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道-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老洞门前是一个平台,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思过崖。因为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很多人冒险来这里,坐下来面对蓝色的群山,将自己想象成被罚思过的令狐冲。
  在悬崖边上,我发现一丛六道木树。我探出半边身子在悬崖外折了一根,打算拿回去送给李致坤做法器。六道木质坚硬无比,可以驱邪。它生长在悬崖边上,极为难得。自古以来,很多修道人都在群山寻找它们,用来做拂尘的柄。
  贺老洞之上是全真崖。我爬上贺老洞上面的一丛树木往下看去,黄道长正和李致坤道长在崖边的树下打坐。阳光从对面山上照过来,身后的山呈现淡蓝色的光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们似乎在云天外。山上一日,山下或许已百年。为等待这个画面,我在悬崖间的树丛中爬了半个小时。
  回到南天门,我和黄道长喝完一杯姜道长的茶,沿山路返回群仙观,去拜访青柯坪九天宫的闻道长。
  路边一处平台的山崖上,凿出了一个洞的轮廓,书写着“吕帝洞”几个大字。吕洞宾作为八仙中最广为人知的神仙,一直活动在华山,后来也消失于华山。道士们认为他依然住在华山,或许他真的就住在这里,只是我无缘进他的洞府。
  九天宫在华山西峰下的山谷里,四面环山,青流为邻,九天玄女曾经在这里住过。这里的建筑像清雅的小令,有着一种绵延不断的神韵,蓝色和朱砂色的建筑,搭配白色岩石和青绿的树阴,很适合驻足观赏。
  院子洁白的台阶上,几位道士在太阳下聊天,我们在一旁坐下来静静地聆听。他们在谈论修行中的一些境界。我向一位正在晒太阳的道士打听闻道长的踪迹,他说他正是。
  关于李道长,他不愿意说太多。他说可以找另一位住在华山东面山谷的王道长。多年以来王道长一直跟随李道长住山洞,现在他在为李道长照看王刁岭的山洞。
  【叁】
  接受了闻道长赠送的大苹果,我们继续下山。在九天宫旁边的一棵千年古树下,有一座长满了蒿草的院子。墙已经看不出年代,院子里屹立着巨大的石头梁柱,使这座院子看起来有点像博物馆。
  我和黄道长推开斑驳的木门,院子的偏房里看上去像黑夜。一位白胡子老道长从房子的阴影里走出来,看见我们抱拳施礼,他的精神饱满得像春天一样。他说*后他就住在这里了,以前这里曾经是太华书院。
  大约四百多年前,在朝廷做着工部尚书的关中大儒冯从吾,因为看不惯宦官当权、朝政*,被迫回乡,而后在这里建造了太华书院。

寻访终南隐士(6)
在距离华山不远的太乙峰上,也曾经有他建立的书院。西安的书院门,就是因他所建立的关中书院而得名。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读书人从政坛隐退之后,都选择开馆授学,度过余生。或许那样的田园隐居生活,才最适合这位生性耿直的夫子。
  在青柯坪下面,我急着想去拜访毛女洞。在华山众多神仙中,萧史喜欢吹箫,毛女的琴音引人遐思。
  毛女,字玉姜,她原本是秦始皇的宫女。始皇驾崩,她被选去骊山陪葬。后在宫人的帮助下,她负琴逃入华山。经道士谷春指点,饥食松籽,渴饮清泉,后来体生绿毛,行步如飞。西汉年间,毛女已一百七十多岁,有樵夫、猎户看到过她。
  传说唐大中年间,陶太白、尹子虚曾在华山见过毛女,并一同饮酒和诗。毛女曾有诗云:
  谁知古是与今非,
  闲蹑青霞和翠微。
  箫管秦楼应寂寂,
  彩云空惹薜萝衣。
  宋朝时,陈抟高卧华山,也曾经与毛女诗歌唱和。听华山道士说,即使是现在,当夜深人静时,仍然能听到毛女的琴声。遗憾的是,我不能在毛女洞附近住一宿。
  在毛女洞的下院门口,我看到指示牌。这个下院只是假借毛女洞的名字。站在毛女洞下院的院子里仰望,只能看见山谷上面绿色的松树和雪白的石头。照看这个院子的管理人员说,要上到毛女洞去几乎不可能,那里在游客游览的范围之外,况且没有路。
  告辞出门后,我有点泄气,又想也许机缘还不到,或许有一天我能够受到毛女的邀请,去那里听她弹琴。
  毛女洞下院的下面是桫椤坪,桫椤坪上面的峡谷就是陈抟羽化的山谷。上山前我曾对杭道长说过,想进峡谷去看看陈抟羽化的地方。据说当年陈抟进入张超谷一个山洞之后,就让弟子们将洞口用石头从外边封上了。后来弟子们再想去找那个山洞,山谷却塌了。杭道长说那里很少有人进去过,况且没有路,据说山谷里还有大蟒蛇。因为下雨,我想进张超谷的计划也搁浅了。
  虽然没有去访问这位住在白云深处的隐士,但山谷中的清泉似乎是我们之间的信使。它们从云里来,从华山雪白的岩石上和苔藓上流下来。水肥处是三绿色,水瘦处只有波纹没有色彩。它们与华山最初的那些隐士一直没有分离过,时空也并没有将我和那些隐士隔开……
  山谷里陈抟手植的桫椤树没有等我们,就已经于几十年前跟着河水走了,只将名字留在这里作为纪念。
  在桫椤坪的对面有一些悬在石壁上的洞,几乎看不出通往那里的路,我想那些洞应该也是贺志真开凿的吧。我们向路边卖旅游纪念品的店主打听,才知道原来通往大上方和小上方的路,是从山谷的河水上过去,再攀石壁上去。任我再努力也眺望不到大上方的所在,听说到那里要穿过一个山洞。那里是个超乎想象的地方,在那里住着曹道长。
  在桫椤坪下面的河谷里,我们看见一位道士,须发飘然,背着手站在水中的石头上。他神情苍茫,仿佛置身另一个时空。我们没有打扰他,沿着山路,像河谷里的水一样,一路向山口奔去。
  看到玉泉院时,已经霞光满天,玉泉院的建造真是个奇迹,它几乎是坐在山谷的河流之上。院子里的树已经很古老了,石头都很清洁。草木的气息和大殿里的钟声,都在提醒我这里是仙乡。
  依照闻道长的指示,我们在夜色中走过一座桥,来到华山某个山谷的山洞前,王道长走出洞门来迎。我们说明来意,王道长请我们进他的黄龙洞喝茶。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寻访终南隐士(7)
王道长的老家在福建。十多年前,他一心神往华山,离家后就直奔华山而来,八年来他一直跟着李道长。王道长说真正的道场还在山上,这里是他暂时住的地方。李道长这几年只有冬天才回到山上辟谷,山上的道场没有人。如果不行医,他就住在山上。最近下山为人治病,随后就离开这里。
  王道长说只要我有足够的道心,或许很快就能见到李道长。很多人都想见他,看机缘了,现在也不能确定他今年能不能回华山来。王道长说李道长是难得一见的高人。
  在夜色中我们踏着涛声过了桥,爬上几乎无人的火车,返回西安。
  【肆】
  几个月以后,我见到了李道长。他像武侠小说里的那个老顽童,一把大胡子,说话却像小孩那样可爱。他喜欢收留一些身患顽疾的人带他们辟谷,在他们坚持不了的时候,发“滚蛋费”给他们。他喜欢将所有的人都当朋友,对于名利像丢弃破鞋子一样洒脱。
  我想知道他的师父是谁,他说他自己也想知道,不过十多年了还没机缘见到。他在武当山出家后,走到四川青羊宫,在道观里遇见一位道士自称是他的师兄。他的师父委托师兄代师传法给他,师兄已经在那里等了他八十多天了。
  后来在天山、昆仑山那些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石洞中,他住了几年。他总喜欢爬到那些人们去不了的石洞里修行。现在为了弘道,他不得不习惯城市的气味,在大城市里给人治病。
  在见到李道长之后,我想去看看李道长他们隐修的那个山洞。按照上次的路线,我又一次到了王道长位于华山脚下的黄龙洞,在他的带领下开始爬王刁岭
  通往王刁岭的路上,三十五华里没有人烟,路在山岬间缠绕,山越来越高,路在棘刺中穿行。一路上只看到几只蜥蜴,没有飞鸟。我们用了三个小时,将笼罩着灰色尘埃的平原扔在身后。三十多里深处的山谷里,有一座孤独的山神庙。我们在青色的大石头上坐下来休息。王道长挑着一口新铁锅和一些土豆,我则带着几本古代隐士所写的书。我们喝着装在瓶子里的泉水,吃过松耔,走时我将一只苹果留给了山神。
  在能看见王刁岭的地方有一条河,河边有牧羊人和他的二十多只羊,以及两只狗。我们在牧羊人冒着炊烟的茅屋前停下来,牧羊人邀请我们进屋喝茶,茶很苦涩,喝下去肚子咕噜咕噜叫,我们继续爬山路,太阳偏西的时候爬上了王刁岭。
  在一片华山白皮松和竹子混合林中是王刁岭,石头垒成的屋子前长着草,门前的石磨上长满了苔藓,露天的泥土灶台上架着一口锅。王道长说这就是王刁岭的厨房了,我们将在这里吃饭。火升起来,蓝色炊烟的气味是松树的清香,晚饭是面条,以及王道长煮的土豆。
  晚饭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像一口大黑锅一样的大石洞,石洞是明代的王遥和刁自然二位隐士住过的。洞壁上印着烟火的痕迹,石洞有三进,最大的有三十平,进了洞就由白天进入了黑夜。我摸到一张床,倒头一觉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后洞门外对面的中条山上的太阳,已将山谷染成了金色。
  早饭依然是王道长煮的面条,早饭后王道长搬出一坛药酒,我喝了一杯后,赶紧拒绝,再喝下去我怕会醉卧在山洞中,下山时已是百年后。
  王刁洞上面是马仙洞,马仙洞在悬崖峭壁之上,没有明显的路可以走。我们爬上去只看见古人脚踩出来的浅浅痕迹,幸好有铁链子拉着可以辨认路。明朝时马真一隐修于王刁洞,时隔百年后的清朝,有人在关外曾经遇见过他。

寻访终南隐士(8)
在马仙洞的旁边我见到了李道长说起过的他们的小广场。他们在山上辟谷,数月不下山,烦闷时就坐在“小广场”上眺望山下,这个地方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王道长从不足巴掌宽的石头棱上走过去,在一本书一样大小的石头窝上坐下去。他的腿没法盘起来,只能垂在悬崖上。风从山崖上吹过来,我很担心王道长被风吹下去。我的脚开始发软,连想给王道长多照几张照片的想法也打消了。
  王道长说他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吃松针、喝泉水二十多天。李道长他们在山洞中辟谷常常是八十多天,只喝点泉水。第一次听到人不吃任何食物,只喝清水可以坚持八十一天。我尽可能发挥了想象,还是想不通这个原理。不过在古代修真成仙者,大多都经历过餐霞饮露,服气辟谷,最后羽化飞升。
  像李道长那样,王道长也走过不少地方,在来华山之前他曾在武夷山的山洞里住了六年。那时候他并没有师父,他只想住在山洞里面,他太喜欢修行生活了。在那里他服气辟谷连续十九天,最后体重只剩下五十斤。家人将他拉回家后不久,他又偷偷出走了。到现在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
  他还有老父亲和六个兄妹,可是只有他一人背负着传承香火的责任。他说家还是不要回去的好,一回去就永远再难走出这一步了,虽然他也时常想念他们。在华山,人们都叫他王医生,因为他认识四百多种草药,并懂得它们的用法,为很多人治好了病。他说药其实遍地都是。懂得了,万物都是灵草,不认识,全都被当柴烧了。药有南药北调,北药南调,南方人吃北方产的药效果更好,它们是互补的。
  他说修道难在肝胆相照,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李道长与王道长就是这样。修道重要的是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个很重要。
  修道在一个阶段,死了心就无事可做,吃饭睡觉,也无德,也无修,大道至简至易。以前吃的苦是了以前的业,等到那些事做完了,人空下来了,一切自然。世人习惯了忙碌,闲下来反而会心发慌,隐士们的清闲让世人羡慕。
  自古以来,出现在华山隐士们食谱上的都有:松针、松脂、云母、黄精、灵芝、伏芩、何首乌等。有的人吃了黄精之后,七天可以不再吃东西,它会改变人的身体,一般吃后一年后有小变化,十年后有大变化。云母经过炼制以后才好吃,好的云母是白色的。
  华山白石是用药之后烧烤来吃才美味,只要修行到一定层次,自然有因缘得到那些方法。在一个长着松树的石洞里,王道长向我展示了他们密制的黄精,那些乌黑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他们的食粮。他说,坚持服食那些黄精,你就会发现身体一些微妙的变化。关于服食黄精的妙处,只有这些栖居白云之上的隐士们知道。
  我一直想知道,曾经住在王刁岭对面山洞里,煮石头吃的焦道广的秘密。王道长告诉我,焦道广煮石头用了一种叫地榆的草药。我很想建议我们也如法炮制,烧白石来吃。因为很小的时候,我就对石头的味道充满了遐想。
  松针茶在阳光充沛的山坡上。将春天新绿的松针采下来温炒后,用纸包起来。或者直接阴干,又是一种味道。王刁岭的水从山顶上流到洞前的石窖里,因为山岩上有小松树的缘故,水是碧绿色的。这样的绿水煮出来的茶,带着山上雨季的味道和松针的清香。

寻访终南隐士(9)
王道长建议我可以采些华山的松针下山,他说端阳节那天采的松针最好,那一天百草都是药。这些松针有时也会出现在他的茶杯中,他说茶也会喝醉。任何东西都能醉人,执着是一种障碍,但又是一把利器。世间人用得多,修道的人用得少。
  下山路过山神庙,我看到了先前留给山神的那个苹果。从路上看过去是个完整的苹果,拿起来发现苹果只剩一半,靠近山神庙的那面留下鸟啄的痕迹。我在心里谢过了那只善解人意的鸟之后,分享了那半个苹果。
  在山下,我与王道长稽首道别。王道长住在华山峪口的河流对面,那里有一个山洞,一圈篱笆,一架用树枝搭建的四面透风的厨房。翻过一页时空,在那个地方应该是另一位修行者消瘦的面孔。
  【伍】
  时隔几个月,在我已经快将住在碧绿的河流上的王道长忘记的时候,我又一次走进华山的烟岚中。这一次我先找到邹通玄道长,他是华山道教协会会长,全真教华山派掌门,住在十二洞。我说我来问道华山,他说他只是为修道人服务的,没有什么。山上的情况他都很熟悉,可以给我推荐几位。
  坐在邹道长的房子里,窗外是云雾中的大上方。曹祥真道长每年冬天会住在那里,她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多年以前一位国家领导人来到华山,曾经邀请她去北京,她谢绝了。在她以前,李会长住在那里。他在几个月前的一百岁寿诞后已经仙去了。
  在更早的时候,大上方还有很多隐者,他们中有八仙、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主、全真七子中的马丹阳,以及刘伯温。
  我问邹会长有没有见过传说中的隐者,邹会长说曾经见过披散着白头发到处走的女子,身份不得而知。我想那一定是毛女,有书记载有人曾经在清朝的时候还见过她。前几年在华山的后山,有采药人曾经看到过隐世的高人,胡须过膝,见人就走开了。协会的刘道长一行带着干粮,在丛林中穿行了三天都没有找到。
  在武侠小说中华山以剑术名动天下,我问邹会长华山剑有没有真正的传人。他说听人说外界有。华山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