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正的佛法是个大科学。所以,宇宙怎么来的,人怎么来的,我们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人为什么要死?这些都是生命的道理,就是生命的科学。生了,必定是老,必定有病,必定死亡。生、老、病、死,释迦牟尼佛就是为了这个,跑去出家,他想要跳出这个范围。

南怀瑾谈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4)
今天,我们要请他老人家加被我们。如果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我一定要问他:你老人家十九岁跑去出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最后不是证得菩提大彻大悟了吗,为什么八十一岁就走了呢?这是科学问题,讲宗教就不敢这样讲哦!释迦牟尼佛自己有答案给你,只是大家不知道。
  宋朝有一个大文豪叫辛弃疾,他也是一个大军事家、大侠客,更是个大忠臣。他是我们山东的老乡,很爱喝酒,他曾经写了这几句词: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余年入涅盘,且进杯中物。佛家是戒酒的,如果不饮酒就健康的话,那释迦牟尼佛应该可以活一千岁,活一百岁啊!可是释迦牟尼佛活到八十一岁就走了,所以我还是继续喝我的吧!
  郑板桥也讲过这个话: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佛的戒律本来没有戒酒,因为一位比丘喝了酒,糊涂了,犯了很多戒,后来才下命令把酒戒掉。所以这个戒不是性戒,是遮戒,方便之戒。佛门认为喝酒并不妨碍什么,可是会乱性。所以郑板桥说,有酒学仙,无酒就学佛。这是笑话,顺便讲过来的。
  佛既然已经证得菩提大彻大悟了,为什么八十一岁还是走了?人的生命,是不是由自己做主呢?这些古书上有很多,只是现在没有啦!
  禅宗标榜,参禅是了生死!我们先拿自己来研究,一般人学佛都想打坐,让自己的身体能健康地活长一点。可是为什么《金刚经》教我们,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要认为学了佛以后,寿命就可以无量无边了!我们先要把这个观念去除。
  事实上,当我们念到《金刚经》中“无寿者相”的时候,虽然嘴上念了,可心里还是不甘啊!还是想要寿者相,想要多活一点。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我们现在做科学研究,先来探讨一下生与死的问题。人怎么死的,人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你信不信?你决不信!道家有一个人,比佛还讲得痛快,那就是庄子。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一个生命刚刚生出来,也就是他死亡的开始。生是死的开始,死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庄子曾引用过,孔子对弟子颜回说过的一句话:回也,交臂非故。什么叫“交臂非故”?我们两个面对面走来,你走过来,我走过去。两个人走到一排的时候,两个膀子靠都没有靠一下,你向这头走了,而我向那头走了。交臂非故,就是佛说的,诸行无常。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一个是永恒存在,佛法称之为无常,中国《易经》把它叫作变化。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是不变的,没有一件事是不变的,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生命是方生方死,当我们一岁的时候已经老了,比妈妈刚生下你,坐满月的时候老得多了。当我们十岁的时候比两、三岁的时候也老很多了。所以,每一天都有死亡,今天的,不是昨天的;明天的,也不是今天的。都在死亡,随时在死亡。
  生过孩子的太太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两个手不大动的,大拇指放在手心里头。所以后来道家打坐就用这个手印,叫做握固。婴儿在床上特别喜欢蹬脚,因为他身体正在成长,所以我们常说七八岁的小孩狗都讨厌。狗睡觉,他都跑去踢它一下。这就像狗长牙齿的时候,不咬不舒服一样,人长牙齿的时候,不咬东西也不舒服,总感觉发痒发胀。小孩子也是两个腿发胀,不踢不舒服,因为他的生命在成长。等到慢慢中年以后,大家坐起来就喜欢两腿交起来,到老年根本就没有生命了,生命的死亡从足底下开始。 。 想看书来

南怀瑾谈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5)
所以人常说养精蓄锐,精从足底生,精力也从足底下开始。换句话,寒也从足底生,所以我常常告诉人要穿袜子。你把下面两个腿保护好了以后,上面少穿一点衣服都没有问题。 所以,医学也该研究研究腿了。我们有脑科,国际上脑科权威的医生,他只管头不管腿的。
  其实还是有些老年人,他们足底都还是发烫的,坐下来腰杆也挺得很直,肚子也不大,这就是长寿之相。那个肚子大,不是肠子不对,就是你不注意骨头的形态而导致的。人明明可以端正站得很好,可就是要偷懒。这样一来整个体形骨骼都变了,变了就死得快了。
  佛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快要死的时候,躺在医院里,两个脚不能动了。《论语》里说到,孔子的学生曾子临死以前要“启予足”,什么叫“启予足”?自己两个脚没有知觉了,叫学生帮他把脚放好。“启予手”,两个手也不能动了,帮他把手也摆一摆。“而今以后可以免乎”,他晓得自己马上要死了,所以说从现在起,我很放心,我知道一辈子没有做错过事,可以免除罪过了。
  所以,人要死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所以我们假使年纪大了,没有好好用功,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听自己使唤了,走路也不方便了,这个就是地大出了问题,这是一个信号。然后要死了,觉得这个身体不能动,压得很痛苦,身上好像被大石千斤压下来一样。这个时候,人还是可以救的。等到地大分散,水大分散,出冷汗了,那人就不行了。
  纵使经百劫,所做的业不会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这就是同是生命,而每个人的果报却不同的原因。为什么人寿命有长短,相貌有美丑,遭遇有好坏,有些贫穷,有些得意?这都是不同的因,造就的不同的果。所以佛法的道理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假使这个道理都没有搞清楚,那你是白学佛了。
  有一位老法师,他学问很好,当过大方丈。他给我讲了三句话,我拍掌大笑。他说: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这是个轮回,三角的轮回。虽然这个是笑话,但是如果你学佛,还没有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个道理搞清楚,那你真是白学了。
  大小乘的佛法,一切修持的法门,基本都建立在这个上面,这是因果定律。在自然物理科学界里也是被认可的。至于生命定律里,统统是因果的道理。
  学佛依经不依论
  所以说,佛法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要想体悟其中的奥义,必须得读佛家经典。佛说的经典是最重要的,至于后世的“论”都是佛的弟子……那些菩萨与尊者们,根据佛法的修持而着成的。虽然有些“论”着得非常了不起的,但到底还是菩萨、尊者们的着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的原着。所以学佛一定要注意:第一,依经不依论。第二,依法不依人。
  每一本佛经,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对话讨论集,被弟子们记录下来,就是后世所说的经典。其实,也应该叫作佛法。
  佛法,这个“法”字的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就叫作法。什么叫一切事呢?譬如我们学禅、打坐、练功夫,这是一个事实。功夫就是一个事实,那不是理论能够讲的。譬如,两个腿能不能盘起来,那也是一个事实。所以,事和理结合起来就叫法,就是佛法的法。所以,依佛法不依人。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只有佛经里还有差别,有些佛经是不了义的经典。什么叫不了义?就是不彻底的,不究竟的。所以要依了义,“了”就是彻底的意思。有些小乘经典,甚至还有后世伪造的经典,都是靠不住的。所以说,不依不了义。
  第四,依智不依识。学习真正的佛法,是需要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脑筋,或者是书本、常识与思想而来的。譬如大家学佛,都晓得四大皆空。那肚子饿了,你不要吃饭,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你做得到吗?做不到。我常说最怕学佛的人。为什么?来了以后,看到你合个掌,一脸的佛气,满口的佛话,可是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恐怕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
  所以,真正的学佛,是要有高度的智慧的。佛法是智慧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常识,也不是一般的思想。
  我说这一番话的重点,是希望大家对我不要寄望太高,我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只是比你们多活了几年,比你们多吃了一点盐巴,如此而已。倚老卖老,只有这一点那还可以,其他都不行的。我从十一二岁开始就喜欢这个,到现在头发也白了,人也老了,还是一无所成。虽然会写几本书,不过那都是骗人的,肚子饿了才去写书的。只能讲这些了,其他的还是期望大家能自己去领悟。
  

叶曼答问录(1)
叶曼答问录
  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
  她是生于民国的奇女子,坚持素食八十余年。
  她的一生充满奇遇:八岁时看到羊跪地泪流,开始吃素;小时念诗词,过目不忘;想要去青城山,开始学飞檐走壁;因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感动了胡适先生,被北大破格录取;为了看到世界的真实情形,力劝学经济的丈夫考外交官;婚后生活艰辛,为了照顾孩子,只能去酱油厂做工;回到台湾时,国民党的外交范围步步缩小,只好出国;1988年回国后,虽然看到的是满目萧瑟,仍旧坚信中国一定强。
  如今,年届百岁的她虽然历尽人世甘苦和种种奇遇,仍旧淡定从容,与我们分享她的人生体悟。
  她传奇的人生无声地为我们证得:世间万物都是因缘所生的幻觉,一切皆空。无佛,无菩萨,无上帝,无主宰,无所住,一切皆虚有。
  她不是别人,只是叶曼。
  问:欢迎您,叶老师!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您的年龄已经是九十五的话,我真看不出您的真实年龄。您怎么会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得这么好啊?
  叶曼:少吃肉!美国有一天忌肉日,每个礼拜二不吃肉。他们还研究说,肉吃得越少,寿命就越长。我从八岁开始吃素,一直到现在,快八十多年了。那时候,全家去吃东来顺,我正好看到杀羊。还没看见宰,就看到羊在哭,跪在门口咩咩地哭。过一会儿肉上来了,我觉得太可怜了,怎么能够吃它呢?家里人都说孩子都是如此,过个几天就忘记了。可是我从那时起,再也不吃有生命的东西了。
  问:后来在您离开北京之后,也一直都保持吃全素的习惯吗?
  叶曼:对!我离开北京的时候,那时候还是日本占领的时候。后来,我们去了西南联大,毕业以后,我先生就考了外交官。后来,我们差不多三十五年都是在外面东奔西走的生活,直到六十岁。
  问:后来怎么进了北大呢?
  叶曼:那也是个意外。我那时候考了北大,也考了师大,但是北大是试读生。因为我的数学太不及格了,按资格是不能进北大的,所以就给了我一个试读生的名义。因为胡适看了我的一篇文章,说这个学生一定行,就把我录取了。那篇文章是他出的题目,“诉说一个你一生最悲哀的、最高兴的、最喜欢的故事。”我写的是父亲的过世。那时我父亲刚过世没多久,这篇文章我是一边哭一边写出来的,真的是用真情写的。大概胡先生也是被我的文章感动了,所以一定要我回北大。
  问:能说说您小时候,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父亲都给了您哪些方面的影响?
  叶曼:我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四个弟弟,我是唯一的女儿,父亲对我很娇惯。只要是我所求的,他没有不答应的。他经常教我一些诗词,我都能很快背诵。所以他常在人前夸耀,“我女儿过目不忘。”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从小念了很多诗词。
  我父亲并没有像对待弟弟们那样让我进学校,他要特别培训我。所以,给我请了一个先生,在家里面专门教我念古文。
  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弟弟,他们每天可以到学校去。那时候学校里都有歌舞团,教他们唱歌跳舞的。看着他们回来又唱又跳,我觉得自己好可怜,整天只能对着一个老头念古文。所以,后来等我长大一点,我就不干了,抗议了。
  问:您是怎么抗议的呢?
  叶曼:我就说我不要这样,我要进学校,父亲也就没法办了。这样我才正式进高小一年级。不过小学毕业以后,又病了,又不能进学校,所以又呆在家里了。又重新开始在家里念私塾了,要不然浪费时间嘛!这个时候,自己也开始懂得念书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曼答问录(2)
那时,因为读了一些武侠书籍,很多孩子都跑去青城山了。我父亲很聪明,他看我也有那个意思,就问我是不是也想去青城山。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你要去也可以啊,但是估计你还没出北京城,就被人给拐走了!你总得学点花拳秀腿才成啊!结果这一学,我就忘记要去哪里了。
  当时他就给我请了一个教师,这个教师问我想学什么?我说我要学两样东西:一个是飞檐走壁,一个是金刚掌。他说这两样都很容易啊!但是你必须要用力气。他说可以拿一块长木板子,其中一边垫上一点东西,每天垫高,每天垫高,慢慢地,你在上面来回跑四十九遍,等到垫得跟墙一边高的时候,你就可以走壁了。
  我说这倒容易,那金刚掌呢?他说这个麻烦一点。你得到有水的地方,在鸡微叫,天微亮的时候,对着水敲四十九下。这样的话四十九天这个泉水会提上来的,你得赶紧跑,要不然你就被淹坏了。
  我当时就完全当真了,说这个也不难,可以自己练,天不亮自己就偷偷起来,把大门一开,结果狗一看主人开门就叫,一个狗叫,其他的狗也叫,我连出门都出不了;第二天又是,连着试三天,没有办法开始,然后就放弃了。
  我的父亲很聪明,不像妈妈她们,他让你自己知难而退。
  问:那个时候妈妈呢?您的妈妈?
  叶曼:妈妈知道爸爸计划,所以妈妈只是在旁边笑,看热闹。我妈妈非常漂亮,她真是贤妻良母,很少出主意,很少有意见,就看我们父女两个折腾。不能飞檐走壁就好好念书吧!
  问:是您建议先生考外交官吗?
  叶曼:他是学经济的,怎么能想到考外交官呢?国际公法都没有念过。我说试试,不妨试试。他实在不愿意考,他觉得在银行做得也很稳当嘛!我觉得我们应该出国。我有一个观念,人一定要有世界观,要有世界的心念,否则的话一定会被排除掉。
  问:那个年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叶曼: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太多的理想。只是想自己的生活范围应该更宽广一点。他当初怎么都不肯报名,没有办法报了名,结果考上了,就这样进了外交部。后来,我也经朋友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我那时候在银行的薪水是我先生薪水的十倍。这样一直做到我先生外放芝加哥。
  之后,我们在国外呆了十三年。等我们再回来的时候,国民党已经到了台湾,所以我们又回到台湾。那个时候国民党外交范围一点点缩小,大家都承认现在的中国政府了。后来我跟我先生说,干脆出国找一个谋生之路。
  问:什么时候回到北京的呢?
  叶曼:那时候已经退出外交圈了,跟国民党,跟台湾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