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堂伯直摆手道:“这可不能收。先不说我两家在你家吃住了多久,就今天这肉和菜还都是你家自己掏钱买上的,你两个堂伯娘只是做菜时帮了把手,哪里能收钱。”

    听他们都是这意思。我直接笑道:“要是给我饭菜钱,这可是不够的。总才666文呢。只是你们今天开张,为了图奇一个吉利而已。侄女是要祝贺你们两家的铺子生意顺顺当当,将来越做越红火的。这可是头笔的生意呢,这些钱一定得收下。咱们就图个喜庆。”

    一番话说下来,大堂伯终于是接下了钱。

    可不是吗,做生意只要能顺当,将来哪里有不挣钱的。

    把铺子里的事情理归顺,我和成了我尾巴的梨花又跟着爷爷他们去拉了烤箱、铁方托盘,才是赶着两辆骡车回了家。

    此时太阳已经冒了出来,看那日头已经是下午的三四点了。但爷爷他们还是急火火的找起了人手,准备开始砌上烤饼作坊里的土烤炉了。

    随着七月初七卖了一千多斤鲜葡萄,第二批的葡萄采摘和酿造也开始了。

    随后又是时不时的下一场雨,家时开始大量的收柴,准备要烤上西内院的大烤房烤粉条时,山上的野菌也陆续长了出来,家里是越来越忙起来。

    直到后来家时的水果都已经熟透后,我依然没能抽出空档来往外跑过一次。只是在七月初十时,爷爷找了往永北和丽江府去的商队,把各种水果分别让两个货商的车队帮带去了一些。

    七月十六时,地里的葡萄进行了第三次日采摘。

    连着头两次卖给货商的鲜葡萄,和做下的两批酒用的葡萄算上,我家的三亩半葡萄竟然收获了9850斤。大伯家的两亩葡萄产了共5960多斤。这第一年的葡萄,真算得是大丰收了。

    又是酿酒,又大量的收菌,大烤房烧上后,粉条的加工也一直没停过,后边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忙。

    到了七月二十,订做的石磨和榨子都接了回来,一家人正忙活着准备做麦芽糖和月饼时,丽江储三个哥哥们的信托货商带了回来。

    一家人感谢着送走了从村口专程跑了路进来送信的一个货商后,全都围到了正拿着信的爷爷。

    虽然大家都很想看看信,但每次收到哥哥们信的时候,可都是爷爷这当家的老爷子慢慢看过,我们才能边听他说,边自己欣喜的读信,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们站在旁边,看着爷爷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满脸的激动。看得我是好奇不已。但老爷子这次不但不摆着范的念出来,还反复的看了两三遍。

    我是急得不行,直接催道:“爷爷啊,快给我们看看吧。就算说说也好啊,倒底是什么事?”

    这一说完,大哥他们也真实在忍不住了,都开始小心的催促起来。

    “哈,哈哈。”爷爷激动的笑道:“这三个臭小子,回来后要狠狠收拾才行。呵,呵呵 ;。”

    收拾?

    看着爷爷那一脸的表情,和激动到有些颤抖的双脚,我是不信哥哥们干了什么坏事的。

    直接伸手去接信时,却是被大哥给劫了道。

    好在他小子也算懂事。直接拿了信就念了起来。

    开头毫无疑问的,都是一一问好的话,但当听到大哥说三个小哥都得了姜山长的保举,已经在六月初的时候参加了童生的考选,七月初就得了通知。说三人都取得了参加八月乡试的资格时,我已经是兴奋到无法再听下去,也无法言语了。只在心里一个劲的回忆着所了解的大清的升学制度。

    童生。只要是经过了学校考核,进了大学馆备了案念书的,不管年纪大小,都统一称为童生。

    当遇到乡试来临的当年,被夫子举荐参加童生的选拔考试。如果考上,那就成了秀才。而考得第一的家伙,还被叫做“解元”。

    乡试,每三年一次。因为是在八月开考,既也叫秋试。而能参加乡试的,可都是已经变成了秀才身份才能参加的。

    这无疑就是告诉我们。他们三个都成了秀才。天啊,二哥那全家最聪明的小子也就不说了,毕竟已经是满了14岁。可最小的小哥,却要到九月初九才能满11岁呢。

    “天啊。”想明白的我惊呼道:“咱们家小哥竟也成了小秀才?”

    喊着看向大家时,才看到听完了大哥读信的一家人。已经是欢喜异常了。奶奶此时早已喜极而泣,被同样哭红了眼的老娘和大伯娘扶坐在了长凳上。

    “可不是秀才吗?”爷爷眼框有些微红,却是得意的道:“咱们家里,这次可是一次出了三名秀才老爷了。”

    秀才老爷?

    听到爷爷这话时,我原本也有些想高兴得大哭一场的情绪没了,一脸得意的道:“爷爷错了,这马上就八月,等我三个哥哥要是又考得好成绩,那可就不是秀才,而是举人老爷了。”

    “举人?”一家人都惊呼出来。

    浩清哥看着我取笑道:“芽儿知道那举人有多难得?从前我们镇上的苟夫子虽没能让我们到府城参加过童生考选,但也是给我们说过的。这童生要成秀才不容易,而从秀才的身份考上举人更是难得。咱们整个云南省府,一年也只有几十个秀才能考中举人的。”

    大哥也接了话道:“浩宇他们三个算得都是聪明,从我们这边到丽江府一年不足,就能遇上这三年一次的机会,而且还能种选,也真是难得的了。但世上聪明之人可不少,秀才中有能人的也不少。而且很多秀才,就是考白了头发都依然还是秀才呢。他们三个再是聪明,可这也少了经验。”

    原本听了我的话,更是激动起来的大人们,一时间从激动变成了担忧。

    而我,却也真的从原来的兴奋,变得开始有些淡定下来。记忆深处的资料,也一一浮进脑海。

    是啊,乡试可是云南省府统一考试的。而且来监考的,还是老康从京城派下来的大官主持考试呢。

    这次的考试会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

    参考的秀才还会很多,考中了,就叫做举人。举人还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定成100人上下,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因这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试”或是“秋闱”。而乡试考试的第二年,就要举行会试。

    而会试,也是三年一次,刚好就在次年的二月里,所以也叫“春试”,但这次却是要到京城去考了,而且是由礼部主持的。

    因为是由礼部主持,汇集天下的举人在北京考试,所以叫做“会试”。会试考试地点在北京的贡院,考场房舍大约有九千间,一排一排的。房子很小,宽大约4尺多一点,进深大约3尺多一点,高5尺多一点,考试时一个举人一个小屋。

    墙的两面有砖托,两层,隔成板,下面这个板就做板凳,上面那个板就做书桌。墙上有一个龛,里边装上蜡烛,装上吃的,喝的。一场考三天,三场考九天,就在这个小屋子里头,进去之后封门加锁。

    考中了的,都统称叫“贡士”,而第一名还会被称做“会元”,只有这些统称“贡士”的才子们,才能进行第三级考试,就是殿试。

    而殿试,却又是在次年才考。这次不光是在京城考,而是要进到皇宫中考了。更夸张的是,虽然这次只考一天,但这将是做为皇帝的老康亲自主考的。

    而且在这时期,老康这皇帝都爱定在太和殿前考试。他让大家在露天里考,发给每人一个小桌,没有凳子,站着书写,时间一般都是定在阴历的三月或者四月。

    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进士还分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

    而前三名会由老康亲自来定,他让考官把参加殿试的考卷大约选出十份,送到他面前,由他最终亲点前三名,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当我终于把清朝这考试制度清楚的回忆完时,大哥已经拉着我摇晃几下了。

    “芽儿,你不用担心的。”大哥拉着我道:“不说浩宁和浩文两个,你二哥一定是没问题。你不知道这边念时,就已经通读了经史子集,这次绝对没问题的。”

    通读经史子集?

    我瞪圆了眼,惊道:“不会吧?我怎么不知道?”难道刘浩宇那小子的记心比我还好?而且不是用看了记,而是吃了记的?

    ps:

    亲们,三更已完喔。求票票啊票票啊。么么哒。
第二百一十五章 装瘦
    越是想,越是觉得不可思议起来,我些迟疑的看着大哥刘浩轩。

    “呵呵。”大哥有几思自豪的笑道:“浩宇可是咱们兄弟中最聪明的一个,无心寺庙里的那些书,他可是一本本的借回来看呢,虽然有些因为没有先生教授,但是他可都记住了的。如今在山勤书院,不光是有教授他的霍夫子会时常给他解惑,就是姜山长,平时也是时常的给他们三个讲授课业。”

    看着说得如此顺溜的大哥,而且把三个哥哥在丽江的情况竟了解得如此清楚,我真的很是怀疑。

    “大哥。”我直盯着他脸上的表情,问道:“除了家里的信,二哥他们是不是给你们单独写信了?”绝对有这可能。

    正见他突然一愣时,爷爷却是在旁边喊道:“行了行了,这可是好事,你们这有什么好哭的。大家都静上一静,咱们还是赶快的把眼前要紧的事情办了,可不能光顾着高兴,把孩子们给耽误了。”

    要紧事?还会耽误孩子们?

    正疑惑时,浩清哥已经答应道:“爷爷,这新户籍就我和浩轩两人去里事衙办吧。我们两骑了马去快,到时直接从官道赶到永仁厅土司衙门盖上印,然后我和浩轩快马给浩宇他们三个送过去。”

    “新户籍?”我更是有些疑惑的看了浩清哥,问道:“二哥他们当初到丽江去应试入学时,你们不是到里事衙开了户籍证明的公文过去吗?”

    “你这呆丫头。”爷爷直接笑骂道:“刚才你大哥念信你没听?上次你哥哥们入学时,咱们家那户籍的公文都写的一家。听说这次是姜夫子提了醒,让你哥哥们为着日后方便,照着咱们现在分成两家的情况,重新到官府备上案,然后也新开上一份过去,他在那边帮忙给改了。”

    方便?

    看着爷爷说得云淡风清,一家人也无异样的表情,我心里却是不能平静了。

    姜夫子这是担心起了将来,而未雨绸缪?可在这年代,如果真是哪个走上仕途的哥哥牵连到家里,小事倒是能起用,但遇上大事时,咱们一家子就算是分了家,怕也是跑不了谁。

    心里此时对于哥哥们要在这黑暗的年代做官,多了几分怯意后,也生出几分退意。

    过着平安而富足的生活一直是自己的理想,可是想到刚才家人的激动表现,和现在的志得意满,再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状,都跟着心里的理想生活有着无处不在的冲突,我终是没说出什么丧气的话来。

    哥哥们有人为官,可以提高家里的社会地位,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保得家里平安,可在那阴谋阳谋全开的官场上,却也多生了几分危险。

    但如果家里都不走仕途,而只是经商的话,就家里这些越来越好的生意,说不准早已有一些人士眼红。对于在这商人地位处于最低等的年代,家里要是只想抱着外人的大腿,哪里能是万全之策。

    就好的选择就是在这小山村里,解决了温饱后,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但在这样的世道,谁又能保证我们绝对能一世的平安。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有机会,为什么一定要甘于平淡呢。

    自己如今已经选择带着家人,走上了这条不可能平淡的道路,家里人也是乐在其中,干劲实足。那就只能期望自己这时常容易秀逗的脑子,少要抽筋秀逗,哥哥们也早日成熟,担起共同保护家人的责任才好。

    万不得已时,自己这不是还有空间的么。

    想明白之时,莞尔之间也笑自己有些杞人忧天。

    倒霉之时,连做个飞机都能出意外后重生来这地方,在这没飞机的年代,保不准睡梦中还能被陨石砸中呢。想那么多干嘛。

    “嘿嘿。”真是太傻帽了。

    “芽儿,你这丫头。。。唉!”爷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额!我四下一打量,看到大家都忍笑看着我时,才知道自己刚才竟又秀逗的傻笑出声了。

    “咳,咳。”我有些尴尬的清了清嗓子。

    让两个哥哥去,倒也是合适,大哥跟着我在云南周边转了一次,算是多了些历练。而浩清哥对外时处事算得是圆滑也稳重,骑马的技术也确实比老爹他们强的。

    心里快速的分析过这些,我装着无事一般,看着听了爷爷吩咐让带上一百两银子后,就要离开的两个哥哥,我补充着交待道:“大哥你们等等。”

    说完时,看着爷爷道:“还是让两个哥哥多带些银子在身边吧。如今咱们家到官府去办事,又是办这户籍的公文,在里长那里还好办,可到了永仁那边,那大土司跟咱们家可没交情。丽江那边,姜山长虽说帮忙我们家去改办,但也不能让他自个掏银钱的。”

    出门转了一圈,我可是把这周边的情况都了解了七八分的清楚,永仁厅那厅衙最大的头头可就是个彝人大土司,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土司府衙。

    而且听说他还是个不太好相予的。对于我家这在他地盘上快速长起来的小肥羊,怕是已经盯上了。

    爷爷想了想后,也是点头应了。而大哥和浩清哥两人也是愣了一下后,随即就明白过来的浩清哥笑道:“知道了。我这就去带上二百两。”

    唉,这个哥哥还是少了些历练呢。我们家自己不觉得,可在那些有心人眼里,很可能把我们家都当成肥羊了。

    我心中轻叹,面上笑道:“可别,散碎的银钱带上几十两,遇到办事的该打点的打点上一些就成,只是奶奶上次给你的银票,20、50一张的你带上三四十张。到时”

    “什么!”几人都惊呼了一声。

    爷爷惊呼后急道:“这,这新办个户籍,竟要一两千两?”他问完时,一家人都看向我。

    “不是。”我摇着头道:“不是说让哥哥们都带上20和50两的吗,在永仁这边时,他们依情况多少合适给多少,只不过要记得一个原则,就是让收银票那人觉得咱们已经尽了全力就成。到了丽江府,要用多少直接让姜山长拿主意就成。”

    说白了,就是装穷嘛。

    看到这些零零散散的小面额银票,让那些人再猜咱们是只羊时,也最好只当咱们还是只瘦羊。

    还没说完,哥哥们就也明白过来。两人会心的点头应下后,还决定回家时顺便到后院里摘上些稀罕水果,给姜山长和哥哥们带去。

    事情安排妥当,我们剩余的一家人才是开始在这小副食作坊内各自开始忙活起来。

    村里来帮忙洗杂菌的5个女人,已经被张老实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