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策(章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权力以势力为后盾
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指官职的大小,官职高者权力大。势力是什么?势力是指拥有的人的多少,人多者势力大。权力的较量最终表现为人的较量,有了势力,便有了一切;空有其名,空有其位,有权无势,都是没有用的。在历史上,有其位而无其政的君王将相不在少数,难道权力与职位不是对应的吗?的确如此。即使得到了相应的职位,也需要有一个收揽权力的过程;收揽权力的过程,就是收服人的过程,就是把权力转化为势力的过程;没有收服人的权力是不能使用的权力,收服了人的权力才是可以使用的权力,使用权力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使用人的过程。
使用权力的过程,就是使用人的过程
使用人的过程,就是使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实力的过程,权力是由人才掌握使用的;培养人才、招募人才、使用人才,只要有人才、有很多人才,则就有了不可动摇的权力基础。政治就是权势,就是争权位、争人才、争人多。既拥有权力,又拥有势力,是最好的权势状态,有权有势的力量无坚不摧。如果权力与势力不可兼顾,则宁肯放权、不可丢势,这是其次的权势状态,这是一种占上风的权势状态,只要牢牢地掌握着势力,就不怕没有权力;有权无势的力量是虚幻的力量,无权有势的力量是真实的力量,名誉上无权力,实际上可以行使权力——这是垂帘听政的理论基础。如果可以取得权力,不可以取得势力,则先得到权力,再逐渐培养势力,这是权势的再次状态,名誉上有权力,实际上不能行使权力——这是傀儡权力的理论基础。
培养人才,笼络人才
增大权势,形成朋党的方法:不断地培养人才,笼络人才;把人才放出去,赋予他们权力,多占权力山头,争取都独当一面。这些人在争得权力与利益的同时,增大了提拔者的恩德,增大了提拔者的势力,这样势力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既要夺取权力,又要巩固权力
站稳脚跟才能清除障碍,追慕权力的人,不可只知夺权、不知固权。要注意夺权节奏,打打停停,夺取一部分权力后,要消化稳固,让权力与势力相吻合,此后再追求更高目标。只知夺权、不知固权的人,权位越高,可能摔得越重,甚至性命不保,因为权位与权势相脱节,没有形成权力基础。
没有基础的权力是危险的
你获取的权力大小,应当与你的功劳、才能、资格相一致。如果你善于伪装,善于投机,善于谋划使诈,则你也可以谋取到权力,但是这样的权力往往没有根基,容易给你带来祸害。不该拿的权力拿过来,就等于把火种带回家,尽管一时风光,最终结果是玩火*。权力是有归属的,不应该属于你的权力,千万不能动;如果你应该得到的权力是五分,你拿五分,则人们会认定你公平,你会获得公平对待;如果你只拿四分,则人们会认定你谦逊,你会获得尊重;如果你拿六分,则人们会认定你贪婪,你会受到打击。
可刻意为之,不可刻意得之
事情可以刻意为之,不可刻意得之;只得功到自然得之得,不得功不到强得之得。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违背人性,这样得到的东西,才能避免这样那样的矛盾,才能与自然和谐,才能与人性相符,才能长久、稳固。
权力是重大利益
权力是特定主体因为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者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权力关系到利益,大权力关系到大利益,小权力关系到小利益。人们为了权力舍生忘死,你争我夺,表面看是争夺权力,实际上是争夺利益。
权力的真正价值是做事情
做事情必须依靠权力,这是权力的真正价值所在;权力的威力,也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谋权、揽权、固权,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成大事。善用权者讲究效果,经国则天下治,治民则四海安,在运用权力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功勋;滥用权者不讲效果,做的事情越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罪恶。
“审势”而后动
“审势”就是审权、审人、审天时、审地利,就是比较“武力”,比较“人力”,比较“财力”;就是审察时机、权衡形势,然后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行使自己的权力,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便使权力发挥最大效果。
运用权力不可拘于形式
运用权术不可执着于一途,不可拘泥于形式,运用权术要讲究效果。一味地讲究光明正大,就可能缺少变通与机谋;阻力重重,艰难曲折,事倍功半;路走不通,也不知拐弯,耗时费力,一事无成。一味地搞阴谋诡计,则阴气太重,能算人几把,但终究会反算自己,使自己丧失做人的根本。应当正邪兼通,以正为主,以邪为辅;正为根本,邪为形式;把权谋运用得既高效、又顺通。
统治核心一二把手之间关系
执政政治集团第二把手,如果既有很强的能力,又有很高的威信,如果最高统治者,把第二把手作为接班人培养,则二者可以形成亲密关系。如果最高统治者,只是利用第二把手,不想让第二把手接班,而第二把手没有接班的野心,满足于第二把手的工作,则二者可以形成开诚布公、信任合作关系。如果最高统治者,只是利用第二把手,不想让第二把手接班,而第二把手有接班的野心,则二者会形成仇恨关系。第一把手处于危险之中,其位置有被篡夺的可能;反过来,第二把手容易遭到暗算,可能被撤职或除掉。没有野心的当权者,应当回避作第二把手,应当满意于当第三号以后的人物,第一号和第二号人物容易出现矛盾,因为第二号人物,只要把第一号人物斗倒,自己即可升为第一号人物。位居第三号以后的人物,没有这种机会,他们是第一、二号人物团结拉拢的对象。
领导憎恶
领导憎恶宣传他人坏处的人,憎恶在下面诽谤上级的人,憎恶有能力却不懂礼节的人,憎恶做事果敢却顽固执拗的人,憎恶经常给领导惹麻烦的人,憎恶阳奉阴违的人,憎恶敷衍应付的人,憎恶有功不推及领导的人,憎恶有过推向领导的人,憎恶泄露领导秘密的人,憎恶要挟领导的人,憎恶只知工作不知为领导谋私利的人,憎恶领导争权关键时刻不帮助他的人,憎恶有野心篡夺领导位置的人。
基本的忠还是要有的
基本的忠还是要有的,否则无人能用。不涉及生命危险,不涉及牢狱之灾,不涉及重大利害情况下,应当尽忠,对他人负责。涉及生命危险,涉及牢狱之灾,涉及重大利害情况下,以自己利益为重,而不可愚忠,对自己负责。
忠于恩情,忠于正义,忠于道
上级对下级尊重、爱护、怜悯,为人处事公平、正义、合于道,是下级对上级忠心的基本条件。失去以上条件,下级就没有对上级尽忠的道德上的义务,可以对上级不忠,可以背叛,可以形成敌对关系,这样做不伤害下属人格,这样做合于道。因为人只可以忠于有恩情的人,忠于正派的人,忠于合道的事情;不可忠于有怨恨的人,不可忠于不正派的人,不可忠于不合道的事情。
官场是圆润之道,圆滑为人,圆滑处事
大多数官员没有气节,有气节的人,大都做不了官。有气节的人,过于刚直,太刚易折,既不容易升官,也不容易保官。在原来政权即将倒台之前,有些官员离开官场,另谋出路;有些官员背叛原政权,投靠新政权;个别官员维护原政权,成为新政权专政的对象。愚钝英雄为原政权死去,狡猾英雄为自己活着;前者勇于气,后者勇于义,勇于义好于勇于气。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官场有自己的秩序规则,秩序规则就是各谋其政,所有官员都在一定的权责范围内活动;既不缺格,也不越格;既不不及,也不过度;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如果超出自己权责范围,干预他人的事情,即使一片好心,也不得好报,因为你侵犯了他人的权力。要严守本分,一旦超越了自己的权责范围,不但行不通,而且会招惹祸患。只管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管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批评指责他人,过头话不讲,过头事不做。
阴谋与阳谋
在政治家看来,无所谓阴阳正反,只要效果好,只要能够成功,就是好谋。如果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造福于人民,就是堂而皇之的阳谋,也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阴谋;如果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设计定谋,即便是在暗地里进行的阴谋,也能成为光明正大的阳谋。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唯心主义道德史观;以成败论英雄,是唯物主义务实史观。
乱世出英雄,乱世出奸臣
乱世为英雄成就大业提供了机会,为英雄拨乱反正提供了机会,为英雄取得天下提供了机会,因为这是人民希望的,人民支持英雄的作为;乱世为奸臣弄权谋私提供了机会,为奸臣祸国殃民提供了机会,为奸臣取得天下提供了机会,因为失去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失去了强有力的约束。
夺取政权
抢先提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理论,抢先提出得人心的口号,用思想和理论感召人、引领人,则就会成为当然的领袖,思想与理论就会成为政治旗帜。批判原政权丧失人心的重大错误,把原政权推向人民的对立面,集结原政权的敌对力量,逼迫原政权下台;如果不果,则以武装夺取政权。
继承政权
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要按部就班地走,要循序渐进、不急不躁;要憨厚真诚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靠忠心赢得君王的信任,靠恩惠赢得同僚的支持,靠廉洁赢得民众的拥戴,让人们自觉地把你一点点抬高,等到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时,再黄袍加身。
做官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做官的才能,有做官的强烈兴趣,则应当努力去做官;如果你没有做官的才能,或者没有做官的强烈兴趣,则就不应当去做官。从事任何行业都是一样,没有相关的才能,没有浓厚的兴趣,是不能做好的。要到自己最有才能,最有兴趣的行业中去。
进入官场,还是进入商场
在专制社会里,权力有一定的继承性,并且权力有决定一切、高于一切的效能,有钱难买说了算,进入官场好于进入商场;在*社会里,权力没有继承性,而金钱有继承性,并且金钱有决定一切、高于一切的效能,有钱就能说了算,进入商场好于进入官场。
道德与法制
道德与法制是人类社会和谐的需要
人们之间的大多数欲望与自由的实现,是相互冲突的,而不是一致的。道德与法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减少人们之间的冲突,以每个人都丧失一部分欲望,都丧失一部分自由,换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基本的欲望,拥有基本的自由。如果没有道德与法制,表面上看每个人的欲望与自由的满足程度会增大,实际上会减小,甚至会完全丧失,因为每个人的欲望与自由都失去保护,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与自由,破坏他人的欲望与自由的实现,结果是每个人都不能实现基本的欲望与自由。
道德与法制有个适度问题
如果道德与法制过于宽松,则就不能达到实现社会和谐、减少冲突的目的,人们不能有幸福生活,这样做不合道;如果道德与法制过于严厉,虽然能够达到实现社会和谐、减少冲突的目的,但是人们丧失的欲望与自由过多,人们不能有幸福生活,这样不合道;必须掌握好社会和谐与人们自由的平衡问题,以实现社会幸福最大化为目的。道德与法制有个适度问题,以最大多数人实现最大欲望与自由为适度,以最大多数人实现最大幸福为适度。
道德与法制为人类社会提供秩序
人类社会不能生活于混乱之中,所以必须用道德与法制规范人们的行为,人类历史上所有道德的、法律的社会革命,都不过是以新道德规范代替旧道德规范,以新法制规范代替旧法制规范,并不是废除道德、废除法制,让人们生活在无道德、无法制的社会之中,使人们可以相互伤害,可以相互残杀,而没有任何约束与管制。道德与法制提倡和谐行为,允许小冲突,不允许大冲突,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秩序,道德与法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道德与法制随着时代改变
道德与法制是变化的、移动的,道德与法制的内容是变化的,道德与法制的形式是变化的,同质的道德或法制的水平是移动的。道德是统治者的主观概念,因为统治者目的的不同而不同。道德在君王那里永远没有标准,道德规范以君王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对君王有利的道德信条,弘扬之、增补之;对君王有害的道德信条,废止之、删除之。时代不同道德体系就不同。法律是一个体系,处于不断制定修改变化之中,不同条款之间可能相互矛盾,完全遵守法律做不到。道德也是一个体系,处于不断制定修改变化之中,不同道德准条之间可能相互矛盾,完全遵守道德做不到。
道德与法制是一种顽强力量
因为它已经长久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成为人们思想基础和思维方式,从而指导人们行为。所谓社会人,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人,社会造就人,就是文化造就人。文化是社会的神经,社会的神经造就着社会人的神经,人们以社会人的神经感知社会,以社会人的神经与他人交往合作。
道德与法律是风俗的基础
道德与法制经过长时间地实行,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自然奉行,即成为社会风俗。在平常事务中,社会风俗使人们无需思考、无需判断,沿用习惯为人处事,心理怡然、行为畅顺。社会风俗一旦形成,则就不容易改变,改掉旧的社会风俗,接受新的社会风俗,需要较长的转变、适应时间。
法律是道德的内涵,道德是法律的外延
法律是保守的,法律规范给人们最宽松行为刻画了轮廓,法律基于社会最大利益和社会秩序稳定性,法律矫正或者制止人们偏离道德规范过大的行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法律以强制力推行,以剥夺生命,限制自由,剥夺物质利益,舆论遣责等方法实行。道德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道德基于社会最大利益和社会秩序稳定性,道德矫正或者制止人们偏离道德规范不大的行为。道德以教化诱导方式推行,以舆论遣责方法实行。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核心意志,道德体现统治阶级宽泛意志,二者都由统治阶级规范并修改。没有法律保障的道德不可靠——没有法律保护的道德,不容易教化与推广;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没有合理性——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不容易实行。道德的教化在先,法律的惩罚在后。
份内仁义道德,份外仁义道德
自己正常的为人处事,或者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涉及到的仁义道德,称为份内仁义道德。份内仁义道德是自己心理上的义务,必须按照自己心理认可的尺度履行。如果履行得不足,则心理上就会有内疚感;如果履行得过分,则心理上就会有吃亏感。因此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