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狙击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该不是那里。
  另外一幢民房引起了萧剑扬的注意。这也是座两层楼的结构、“人”字型的屋脊,但是,屋顶已经被日本人的炮弹掀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被弹片穿出了好些个窟窿。
  萧剑扬的眼皮子往上挑了一下——如果猫在屋脊下面,通过那几个窟窿射击,既可以保证准头,又很难被发现。
  很可能那个打冷枪的小日本,这会儿就藏在那里!
  萧剑扬朝两边转转脑袋,心想有什么法子能骗那家伙再开一枪呢?
  他无意中把目光偏向左侧,看见几个中国军人正沿着通向城墙顶端的马道走上城头来。
  走在后面的是三四个年纪比较轻的军官,看样子是吃参谋这碗饭的。他们紧紧跟着前面的一名中年军官。
  这名中年军官身板结实,一身笔挺的黄呢子将官服,衣领上是两块黄灿灿的金板儿——还是个当将军的。
  这几名军人衣冠整洁,军容齐整,像几枚刚刚从弹药库里领出来的山炮炮弹,透着一股崭新的味道。
  萧剑扬一愣——这几个衣着光鲜的军人,眼下正好是城外面那个日本冷枪手最好的靶子啊。
  他赶紧冲他们猛挥手,嘴里大喊着:“趴下!”
  走在将军后面的一个年轻参谋,看到了萧剑扬的手势,赶紧伸手一摁将军的肩头。
  就在这时,将军头顶的帽子突然弹了起来——一颗毫米口径的子弹贴着将军的头发根飞了过去。
  几个当官儿的赶紧卧倒在砖地上。
  那顶黄呢子的军帽掉落了下来,在砖头地面上打个几个滚儿。
  九
  萧剑扬匍匐过去,捡起那顶军帽,仔细瞅了瞅——军帽上留下了两个弹孔,散发着一股焦糊味儿。
  刚才那颗三八大盖的子弹,从军帽帽徽的右边一点射入,从军帽顶上靠左边的地方飞出。
  根据这子弹入口和出口,萧剑扬大致判断了一下它的飞行弹迹——看来的确跟自己刚才推想的差不离,这颗子弹的主人应该躲在那幢半塌的小楼里。
  瞅着这顶被穿了两个眼儿的军帽,萧剑扬的脑子里突然有了个主意。
  他并不知道这顶军帽的主人,正是负责守卫南京的卫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将军。
  萧剑扬把右手往鬓角靠了靠,算是敬了个礼:
  “长官,您这帽子借俺使使成么?”
  “放肆!”将军身后的年轻军官哆里哆嗦地骂了一句。他的脸由于紧张而显得有些发灰。
  萧剑扬瞅见他左边的领章是两条交叉的竹节。
  蹲在城头垛口下的将军倒没有生气。他只是有些好奇、有些不解地瞧了瞧眼前这个黑瘦黑瘦的士官,不置可否地扬了扬眉毛。
  在这节骨眼儿上,萧剑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招呼几个连里的弟兄来帮把手。
  他们把城头上一具士兵的尸首拖了过来,看样子这是名88师的弟兄,因为他军装的肩头上有肩带。
  萧剑扬把将军的黄呢子军帽戴到尸体的头上,然后冲另外几个弟兄小声说了几句。
  说完,他匍匐到旁边的一个豁口后面。这个豁口是鬼子的炮弹留下的。他把中正式步枪的枪口瞄向了那个半塌的屋顶。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按着事先的约定,几个弟兄一下子把那具士兵的尸体竖了起来。那顶黄呢子军帽在青灰色的城头非常显眼。
  果然,一颗三八大盖的子弹跟着就飞了过来。那鬼子冷枪手的这一枪打得有点偏,没击中目标,只是打碎了垛口上的一块青砖。
  然而让萧剑扬失望的是,这颗子弹不是从那座半塌的屋顶飞来的。
  他相信自己先前的判断并没有错。眼下的情形只能说明一种情况:那个日本冷枪手变换了射击位置。
  “是个老手!”他心里赞了一声。
  现在要重新寻找那个日本射手躲藏的地方了。
  萧剑扬先扭过头瞧了瞧,看清楚了垛口上那个三八大盖的弹孔。根据弹孔的位置,他朝护城河那边仔细观察过去。
  他的目光还是落在了那幢灰色的小楼上。他发现,在那个半塌的屋顶下面,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窗户。窗口不大,从上面垂下了一个竹帘子,把窗口遮了一半。
  

第四章  中华门(13)
萧剑扬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这个窗户:这是个很合适的位置。城头比较高,从城上看下去,视线刚好被那个竹帘子挡住。
  而射击手躲在帘子后面,可以透过帘子的缝隙方便地观察城头的情况。
  他认定:那个鬼子冷枪手很可能躲在那窗子里面。
  怎么能引着那家伙再开一枪呢?萧剑扬觉得有点犯难。
  有只黑黑的大手,从那具士兵尸体的头上捡起了黄呢子军帽,然后把帽子扣到了自己头上。
  萧剑扬一看,原来是四班长吴铁七。
  吴铁七没说话,冲萧剑扬比划了一下。
  萧剑扬点点头,端平枪身,瞄向那个窗口。
  这边,吴铁七深吸了口气,猛地一抬头,然后迅速沿着城墙垛口朝西跑去。
  小窗户里,有朵小小的红光闪了一下。三八式步枪的子弹贴着吴铁七的后脑勺飞了过去。
  只差半根指头的宽度。
  就在这时,萧剑扬的右手食指平稳地扣动了步枪的扳机。
  中正步枪弹迅捷地穿过了竹帘子。
  窗户里面有一个淡淡的影子晃动了一下,然后消失了。
  过了一炷香的工夫,见对面的窗户里还没有动静,萧剑扬确定,那个鬼子冷枪手算是结了伙食账了。
  他收起步枪,从吴铁七的脑袋上拿过那顶黄呢子军帽,弯着腰走过去递给将军。
  将军没说话,摸了摸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似笑非笑地扬了扬眉毛,然后接过自己的军帽,轻轻掸了掸上面的灰,缓缓地戴上。
  他抬眼看了看城外炮火纷飞的雨花台,两片宽厚的嘴唇紧紧地抿在一起。
  十
  夜幕降临在中华门的城头上。
  弟兄们原本张罗着让二排长到后面的裹伤所去。何进财摇了摇头:
  “这点伤,没啥。”他在身上到处找烟卷:“操!咱们这点儿人……要死也死在一堆吧……”
  黑暗中有几个人登上城墙。他们是中华门附近一家小饭馆的伙计。饭馆老板带着家眷逃到江北去了,留下他们几个看店。他们一商量,给守城的官兵送来了吃的——切成片儿的盐水鸭。
  笔杆儿连长笑着招呼大家:
  “赶紧打牙祭,弟兄们。这叫桂花盐水鸭,是金陵城的名吃啊。”
  城墙外面的枪炮声沉寂了下来。雨花台上的炮火也停息了,只是在一些地方有火光闪动。
  寒冷的夜风吹来,萧剑扬抱着枪打了个冷战。这种莫名其妙的寂静,反而让他感到心神不安。
  “现在越安静,明天的仗就会越凶。”战斗经验丰富的二排长在自言自语。
  夜风吹过来一阵浓烈的焦糊味儿,那是烧焦了的人肉的味道。
  下午的时候,一小股日本兵在火力掩护下冲过了护城河桥。占领了独立排原来据守的那个沙袋掩体。
  306团的弟兄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几大桶煤油,打开盖子浇了下去,然后扔了两个火把。十来个日本人就这么变成了一堆炭。
  大伙儿闲坐了一会儿,二排长推了一把四班长吴铁七:
  “老七,给大伙儿吹一个吧。”
  吴铁七嘿嘿笑了笑,从挎包里摸出短短的竹笛,放在嘴边吹了起来。
  清亮而悠扬的声音响了起来。
  笔杆儿连长用四川口音抑扬顿挫地念出了一句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紫金山的上面,山火在燃烧。
  夜空很晴朗,除了闪烁的星斗,半轮月亮也浮现了出来。
  吴铁七的笛子声刚刚停下来,突然,从城墙外头也传了一阵飘飘悠悠的乐曲声。
  萧剑扬对乐器之类的玩意儿一窍不通,他只是觉得这曲子听起来有点怪,不大像是咱中国的。
  笔杆儿连长侧着耳朵听了听:
  “这叫‘尺八’,样子跟竹箫差不多。当年是由咱们中国传到东洋去的。如今在中国,吹这玩意儿的不多了,在东洋倒比较多。”
  小苏北好奇地问:
  “连长,你怎么懂这么多东西?”
  笔杆儿连长微微仰起头,带着点儿回忆的神情说:
  “我在中央军校的时候,有个教官以前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他就会吹这东西。”
  旁边的二排长,突然扬起脖子大声吼唱起来了:
  “城外的小日本
  我日你家亲妈妈
  你妈妈肚上老子趴
  你的儿子老子杀
  (要)你还干什么?”
  城墙头上的弟兄们笑得前仰后合。
  城外的乐曲声也停了下来。只剩下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城垛口上。
  黑暗中,第六个疙瘩,轻轻地系在萧剑扬的那条细皮绳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中华门(14)
十一
  12月12日的清晨到来了。
  雨花台顶上的枪炮声渐渐停息了下来。中华门城墙上,弟兄们的心都沉了下来——雨花台失守了。
  “鬼子要攻城墙了,多预备手榴弹!”
  占领了雨花台之后,日本人的火力可以居高临下地对中华门进行压制。弟兄们紧紧地贴在城头的砖地上,头顶的钢盔前沿儿都碰到了砖头上。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笔杆儿连长让大部分弟兄撤到城墙后面去,只留下几个人监视鬼子的动向。
  中华门的背后,一排好几个圆拱形的砖洞,萧剑扬他们51师的弟兄就躲在这里面,另外还有88师的官兵。
  笔杆儿连长用手拍拍砖洞的墙壁,很感慨地说:
  “这洞子叫‘藏兵洞’,是300多年前朱洪武修的。没想到300年后,咱们当兵的还是要靠它来藏身。”
  蹲在这个古老的藏兵洞里,萧剑扬把身子倚在墙壁上。感到城墙墙体在微微地颤动。好像有一个巨大的凿子疯狂地在墙体上凿动着。
  沉积了上百年的灰尘,不断地从洞顶上落下来,好像是一片灰蒙蒙的雾气。
  青灰色的砖头屑一个劲儿地掉落到钢盔顶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萧剑扬眯起眼睛,防备灰尘、砖头屑掉到眼睛里。他不安地仔细听着。城墙墙体的深处发出一种沉闷的声音,好像一个沉睡了很久的巨人在痛苦地呻吟。
  日军把火炮推到离城墙只有500多米的地方,实行抵近射击。
  中华门城头上的那座三层高的城楼,被炮火掀去了一半。
  等到日本人的炮火延伸了之后,笔杆儿连长挥动自来得手枪第一个钻出了藏兵洞。他的脸上落满了砖头屑,看起来灰头土脸的。
  “赶紧上城头!”他大喊着。
  弟兄们从藏兵洞里钻出来,迅速上了城墙。
  高大的城头此刻笼罩在黑灰色的烟尘之中。炮弹爆炸后尚未散尽的硝烟,裹挟着被炸成粉末的砖石碎屑,从城头向城墙下滚滚涌动。
  城头的垛口,要么被炸塌了,要么干脆给炸飞了。原本由青砖砌成的路面,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巨大的青砖被炮弹的气浪掀得到处都是,残缺不全。
  更为糟糕的是,中华门的城墙被鬼子的炮弹轰出了一个大口子,好像就在刚才,有一把无比巨大的斧子,狠狠地砍在了这古老的城墙上。
  缺口上面宽、下面窄,跟中正步枪照门上的V字型缺口很相似,只不过给放大了无数倍。
  日本人的炮火刚一延伸,鬼子的步兵就开始发起冲锋了。
  护城河上的木桥,原本昨天被中国军队的工兵破坏了,但破坏得不彻底。日本人的工兵不怕死,冒着中国军队的火力拼命抢修好了。
  桥下的护城河河面上,飘着很多具日本工兵的尸体。
  日军的步兵,分成一组一组的,快速冲过护城河桥。每一组都抬着一架长长的竹梯。
  冲过护城河桥,他们迅速地扑到城墙根儿,架起竹梯,开始向城墙上头攀登。
  然而,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这道中国古城墙的高度超出了他们事先的估计。他们事先扎好的竹梯够不到城墙头——竹梯的顶端离城墙的上沿还差着一两个人的身高。
  结果,爬在最前头的日本兵,很尴尬地在竹梯的尽头停下了脚步,上不上,下不下的。
  可是,中国人的手榴弹并不给他们留下喘息的时间。带着木头柄的铁家伙,好像夏天的冰雹那样,争先恐后地砸下来。
  手榴弹在城墙根儿开花,爆炸的气浪将竹梯下部的两条腿炸断了。在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中,一架架竹梯无比伤感地倾斜、栽倒。
  最让萧剑扬和其他弟兄开眼的,是四班长吴铁七扔手榴弹的法子。他有滋有味地拉开弦儿,不慌不忙地让小家伙在自己的手里多停留那么几秒钟,然后很准确地朝日本人的竹梯甩过去。
  从他手里出去的手榴弹,没等落地就在半空中炸开了。爆炸后的气浪将小鬼子的竹梯当腰一折为二。
  分了家的竹梯,带着它身上的日本步兵,满怀惆怅地朝大地坠落下去。
  日本人对城墙的第一次冲击,就这么给打退了回去。
  十二
  萧剑扬他们在城头上还没喘上口气,日本人的炮火又猛烈地盖了上来。
  大伙儿赶紧又撤回到了藏兵洞里。
  在昏暗的洞子里,小苏北举起左手,伸出小拇指,很有些骄傲地笑着说:
  “我的妈妈,手榴弹扔个没停,手指头都肿了。”
  洞子里一片安静,没人搭理他——凡是有点儿战斗经验的老兵都知道,这才是开始。
  日本人的炮火延伸之后,步兵再次向南京城墙发起了进攻。尽管刚刚在这道青灰色的城墙下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可日本兵的进攻劲头儿丝毫没有降低。这一次,他们把两架竹梯绑在一起,延长了梯子的高度。竹黄色的梯子上端终于触碰到了城墙的顶端。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中华门(15)
城头的中国守军,依然用密集的手榴弹迎接日本人的竹梯。
  这种打法,手榴弹的消耗量相当大。没用多久,弹药就接济不上了。
  萧剑扬扔出身边的最后一颗手榴弹。他眼光一瞥,瞅见了城头上到处散落的青砖碎块。这些原本二十来斤重的大家伙,被日本人的炮火炸成了几段。
  二排长扬着脖子嘶哑地高喊:“用砖头!砸狗日的!”
  萧剑扬用两手抱起一截青砖,死命地朝城下砸去。其余的弟兄也忙不迭地使上了这种守城利器。
  沉重的砖块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淡灰色的抛物线,急速下坠,有的干脆地降临到某一顶暗绿色日军钢盔的顶上,有的沉闷地拍到某一个土黄色军装的肩头。
  与此同时,笔杆儿连长带着一些弟兄,用步枪枪托把搭在城墙上沿的竹梯往外顶。
  细细高高的竹梯从城墙边上移开,沿着城墙的外壁向下滑去。爬在梯子上的日本兵从上面摔落下去,一个个土黄色的身影在半空闪动。这情形在萧剑扬看来,很像是家乡的山林中,一个个熟透了的松果,从枝头轻盈地坠落。
  城外日军的压制火力,像冬天的山火一样猛烈。雨花台本身比中华门要高,日本人占了地形上的优势。
  中国军队的机枪只要在城头一打响,立刻遭到歪把子、九二式重机枪的压制。九二式重机枪的子弹像火组成的风。
  身穿灰蓝色军服的中国机枪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这时候,中华门东侧城墙上,88师的弟兄用机枪火力勉勉强强地封锁住了护城河桥,日本人的后续部队一时间跟不上来。
  城墙边上,日军的进攻势头被打下去了。
  中华门外暂时沉寂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