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天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宁东将军慕容忠被俘,驻地湖陆失守。
二、下邳王慕容厉两万守军在黄墟全部被歼,王爷匹马逃归。
三、高平太守徐翻高挂白旗献城投敌。
四、乐安王慕容臧统率各军联合对抗桓温,却扛不住打击,节节失利。
五、紧急派遣使者李凤向秦国天王苻坚求救,估计行程已到,仍不见回音。
六、兖州刺史孙元公然起兵接应桓温,桓温大军进抵枋头,威胁邺城。
这些战报放在慕容暐的龙案上,慕容暐感觉仿佛泰山压顶,下一步怎么办,他一筹莫展。
慕容暐当时不过十多岁。作皇帝头几年,国政全由能干的叔父太宰慕容恪管理,慕容恪去世,另一个叔父太傅慕容评接管朝政,母后可足浑氏也时不时插点手,他自己几乎没有独立处理过国事。现在,他希望叔父太傅慕容评能有高招,但这位叔父除了谈吃谈喝很擅长,拿不出任何有效抵抗晋军的对策。至于母后,此刻她多半在收拾宫中细软,打点下一步的出路,还哪有心思来考虑别的?
记起刚刚登位臣子们对他山呼万岁的盛况,记起他车驾行过邺城御街时夹道两边侍卫呈现的威武与对他的敬重,他当时俯仰顾盼,感觉自己是多么幸运的继位皇帝!可现在,桓温渐渐逼近邺京,竟无人能敌,甚至还无人向他提出对策!孤单和悲凉让他没法忍受。
“万一不行,逃走算了,跑到远远的龙城(注1)躲起来……”这念头刷地从慕容暐绝望的内心里闪过,使他惶恐不安。
“大燕国列祖列宗,各代英灵啊,知道咱大燕国今天的危险吗?怎么不地下显灵,拯救你们辛辛苦苦创建的基业,拯救你们可怜的小孙孙……”慕容暐终于憋不住忧伤,由长吁短叹到呜呜咽咽,在他龙椅上不停地哭泣,为他自己的遭遇,为燕国今天的衰败和祖先昔日的荣耀。
燕国(前燕)的确不是弱者,它曾经非常强大。公元三世纪,它曾是地球上现今被称作东北亚地区的最强一支力量。那时候的中华大地分成多个国家,疆域最大的要数燕国,人口相当于当时另两个大国秦与晋的总和(注2)。
“咱们可不是凡人,咱这支鲜卑人是天神的后裔!”像现在有人自称天之骄子一样,当时的燕国人往往要对外人这么说。
他们这说法源于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桓帝时候,鲜卑族出过一位英雄檀石槐。
所有的人都是父母生养的,檀石槐却很特殊,他无父。历史上说,他父亲投鹿侯在匈奴军队里当兵三年,忽然听说自己独居家中的妻子竟生下了孩子,当即暴怒如雷——这暴怒很正常,所有男人听说老婆背着自己私生了孩子,恐怕都会有这种反应,跨马提刀往家里赶,决心杀死让他丢脸的婆娘和那可恨孽种,一吐胸中的鸟气。不料刚到家门,妻子已经抱着婴儿跪在门口哭得像泪人儿。
投鹿侯的心颤动了一下,没有马上举刀(天,幸得颤动了一下!)他大吼一声:“你跟谁养的孽根祸胎?”
泪流满面的妻子说:“我没有跟谁。一个大白天,我正在大路上走,突然听到雷声,就仰头向天上望。这时,恰好有颗冰雹落在我口里,我顺势吞下冰雹,不想就怀上了孩子。好人啊,这孩子可能有大出息的……”
“是这样么?”投鹿侯犹豫起来,“说不定这孽种真是天生的呢……”
“把他扔了!”投鹿侯做出了新决定。他一弯腰,从妻子怀中揽过婴儿,翻身上马就走,直到一个乱石丛中,他才将被自己讨厌的婴儿抛弃。——你要是天生的,就让天去养你吧!投鹿侯不再顾那孩子,直奔军营去了。
投鹿侯的妻子却不愿自己的骨肉被抛弃,她暗暗打发人将孩子捡回家,偷偷地抚养。英雄襢石槐就是这样瞒着父亲悄悄在母亲羽翼下长大的。
如他母亲所说,长大了的襢石槐确实不同一般,又勇敢又有智谋。在他的家族多次和别的部族争斗中,他表现都不同凡响,很快被推为部族首领。以后统领部族南征北战,击败了周围的部族,甚至驱逐了强悍的匈奴,跨据土地“东西一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覆盖大批山川水泽和盐池。
在襢石槐统领下,鲜卑人口迅速增多。为了解决食物不足的问题,他打听到倭人国的人擅长捕鱼,就派人东击倭人国,俘获一千多家倭国人专业捕鱼。
汉灵帝曾经指派将领率骑兵三万余人分路进攻襢石槐,反被杀得大败。襢石槐顺势继续向西扩张土地,他活动的范围最西达到了辽西一带。
襢石槐四十五岁去世,在人间为鲜卑族群发展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所有鲜卑人都以檀石槐为荣,将他看成本族群与天神密切相关的证据。
慕容暐哭祖灵首先哭的就是这位神话里的先人。
注1龙城,今辽宁朝阳。
注2申绍:大燕户口,数兼二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 “慕容”发迹
襢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各部族之间纷争不断。由东到西分为宇文部、慕容部和段氏部,其中的慕容部就是大燕国创建者。
“慕容”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
一说那族群首先在棘城(注1)建国的莫护跋相当地讲时髦,喜欢上在燕代地方小年轻中流行的步摇冠,自己也模仿着戴上了一顶。人们见到他就会称他步摇,称呼的人多了,声音也发生了讹变,步摇竟变成了慕容,莫护跋对此倒蛮有兴趣,干脆将慕容两字用作自己的姓氏。
另一说法由莫护跋的孙子涉归提出,他说因为“慕两仪之德,继三光之容”,才用了慕容作姓氏。
前一种说法很浪漫,后一种说法有更多汉族文化内蕴,这说明祖孙之间的思想倾向有了不小变化。
慕容涉归死后,他一个无赖老弟慕容耐篡权,还企图谋杀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音伟)。但那慕容耐的作为极其不得人心,慕容家族群起而攻之,杀死了那无赖。
逃亡在外的慕容廆被接回来立为邦主,鲜卑族第二位英雄人物慕容廆就这样登场了。
慕容廆身高八尺,一貌堂堂,不过,这不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他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时候遭叔父*,被立为慕容部族的首领以后,又受两个强邻的欺负。这两个强邻一是鲜卑宇文部,一是鲜卑段氏部。他们都比慕容部强大,时不时就打上门来敲人家脑袋要钱要物。慕容廆登台后必须干的第一件事是解除这两方的欺负。
他分析情况,觉得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斗赢两个敌手,想起自己的曾祖父莫护跋曾经帮助司马懿*公孙渊,对晋王朝有功,就向晋武帝上表申请支持他进攻宇文部。
晋武帝刚刚完成一统中国的帝业,正躺在后宫里享艳福,不肯答应他的要求。
慕容廆气愤不过,发起对晋国边境的骚扰战。这是慕容廆不自量力的愤青行为,结果自然大败,几乎满头碰出疙瘩。不过这也好,慕容廆因此清醒过来。
清醒过来的慕容廆立刻想出了新招数,他在宇文部和段氏部面前忽然变得谦恭有礼,什么事都忍让。
对方要是骂娘,他就说:“莫骂莫骂,我们的老祖先其实是一家,您骂我可没占到便宜。”
说罢哈哈一笑,弄得宇文、段氏两家简直无法找渣。
段氏部单于段阶觉得这年轻人很可爱,甚至喜欢上了他,将一个女儿嫁给他为妻。
对手变成岳父,慕容廆高兴得真像喝下了琼浆玉液。宝马载来娇娘,敌人又减去了一个,十足的双喜临门,他如何不欣喜欲狂?
在此同时,他的学习天赋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以棘城为中心,学习中原种植技术,开展垦殖,奖励农桑,还模仿晋朝廷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使得他控制的地区日益发展,呈现出相当太平的局面。
当时西晋朝廷已经无力控制政局,中原已经大乱,大批士人和平民变成流民四出寻找安身处所。处在慕容部更靠西的鲜卑段氏部本来最先接触从中原东逃的流民,但段氏部对逃难的汉族士大夫不感兴趣,不愿接纳。觉得那班人除了空谈,天上地下海扯,任什么不会做,属于窝囊废,有如后世的一个特殊时期,认为那种人“臭”。慕容廆不像段氏部那么讨厌西晋士大夫,来者不拒,对才能突出的士人委以重任。这样,慕容廆的辖区流民大批涌入,人口大量增加。士人们丢弃了在中原所炫耀的谈玄*那一套,开始用他们的知识做点实事,为慕容部效劳。
于是,慕容部经济、文化水平迅速提高,部族力量更加壮大。
晋惠帝永宁年间(301…302年),燕地一带发大水灾,慕容廆开仓赈济,救活了好些人。为这,晋朝廷吹吹打打给他送来一身官服,周围的人都替他风光。
像孙悟空穿上了玉帝赏给的天宫弼马温装束那样,虽然没有品级,算不上什么,却标志着他从妖化仙,身份转变,已经发迹了。
在1 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威名大振
眼看慕容部迅速发展,宇文部很嫉妒。那时宇文部首领宇文莫圭已经统一了塞外各部,是塞外最强的一支力量。找个借口,他指派大将素延带兵十万围困棘城,把棘城包裹得水泄不通。棘城的人几乎个个吓得面无人色。
这对慕容廆是一场考验。他登城巡视,指着城外敌军向随从们说:“依我看,素延军队不过是些蚁聚的犬羊,没有严密组织,也无统一法度,很容易击垮。大家不必害怕,只管跟着我冲杀,我保证一战成功。”
说罢这话,他披上盔甲,率军出城。将士们受到鼓舞,果真喊杀连天,勇敢冲锋。素延带来的军队本想仗着人多到棘城抢劫,大捞一把。他们分属各部,调度困难,遭遇慕容廆突击,没法迅速组织对抗,被杀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棘城保卫战不仅解了棘城的包围,杀死和俘虏了敌军一万有余,也打出了慕容部的信心和威望。周围的人看见慕容廆就点头哈腰,投来一片敬畏。
不过,他的胜利并没有让对手死心。隔段时间,宇文部、段氏部和高句丽(注1)三方对棘城发起联合进攻,棘城再次受到包围。
像上次一样,慕容廆带人绕城巡视了一周,对将领们分析说:“除了宇文部,高句丽、段氏两家,并没有和我结仇,估计他们不过受人煽动,趁火打劫。只需稍稍施展计谋,就能拆垮这三家的联盟。”
他下令部属坚守不战,让驻扎在城外的敌军逐渐疲劳下去。时间一长,三部驻军之间慢慢闹出了纠纷,有的兵卒竟打架斗殴,不可开交。
这时候,慕容廆忽然派遣使者前呼后拥抬着牛肉美酒出城慰劳宇文部。段氏和高句丽两部眼见这种情境,大为疑惑,以为宇文部一定跟慕容廆背后有约,十分担心被人出卖,赶紧撤兵。
一下子,慕容廆面前的敌人就只剩了孤立的宇文部。慕容廆成功运用兵法上的“伐交”策略,动手以前先胜了一局。
宇文部首领并不在乎高句丽和段氏部的退兵。那首领悉独官放大话说:“什么不得了,你们走吧,我不会担心一个人吞不下慕容部的。”
他这话有一定依据,因为他的兵力的确强大,他调集全部人马包围棘城,军营连接就宽达三十里,慕容廆面对的形势依旧严峻。
当时,慕容廆勇敢善战的儿子慕容翰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徒河(注2),慕容廆发出通知,征调慕容翰带兵赶回棘城,以便集中兵力发起攻击。
慕容翰却不听父亲的话,不接受征调。
慕容翰对来人说:“请转告我将爷父亲,徒河驻军恰好是一支奇兵,我要从侧翼攻击宇文部,打一个漂亮仗再回棘城。”
在这点上,慕容翰的见解超过了他老子,宇文部很快就感到了慕容翰的威胁,紧急挑选精锐进攻慕容翰。慕容翰等待的正是这个机会。他派人假扮段氏部使者,热心替宇文部进攻军做向导。
“咱段氏部已经作了充分准备,你们的军队一到,正好两家同时发起攻击,消灭慕容翰。”那使者说。
“有这等好事么!”宇文部的人利令智昏,满心欢喜跟着假使者走进了慕容翰布下的伏击圈。这时,喊杀声陡地从四面响起,宇文部进攻军像进入了五里雾阵,分不清东西南北,眨眼功夫全当了俘虏。
慕容翰迅速将胜利的喜讯派飞马报告棘城慕容廆,同时立即整队驰援棘城。棘城守军士气大振。慕容廆抓住战机,命令他的世子慕容皝(音晃)把战士排成方阵擂鼓出击,冲进敌营还顺势放火。凶猛的冲击交织着烈火焚烧,势不可挡。宇文悉独官又自大,反应又慢,没有作好抗击准备。加上慕容翰的军队已经从徒河赶来夹击,一阵下来,除宇文悉独官单骑逃脱,所有人众像他们派往徒河的战友一样都当了俘虏。
这真是慕容廆空前的胜利,从此以后,宇文部一蹶不振,慕容部威名大振,成了鲜卑诸部中最强的一支。
注1 高句丽,生活在辽东的少数民族。注2 徒河 故址在今锦州市。
四 “窝里斗”王爷
历史上所有统治人物几乎都要多讨老婆,多生子女,这既是为了享乐,也是因为他们悟出了“打仗得靠父子兵”这条道理。有一百个儿子的话,排列起来就成了可观的百人大阵。人多势大,干什么都方便,统治人物这种心理容易理解。但是,他们忽略了另一方面,子女多了会窝里斗,斗得你死我活。用学术语言,这可以叫“不兼容”,通俗说法是“一山不容二虎”。
慕容廆所辖部族威名大振的同时,他的老婆数量和子女数量也急速增多,最出名的就有慕容翰、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几个。慕容翰是慕容廆庶生长子,另三个同为嫡母段氏所生。当初慕容廆娶到他们的母亲曾经高兴得忘乎所以。慕容廆利用他发展起来的实力,也利用他超强生育力带来的人口红利,不断扩大统治地盘。他还派人联系偏安江东的东晋,获得将军、单于等等封号以及管理辽东的丹书铁券,动辄打出东晋皇帝命令的旗帜,政治号召力大增。
要不是病死,他向东晋朝廷提出的封王要求甚至也可能得到批准,可他这时候突然病死了,不仅王冠没有戴上,刚一闭眼儿子们就开始了激烈的“窝里斗”。
动手窝里斗最早也最凶狠的是他的世子慕容皝。慕容皝是个英才,他筋骨强壮,身高七尺八寸,和老爸同样地一貌堂堂,并且富有权谋。
这样一个英才继承父亲权力当上了燕地一把手,最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就是处置他几位兄弟,这包括慕容翰、慕容仁、慕容昭。因为慕容翰他们三个都非等闲之辈,个个是干才,是统军征战的高手。从前父亲慕容廆在世,他们几乎与慕容皝同样地受看重。慕容皝觉得,只要他们在场,就是一种威胁,他见不得这几个人。
慕容翰他们三个也极敏感,都知道慕容皝不能容留自己。
慕容仁和慕容昭两人窃窃私语了一阵,决定里应外合,废掉狠心的慕容皝,自己当家,以免遭遇不测。不料他们的计划被人告密,慕容皝抢先动手,杀了慕容昭,一边迅速派人打探慕容仁的情况。
派出的人走到半路,正遇上带兵赶来棘城的慕容仁。慕容仁看见来人探头探脑,目光闪烁不定,知道废立慕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