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难中-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也很难受。我的家人全部在北川!……我们也不需要天气预报,对我来说,我看天我就知道第二天什么天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计划地转移了一批。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时间再长一点,我们也要出问题。我们也希望他们再多方面求援,出去报信……我就给他们说:你们现在出去,见到所有的人,都要反应我们的情况——我们现在暂时安全,但是我们需要救援!需要医疗,需要食品。我给他们每一个出去的人都说,你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当时我们不敢听(收音机),知道家里的人,肯定……肯定……肯定很危险的!但是没一点办法。
16号晚上,我们县上的工作组到了。他们是15号走的,还在山上住了一晚上。那个路他们也不熟悉的,那个路程太远了。他们是跟解放军一起走的,解放军因为是急行军,解放军的速度跟我的速度差不多,就把他们撂到山上过夜了。不然的话,解放军肯定和他们一起,就找到我们的地方了。 。 想看书来
张康奇访谈录(9)
周玲:对呀!为什么解放军不跟着他们去找呢?
张康奇:解放军一路走一路问路呀,急行军,必须要尽快进去呀!
周玲:那县上的人是怎么找到你们的呢?是碰巧还是……
张康奇:县上的人里有我们一个干部嘛,一路走一路问嘛。他考虑到我们可能在什么地方。老百姓也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但是解放军过来的时候只知道乡政府在什么地方,就直接朝乡政府去了,结果去了以后一看(笑),基本上被水淹了。
他们(县上工作组)到了以后我们了解到,北川的情况很惨。干部看我的眼神……他们看我……我……我觉得,他们不需要说什么了,我很清楚了。他们看我,他们就不敢给我说。……当时他们看我,我就说:我已经清楚你们想说什么……
16号又来了一批部队,当时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到禹里,因为禹里那个地方伤亡也很惨重。我就说,必须到禹里那边!因为那边当时过去了一个四川武警总队的大校,应该是一个副总吧。我没有见到他本人,他们在路上,我知道他去了,我们以前都是认识的,我们的老百姓下来给我说的,他在老百姓手杆写了字,说他们带部队进去了,叫我保重。还给我说他们带了多少兵。
周玲:那字写在胳膊上的?
张康奇:胳膊上,写在胳膊上的,没有纸呀,那个人跑下来的时候汗都湿透了,我仔细辨认,我才辨认出来。哦,还是武警的那个副总,看见我们一个老百姓背着他的母亲,都九十多岁了,在转移,他很感动,当时给他资助了六百块钱,说:把你母亲照顾好。沿途的老百姓走不动了,还有危险的地方,全部是这些解放军在帮助护送。但是他们也有任务,只能护送过危险地段,由下面的解放军又来护送,他们一批一批地过来了。
大概是15号吧,直升机就在对面山上空投救灾物资。但是没办法,山区空投的条件很差,飞机要飞得很高,我们最好的回收率是百分之五十多,最差的,大概就是百分之几。所以空投的效果并不好,简直太差了。因为山里多峡谷,中间的气流很不稳定,根本摸不清当时的风往什么地方吹,按坐标扔下去……
〔张康奇手机特别的铃声又响,他又掐断。〕
张康奇:……不像平原,所以回收条件很差。
周玲:空投持续了多长时间?
张康奇:从那段时间开始就一直在空投,但是回收的效果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考虑到,我们还是要找部队,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救援。我们需要部队,我们人员需要转移。到了16号的时候我们有些伤员的伤口已经开始坏死了。
周玲:当时还剩多少人?
张康奇:当时……大概还有七八百人吧。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动不了的残废,还有重伤员。我们没有条件转移呀,我们必须要依靠他们(部队)。因为我们如果转移的话,这些人肯定要死在路上,所以当时不敢转移。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找部队,必须要找直升机。我们那下边有一块大平地,我就叫了几个人下去,用石灰画了一个直升机的停机标志,然后把红旗插下去了。但是当时直升飞机来,我们也摇不下来,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是来做前期侦察的。16号那天我和县上下来的同志一起研究,我说现在那边有部队,他们有医疗队,我们的伤员可不可以往那边转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康奇访谈录(10)
周玲:你说哪边有部队?
张康奇:就是禹里乡嘛,我们那个乡的上游。那里有部队,也有医生,也有药品。而且当时空投,很多东西都飘到他们那边去了。
周玲:啊!
张康奇:我们看见(空投物资)有不同的颜色,有些是药品,有些是食品,可能那边对他们(伤员)急救要好些。但我们这些外伤,必须要做手术。当时我们马上就派了一个干部到禹里,我们说:你明天上午必须回来。我县上有一个朋友,他是带队的,他跟部队在一起,我让他去找我那个朋友,他肯定会比较容易协调部队过来。
周玲:县上的干部来了几个人呢?
张康奇:县上的干部当时来了两个,一个是原我们的乡干部,一个是我们县上监察局的局长。
周玲:他们就在你们那儿留下来了?
张康奇:他们留下来了。
周玲:他们能起到哪些作用?
张康奇:至少是能带来一些信息,我们想知道:全县的灾情究竟怎么样?我们的这种情况县上怎么决策?
周玲:那你得到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张康奇:还是县上最惨。县上的干部损失了有百分之二十多,受伤的有百分之十几,有百分之三十几的干部已经没办法工作了。然后县上还要安置那么多人,还要总体进行指挥,没有干部。所以我们这里只有依靠部队。我们在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就要立足于自救,然后跟部队进行衔接,跟县上进行沟通。所以我们马上就派人去跟禹里的部队取得联系。但第二天到下午两点过,人还没有回来——就是17号。当时我就感觉这个情况很危急了,如果部队再不来,这些人(伤员)肯定很快就会死掉的。我知道,我是学医的,这种伤口坏死很快会烂掉,接下去实在很惨的,而且完全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叫上我们的副乡长,我说我们必须亲自到县上去报信。我给我们县上在这儿指导救灾的同志说:你在这里坐镇,你给他们(老百姓)说,我跟我的副乡长去查灾了,我们不是走了。如果他们看到出去的人都没回来,那他们全部就乱套了。
周玲:你派去禹里的人他实际上最后也没有回来?
张康奇:他最后回来了,当时我们已经走到山上了,他回来了。
周玲:你们没有碰见?
张康奇:没有碰见。他回来得比较晚一点,因为衔接的工作比较多,他把工作还是衔接好了,所以那边就尽快给我们派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武警部队过来。但当时我们不清楚情况,他们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也到北川了。我们下午三点半走,晚上八点半就到了任家坪的县指挥部。急行军,只用了五个小时。
周玲:您怎么知道指挥部在任家坪呢?
张康奇:他们过来的人告诉我们的嘛。
张誉译:当时你们怎么决定要去北川的呢,因为那边情况也很惨。
张康奇:但是有部队呀,我们必须把部队找过来呀。部队要通过指挥部去协调呀。我们自己去找部队……它的机制肯定是这样的。如果部队在我们的乡里面,肯定是跟我们配合,老百姓协调也是跟我们联系,老百姓需要我们跟部队衔接,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县上。当时考虑的还有一个情况——我们把堰塞湖的情况必须要报出去。因为到17号的时候,堰塞湖已经全部变黑了,因为里面有很多死的牲畜,还有很多很多的漂浮物——房子的漂浮物,这是很大的威胁呀,对防疫也有威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康奇访谈录(11)
周玲:当时已经淹到哪儿了?
张康奇:17号的时候我们的镇已经看不见了,全部在水下,我们以前的几个安置点全部淹没了。……在指挥部我们见到了指挥长,就是我们的宋(宋明)书记,还有经(经大忠)县长,我们把情况向他们汇报了。重点就是汇报我们需要救援的情况和堰塞湖的情况。堰塞湖我们多次派老百姓去看了,当时他们的判断,海拔786米那个碑,最后只会剩二十到三十米,也就是说水最后淹没的高程要达到750到760左右。我一说他们都清楚,那个碑是我们立的高程碑,786米那个高程,县上领导都清楚的,淹没到什么范围,他们都清楚的。786米那个地方以前全部是规划了的。堰塞湖那个大坝,当时根本就去不了。
周玲:那个时候您就已经把堰塞湖的情况汇报上去了。
张康奇:对。汇报的时候我给他们的判断是,堰塞湖不会决堤。当时报过来的情况是坝宽四百多米,因为我们老百姓去看的,近距离观察是四百多米。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准确,因为不止嘛。那是一座山垮下来,结构虽然我们不很清楚,但是至少地震的冲击力很大的,山的结构应该是比较紧密的,加上有四百多米厚,应该是不会决堤的。水最高的高程会淹到距876米这个高程大概二三十米左右。最大的威胁是堰塞湖里面的腐水,水质特别恶劣,下来可能要对下游造成很大的污染。湖面上的漂浮物太多,当时没办法打捞,根本没工具打捞。即使打捞上来了,你要把它搬上几十米山上,没有工具,又没有汽车,根本没办法,不现实。它可能在堰塞湖坝上形成一层厚二十到三十米、高两到三米,不超过五米这么一个漂浮物组成的坝,这个坝决堤下来应该接近上千万立方,因为上面越来越高,它的容量越来越大,可能上有千万立方。
周玲:您说那个漂浮物坝会决堤?
张康奇:漂浮物坝会决堤的,但是山体的坝不会决堤。……当时我给他们做了这种判断。然后我说,根据我每天观察的情况,下雨的话,也要一周以上,不下雨,十五天到二十天,才会决堤,而且这个雨还要是暴雨。所以县上对这个情况很重视。北川当时去不了,没有人敢去。对县城的救援,当时随时都怕堰塞湖这个大坝决堤,我们汇报了,他们就了解了这个情况。当时我还把我们所有干部家属在北川的情况都给领导汇报了。我们干部的家属都在北川,现在生死不知。我们出来就可以打电话了,和家里面联系不上。当时我有一个哥哥,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家里的人全部遇难……当时呢,我就……我就给他们写了一张单子,包括我们所有的干部家里人,请求他们代为搜寻。那天晚上日本搜救队过来了,准备晚上下去(下县城),县上宋书记对我说:你就带他们去搜救。但是出来以后下大雨,没办法去了。第二天一早,宋书记亲自去给我们联系了部队。部队就是老山团呀,他们马上组织了53个解放军,跟我们一起进山。当时日本搜救队要准备进城了,宋书记对我们说:我们重新派人把部队带过去,你们(包括我和另外一个干部)下(县城)去搜救你们的家人。我们怕他派的干部不熟悉情况,解放军又迷路,我们两个就决定不进城去搜救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把解放军尽快带进山里。但是走了大概有十公里左右,我们也跟不上了。因为第一天急行军,我们只用了五个小时,比解放军还快,太累了。我们就给他们说,沿途应该怎么走,我们在后面跟着。我们说,到那个地方,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你们就在什么地方等我们。他们(乡上的人)也知道我们第二天会把部队带过来的,所以他们也有一些准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张康奇访谈录(12)
我们那天是早上九点钟出发的,下午接近四点到达,走了七个小时。等我们到的时候,武警和解放军已经用他们背的通讯工具和直升飞机联系上了,用红旗把直升飞机摇下来了。然后我们的重伤员一批一批地都转移出去了。解放军来了以后,我们的转移工作都是解放军在做,他们有通讯工具进行衔接。当时我们没有电话,县上也没有电话,卫星电话都没有,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只有部队来了才有“北斗星一号”可以联系,我们的情况就随时可以传递出去了。解放军来了,我们一起扎了很多木筏,到湖对面,那时候才有办法下去查灾。也就是说到了19号,其他村庄才有办法去。
周玲:你的重伤员什么时候转移完的?
张康奇:18号就已经差不多了。
周玲:当时你们那里除了部队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救援队伍?比如医疗队之类的。
张康奇:当时部队带了53个人,中间就有卫生员,是陆军昆明医院的。但是卫生员也没有器械,只能进行简单的处理,然后送走。根本没办法,因为野战医院进去不了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安排干部、解放军下去查灾。搜救重伤员,转移到我们那地方,因为我们那地方有停机坪呀,其它地方还没有开辟停机坪。然后再转移到任家坪。
周玲:你开始画的那个停机坪后来能够降落直升机吗?
张康奇:能够。但是第一次降直升机,发现那个停机坪太小了,我们就扩了一下,因为两边是庄稼嘛。按我的感觉,它直径是20多米,小型直升机是可以降下来的,主要它两边有点树,稍微有点挡。
周玲:第一次直升飞机降下来是什么时候?
张康奇:是18号。……所以呢,我们就把19个村,用了三天时间全部进行清理。包括死亡情况,伤员情况,房屋倒塌的情况,群众转移的情况,全部都进行了统计。
张誉译:当时各个乡镇水淹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张康奇:当时只是淹了我们乡镇,上面的禹里乡有一点问题。
张誉译:其他的村有被淹吗?
张康奇:其他的村呀?村庄淹了!我们的村庄也被淹了。
张誉译:那你们怎么查呢?
张康奇:因为是山呀,它不是一下就淹完了呀,它只是淹的沿河地带,它不会一个村一个村的淹完。我们场镇是全部淹完了的。
周玲:那其他的村也是靠自己……
张康奇:靠自己。
周玲:查这些灾情就是你们撑着竹筏去?
张康奇:对、对。是我们干部带路嘛。到22号,这些灾情就弄清楚了。……和解放军一起,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个就是去查灾,继续搜救老百姓。第二个就是要观测堰塞湖大坝的水情。第三个就是要帮助老百姓搭建帐篷。还有就是帮助老百姓收庄稼。因为当时的水不断往山上淹,很多地里的土豆油菜,我们都必须要帮老百姓打(收)。
周玲:您的意思是说这些村庄的老百姓如果有伤就要转走,如果没有伤他们其实还是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住下来?
张康奇:这个我们也要看呀,村内可以调剂。
周玲:不用弄到别的地方去?
张康奇:我当时的考虑,如果是本地方能够住下去,就必须立足于本地生产自救。你全部转出去,也不是办法。因为我们考虑当时如果全部转出来的话,老百姓有很多生产资料还在(原来的地方),你今后要回到这个地方,那你的庄稼牲畜,全部都损失了,包括你家里的口粮,也全部都损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赞成他们走。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