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看到小姑那一脸期待的眼神时,我还是露出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笑容,顺势拉着她的手撒娇道:“呵呵,小姑真坏呢,这不是咱们永南镇那边一样的食味居么?怎么都不早些告诉人家。”

    心里却腹诽着:自己真是眼呆呢,来时就从这两个大铺子门前走过的,可却没有看见。多年来,一直避开食味居,没想到今天却又自己进到了这里,只不过,这一次自己不是来卖菜却是来吃饭的。

    腹诽完时,已经是进到了铺子里,那个十五六岁的店小二跟小姑母子很是熟识的样子,热情的就把我们迎到了一层靠窗的位置上坐下。连那柜台后的掌柜,也是过来跟我们打起了招呼,还借机说起他这铺子里盐菌不多的事情。

    听着表哥黄方圆很是老道的跟那掌柜说着话,我开始打量旁边四个没什么惊奇表情、只是淡笑不时看我的哥哥,心里也不禁感叹:这几个家伙是来吃过的了,可在家里却是没听他们提起过。

    这应该算是代沟产生了距离?还是因为性别让我们的话题变少?或者是自己真的是只顾着挣钱,却跟哥哥们的交流变少了?

    心里一时生起一阵的失落。

    许是看到我不小心表露出来的神色,坐在我另一方的大哥轻笑道:“芽儿怎么了呢?这家和咱们镇子上那家虽然名字相同,但管事的和很多菜品都不同的。”

    “是啊,很多菜虽然比咱们镇上那家贵些,呵呵,但也更好吃。芽儿放心吃吧。”二哥也轻笑着接了话。

    笑着点头应了,但随后心里却有些紧张、怪异的感觉生了出来。

    难道大哥他们已经发现我这些年一直有意避着这“食味居”?他们又知道多少?

    想到这,就去细看他们两人的神色。可这时两人已经跟着方圆表哥他们一起说笑着点起了菜,平淡含笑的脸上并无异样。
第一百六十三章 西南不闭关?
    见此,我也放下了心,转头跟正让我也点菜的小姑说起话来。

    “不用了小姑,哥哥们点的我都爱吃,我在家时可就不挑嘴呢。”淡笑着摇头,我是真的不挑食——只要看得见肉就行。

    “呵呵,你这丫头。”小姑把我拉进了些,才是看着等在桌边的小二道:“除了刚才点的,再给我们来份烤鸭吧。那骨架子就煮白菜汤,记得煮清淡一些。”

    听了小姑这话,我却是高兴的。不是因为多了道菜,而是这只见过三面的小姑,却也是记着我的喜好呢。

    一种被人疼爱着的感觉,把心里装得更加满了一些。

    一大六小的七人,在这家食味居里吃了8菜一汤,到后来还有铺子里送出的果盘一个、银耳汤每人一碗,七人可谓吃得宾主心欢。

    这大城里的食味居,跟着我们那边小镇上的食味居还真有不同。不光是菜品更多,而是菜做得更精细、味道更好,就连服务虽然赶不上现代,却也比永南小镇上的好很多,但价格却也更贵了。

    算账时那掌柜的还给摸了零头,却也是付了600文钱。在这年头,可不是一般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五十来岁的陆掌柜收完钱后,一路说着话,热情的把我们送到了铺子外的街道边上。

    他因为在结账时又念叨着想买些盐菌,终于得了我那表哥黄方圆“会再给他送铺子里仅存的20坛盐菌”的承诺 ;,他这一高兴给小了零头的几十文钱不说,现在这热情度可是比刚进店时大大的增涨了。

    我站在一旁笑看着这个在家里明明还是孩子、却在面对外人时变得稳重老成、谈起生意头头是道又有手腕的表哥——黄方圆;再抬头看到旁边一脸欣慰、满足的表情看着儿子的——小姑;心里前阵子就打算着劝说她家也把孩子送到丽江府上学的想法,打消在了肚里。

    是啊,人各有志,能随心而为的活一世,就算没有功名而只是一个商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哥黄方圆再过上一两年,已经完全可以接手他家里的生意了呢。

    走到我跟着大家都走了几步回头看时。陆老掌柜还在脸笑意的站在铺子门口目送着我们,见我回头看他,还很是亲切的冲笑眯了眼又挥了两下手。

    他那白胖的身材加上那样的笑容,让我不禁想到了笑眯了眼的笑面佛。一下子:“呵呵。”笑出了声。

    这笑声引得说着话走路的几人看了过来,表哥黄方圆也转头挥了挥手叫那胖掌柜快回去,转回头才侧脸对我笑着认真道:“陆掌柜就是这样的厉害呢,每次都让人觉得热情又周到,原本我家铺子里那盐菌是准备着留了镇店的,结果今天被他说了又说的,我一下子心软就都答应给他们食味居了,竟然一坛没留,也不知我爹回来会怎么收拾我。唉,为了守信。看来我也只能挨了。不过有了教训,以后还得再好好跟那陆掌柜学学他那绝招才成呢。”说完一脸的惋惜,惹得我们都笑说着劝了起来。

    家里糖作坊那仓库里,也还是有十几坛盐菌的,只是数量不多。家里想着怕什么时候要走礼什么的、或是有交情厚的货商来求,所以也暂时没卖,就准备着在今年的鲜菌出来前再卖了出去。

    可就这说笑的一小会儿功夫,听他越说越是懊悔的语气,我那知情的大哥爽快的就把那家那15坛存货的事说了出来。

    嘴快又话涝的刘浩宁最是逗,听到家里还有15坛货,一脸欣喜的接了话。劝着他苦了脸的表哥道:“嗨,表哥听到没,我家还有货呢。你别难过了,我们家仓库里那15坛货等我浩轩哥和芽儿回去后,就让人给你家送了过来?”

    他这一说完,我那大哥和小哥都直点头。

    两人还出着主意说15坛菌也才几百斤。雇一辆车不太划算,可以把家里卖得很火的碗糖也让商队给送些来,好能装足了一车。

    原我也很是同意他们这些安排的,但在看到二哥那咧着嘴像看戏一样的淡笑,又侧头看到表哥黄方圆得了这些承诺后。咧嘴笑得像只得意又精明的小狐狸时,瞬间明白了大家正中了这小子的谋算逗弄。

    果然,三个笨小子说得起劲,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 ;却不见当事人答话,三人才是疑惑的看那正‘苦恼’的当事人,结果就都看到了那一脸的奸笑小滑头——黄方圆。

    此时他得意的笑道:“呵呵,看我厉害不厉害,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把陆掌柜那一手学一了。见你们这么为我打算,想来我就算没学到他那十成功力,也是学了六七成了。”说完也不顾旁边同样被骗了的小姑的笑骂,他自己就那夸张的抱着肚子笑了起来。

    三个笨小子一听被骗了,气得与他一阵的推搡笑闹起来。

    听表哥黄方圆告饶着,说他还留下了四坛子镇店后,我倒也没心思再看几个小子打闹,只是跟着小姑一路,边专注的看这古城的夜景,边听着拉着我的小姑一路讲解着。

    这个在现代已经消失或是说败落的古城,在这时却是最为兴盛辉煌的时期。

    一路转看又听着小姑详细的描述讲解,我已经能大概估计到这永北厅主城应该占地在方圆两公里左右。

    我所说的方圆两公里,只是正副五条街道和周围住的密集的民房占地。在这之外,听说是稀松零落的大小村寨。

    以汉族聚集人数多的,被称为村,而以数量最多的纳西族或是其它少民族为多的村落,被称为寨。这是一个比我们那里更明显的多民族混居之地。

    这古城和影视里怕看到的城池不同,这里没有高高的城墙,只是在共四条进主城的主道口上,各有着那么几个官兵守着商队的税钱而已。

    以厅府衙所在这条街为主街。占地很大的厅府衙里包含着很多个行政部门,而听说在东面靠主城外围的一处,还设有军营。但军营有多少人,却是连我小姑这样的土著百姓都不得而知的。

    边看着主街两旁挂满了红灯笼的一家家气派的首饰、布匹、吃食或是客栈等等的大铺子,我真的有了一种回到古装影视剧里的感觉。

    白天时在马车上,听着街上的嘈杂还没什么感觉,现在自己走在街道上时,清楚的听着混杂了全国各地口音的官话或是各地的乡音、土语。而且时不时的,还能看到那穿着藏服、讲着藏语,三两成群的壮硕男人。

    看到这样的场景,再听到那些藏族人竟也能讲着流利或有些别扭的官话、或是当地土话,我终于了解到古时的茶马道,倒底有多么繁华。

    当我听到旁边走过的四个穿着常服的商人,用明显是缅甸语的语言谈话时,我的世界观瞬间崩溃了。

    尼玛啊!不是说清朝闭关锁国么?可这缅甸人怎么敢明目张胆的跑到这西南内部来了?

    喜是看到我傻傻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越走越远的四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外族人,旁边的小姑拉了我,捂嘴笑道:“芽儿是不是没听过他们说的那种土话?呵呵,我早前也问过你小姑父那些人是什么族的,结果你小姑父说那是蕃邦来的人呢,不是咱们大清的。”

    听到眼前还笑眯了眼的小姑,我缓过神才道:“可,可我不是听说咱们不能卖东西给蕃邦的么?主如果卖了,就得杀头。”

    小姑见我这明显吓得打了个颤的小样子,笑得更乐呵的道:“谁说的啊,我听你小姑父说,二十多年前,咱们这边的贸易可是更繁华的,那蕃邦的人来得可多了,只是。。。”

    说到这时,见我和另外五个男孩子都认真的立了耳听,她左右看看后,用只有我们这几人才听得到的声音,小声的道:“后来朝廷与吴王开了战后,有近十年倒是没再让蕃邦进来买卖,但后来咱们这头时常闹灾,官府又允许那些蕃邦的人运粮食等货物进来卖了,然后也允许他们买了货带回去。只是听说这进出不光有时间的规定,而且还要有那什么腰牌和通关文书为证才行,说什么不能只买不卖的。”

    说到这,又四下打量了一下,见四下无人注意,才是又轻声道:“咱们这边的货商,也是允许去蕃邦卖货然后买粮食回来的。不管是咱们的人还是蕃邦来的,听说不光进出都要交上两次的关卡税,那进出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 ;每月逢五、逢十开放,夜里则要锁截住。而且那买卖的物品有规定,马牛、刀枪、粮食、铁货、铜钱、绸缎、丝棉这些不能运出去,只能运回来。嘿嘿。”说完却是笑了起来。

    听到小姑悄声细说的这些,我有些是早在300多年后就知道了的,只是如今竟然如此大范围的通商了,我倒真是很吃惊。

    听到哥哥们也悄声开始嘀咕,而小姑连连叮嘱着大家这些话不能乱讲时,我已经是边本能的点头应和着,边就陷入了神游之中。

    这个震惊实在——太大了。难道西南真的没不闭关?

    这些,真的不是光从历史资料里,那些支言片语的描述所能概述完整的。

    此时心里的激动澎湃之情,真的是无法言表,第一次为自己的重生而庆幸。

    此时,真的迫切想要进一步去探寻,300多年后的史书都没记录清的真相——是哪般模样。

    ps:

    亲们,今天的第三更来了。请向娃娃扔张票票来加油吧。呵呵。么么哒。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向丽江进发
    在一阵阵的震惊和打算中,不知不觉就把这永北厅古城给逛了大半。

    其实说除了主街是四条分街并不准确。

    因为那主街左右是各相对的四条街,就如同“丰”字多了一横。准确一点,也可以说是八条分街。

    虽然时不时有些走神,但逛了一圈后,我还是总结出,这是一个如同现代时大型的批发市场一样的小城。

    只是这里批发的,不是单一的某一类商品,而是包括粮油在内,所有吃、穿、用商品的集中批发地。

    而且大多统一分布同种类的分街上,于是被这里的人把街名也称为粮物街、布行街、玉器街、杂货街、食街。

    就是连挂有刀、剑、弓箭等五花八门武器的铺子,我也是在杂货街上看到那么两家。但听说,这两家都是在官府里登记在册的,而且只能进口,而不会出口。说白了,在清朝,这里所有清朝人民能合法持有武器。

    兄妹几个手里各拿着糖葫芦一路边逛边说笑,但眼到就要到其中的一条很是繁华的分街口时,小姑却是脸色一变,把我领着远远的绕开了。

    虽说我这人有时真是迟钝到死,可当过现代人,又看着古装剧的我从小姑和几个哥哥的神情,已经知道了那半条街就是不时听三两成群的路人提到的“醉红”街,而且一定就是——花街。

    小姑牵着我走得非快的走进了“醉红”街对着的另半条分街,这是早前路过的玉器街。

    本以为真只是卖玉器的,因为云南这边的玉多,我是早已知道,但从街口左右两边大大的玉石铺子间的口子逛进去后,才看到是明显小不少的一间间铺子中,有些是玉器但有些却是金银首饰。

    这时已经是九点多钟的样子了,可这条街上也还是非常的热闹。

    “小姑,这里晚上都不关铺子的吗?”我有些好奇的看着小姑。

    “呵呵。要关的,过了亥时(21~23点)在子时前就会关门,现在早前我们逛的那些卖粮和杂货的,怕是都已经关上了。只是那食街和。和一两条街上的一些铺子会一直开着。”小姑说完时,有些尴尬。

    看她那样子,我心中暗笑这时代的保守,但却也不问那一两条街是什么街,直接就由她牵着进了一家只有一个门面的小首饰铺子。

    这铺子确实够小,铺中除了摆着一点的金饰和多些的玉饰外,也多是银饰。而且是些多民族特色的银饰。除了这些外,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民族特色的服饰了。

    看小姑一进门,就跟那中年的老板和老板娘很是热烙的说起话来,应是这里的老主顾了。我才是想到留心观察起了小姑和她的装扮。

    如今正好31岁的小姑,看着比第一次时那瘦弱干黄的样子丰韵了一些,初次时那脸上的细纹可能因为长了些肉,已经看不见,脸色也变得白润了很多。

    今天小姑穿着的这绣了花边的纯色粉绿短衣、无花带褶长裙和裙下露出的一小截淡粉色细布长裤很是好看。但我也记得这就是奶奶二月时让小姑夫给她带回来的礼物。

    她此时还牵着我的左手腕上,正戴着一只玉镯子,却也明显只是普通的杂色便宜货。

    再往上看时,见她的耳朵上戴着银质的圆耳环,银质的发箍盘起的发髻上插了两支看着作工不错,却也是银质的发钗。

    原来小姑家的条件其实还不算好呢。而刚才。。。。。。

    “芽儿,快叫人啊。芽儿?”小姑摇了摇我的手。有些好笑的催促着我。

    回神过来的我,正好看到小姑含笑打趣的俏脸,就闹了个大红脸。

    听着身旁的哥哥们和对面老板娘的轻笑,我更是脸热的忙道:“老板好,老板娘好。”

    却是又惹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