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苇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在我仰佩朱公的同时,却又因这卷所谓的《高士图》产生了“惊诧”,因为我在这图的名录中看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名字——苏味道。
此前我对苏味道的了解,除了他的诗,就只知道他是武则天时的宰相,想当然就认为他的人格亦属高岸之流。如今他既是朱公所不齿之流,难道我一直对他的印象是错误的了?所以赶忙去“人肉”了一下,一看不知道,原来苏味道竟然还是后来名震古今的“三苏”的先人呢!历来的骚客,都有一个或数个雅号,但是苏味道的雅号却是有点“失格”,叫什么“苏模棱”。说起这“苏模棱”的绰号,倒还有个典故。说是苏味道当了宰辅后依然那么攀附权贵毫无傲骨,苏云“处事不宜明白,但摸稜持两端可矣。”哎,惜哉!又使我不禁想起了赵孟睿燮涫橐眨舷虑г啬艹銎溆艺撸缚墒灰哉运巫谑抑矶睹晒湃苏氏拢钊送锾尽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值得同情的长孙无忌
太宗皇帝既平海内,乃绘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以垂千秋,而以内兄长孙无忌为第一功。太宗崩,高宗即位。高宗,长孙皇后之子,长孙无忌之甥也,无疑此时的长孙无忌要比太宗在位时仍要显赫万分,但不出几年,长孙无忌就因反对高宗“废王立武”而遭许敬宗构陷,削爵远黜,终被许敬宗逼杀于黔州。但是他的死并不值得深为同情。
像历史上的所有帝王一样,太宗皇帝也曾为立储一事大为伤神。当时,太宗皇帝是最为属意蜀王李恪。李恪,太宗之第三子也,其母杨氏乃隋炀帝之女。所以,内外朝臣对于蜀王李恪都是十分之尊敬。太宗每云“此儿英果类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其时,晋王李治已被立为太子,太宗犹有以李恪易之之念,最后在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中,太宗才无奈罢除此念,但是长孙无忌却从此把李恪视为眼中钉。高宗即位后,驸马房遗爱谋反事泄被杀,长孙无忌借机扩大事件范围,大肆打压太宗诸子,以巩固高宗的统治地位。首当其冲者便是蜀王李恪,李恪随之被长孙无忌诬陷与房遗爱谋反事件有勾连,而被诛杀。行刑的时候,李恪乃高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就这样,一代圣主唐太宗最喜爱的儿子,被长孙无忌冤杀了。
的确,在辅佐太宗皇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立下了无数的汉马功劳,但是诛杀李恪一事,实在是做的太缺德了,因此他的被冤杀也就无些值得同情了,像是报应。 txt小说上传分享
鼓吹“脏唐臭汉”的是“汉奸”
每听到“脏唐臭汉”这四字都令我相当之不快。我不厌自嘲,但倘若自贬到卑贱至极的地步就不免使我反胃。
所谓对汉唐的“臭”和“脏”评论的依据,无非就是那些闲的没事的贵族*和*之事。仅此就把汉唐鄙为历朝肮脏之最,实在够“变态”。
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每个王朝都充斥着屠城和“人相食”的惨剧,难道便就此论定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的“地狱编年史”么?
汉唐两朝是我们中国最为繁盛的时代,两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最多英雄豪杰的时代。汉代基本划定了中国的庞大疆域,唐代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对中国今天的发展俱作出了决定性的伟大贡献。
在中国封建王朝时代,虽然至明清两朝时,读书人越来越迂腐,中国越来越失去激情,当仍不乏有很多忠勇之士在家国存亡关头投效尺躯。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遥远的过去还是隔夜的昨天,节义慷慨一直是我们社会精神主流中的主流,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隐忍,自信和骄傲的源泉。
因此那些把“脏唐臭汉”说的眉飞色舞的,好像事不关己的,于己无损的人,都应该被嗤做“汉奸”。 。 想看书来
蔡邕《释情操》
时蔡邕有重名于天下,且善音律。群宦欲求媚于桓帝,乃具言邕才于帝,帝遂诏邕进京。牧守促邕行,邕不得已乃发,途半而佯病,乃得归。复绝俗交而自娱,后有感东方朔、杨雄等为赋自诫励事,遂做《释诲》。
文尾有一歌曰: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
我甚爱之,惜其无名,窃名之云“释情操”,可乎?愿无玷于大雅。。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由季文子说吏
由薄熙来在重庆打黑打贪而受到举国的关注和赞誉程度,即可见我们国人对于一个清平天下的热切渴望。
今中国吏治,可谓诸多不尽人意,绝大多数国民不是抱着忧切就是怨望的心态。而中国如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文明富强,可以如汉唐的时代一样成为世界上最繁荣伟大的国家。因此这种民族感就催生了社会上一种无形而强大的潜在力,这力量是对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热切憧憬。我们从来都需要这样得官员:急民之所急;达民之所欲;惠民之所未虑。导民文明,助民自信,自强。先公而后私,有责任心,有廉耻心。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的确有不少的大贪巨恶,但更多的是刚正廉直的清吏、能吏,无论是在承平之世还是纷乱之世,于荣辱生死和坐立行谈间都闪耀着他们的浩浩之白。
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连相鲁宣公和鲁成公两位国君,名位一时无两。但是他的妻妾从来都不穿丝绸的衣服,马匹也不用上等的饲料喂养。有天一个叫仲孙它的人进谏说:“您是鲁国尊贵至极的上卿,是两代君王的相国。妻妾却从来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也不用上等的饲料喂养,人们都以为你吝啬呢,这恐怕对国家也不是很光彩的吧。”文子答道:“我也想像你说的那样啊。但是我看到我们的百姓,吃不好穿不好的人还很多啊,我怎么敢呢!百姓们都还那样,我却让自己的妻妾马匹都用好的,作为一国之相这是不应该的吧。而且我听说要用自己美好的德行来为国家增光才对,没听说过要靠妻妾马匹之类的。”
每一次重温这个故事,都让我很感动,为我们的民族曾有这样的贤吏而自豪,也就更希望当今在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也是由这样贤德的官员来管理着。不过,令人惭愧的是,我们市长大人去年才因为贪污三千万被判了,继任的这位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呢。季文子虽然是一个和我们在时间上相隔很遥远很遥远的人,但是他所展现出的为官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采和德操,实在令我们崇仰。我们怯怯盼望今天的达官小吏,在你们有了“二奶”、“三奶”乃至更多奶了已经,也想想我们小民,我们不是想和您一样整天和不同的美女去满街满天下的闲逛,我们只想让您帮着我们给自己的黄脸婆多赚点买油盐酱醋的钱,如有宽裕也买点像样的脂粉当然。至于你们建的那些名义上是标榜富强繁荣、“与民同乐”,实际上是公器私用甚至只是私用的亭台楼宇,就请不要在挥霍了我们的纳税钱后再蹂躏我们的精神,抱歉,我们不是不爱国,不是没有爱美之心,只是实在欣赏不了你们那些“后现代派的艺术”,你们所谓的荣耀,只是我们的呕吐不止而已。
不贪,不暴,不愚,不私,若得吏如斯,则我国民遂愿矣!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夏侯氏休夫
过去的道德规范,几乎都是作为保障男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如今的状况,也不是很能令人做大改观的。在过去的婚姻里,有专门惩罚女人的“七出之条”,甚至是十分贤良淑德的女子也同样要遭受虐待或休黜,却从未有针对男人的哪怕是“一出之条”,至于施暴和花天酒地,那就更是理直气壮的所为了。
但是偏偏是在那样的社会“禁锢”里,却有一个叫夏侯氏的女子大义凛然的休了他的丈夫。她的英勇怕是要出于昭君出塞,秋瑾留洋之右,而列于武则天称帝,易安居士改嫁之侧了。
东汉时有个叫黄允的人,可谓年少才俊,意气风发,举国闻名。在这个声誉日隆之际,他被当时位列三公——司徒之位的袁隗给相中了,其时袁隗正为自己的侄女在天下才俊中觅罗佳婿,当他见到黄允后,立刻就被黄允的才貌所“倾倒”了,他欢喜的抚掌感叹道:“能得到像黄允这样的女婿就知足了啊!”黄允后来听到司徒大人的“美意”后,兴奋的不得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是特别注重“门阀”观念的,只要和有名望的贵族攀上了亲戚,不仅自己一人得道进犬升天,而且祖宗八代乃至玄子玄孙都是不胜荣焉的,何况是和位极人臣的三公成为姻亲呢。黄允不禁浮想连篇,好像扑面而来的富贵荣华之气都压的自己快喘不过来气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家休掉没用的“黄脸婆”夏侯氏,然后备份大礼去袁家提亲。夏侯氏知道相公要决意休掉自己后,她并没用做哪些哀求缠闹之类的无聊事,只是很恳切的请求婆婆在自己离开黄家之前,再和族里的亲戚朋友们告个别。婆婆同意了。于是在一个黄道吉日,亲戚朋友三百多人齐聚于黄家,夏后氏端坐于宴席的正位,宣告了黄允休妻的决定,并且义正言辞的陈述了黄允整整十五条不为外人所知道的道德污点,言罢,收拾行李登车而去。黄允彻底的傻眼了。从此他向天下展现出的才高八斗、姿容伟岸的形象就彻底被虚伪贪婪、无情无义所取代了。最终被那个标榜“孝廉仁义”的东汉上流社会所抛弃。
所谓最亲不过枕边人,如果连“枕边人”也出卖背叛的人,真不晓得他还会做出多少更无耻的事。
在古代被夫家休掉的人是很悲惨的,娘家人不仅不会可怜她,还会做出更多把她推向绝路的事,《孔雀东南飞》里就写的很清楚。所以夏侯氏在众人面前揭露他相公的真面目,并不是出于一种报复,而是以一己娇弱之躯对社会和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她要向天下人表明,丈夫之所以休掉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守妇道”,而是丈夫道德败坏。这样示天下于清白后,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才不会生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和冷言恶语中,才会凝聚起新的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应有的生存空间的人,是很可敬的。
在我们当今生活的这个社会中也一直存在三种人伦关系之“义”:宗族之义;朋友之义;宾主之义。在这三种“义”中,尤以宗族之义为最重,可谓社会人伦关系的基石,而当今“宗族”概念正日渐淡出人们的思想,现代家庭中又以独子家庭为最多,所以这个“宗族之义”实质上也就是父母子女之义和夫妻之义,而此“二义”中又尤以夫妻之义为最重。因此可见“夫妻之义”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左转》中有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今天,丈夫做出极对不起老婆的事,即使被公诸于世了,多半也不会沦落如“过街老鼠”的地步,因为我们都麻木至“笑贫不笑娼”了嘛,但是他这个道德的堤坝既已穿孔——即使是细如“蚁穴”吧,迟早都会在他死抱着的“侥幸”的温柔乡里长提一溃,水淹三千里。到时候他就自陷于死地了,岂有余生之论!
太史公的家训
太史公司马迁,史家之圣者也。《史记》的问世,固然是太史公忍辱负重,更兼其禀赋过人,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就,然究其根本,则要归功于太史公的“家训”。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率群臣在泰山举行旷世大典——封禅。老太史公司马谈因为没能参加这次大典,心里愤懑难抒,以致病入膏肓。适逢太史公出使归来,即刻去见老太史公,老太史公躺在病榻上握住儿子的手不禁泣涕道:“我们家先祖在周朝时司掌太史之职。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功扬名,职掌天官。后世家道陷于衰落,难道最终要断送在我手里吗?你继续做太史,就会承继我们祖先的事业了。今天子继承大汉一统千秋之业,封禅泰岳,而我却未能随从,这是命啊,命啊!我死之后,你必定继任为太史,做了太史后,你千万不要忘记我所要完成的著述啊。再说孝道是始于适奉双亲,进而效忠君王,最终在于立身修德。能够垂名于后世,以彰显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自古以来天下皆称颂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自周代幽、厉二王之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废弃的礼乐,论述《诗经》和《尚书》,编著《春秋》,读书人至今靠着它们来作为立身的准则。自从鲁哀公获得麒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互相兼并,史书遗失殆尽。今大汉立国,海内一统,君贤而臣忠,我身为太史却未能详论载述其事,断绝了天下修史的传统,对此我感到很羞惭和惶恐,你都要记在心上啊!”太史公听着父亲的陈述,悲伤的低头流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绝不敢稍有缺漏。” 太史公为父亲守丧三年后,继任为大汉太史之职。
其实概括来说,老太史公想要太史公记住的就是这一句:能够垂名于后世,以彰显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这是老太史公“遗言”的精髓所在。
相对太史公家的这条“家训”,我们今天这些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上是不是都几乎“本末倒置”了呢?如果没有着眼阔远的父母,恐怕再是天纵之才,也要被糟践成井底之蛙了。
为父母之任,堪比治国、平天下之重。已为父母者,未为父母者,当皆深虑之为是。
隽不疑母仁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仕于汉武帝、汉昭帝两朝,曾任青州刺史、京兆尹等职。乃一代贤臣,名臣。
当时位比周公的大将军霍光很是欣赏隽公的才德,非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隽公固辞不肯。
隽公卸任京兆尹后,百姓们都很很怀念他。后来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的赵广汉为京兆尹时,不禁感叹道:“我惩处奸邪和防范罪恶,做好一个父母官的本分,至于参与朝廷上的大事,和不疑比起来我的才能就差的太远了。”可见无论是牧育一方百姓还是行走庙堂,隽公都表现出了杰出的令同辈和后辈都十分敬仰、钦佩的成就。
隽公的荣耀和不朽诚然是自己卓越的才德禀赋和勤奋努力所得,但是最根本的则是出于隽母的“严教”。我们的比较负责人的父母一般都是把子女教育至成人或至成家的时候,就算松了一口气,从此“放任”了,自己就想着垂垂老矣该尽情享受天伦了。隽母却非如此,当时隽公已经身为京兆尹,虽然是京官,但是职责所在,也要到下边去巡查。隽公每次从下边巡查回家的时候,母亲首先不是嘘寒问暖,而是问他有没有为身陷冤狱的人*,救回几条性命,如果儿子做到了这些,她就像平常一样开心的吃饭,假如儿子“空空而归”,她就很生气,连饭也不吃了。所以隽公始终没有因为皇帝的宠信和自己的名望日高而飘飘然,一直都是秉仁心,行仁政,史书对他为政的评论是“严而不残”。有这样一位仁爱的母亲,她的儿子怎能不恭奉仁德行事呢?
裸葬
这几天打开博客都看见“裸婚”两字,我还无暇计议婚姻呢,倒想起了“裸葬”这回事,也许是迫近岁尾,感系流年易逝,时不我待了吧。
以我浅陋的资历,见闻过的葬礼很是有限,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