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封的故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大梁百姓对家乡出的这三位英雄十分自豪,便修建了这座三义祠来纪念他们。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梁时曾到三义祠祭拜信陵君、侯赢、朱亥,心潮澎湃,在祠壁挥毫题诗《侠客行》,歌颂他们惊天动地的伟业: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不过人们在怀念战国三义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窃符救赵”的另一主角,侠骨柔肠、慷慨赴义的大梁女儿………如姬呵! 。 想看书来
古 吹 台
开封最古老的名胜古迹古吹台,传说是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学艺弹琴的地方。
春秋时,开封是卫国南部的边境小镇,当时叫仪邑。卫国的宫廷乐师高扬因得罪了卫献公的宠姬,被逐出京城。他走投无路,便携女儿高娥来到仪邑,在这里招收学生,以传艺为生。晋国少年师旷自幼酷爱音乐,慕名前来拜师学琴。
师旷聪明过人,就是生*动。听讲时,屁股像长了刺似的坐不安稳;一双大眼滴溜溜乱转,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三年过去,别人都满师了,他还是半瓶子醋。高扬怕他在外面丢人现眼,就让他留级蹲了班。
高娥很喜欢师旷,常暗中劝他:“师兄,你就不能消除杂念,一心一意学琴吗?”师旷也下决心改掉毛病,但常常约束不住自己。高娥从小受父亲熏陶,琴艺精湛,经常给他“开小灶”,手把手教他。
又过了三年,高扬考试学生,听他们演奏以评定优劣。轮到师旷,他弹奏一曲,似乎韵味不足;再弹一曲,更觉索然无味,高扬心中生气,训斥道:“你学艺不精,只因为好看好动,心不专一,瞎子学琴也比你强,我实在教不了你这个学生,明天就卷铺盖回家吧!”
众目睽睽之下,师旷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特别感到对不起师妹高娥对自己的一片苦心。
当晚,师旷悄悄来到高娥房间,说:“师妹,请把绣花针借给我用一用。”高娥就把绣花针给了他。他走后,高娥撵去看他干啥,想帮他做活,哪料师旷回到屋里就用绣花针刺自己的眼珠。高娥惊叫道:“师兄,千万不能啊!”然而,已经晚了。师旷苦笑道:“师妹,从此我可以专心练琴了。”高娥紧紧握住他的手,流着泪说:“你不惜刺眼明志,一定能成为操琴高手。今后,小妹就是你的眼睛。”
高扬知道后,十分懊悔不该出口伤人。从此,父女俩精心向师旷传授琴艺,他也发愤苦练,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艺超过师傅。高扬死后,师旷便和高娥结为夫妻。
师旷眼睛虽然瞎了,听觉却格外灵敏,音乐造诣很深。他经常在土台上弹琴,琴声特别动听,仪邑百姓无不称赞。他还谱写了“阳春”、“白雪”两首千古绝唱,名声很快传遍了列国,各国王公都派使者来聘他去弹琴。“伴君如伴虎,你千万不要去当宫廷乐师啊!”师旷想起岳父临终的嘱咐,便一一谢绝了。
当时的晋国因国弱民贫,常受强邻楚国的欺负。晋平公发愤图强,求贤若渴,听说本国出了师旷这么个人物,觉得脸上很有光彩,忙派使者隆重地去迎接他回国。师旷怀念父母之邦,又见晋平公如此礼贤下士,便决定和妻子回家乡。临行时,仪邑百姓依依惜别,舍不得他俩离开。
师旷夫妇来到晋国京城,晋平公亲自迎出宫门,待如上宾,态度十分谦恭。
一天,晋平公请师旷弹奏一首悲壮的乐曲,师旷怕他听了伤心,不愿意弹。晋平公坚持要听,师旷只得从命。师旷操琴,轻拢慢捻,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着乐曲的变化,天色阴暗,乌云四起,殿外的仙鹤发出悲哀的啼鸣。一曲未了,风雨交加,晋平公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晋平公听过此曲,第二天就病倒了,医药无效,只得又把师旷请来。师旷说:“请大王再听一曲,贵体就会康复。”说着便灵巧地拨动琴弦,琴声如同泉水,汩汩流淌,滋润心田。忽而婉转低回,忽而激越昂扬,把晋平公面对强敌的苦闷和富国强兵的雄心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晋平公听得心旷神怡,手舞足蹈,当时就下了床。
晋平公封师旷、高娥为宫廷乐师,每天都要听他俩演奏,遇有国家大事也不耻下问。
不久,楚国兴兵犯晋,晋平公亲率大军迎敌。双方血战多日,相持不下。
一天深夜,师旷听见楚营隐约传来笛声,便打开窗户仔细倾听。听罢,他让妻子搀扶着来见晋平公,说:“楚军军心涣散,请大王明日挥师决战,一定全胜。”
晋平公半信半疑:“先生怎么知道呢?”
师旷说:“辨乐声可以知吉凶。楚营笛音颇有怨恨之意,思乡之情。”
晋平公听了他的话,第二天全军出击,果然大败楚军。从此,晋国威名远震; 晋平公也像变了一个人,一心一意想当霸主,对内横征暴敛,对外不断用兵,搞得*人怨,民不聊生。师旷多次直言进谏,晋平公全当耳旁风,再也不把这个瞎子放在眼里了。
经过几年的征战,晋平公终于当上了霸主。这年春天,诸侯来朝,晋平公大宴宾客,召师旷弹奏“阳春”、“白雪”以助雅兴。
师旷当即拒绝,直言不讳地说:“只有德高望重、清心寡欲的人才是两曲的知音,大王利欲熏心,贪得无厌,‘阳春’、‘白雪’恐难入耳。”
晋平公没想到师旷竟敢当着这么多贵客揭他的短,不禁面色通红。他摆出一副宽宏大度的姿态,假笑道:“师老儿真会取笑,那就观看歌舞吧。”一击掌,一群天仙般的美人鱼贯登场,轻歌曼舞,绮罗飘香,看得诸侯心花怒放。
打这起,晋平公暗自怀恨师旷,处处给他小鞋穿。高娥见丈夫得罪了君王,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夫妇俩一商议,就向晋平公提出辞呈,打算仍回卫国的仪邑,在那里收徒传艺。
晋平公立即答应,并传旨要设宴送行。师旷由妻子陪伴去赴宴,来到宫门前,卫士拦住高娥说:“大王只请师旷一人,请夫人留步。”高娥只得留在宫外。
师旷捧着古琴,独自摸索到殿前,忽听有人喝道:“呔!金殿里铺着华贵的地毯,你怎好穿着破鞋烂袜上去践踏呢?”师旷明知晋平公不怀好意,也只好脱下鞋袜,光着脚往里走。他一脚踏在蒺藜上,痛得钻心,趔趄一下摔倒在地,弄得浑身上下都扎了蒺藜,狼狈不堪。晋平公见状,直笑得前俯后仰。
师旷悲愤地说:“大王,你故意捉弄一个盲人,于心何忍呵?”
晋平公说:“今天孤就要教训教训你这个老不死的,看你还敢不敢胡说八道。”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王再不改弦更张,晋国就要大祸临头了。”
晋平公冷笑一声:“还是先想想你自己的下场吧。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为我享用,我就要毁灭它!”
师旷自知今日性命难保,怀抱着古琴强挣着站起来,怒骂昏王:“你倒行逆施,恶贯满盈,天地难容!”骂罢,他双手捧琴,奋力击额……
这时,高娥不顾卫士阻拦,拼命冲到殿前,只见琴毁人亡。她悲愤至极,也撞柱而死。“阳春”、“白雪”两首千古绝唱从此失传。
仪邑百姓听到噩耗十分悲痛。为悼念师旷夫妇,便在其住过的地方筑台建祠,供上师旷抚琴的塑像,让后人瞻仰。这便是现今坐落在禹王台公园里的古吹台。
古吹台秀水环绕,碧瓦红墙,古木参天,绿树掩映,曲径通幽,风景优美; 早已成为游览胜地。台上宫殿式的水德祠和三贤祠是后世续建的,里面供奉着历代冶水的先贤和唐代诗坛三杰,让乐圣师旷天籁般的琴声,永远陪伴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生不息。 。。
三 贤 会
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有座三贤祠,正中端坐着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的塑像,这座祠是为了纪念他们漫游梁园时在古吹台饮酒赋诗而建立的。凡到古都的游客,都要来这里瞻仰诗坛三杰的英姿。
唐天宝三年,在京城名噪一时的李白,因得罪权奸离开了长安,泛舟黄河东下。他在洛阳遇到杜甫,两位大诗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沿着黄河漫游,饱览锦绣山川。他俩像亲兄弟一样; 白天携手同行,夜晚醉卧共寝,形影不离。
初夏时节,他们来到大梁(今开封市),又遇到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文坛三位遭遇坎坷、意气相投的杰出诗人,遍访古都名胜,猎奇前朝遗迹,兴趣盎然。
这天,他们来到南郊古吹台。相传春秋时期大音乐家师旷曾在这里弹奏乐曲,引得仙鹤起舞,白云缭绕。这时,树丛之中不知谁在抚琴,琴声悠扬,更加牵动游子难以排遣的情怀。他们怀古思幽,无限感慨。高适看到李白怅然若失的神态,笑道:“凭吊怀古,不可无酒。”
杜甫说:“不可无酒,更不可无诗。”
这句话正中李白下怀,他抚掌大笑:“梁园景美,绝妙琴音,有酒有诗,快哉,快哉!”
高适找来僧人,置办酒菜和笔墨纸砚。三人借刚修缮一新的厢房,开怀畅饮。他们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抨击时弊,披肝沥胆。酒至半酣,高适问道:“今日赋诗以何为题?”
杜甫敬重地站起来拱手说:“请李兄定夺。”
李白说:“有感而发,随心所欲,何必命题。”
凉风阵阵,从窗口飘进来一阵抑扬顿挫、流畅欢快的琴声,高适和杜甫如同沉浸在梦幻中。忽然,高适一跃而起,奋笔疾书。他是个快手,诗如泉涌,二十行的《古大梁行》一挥而就。待他写毕抬起头来,杜甫已经离席,踱来踱去,俯首苦吟。看到杜甫瘦削的面孔和严肃的神情,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又摊开诗笺,仔细斟酌起来。杜甫胸有成竹才拿起笔,写好后又默读了几遍,改动了几个字。
这时,李白依然旁若无人地自斟自饮。杜甫、高适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打扰他,相视一笑,悄悄走到窗下,交换诗笺,低声切磋。
李白醉眼惺忪,更有琴声相伴,索性端起酒壶豪饮起来。高适过来说:“李兄,天色不早,你该挥毫了。”李白伸出手来,杜甫见状,忙过来磨墨,高适也从笔盒里取出一支蝇头小楷递过去。李白接过笔,连连摇头,高适又换了一支中号毛笔,李白仍不满意,高适索性把笔盒捧来,李白拣了一支头号大笔,踉踉跄跄地走到雪白的粉壁前,杜甫也捧着砚台跟过来。窗外琴声顿时激越昂扬,犹如催阵战鼓,*心魄。李白双眸忽然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胸中沟壑顿起狂澜,笔酣墨饱,不假思索地在粉墙上写下了“梁园吟”三个遒劲的大字。接着他神采飞扬,笔走龙蛇,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琴声嘎然而止,诗也一气呵成,顺手把笔一掷,放声大笑,声震屋瓦。
杜甫高声朗诵,一咏三叹,赞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真乃下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高适连忙把诗抄下来,珍爱地藏入锦囊内。二人也把自己写的诗笺呈给李白。李白阅读后,更觉回肠荡气。原来二公的诗都不约而同地以“梁园”为题,描述了这次壮游。他脱下帽子,甩掉靴子,斜卧在草榻上,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胜似帝王赐宴情!”那神态使人想起他在宫中藐视权贵,醉草嚇蛮书,让权监高力士脱靴、奸相杨国忠研墨的情景。杜甫、高适也受了他狂放不羁的感染,不拘形迹地席地而坐。他们把酒论诗,互相评点,直抒胸臆,尽兴而归。
他们走后不久,一位端庄的姑娘带着两个丫鬟走过来。这位小姐是游园抚琴,准备回府路过厢房的。她透过窗户看见墨迹未干的白壁题诗,不由停下脚步。那气势豪迈、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地吸引了她。她见房中无人,便让捧琴的丫鬟等候,自己走进房中到壁前观赏: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这首醉酒歌,借咏梁园古迹,抒发诗人追怀开封历史上名人盛事的心绪。姑娘低吟了一遍,顿觉心旷神怡,题诗气势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她吟了一遍又一遍,如醉如痴,忘乎所以,连僧人进房也没有察觉。
年青僧人看到刚粉刷不久的白壁被涂得黑漆一团,很不耐烦,举起抹布就去揩擦,姑娘这才发觉,惊呼道:“休要动手!”
“宗小姐,不知何处狂徒粉壁涂鸦,让你见笑了。”
“任何人不得碰墙上的题诗。”
僧人露出为难的神色:“这……”
“这面墙我买了,你要妥善保护。”
“小姐不要取笑……”
姑娘蹙起眉头:“谁和你取笑,你要多少银两?”
僧人心想,这面墙你即使买了也搬不走; 便随口说道:“一堵墙能值几钱?随便赏点银两,贫僧就感恩不尽了。”
姑娘冷冷一笑:“粉墙不值分文,题了这首诗就价值连城。我马上派人送来一千两银子。”
僧人不禁目瞪口呆,待他回过神来,姑娘已经走了。
当晚,李白和杜甫正议论翌日即动身一起到名山大川去求仙访道,高适推门进来,高兴得手舞足蹈:“女中魁独具慧眼,不亚于识良马之伯乐。”李白忙问:“贤弟有何见闻?”高适把宗小姐的事详细说了一遍,连连击掌赞道:“此事已不胫而走,传遍古城,千金买壁,人间美谈!”
李白不由怦然心动,特别是当他得知白天在古吹台抚琴的人就是宗氏时,更是心潮难平。半晌他才转向杜甫说:“贤弟,你世居中原,可知这宗小姐是何许人也?”
杜甫迟疑地道:“小弟略知一二。宗小姐乃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位宗楚客世人皆知,不敢恭维……”
原来宗楚客乃唐代名人,他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在朝廷几起几落,三次入相,是个地地道道的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之徒。后在皇室内讧之中失势,被唐玄宗处死,生前身后都声名狼籍。
李白淡淡一笑:“这都是老一辈子的事儿了,早已过去,与她何关。我只想知道宗小姐的人品。”
高适击掌说:“李兄心胸豁达,不会有世俗偏见的,杜兄就照直说吧。”
杜甫拱手说:“宗小姐秀外慧中,读诗书,工书法,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园有名的才女。其父爱如掌上明珠,准许她自己择婿。多少豪门显贵、英俊公子,她俱不中意。古城有句民谣:‘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高适爽快地说:“李兄号称‘天上谪仙人’,原来良缘应在你的身上,宗氏一曲‘凰求凤’,难道李兄还要退隐山林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