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猛将列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翦是寂寞的,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足够丰富,在青灯古卷之中,他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人们一般不怕幸苦,不怕寂寞,也不怕贫穷,最怕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方向。最怕失去方向,最怕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自己的人生能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当一个人茫然的时候,就是绝望的时候。

  幸好王翦不是这样,他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那就是报效国家,为国出征,打遍天下,平定战乱,这就是他在字里行间为自己找到的未来。

  某一年(只能这样写了),王翦刚满十八岁,他跪别了养育自己十八年的父母,挥泪离开了寂寞而且贫穷的家乡,最后再抚摸了一下依依不舍的大黄狗,然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从军之路。

  在他家乡东面遥远的地方,秦国已经在嬴政的指挥之下发动了统一之战,和赵、韩、魏三国的战斗正酣,大量的士兵死去,国家号召(命令)能够“引弦之士皆列于阵,抄刀之男不遗余力”,国家的战争进程到了关键时刻!

  王翦风尘仆仆的行走在苍凉的关中大地上,他的心中燃烧着沸腾的热血。

  一个月以后,灰头土脸饥肠辘辘的王翦来到了前线,在报名募兵的招牌下,他看见了闪亮的兵器和威武的甲士,他的心脏咚咚狂跳着走上前去。

第六章 横空出世(上)
秦军中募兵的百将(官名,就是统领百人的官儿,相当于现在的连长)满脸诧异的看着这个少年。

  因为他觉得这个少年虽然衣衫褴褛,但是少年的眼睛里有一种非凡的神采。而且少年疲惫的脸上看不到对军队浩大声势的敬畏,却具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

  这名百将主管着募兵,可谓阅人无数,但是这个少年却给他一种很特别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就像一柄锋利的匕首闪烁的寒光,任何人看了,都会油然感到一种畏惧。

  他收起了自己的官架子,端正了自己的态度问道:“小兄弟,你来自何处?姓甚名谁?为何投军?”

  王翦一脸从容的报上了自己的姓名来历,然后静静地站着,等待这名军官分配他的去向。

  军官站了起来,他围着王翦转了几圈,比了比王翦的身高,估摸了一下他的体重,试了试他的膂力,然后有了一个决定。

  “你可愿意参加轻兵(轻兵,秦军兵种之一,穿布衣,持铜剑,由战斗极其英勇之士组成)?”他问王翦。

  王翦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本来就没有特别的打算,只要能参加军队,他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要报效国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当什么兵是无所谓的,他只需要一件兵器,他就能英勇杀敌!

  百将满意的点点头,轻轻的拍了拍王翦的肩膀,温和的说道:“小兄弟,我叫永平,以后你就在我的手下当兵,好好干,我们一起杀敌。”

  王翦郑重的点点头,觉得自己一来就遇到了好人,心中很安慰。

  永平手下的十几个士兵却不约而同地赶紧托住了自己将要掉到裤腰上了的下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永平先生对来投军的人这么客气过,而且客气的比较恶心。

  永平不管这么多,他大声吆喝着手下给王翦发武器,发装备,并且亲自嘱咐手下的伍长给王翦安排好住处,晚上给王翦加个菜,多放肉。

  当天,王翦在千军万马的军营中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夜晚。

  这个夜晚百感交集。

  他的耳畔传来的不再是家乡的风声,而是不知名的同伍兄弟如雷的鼾声;眼睛里看到的不再是家里清寒的摆设,而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甲胄和闪烁着寒光的兵器。

  远远近近不断传来人喊马嘶,头顶破裂的营帐露出几点星光照射在他的眼中,对未知的未来无名的恐惧撕扯着他的心田,渴望建功立业的的雄心激荡着他的热血。

  一夜无眠。

  第二天清晨,秦军不改以往的攻势,向对面的赵军发起了猛攻。

  王翦站在行伍里,无数年轻的士兵和他并排伫立在杀气冲天的大地上,每一个人脸上都是那么的庄严肃穆。没有人交谈,没有人战抖,无数的刀锋在阳光下闪耀,无数的躯体铸成了坚固的防线。

  秦军弩兵的五次齐射过后,王翦所在的轻兵部队向悍不畏死的赵军发起了第一波攻击。

  赵军士兵素以攻击迅猛勇往直前著称,他们面对秦军急如暴雨的弩箭也没有丝毫的畏惧,尽管他们的身边不断有人倒下,但是活着的士兵等秦军的弩箭一停,反而发起了反冲锋!

  王翦听见山呼海啸般的人声在呐喊,无数的人就像只有一个灵魂一样,一心想着杀敌,他的热血在沸腾,对敌人的仇恨使他忘记了死亡的恐惧,他奋勇当先,在蜂拥而至的赵军中拼死搏杀着,鲜血在飞溅,头颅在飞滚,刀刃砍进人骨的钝响和人们的惨叫交织成一幕地狱般的景象。

  他在家乡勤学苦练的武艺让他如狮搏兔,挡者披靡,他的刀刃已经翻卷,但是他的战志犹烈。

  打了多久了?

  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浸透,殷红的鲜血糊住了他的双眼。

  杀声渐止,人声渐消,战斗在赵军彻底溃败之后停了下来。

  王翦因为作战极为勇猛,立刻被提拔为十长,手下有了十个士兵。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年以后,他被提拔为军侯(可以率领千名士兵),再五年,始皇帝认识了这个智勇双全的小将,直接提拔他当了大将,从此王翦真正的人生才开始。

  这一天,始皇帝召见了王翦。

  王翦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位威风赫赫的君主了,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因为战争而结就的友谊。

  走进始皇八星级的军帐时,始皇正在研究地图,王翦来了,始皇轻轻的招招手,示意他来到地图前。

  王翦明白,只要始皇开始研究地图,那就意味着有一个国家将要遭受疾风暴雨般的攻击,千百座城池将会倒下。他了解始皇,就像了解自己的内心。

  始皇深邃的目光凝注着赵国的版图,“你有什么看法?”他问王翦。

  王翦没有说话,他慢慢的伸出手来,一根手指按在了赵国的都城所在的位置,然后抹去了它的地名……邯郸。

  地图上,他手指碾过的地方显出一抹微红。

  始皇微笑了,他的眼睛里露出赞赏和兴奋,他看着王翦问道:“你需要多少人?准备怎么干?”

  王翦整理一下自己的发髻,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地图,字斟句酌的说道:“我国当面之敌莫过于赵、楚、魏,其中尤以赵国势大,楚魏以赵为后盾,有南北呼应之态,由此他们才敢以卵击石,正面抵抗我军。现在我们必须一举击破赵国,彻底击败他们,然后楚魏危如累卵,自当不在话下。我的打算是,给我四十万军,我当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以击赵,另遣杨端和(人名)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如此,则赵不保矣!”

  始皇帝听王翦说完,不由得哈哈大笑着拍打王翦壮实的肩膀说道:“好啊!王大将,看来你也早就在琢磨赵国,这和朕想到了一起!没说的,我给你四十万军队,你好好准备一下,把各个方面都想好,灭赵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我老人家失望啊!”

  王翦呵呵笑道:“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灭不了赵国,我提头来见!”

  始皇摇摇头:“你可不别这么说,你是我的爱将,即使打不下赵国,我也不要你的脑袋,后面还有许多仗要打,我还需要你去拔城夺地呐!好好干,我亏待不了你!”

  王翦心中感动……多好的领导啊!这么体恤下属,我就是死了也心甘!

  王翦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始皇轻轻的为他擦去,勉励地拍拍他的后背:“去吧!去为朕夺取那一片大好河山!”

  王翦意气风发的走出了始皇的豪华军帐,他知道,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自己的后背。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他已不再是那个风尘仆仆的少年,他的身后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死亡军团,他已经成为大秦最重要的将领!

  时间的流逝可以带走一些东西,也可以带来一些东西。

  赵国听说秦国派王翦来袭,立刻点兵点将,召集了旗鼓相当的大军迎敌。

  赵国的大将是赫赫有名的李牧。

  那时候,王翦的名气远远低于李牧,李牧成名很早,当王翦还在家乡做俯卧撑的时候,李牧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王翦将面对他最大也最聪敏的敌人。

  李牧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面对来势汹汹的王翦,他敢打敢拼,几仗下来,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战场态势陷入了僵持。

  秦军善远攻,善快攻,善奔袭,就是不善防守和持久战。

  现在怎么办?王翦漆黑的头发都快被他揪光了。

  王翦通过和李牧的几次对战就已深刻的了解到,李牧是自己绝无仅有的劲敌,老李不死,秦军胜算不多!

  就在王翦抓耳挠腮想了半个钟头以后,他的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丝奸笑:“嘿嘿!我为什么非要和他硬打?硬的不行,咱不会来软的?软刀子不也照样杀人?”

  他想到了一个计谋。

  这个计谋就叫反间计。

  这个计谋往往会令人仰天长叹,恨不得把发明这个计谋的人凌迟处死。

  因为中了这个奸计的人往往比窦娥死的还冤,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不但身败,更会名裂。

第七章 横空出世(下)
因为李牧是战国时代为数不多的值得人们敬佩的将领之一,而且他还是当时六国中唯一可以和秦军一决高下的人,所以我在这里把他写多一些,这也是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长期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屡立功勋,而且他爱兵如子,密切官兵关系,他常常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分钱分物真忙,厚遇士卒,体恤下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封建时代也讲以人为本!)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后来他来到雁门关,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人,让匈奴单于轻敌冒进,而他则准备了射手十万,精兵五万等着傻乎乎的单于来攻。等敌人来了,他就扼住了敌人命运的喉咙,一口气展开了对十万匈奴士兵的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发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启发作用。在我看来,李牧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后世的汉飞将军李广。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部分史料选自《百度百科》,有改动,致谢!)

  从上述文字大家看明白了吧?李牧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猛人。

  好了,李牧的故事就写到这,我们的视线转移,越过万千关山,到赵国奸臣郭开(过开?意思就是给老子滚一边去,新疆话)家转一转。

  这一天郭开家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郭开嘴里哼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谣愉快的迎接着这位客人,因为他知道,这位客人将给他带来令人眼红的财宝。

  确实是这样,客人没有让主人失望,客人带来了重金,客人看着郭开喜笑颜开的样子,顺带着说了自己为什么要来拜访郭开。

  郭开收钱收多了,早有经验,他知道礼下于人,背后都没有什么好事儿。

  客人在郭开耳边说了几句话,郭开笑得像弥勒佛一样频频点头。

  第二天,邯郸城里就开始传播一个消息……李牧要反了!

  这还得了?赵王迁听到这个消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就把它堵住了,心里立刻有了想法,然后毫不犹豫的派赵葱(也不是好葱)上前线取代李牧,并且赵王赵迁充分发挥了帝王们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本色,等李牧一回来就斩杀了他!

  李牧就这么被王翦的反间计给害死了,我说过,历史的幽默实在让人掩卷长思,李牧一生拼死保家卫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却以“谋反”之名被杀!历史,我还要怎么说你?

  这件事儿很让人痛恨,恨的倒不是王翦,而是那个昏聩至极的赵王迁,以至于很少骂人的司马迁老先生都动了肝火,义愤的骂赵王迁“其母倡也(意思是:赵迁,你娘是一个婊子!)”

  李牧是一个让士兵衷心爱戴的将领,有着崇高的威望。他死了以后,人心都散了,小弟也不好带了,这样的军队已经失去了灵魂。

  从那以后,王翦总算打破了战略僵持,开始有条不紊的收拾赵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翦势如破竹,他的军马水银泻地一般无所不在,赵国在他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丧失了抵抗之力。

  公元前228年,王翦向整个赵国发起了总攻。他在赵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连拔赵国九座城池,一路上斩杀赵国十多万人,那真是血流成河,鸡飞狗跳啊!战争的惨烈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这一年炎夏,繁花如锦,绿草如茵,王翦策马扬鞭来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外围。

  邯郸,我来了。

  王翦觉得眼中有泪水要夺眶而出。

  邯郸,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今天将是它做为赵国首都的最后一天!

  王翦挥动帅旗,他手下无坚不摧的弩兵发动了战国史上最凶猛的远程射击,连续不断的弩箭飞上天空,无数的飞羽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刹那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邯郸的上空铺天盖地的飞箭厉啸着落下,所有的生命都被这沛莫能御的杀气惊吓的屏气凝神,士兵们躲在堡垒里不敢探出头来,百姓们惊恐的跪在祖宗的牌位前祈求平安。

  在强大无匹的秦军面前,邯郸就像一个被剥光的少女,等待着最痛苦的时刻。

  按照惯例,箭袭之后,就是强攻,这里的强攻是指强大的攻击。

  失去了抵抗之力的邯郸弱不禁风,根本就不是王翦虎狼之师的对手,三个时辰之后,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灭。

  做为战国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