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的坐标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0-04-24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26 文件大小:109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李煜:一生恰如鹊桥仙(1)李煜:一生恰如鹊桥仙 大学里学古代文学的第一课,便是古代文学的年代体系划分。三古七段和四卷九编这两种被我们奉若圭臬的划分方法自然没有非议。但在文学史这一条犹如数轴的亘古长河上,我们所关注的往往不是那一段段坐标之间的距离而仅仅是坐标本身。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诗心和人性所交融的灵魂才是值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去关注和感悟的。那么,何不换个角度而以作家和作品作为年代划分的标志。来重新审视这三千年来的古代文学呢。 既然已经把三千年的古代文学比喻成为了数轴,那么干脆就在数轴上试着取一下黄金分割的点,若是以诗经的源头公元前十一世纪为坐标原点,那么终点就也该是取在鸦片战争爆发的1842年,这样所取到的黄金分割点是公元718年左右,翻开文学史看看,这一年是唐玄宗的开元五年,正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胶漆”的黄金时代。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都已经出生,虽然当时李白可能还在青城山修行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或者磨砺十步一杀的神技。而杜甫也仅仅只是一个咏凤凰的神童。但毕竟经过六朝和初唐的积淀,大唐的天音已经按在弦上一触即发。王维还有两年就将步入时代的中央,孟浩然却已经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