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命的智慧-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我用45年前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七千人大会中的一段讲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可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70)
  其一,45年过去了,白驹过隙,白猫黑猫,白领蓝领,白道黑道,市场经济,民主法制,全球化……不管毛泽东当时的所指是什么,但这40多年的发展变化,完全印证了他关于翻天覆地的时代判断;
  其二,斗争依然存在,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宗教的、思想的、文化的,公开的、隐蔽的,离间计、反间计、美人计、超限战……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又完全印证了毛泽东关于同过去有着许多不同的斗争特点和形式的判断;
  

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30)
其三,近30年来,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又恰好印证了毛泽东关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的发展道路和前途的判断。这就是毛泽东具有伟人气质、气势和远见卓识的伟大预言。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可以断言,再过50年,中华民族将完成翻天覆地的伟大复兴。而毛泽东的名字,将和这个伟大民族过去的觉醒、今天的崛起和将来的腾飞永远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朱院长对毛泽东诗词的读解是个性化的,也是独到的。像朱院长提出毛泽东是“两个代表”等观点,可以说是独辟蹊径。朱院长说毛泽东,一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代表中国农民使他获得了广度并赢得了历史,代表中国文化使他获得了深度并赢得了未来。对于这样的评估,大家可以去思考。听朱院长演讲,我脑力中一直在想那个从一个韶山少年成为一代伟人一代领袖的影像,可以说,毛泽东就是一部历史。在某种程度和某个角度也可以说,研究毛泽东,就是研究中###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也是研究“文革”史。朱院长透过许多细节,让我们见到了毛泽东的多侧面,以至于我们有时会产生疑惑,到底哪个毛泽东才是真实的?其实,任何一面都是真实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也是多侧面的吗?多侧面的整合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另外,由朱院长所讲到的一些细节,又反映出口述历史与历史真实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历史叙述带来不同的历史叙事文本,甚至会由此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可能离真实的历史很遥远。像朱院长举例讲到的中共十大会议最后,上千名与毛主席相互对视鼓掌五分钟之久而不退场,如果没有实证的录像作为参照,它可能会被口传出许多不同的版本。因此,口述历史最好能有实证的史料作比对和参照。毛泽东的诗词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并折射出诗人不同的心境。因此,研究毛泽东诗词有助于我们走进伟人的心灵世界。由毛泽东诗词,我们能够见出毛泽东博大的文化底蕴,来自对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烂熟于心。诗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套用毛泽东的那句话“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也可以说,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而现在似乎是一个缺乏诗歌精神和气质的时代。所以,要提升民族的文化素养。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传统文化不能故步自封,也要与时俱进。提升文化素质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常来文学馆听讲座,听得多了,或也可以成为朱院长在演讲中所说的一个有“文采”的人。看昨天的报道,三峡大坝已完成最后一仓混凝土的浇筑,毛泽东诗词中所说的“高峡出平湖”变成了现实。那后边的两句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们要真正能够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惊世界殊”啊!
  最后,向为我们作了精彩演讲的朱向前先生表示感谢!(掌声)
  [演讲时间:2006年5月21日  部分录音整理:程丽仙]
  [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订扩充   后期定稿整理:张聚宁  朱寒汛]
  注释:
  ①②③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492…493、P81。
  ④  参阅于继增《庐山会议上的彭德怀》,载《党史博采》2006年第三期 。
  ⑤ 见梁漱溟《回忆录》,载《文史参考》2006年第四期。
  ⑥ 见《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局,P158。
  ⑦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P51。
  ⑧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505。
  ⑨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511。
  ⑩ 转引自肖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载《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十八期。
  (11)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440。
  (12)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307…308。
  (13)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147。
  (14) 见[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55。
  (15) 参见《访吴旭君》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036。
  (16) 参见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出版社,1992年版。
  (17) 参阅《毛泽东与梅白谈诗》,1987年3月26日《文摘周报》。
  (18) 见陈晴《毛泽东与中国戏曲》,载《文史春秋》2005年第六期。
  (19) 参见《蔡瑶铣回忆》,载《文史参考》2006年第七期。
  (20) 见张仙朋《为了人民……》,载《当代》1979年第二期。
  (21)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290。
  (22) 见《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的讲话》,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782。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31)
(23) 参见《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P26。
  (24) 见16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与中国》,湖南、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25)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173。
  (26) 参见王若水《新发现的毛泽东》,###出版社,2005年版P445…450。
  (27) 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P296。
  (28)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051。
  (29)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690。
  (30) 参阅臧克家《在毛主席那里作客》,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1) 参见《陪贺子珍上庐山》,引自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出版社,1992年版。
  (32) 见潘相陈《毛泽东家书钩沉》P70。
  (33)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253。
  (34) 引自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出版社,1992年版。
  (35)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173。
  (36)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55。
  (37)(38) 参见[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84、P85。
  (39)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941。
  (40) 见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478。
  (41) 参见刘汉民《诗人毛泽东》,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P394。
  (42)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265。
  (43) 见叶永烈《卢狄与毛泽东评古论今》,香港《文汇报》2006年2月23…24。
  (44) 参见《唐由之谈当年给毛泽东作手术》,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十一期。
  (45)(46)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607…608。
  (47)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612。
  (48)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9)(50)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799。
  (51) 见《回忆柯庆施》,《文史参考》2006年第十期。
  (52)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820。
  (53) 见吴冷西《回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P66。
  (54) 参见###《乌托邦祭》。
  (55)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676。
  (56) 参见郝治平《深深的怀念》,《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P157。
  (57) 引自《毛泽东诗词全集》,刘济昆编著,香港海风出版社,1999年版。
  (58) 参见《在列车上同毛泽东一席谈》,《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俄]尼·费德林,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59)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343。
  (60) 见《毛泽东诗词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61) 参见刘汉民《诗人毛泽东》,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P43…44。
  (62) 见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版P268。
  (63) 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P480…481。
  (64) 此五个特点引自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第四章“湖湘文化的主要特点”,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209…225。
  (65) 参见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第三篇“军事思想的比较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6) 见王安定《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版P356…358。
  (67)(68)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湖南出版社,1990年。
  (69) 参见拙文《世纪之交——文学生长点的寻找与定位》,《文学评论》1996年第四期。
  70 见《毛泽东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毛泽东诗词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毛泽东诗词全集》刘济昆编著,香港海风出版社,1999年。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
  《毛泽东家书》谢柳青编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
  

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32)
《毛泽东大辞典》王进等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1992年。
  《毛泽东诗词大辞典》丁力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年谱》(上、中、下)逄先知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毛泽东传》(上、中、下)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传》[美]罗斯·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毛泽东传》[法]菲利普·肖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英]迪克·威尔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的思想》斯图尔特·施拉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俄]尼·费德林,新华出版社,1995年。
  《回忆毛泽东》胡乔木,人民出版社,2004年。
  《文人毛泽东》陈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毛泽东读书笔记》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新发现的毛泽东》王若水,明报出版社,2002年。
  《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陈晓农,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高华,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彭大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长春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诗词鉴赏》亦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陈微,人民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龙剑宇、胡国强,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诗人毛泽东》刘汉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在历史巨人的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
  《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李银桥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三联书店,1986年。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岸青、邵华,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毛泽东与蒋介石》叶永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水静著,江苏出版社,1992年。
  

但丁和他的《神曲》(1)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吕同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意大利文学会会长,获得过意大利共和国爵士荣誉勋章的吕同六先生。大家欢迎!
  我们知道,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梦幻文学的写作形式,他的精神和艺术思想,对他以后的非常多的不同国度的作家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包括深深影响着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们。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是《神曲》。今天就请吕先生为我们演讲《但丁和他的〈神曲〉》。大家欢迎!
  上午好!感谢大家放弃星期日的休息来听讲座。对于我来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但丁的《神曲》,和大家进行一番交流,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两个欧洲文学高峰之间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品。在但丁身上,既体现了中世纪的文化思想,又昭示了文艺复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