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沸腾十五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波电信员工丁磊开除了自己
没有比抉择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了。
  1995年4月,宁波青年丁磊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的抉择:他决定离开宁波电信局。此时,他方年满24岁,大学毕业分配到宁波电信局工作还不到两年时间。大家都觉得他头脑发热,疯了,包括他的父母,当然还有他的同事以及他的领导。
  1993年9月,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宁波电信局。丁磊日后靠互联网成为中国首富,又有技术背景,被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学计算机的,其实不然。上大学时,父母担心计算机的长期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不支持丁磊读计算机,丁磊因此选择了通讯专业。
  丁磊本科就读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来说,是一所很有名气的理工科学校。但对很多浙江人来说,这所学校远在四川,与浙江相距较远,而且四川的天气湿冷潮湿,也让很多浙江人受不了。丁磊自嘲自己之所以选择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是没有办法,因为自己想去的浙江大学,录取分数要超出他成绩很多,他的一位同学是以比他高考成绩高一百分的成绩被录取的。
  祸福相倚,由于考分不是很高,又要上自己心爱的专业,因此丁磊去了对他来说遥远的成都,不过,由此也给了年轻的丁磊游走中国西南的机会,这个年轻的浙江青年许是中国互联网业内游历最多的CEO,他生在浙江,求学在四川,创业在广东,在北京完成历练,东西南北均有涉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应该是丁磊日后成功的关键所在。
  每年,毕业分配到宁波电信局的都是和丁磊一样的各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各个天资聪慧,但在电信局的体系,在整个电信体系还没有开始启动改革步伐的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他们工作量并不饱和,有什么事情都有专门的外包公司解决,效率很低。这让喜欢自己在Unix系统 下自己动手,写点小软件的丁磊很不习惯。一开始,丁磊也没感觉到哪里不对,他只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完美,这让他无法找到自我。
  丁磊从小就非常喜欢无线电,初一时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丁磊当然也很喜欢计算机,电子或者与电相关的学科都是丁磊感兴趣的东西,他也喜欢动手做东西,他是个标准的技术爱好者,在本书中,类似丁磊这样的技术爱好者,我们有个特定的称谓——极客。
  丁磊学的是无线电,又在电信局工作,自然接触到很多的“火腿”(HAM)爱好者。所谓火腿,就是一群自己搭建相互沟通通路的无线电爱好者。
  中国最早的无线电爱好者一多半也在玩一个新奇的通讯网络,这就是CFIDO。一个偶然的机会,丁磊知道了CFIDO,而在CFIDO最早的玩家孟超的帮助下,丁磊在宁波搭建成了自己的BBS(电子布告栏)站台。
  CFIDO即中国FIDO网,FIDO网就是当时的BBS站台通过电话线路联接起来的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信件,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基于TCP/IP 协议的Internet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以理解为Internet在中国开通之前技术爱好者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讯网络。FIDO是FIDO网创始人的宠物——一只小狗的名字。
  CFID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在北京定居的台湾人罗依开通了长城站,这是FIDO在内地的第一个站台。他被公认为中国CFIDO第一人,也在后来出任CFIDO中国区的首任总协调人。1992年11月,北京的罗依建设的“长城”站和汕头黄耀浩建立的“手拉手”(后来改名PCUG)站成为国内按照FIDOnet体系建立的最早BBS交换系统,由此形成CFIDO。
  CFIDO让丁磊乐此不疲,他在这上面形成自己的圈子,他们相互交换他们最新写的小软件,交换自己的加密解密心得,交换自己对程序人生的感悟,富有才华、兴趣广泛的丁磊得到了足够多的认可。不过,在获取短暂的认可之后,丁磊冒出了离开宁波电信局的念头,这个念头从心头一旦冒出,就怎么也装不回去了。
  这个时候,广州的新月站上的诸多站友对丁磊说:广州自从*南巡讲话后,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临近香港,人的思想意识都比内地开放,你到广州来的话,一定能很好的实现自我。广州新月站也是CFIDO站上当时最活跃的站台之一,新月站台的创办人袁鉴和站友郭耀琪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黑客,他们一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网络安全公司天网。
  1995年在广东和新月齐名的是深圳一个叫Ponysoft的站台,PonySoft的创办人名叫马化腾,Pony正是马化腾的英文名。这一年的4月,马化腾架设起CFIDO历史上最豪华的四线 站台。
  丁磊决心下定,去广州,于是向宁波电信局提出辞职,电信局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
  丁磊和单位好说歹说,单位最后同意,要辞职也可以,必须交10000元的培养费。丁磊没有这笔钱,他不想交,也交不起。
  磨到最后,丁磊决定一走了之,他跟领导说,我明天不来上班了。第二天,丁磊真没上班,他提着个箱子去了广州。十几天后宁波电信局出了个文件,说丁磊旷工两个多星期,被除名了。两年后的1997年5月,丁磊创办了网易。8年后的2003年,丁磊成为中国首富,因为互联网。
   。 想看书来

中学教师马云和中国黄页
同是在1995年4月,另一个浙江人也因为互联网开除了自己,今天的他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之一,这个浙江人叫马云。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在杭州。父母是半文盲。马云英文很好,但数学不好,高考考过三次,最后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考上大学,只论英语,马云从此如鱼得水,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并成立了海博翻译社。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他在杭州电子工学院认识的外教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帮马云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马云被告之,要想被检索到,必须要做个主页。
  马云请对方给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个主页。晚上,马云回来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和VBN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夜。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互联网的商务需求。马云开始宣讲互联网,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互联网:“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这个人叫宋卫星,后来成为中国黄页的股东,但到1995年年底就很快撤出。那个时候,互联网太神秘了,很少人能看到其中的价值。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向亲戚朋友凑足10万元注册公司。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何一兵1994年年底就上互联网,是浙江乃至全国最早上互联网的一拨人,也是CFIDO上面的成员,是个对互联网技术有感觉、有领悟的高手,属于我们说的极客。后来离开马云单飞,曾创办过企业博客网。
  1995年4月,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何一冰技术入股,前文提到的宋卫星则资金入股,他们两人股份都不大,各占10%,剩下的全是马云两口子的。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马云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互联网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再将资料寄到美国,VBN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主页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万给美国公司。
  1995年的时候互联网没多少人知道,马云就开始搬出比尔?盖次来忽悠,比留洋归来的田溯宁要本土一点的是,马云把Internet直接翻译成了一个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网。在一次外出游说时,有人问他,“你说的因特乃特,跟《国际歌》里的英特纳雄耐尔有什么关系吗?”为了鼓动别人参与他的事业,马云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事儿,他说,“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很多年后,他承认,“这其实不是他说的,是我说的。1995年全国刚刚知道Internet,但是我说马云说的话没有人相信。其实,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是反对Interne t的。”
  到了1995年年底,经过8个月的苦苦打拼,马云公司的账目已经接近平衡,营业额也已突破100万元。不过此时,马云的“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这当中还包括承接杭州Internet接入服务的亚信。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觉得做这块不但与中国黄页比没有优势,就是与杭州电信比也说不清鹿死谁手,另外当时亚信关于互联网工程的项目接的手发软,于是很快就退出来了。
  那时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一山不容二虎”。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却一样都没有。杭州电信利用中国黄页()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接近的网站,也叫“中国黄页”(),借以分割马云“中国黄页”的市场。
  为了使中国黄页继续活下去,马云别无选择,只有选择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元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后面的结局可想而知,中国黄页被收编了,马云套现走人,去了北京,帮外经贸部做网站,再之后是1999年2月回到杭州,创建阿里巴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Sprint将北京、上海节点的工程转包给亚信
到1993年初,田溯宁所提出的计划,更多是希望建立一个称为亚信日报(AsiaInfo Daily News)的公司,其内容为电子布告栏的副产品,计划是提供着眼于中国的新闻订阅服务。公司同意试试看。到1993年年底,亚信日报终于成立并开始运作,亚信日报的内容包括有翻译过的政治、娱乐和金融新闻,都是与中国相关的讯息。丁健负责技术部份,田溯宁则负责管理、市场以及营销,但订户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两个人可能是第一批了解早期的中国人是不会为了互联网上的内容而付费的企业家。
  亚信日报并不成功,但为他们赢得了小范围的名声。1994年9月,中国邮电部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布朗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这个互联网结点建设工程需要有人为当时的邮电部*做中文培训,Sprint找到了亚信。虽只面对7个受训的学员,未脱书生气的亚信团队仍用两个星期,准备出三厚本资料。就这样,他们与Sprint建立了最初的合作关系。
  Sprint是全球三大电信巨头之一,后来名满互联网的风险投资人软银的阎炎也曾在1994年前效力过这家公司。不过,这一次,他们为自己的傲慢和疏忽付了惨重的代价。与*签好合同的Sprint对中国新兴的Internet市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原本委托一家马里兰的咨询公司负责,但只是帮忙检查工程方案的亚信很快便凭借着自己的嗅觉发现对方的设计完全错误,从而赢得了Sprint的信任,Sprint于是把这个项目转包给亚信。这个单子最初是400万美金,给亚信的时候只有20万美金。
  Sprint的这个单子虽然只有20万美金,比起亚信最早在国内接的220万美金的深交所网页系统的单子,只是个零头。但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奠定了亚信日后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也由此形成了亚信最早的创始团队。
  亚信最早的创始团队是一支互补性很好的团队。最年长者刘亚东负责管理,刘亚东曾经是美国某大公司的经理人。他加盟亚信的故事很有趣,刘亚东本是美国万通的总经理,他一直很看好田溯宁和丁健,知道这两个年轻人要投资,于是带着二人去见万通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当时到美国来做投资业务学习的王功权,王功权虽然没有太听明白田溯宁和丁健想做什么,但被他们的热情给感染了,给了他们25万美金,占8%的股份,并把同样激动的刘亚东一起送去了亚信。王功权的逻辑是,既然刘亚东这么看好亚信,为什么不一起呢?
  来自邮电工业总公司的郭凤英有很强的销售经验,亚信早期的销售几乎全部仰仗于她;而丁健、赵耀、张云飞研究技术,张云飞系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博士生、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曾在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负责系统分析、咨询和项目管理,也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赵耀系北京大学毕业生、纽约州大学博士,纽约大学的资深系统设计师。统领众人者,正是充满理想的田溯宁。这在当时,是一支梦之队。
  如前所言,在北京、上海电信开通两个节点一开始只是中美两国之间加强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而已,在1995年当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闻,更无法称之为事件,但在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中,这一事件却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成为一个历史时刻。
  亚信在北京、上海连接Intenet这笔业务要做的是:购买整套网络设备,调制思科501路由器,通过卫星连到美国,北京、上海之间用DDN光纤专线连接,然后,在上面开通电子邮件、Gopher(在Google等搜索引擎出现前的搜索应用)、新闻组(主题性召集,类似现在很多网站提供的小组服务)、telnet(远程登陆)等Internet服务。
  为支持这些服务,亚信要在服务器端开发一些软件,但开发量不大,因为Unix操作系统本身有很多现成的软件可用,另外还有很多免费的软件。亚信写的第一个软件是中文telnet软件,用颜色命的名,叫“粉”。
  亚信同时需要让中文在Internet上传输,Internet上第一个传输中文的IETF标准 是亚信制定的,在此之前,Internet上没有传送中文的统一标准。
  北京、上海试验网使用的路由器只有16个拨号端口。16个拨号端口意味着只能允许16个用户同时上线。北京、上海加在一起一共32个拨号端口,一个端口大约能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