啡解毒或静脉滴入10%葡萄糖溶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必要时输入血浆。

    4。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禁用盐酸阿朴吗啡催吐,这是因为:阿朴吗啡为吗啡除去一分子水而得,能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为催吐药,但也能抑制呼吸中枢,吗啡中毒后如再用本品,则加深抑制,故不宜使用。可用丙烯吗啡或丙烯左吗喃对抗其毒性。因丙烯吗啡与吗啡的结构近似,能与吗啡争夺受体(称吗啡或阿片受体),并进行脱烃作用,故临床上用于吗啡类及合成镇痛药的急性中毒(杜冷丁、安奴痛等)。丙烯吗啡的成人用量为5~10mg,静脉注射,10~15分钟后肺换气量仍未增加时,可重复用药1次,直至呼吸增强为止,但总量不超过40mg。严重中毒时,每次剂量可酌增加。小儿0。1mg/次/kg,新生儿0。1~0。4mg/次。丙烯左吗喃成人1~2mg,肌肉注射。紧急时,也可作静脉注射,剂量相同。小儿0。02mg/次kg,新生儿0。05~0。1mg/次。

    5。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6。不可应用印防已毒素和士的宁,以免和吗啡的脊髓兴奋作用相加而导致惊厥。

    7。必要时导尿和采取其他对症治疗。

    8。甘草30g,防风15g,水煎,分2次早晚服。

    9。半边莲9g,万年青6g,水煎早晚各服1次。

    10。人参9g(先煎),五味子6g,麦冬12g,水煎服。或肌肉、静脉注射生脉针2~4ml,用于心力衰竭、低血压,呼吸麻痹,心源性休克。'2'

    12相关科目编辑

    罂粟科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种类是草本,也有少数是灌木或小乔木,整个植株都有导管系统,分泌白色、黄色或红色的汁液。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常分裂。花两性,虫媒,有少数种是风媒花,单生,有萼片和花冠分离,只有其中的博落回属没有花瓣,花多大而鲜艳,无香味。

    花瓣4-6或8-12,雄蕊分离有16-60个,分为两轮;雌蕊符合,心皮有2-100个合成一室;子房上位,蒴果,成熟后裂开放出种子,种子很小,胚乳油质。

    本科植物几乎都含有生物碱,许多种类有毒,如误食金杯花可导致水肿或青光眼,动物例如山羊吃了它,乳汁也会含有毒素。

    13相关变种编辑

    罂粟有数量很多的亚种和变种,花色各异,花瓣的数量和形态、蒴果的数量以及吗啡的产量等物理性质也

    罂粟

    都是各不相同的。papa。。versomniferumpaeoniflorum(有时也称papa。。verpaeoniflorum)是罂粟的亚种之一,花型为重瓣,花色丰富。papa。。versomniferumlaciniatum(有时也称papa。。verlaciniatum)是罂粟的亚种之一,花型为重瓣,花瓣紧密排列,整朵花外观似毛绒球。罂粟的某些亚种“norman”和“przemko”的吗啡含量极低,少于1%,但是某些特定生物碱的含量却很高,这不利于氧可酮生产的劳动密集型过程,与p。somniferum原种相比。不过,包括观赏用和制种用在内的大多数变种都含有较高含量的吗啡,平均含量为10%。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罂粟目,2003年的apgii分类法将罂粟科分入毛茛目,并建议可以和荷包牡丹科以及蕨叶草科合并,如果不包括上述两科,罂粟科有26属大约250种。中国有11属55种。
曼佗罗花
    曼佗罗花

    编辑

    曼陀罗花,注意曼陀罗花和山茶花并不是同一植物。

    大概在唐朝时,有的地区把山茶花叫做曼陀罗。但是,后来为了区分,‘曼陀罗’专指毒花曼陀罗,山茶花就不用“曼陀罗”这个名字了。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花专家冯宝钧解释说,山茶花和曼陀罗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山茶花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灌木和小乔木,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在“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而曼陀罗属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毒,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

    曼陀罗原产于印度,又叫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全身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少。误食后,会出现口咽发干、吞咽困难、瞳孔放大、发烧、意识障碍、呼吸浅慢等症象。虽有毒性,但叶、花、籽都可入药。

    曼陀罗花与山茶花区别:编辑曼佗罗花

    曼佗罗花

    中名:曼陀罗,花名亦系梵语音译。曼佗罗花

    学名:daturestramonium

    别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

    科属: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印度。曼陀罗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产

    曼陀罗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金庸的《天龙八部》中写到过:神仙姐姐王语嫣的老妈王夫人就因爱曼佗罗花,在庄子里遍植此花,干脆把山庄也叫了曼佗山庄。曼佗罗是梵语,意为“悦意”,是佛家祥瑞之花。据说,《法华经》里佛说法时,天上飘起的曼佗罗花雨,和佛祖拈花微笑的花,都是曼佗罗花。可到底是美丽的毒花曼陀罗,还是原产中国的山茶花(曼佗罗花),历来说法不一。至于曼陀罗树,那是山茶花的古称。有一种说法:“道家言,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山茶花),后人因此名曰“曼佗罗”,看来是有人把“陀罗”和“曼佗罗”混淆了,以讹传讹,就把山茶和曼陀罗混淆了。注意曼陀罗和曼佗罗的区别,“佗”和“陀”一字之差,前者是茶花,后者是毒品。

    曼佗罗花

    ·《曼佗罗花》当今意大利文学经典之一

    作者:尼可罗·马基雅维利

    山茶花、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彼岸花、曼陀罗华、曼珠沙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形态特征

    茎粗壮直立,株高50—150cm,全株光滑无毛,有时幼叶上有疏毛

    曼佗罗花

    。上部常呈二叉状分枝。叶互生,叶片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脉上生有疏短柔毛。花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花萼5齿裂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至紫色。蒴果直立,表面有硬刺,卵圆形。种子稍扁肾形,黑褐色

    茎直立、粗壮,主茎常木质化

    曼佗罗花

    。叶宽卵形,边缘有规则波状浅裂,基部常歪斜。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形,长7-10cm,筒部淡绿色,上部白色;花冠带紫色晕者,为紫花曼陀罗。花期夏、秋季。播种法繁殖。曼陀罗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美丽,宜作背景材料或用于野趣园。同属植物约16种,常见栽培的还有香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白花曼陀罗等。

    曼陀罗花-曼陀罗花的作用曼陀罗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曼陀罗花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

    曼佗罗花

    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曼陀罗为主的中药麻醉剂重放异彩,这种麻醉方法已引起国外医学专家的重视,为世界医学作出了贡献。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由于曼陀罗花属剧毒,国家限制销售,特需时必经有关医生处方定点控制使用。

    ------------------------------------------------------------------------------------------------------------------------

    山茶花

    山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山茶科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罗等别名,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分布于重庆、浙江、四川、江西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山茶花体形特征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10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0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cm,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滑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荫果圆形,外壳本质化,成熟茹果能自然从背缝开裂,散出种子。

    2曼陀罗花花语:编辑曼陀罗花语

    黑色曼陀罗花语:无间的爱和复仇!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曼陀罗花也是有毒的。而且黑色的花连闻都不可以。

    黑色曼陀罗是一种凄美而诡异的花朵,传说中,用心培育的黑色曼陀罗能够通灵。还有种和它名字差不多,同样十分诡异的花,叫做曼珠沙华。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说白了就是石蒜。这种花也很神秘。传说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曼陀罗花:光、暗界共有花种,仅生长于阴寒之地。

    紫色曼陀罗——恐怖。

    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红色曼陀罗——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生前的记忆。

    粉色曼陀罗——适意。

    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

    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曼佗罗花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草乌
    草乌

    草乌头,异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神农本草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竹节乌头、金鸦(《本草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1'

    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俗名。植物为多年生、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