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初风云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一路飞奔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致歉,说道:“沛公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羽关切地问道:“那沛公现在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黑着脸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说:“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
沛公回到军中,立即绑了曹无伤,召集所有人,当众斩杀了曹无伤。
有了在鸿门宴上的卓越表现,樊哙开始进入刘邦的核心统治集团。当项羽把刘邦封为汉王的时候,刘邦就封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后来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加入了吕后的政治集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章 分封诸侯
相安无事的日子过的可真快,项羽不摸兵器、不闻血腥,心就有些烦闷、手就痒的发抖,这种症状在现代医学上来说,是患上了典型的“职业病”。为了排遣这种不良情绪,他只有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
部队在鸿门小小地休整了一下,项羽就率兵持械西进,虽然挺进秦中没有再遇到任何抵抗,咸阳周边地区已经在刘邦的手中得到和平解放,但项羽这个头脑简单、自以为是的家伙可不这么认为,他眼睛不眨一下地命令所有将士,拿出作战的斗志,血洗咸阳城,捉拿秦王子婴。他自己则带头四处寻找屠戮目标,并杀了早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
看着眼前富丽堂皇的秦朝宫殿建筑群,项羽怒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在一个“风高放火天”,项羽命人四处丢火把,把秦的宫室付之一炬,秦朝历经三代君主苦心经营的家业和祈求万世的基业,就这样被项氏毁于一旦。宫殿三个月烧之不尽,大火三个月亦不熄灭。虽然经过后世考古学家考证,一致认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在此次放火行动中幸免于难,但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军卒们趁乱在宫室和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淫、掠,毫无良知和纪律观念,简直可以与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媲美”。
项羽自己亦不例外,劫掠了大量秦朝的财宝、美女,屁颠屁颠地就要往东退去。总算有人明智,忍不住跳出来劝他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又很肥美,可以建都于此,成就千古霸业!!”
项王觉得有些道理,但当他看到秦朝的宫室都在大火中被烧得残破不堪,自己又日益思念家乡想回去,就断然说道:“大丈夫富贵不返故乡,就象穿了锦绣华丽的衣服而在黑夜中行走,又有谁知道呢?”那个劝他的人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有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徒有虚表,却不脱粗鄙的本质,果真是这样!”项王一听这话,大怒起来,立即命人把那人扔进鼎镬煮了吃。
项羽一方面做往老家赶的准备,一方面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闻得消息,知道项羽此时已成了气候,心里越发压抑起来,无限失落地回道:“还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吧。”
项羽自是欢喜,虽然心里对楚怀王当初那个“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诏令耿耿于怀,但是看在自己最崇拜的已故的叔父项梁的面子上,还是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
项羽下一步自然是打算自己称王了,但是为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他就只好先封手下诸位将相为王。这一天,他假借义帝的诏令,召集所有营级以上干部,对他们喊话:“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器、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奔波、灭掉秦朝、平定天下的,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都唯唯诺诺:“嗯、对、好。”于是就按照项羽的意思,开始分封天下,根据军功大小,立各诸将为王、侯。
项羽、范增担心沛公先入关中而真的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好意思再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有异议或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是关中的地盘。”
刘邦这个人显然不会满足于蜗居巴蜀两郡,因此还是通过张良的关系,贿赂了项伯,项伯又替他在项王面前说说好话,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之地。最后项羽和范增商量达成一致,定立沛公为汉王,他的夫人吕雉晋级成了王妃。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
范增及时提醒项羽,刘邦乃一代枭雄,必须要派人在汉中附近防着他。于是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成三角状分布,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项王立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狱掾,曾经对项羽的叔父项梁有恩,立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都尉董翳,当初曾劝章邯投降楚军。因此,立董翳为翟(dí)王,统治上郡,建都高奴。
改立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瑕丘申阳,本是张耳宠幸的大臣,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韩王成仍居旧都,建都阳翟。
改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关,因此立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
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随楚军一起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因此立田都为齐王,建都临菑(zī)。
当初被秦朝灭亡的齐王田建之孙田安,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曾攻下济水之北的几座城池,率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因此立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
田荣多次有背于项梁,又不肯率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不封。
赵将司马昂平定河内,屡有战功,因此立司马昂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改立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一向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
成安君陈余因与张耳抵牾,抛弃了将印愤而离去,也不跟随楚军入关,但他一向以贤能闻名,又对赵国有功,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小县封给他。
当阳君黥布(即英布,因受过黥刑而改名叫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一直属第一,因此立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鄱(pó)君吴芮(ruì)率领百越将士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zhū)县。番(pó)君吴芮的部将梅鋗(xuān)战功多,因此封他为十万户侯。
义帝的柱国共(gōng)敖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因此立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领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徙都长沙。
汉元年(前206)四月,诸侯们都离开了项王的大本营,各回到自己的封国。项王拥立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项羽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担心,西边又忧患刘邦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英布一人,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近他、重用他。就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袭义帝。这年八月,英布派将领袭击义帝,追杀之郴县把义帝弑杀。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 西进巴蜀
大封天下王侯后,项羽命各诸侯带着分到的军队,都回到各自的封地去就职,刘邦也只好拖着一家老小、带着部队人马到南郑去。
项羽这小子虽然比刘邦年轻的多,但论资排辈他却真不在刘邦之下,因为他掌控着天下的兵权。说项羽头脑简单吧,可他有时候心眼还真的不少,比如这次,他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士卒,想刘邦做了堂堂的汉王,他手里才这么些个新兵小“虾米”,自然不会闹出什么妖蛾子了吧
刘邦称汉王,他的手下自然也称之为汉军了,这三万汉军一直向西开拔。后来又有一些有“远见之明”和“胆识”的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全部人数加起来,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关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关中的栈道烧毁了。
张良是韩国人,自然还要跟随韩王,但那个时候张良已经选择了自己将来的主君是这个流氓兮兮的刘老三,而不是那个乏善可陈的韩成。所以,虽然张良还要和刘邦分开一阵子,但他还是为刘邦出了一个绝对高明的主意:烧掉栈道,让项羽认为刘邦安心在四川当土财主。项羽知道张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在项羽面前,张良也多次在恰当的时候指出这一点,麻痹这个粗线条。
这次多少立过功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但是项羽非但不封赏韩王,而且还控制了他,后来又找了个借口杀了他。张良在项羽身边也是度日如年,正发愁找不到一个借口离开项羽呢,好了,现在你把我韩国的主君杀了,我于情于理都要报仇,我要到刘邦那里去!到革命的巴蜀去!打倒项羽你这个法西斯!!
本来项羽不杀韩王的话,张良如果去投靠刘邦,那就等于是背叛主君,必然为天下人所不齿。现在张良投靠刘邦,则真真是名正言顺。但是以当时刘邦的实力,不是无法和项羽展开男人间的PK,是绝对的无法展开——因为在兵力上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悬殊太大。
去往巴蜀的道路怎么就那么难走啊?!夹岸高山,松柏倒挂,怪石奇峰直刺苍天。而中间留给汉军行军的路径也就和脚板差不多宽窄。就这样狭窄的道路,也是荆棘和乱石遍布。大王子刘肥和一般的汉军将士一样,顶盔贯甲,身上背负着重达五十多斤的辎重。他艰难地跋涉在崎岖的蜀中小道上。那些本来怨气冲天的将士,在看见汉王的长子也是同样地在负重行军的时候,就不能够再说出些什么来了。
在巴蜀,刘肥一住就是八年。当然,他没有和韩信的大队一起杀出巴蜀,而是被父王刘邦留守在了南郑。他在父王的大队兵马出蜀后,就成了一个独当一方的大员了。这个时候,刘肥才觉出了自己在汉军中受到的磨练是多么有价值的啊!
面对空荡荡的昔日汉王宫,刘肥心想,如何才可以把他父王离开后所形成的统治的真空给弥补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大伯妈那里受的气,他相当明白自己不想被别人欺负,那本地的巴蜀“土著”人也不想被人欺负的吧?于是,刘肥在巴蜀实行了一个改革。这是他摄政后的第一个改革:汉军在巴蜀的留守人员一律在上班时间穿着巴蜀的土著服装。而且,不仅如此,凡是要在他刘肥手下做官,就必须得尊重巴蜀当地人的习俗和礼节。这样一来,刘肥就赢得了巴蜀人的爱戴。这为他将来治理更大的齐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到巴蜀的几个月,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天下的打算, 但他到了南郑之后,形势的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一决高低。
一是因为当时的巴蜀内政很烂,开发度很低,再加上将士们刚到这个鬼地方,水土不服、日夜思念家乡,士气相当低落,还有许多人耐不住寂寞,开始纷纷开溜走人。对于刘邦集团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因为如果留不住人才,就根本不可能和项羽争夺天下。二是因为多次背叛项将军、此次大分诸侯,没有田荣的封地,暂时寄生在齐国的他,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佳时机。
正巧此时上天安排了一个传奇的人物——韩信,降临在刘邦的面前。而刘邦也有“有眼不识金镶玉”的时候,最终费了几番周折,多亏了萧何之力,才终于得到了将才韩信。
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并演出了一幕千古传颂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集团找到了一个军事天才,一个可以帮助刘邦战胜项羽的人………且看下一章精彩内容: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二十二章 贫困潦倒的韩信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所以他的人生到最后封号是“淮阴侯”。他是由“三足鼎力”时向刘邦要的“齐王”称号,再到帮助刘邦灭掉项羽后,被刘邦夺去兵权,改封“楚王”称号,从而成为了汉朝开国初期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之一也是注定要被刘邦消灭的人之一。而他在临死前的那段日子,身份就从“楚王”被贬之为“淮阴侯”。死的也很凄惨,被一个人“身不由己”地出卖,死在一个女人手上。出卖他的就是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谶语主人公,惨害他的那个女人就是铁血女主吕后。还有七王之一的彭越等,也是死在手段极其残忍的吕后手中,这些不可错过的内容会在本书第二部里为大家一一呈现。
所谓“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年轻时候的韩信在江湖上可混得很不如意呢,无非是个平头老百姓,平时品行一般,也没有“阳光阴谋家”陈平的长相,又不太注意人际关系。因此,尽管有不错的才华,但是没有办法引起注意,家里又比较穷,所以也没办法被推举为官。
无论在哪个年代,“谋生”是处在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的最无奈而又最根本的选择。少年的韩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谋生”。他没有什么特殊的谋生手段,又没有掌握什么生存技能,身体瘦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更不会做生意。这样,韩信就只好到处打秋风,在别人家混吃混喝,结果导致方圆几十里几乎所有的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就很讨厌他。
韩信无依无靠、贫困潦倒,一位当地的亭长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看他蓬头垢面的可怜样,就收容他一度在自己家里住了几个月,起初还好,亭长老婆没有说什么,但是日子一长,家里养着这样一个不相干又不能干活的人,她非常的郁闷,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做饭的时候稍微烧些稻草什么的,多弄点炊烟出来,那么等韩信大老远跑回来准备白吃的时候呢,又不开饭。如此一来二去,韩信也就知道了对方并不欢迎自己,于是大怒,自顾自地走了。
韩信没有饭吃了,整日在街上四处游荡,寻觅能吃的东西。一日看到城边的河岸上有人钓出一条肥美鲜活的鱼儿,禁不住垂涎三尺。于是,韩信也在岸上像模像样地钓起鱼来,他钓鱼可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因为他要靠那些在小河里没有饥饿、自由自在生活的鱼儿们来维持生计,可是有时候一天也钓不上来多少小鱼,韩信只好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小河绵延环绕着小小的淮阴城,河水每天都拥抱着鱼儿们兀自向东流走,在这条河的河岸上有一群中年妇女,她们依靠给城里的大户人家洗衣服挣钱为生。有一位大妈每天都亲眼见证韩信在那儿钓鱼、吃鱼的狼狈样子,觉得他这个年青人很是可怜,就用洗衣服赚到的钱给韩信做饭吃,一连管他吃了好几十天。
韩信也是性情中人,经过太多的世态炎凉苦辣酸甜,此时他眼含热泪,对这位漂母甚是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