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揭竿而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抱负心理得到了满足。他在心里恶狠狠的骂道:“你们也有今天。”但表面上却装作仁慈为怀:“你们不必哭哭涕涕。尽管有人告你们谋反,微臣决不轻信,而是依法查个水落石出。陛下听到骨肉同胞有人谋反,感到十分痛心。并再三告戒微臣,元凶必查,从者不究。也就是说,在你们中间确有谋反的策划者,有人是一时糊涂协从,也有人根本蒙在鼓里不成心参与,因此,陛下给了你们立功赎罪的机会。谁揭发出主凶,列举出证据,就可无罪释放,并恩赐封地,永享荣华富贵。偌若明知不举,或者协从者顽固,微臣一旦查实,必按大秦律条严惩不贷。命运就掌握在你们手中,微臣做到仁至义尽,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写出忏悔书,并揭发元凶。否则,那只有死路一条等着你们。”
赵高并未审讯,而是给诸皇子吹了一阵阴风。这些皇子和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哪见过这种恐吓和引诱,他们都相信赵高之言,谁能伏首认罪,不但捡回一条性命,还可免遭灭门之灾。诸皇子们回到狱中,为了苟延残喘,不顾手足之情,互相猜疑,一场狗咬狗的诬陷,在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检举,不出三日,都有密告,送到赵高的手上。
诸皇子和公主,以为按照赵高的话咬出一个,胡乱捏造些罪名,就可获得一条生路。岂知赵高得到他们的签字画押的密告信和忏悔书,立刻翻脸不认人。赵高只耍了一个小小手段,毫不费力的谋取了诸皇子的证据,当他向狱中诸皇子和公主宣布死罪的时候,他们方知上当受骗,后悔莫及。
在狱中,只有公子闾始终缄口默言,既不参与揭发,也不认罪。此人生性忠厚,与事无争,从不争权夺利,整天价日,以习文作赋聊以*,因而不管宫里还是宫外,口碑不错。赵高也没办法给公子闾定罪,只好向二世讨来圣旨,上面只有一句话:“皇兄闾不遵守为臣之礼,论罪当斩。”公子闾分辩道:“我不遵何礼?愿听皇上明示,我死而无憾。”公子闾申诉无望,仰天长叹:“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本无罪,诸皇子公主都无罪,是十八弟要置我们于死地啊!”于是和其他兄弟抱头痛哭,然后拔剑自刎。
赵高谋害咸阳和杜邮两地的皇子和公主,公子高正在外地,本想逃走,又担心诛灭九族,走投无路,只好向秦二世上书,要求为先皇殉葬。秦二世胡亥见皇子高上书请死,幸灾乐祸,赐其十万钱,殉葬于骊山脚下。
秦二世在诛杀同胞骨肉的时候,也顺手牵羊,杀了不少国戚。闹得咸阳城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大屠杀的阴影笼罩着咸阳城,秦二世不顾*人怨,在赵高的挑拔下,又向先皇遗臣伸出了魔爪。
赵高最大的心患,并非是这些软弱可欺的皇亲国戚,而是功勋卓著的蒙氏兄弟。蒙恬勇贯天下,蒙毅素有管乐之才,如果二人得势,赵高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遭清算。现在,蒙恬押在狱中,如虎困囚笼。蒙毅在秦始皇病重期间,被赵高支到泰山祈福,如今身在代地。当他听说太子赐死,胞兄入狱,胡亥登基,虽然心怀不满,可是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只好施展韬晦之计,先想办法救出狱中胞兄,复得兵权,再和这阉贼算帐。殊不知,赵高岂能容他们的存在,蒙氏兄弟一天不除,他就一天睡不好安稳觉。因此,赵高天天在二世面前说蒙氏兄弟的坏话。起初,二世胡亥念及蒙氏三代之功,想恢复蒙恬原职,可是经过赵高拼命阻拦和谗言,二世胡亥不但放弃了赦免蒙恬,而且一道圣旨,囚禁了在代地的蒙毅,并令曲宫御史查办。
朝中的大臣们都希望二世胡亥赦免蒙恬,没想到又把蒙毅打进大牢,其下场可想而知。大臣们心里清楚,只有蒙氏兄弟活下来,掌握军权,才能和赵高抗衡,他们才有活路。如果蒙氏兄弟再遭不测,赵高独揽大权,他们都得成为虎口的羔羊,任人宰割。因此,朝中大臣如惊弓之鸟,不得不冒死上书,为蒙氏兄弟鸣冤,保住他们唯一的靠山大树。面对百官上书,二世胡亥心有所动,可是有赵高极力反对,又犹豫不决。正在这关键的时候,丞相李斯鼓动扶苏之子子婴上书,恳求赦免蒙氏二兄弟。子婴从小和二世胡亥在一起,颇有感情,因而在屠杀诸皇子的惨案中幸免于难。子婴上书,不但列举蒙氏三代之功,也从朝廷用人着想,更为二世胡亥英名所虑。谏书言语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二世胡亥品读之后,终于动了隐恻之心。
赵高闻听子婴上书,十分气恼,犹恐二世胡亥心活,立刻封锁了大臣们和皇上的来往,就是李斯也难得一见,唯他整天围在二世胡亥身边,蛊惑圣聪。
“陛下,子婴上书,决非子婴所为,而是受大臣们的唆使。”
“何以见得?”
“陛下和子婴一起长大,应该知道子婴的为人处世。他生性软弱,与世无争,即使有谏言之才,也没有上书之胆量,显然有人在背后唆使。”
“爱卿所言不错。可是,不管谁的想法,朕都觉得在理。蒙氏对大秦有三代之功,不可否认。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一使而交出兵权,岂有反叛之心?蒙毅也无谋叛言行,诛此二人,恐怕群臣不服,天下黔首生怨,这可是君王驭臣治国之大忌啊!”
“陛下,蒙恬之所以交出兵权,是因为惧先皇之龙威。如果他当时知道先皇驾崩,他能眼看着扶苏自杀,并乖乖交出兵权,身陷囚笼吗?”
“说的对。如果他们知道父皇驾崩,决不容忍朕继承皇位的,蒙恬肯定站在扶苏一边,与朕为敌。若不是爱卿一片忠心,朕差点犯了糊涂。”
“陛下,微臣觉得子婴上书,是有人借题发挥,这里面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爱卿又多虑了。有什么事问问子婴,不就清楚了。”
“是该去见子婴问个清楚。”赵高一看二世胡亥言听计从,决不放过任何机会。
赵高来见子婴,子婴如见到老虎一样,战战兢兢。赵高一看子婴恐慌的样子,心中早有了横竖。他不想转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问道:“小王子,听说你给皇上上书,为蒙氏兄弟鸣冤,可有此事?”
“赵大人,蒙氏兄弟确实无反叛之心。如果他们有此心,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不是早谋反了吗?为什么在失去军权,锒铛入狱的时候,才想谋反呢?我看是有人陷害。蒙氏兄弟可是大秦的功臣,无辜受冤,岂不让天下人鸣不平吗?”子婴虽然惊恐,但为了蒙氏兄弟洗刷清白,仍然理直气壮。
“小王子,蒙恬曾和你父王谋划篡位之事,被先皇洞察,你父王惭愧自杀,蒙恬入狱,先皇准备待查明事实,诛灭蒙氏九族,只因突发暴病升天,蒙恬才活到今日。自皇帝登基之后,蒙恬在狱中大发叛逆之词,蒙毅在代地散布谣言,诋毁皇上,并网罗党羽,伺机谋反。你现在不问青红皂白,为蒙氏兄弟鸣冤,是何居心?如果御史查明他们确有谋反的证据,你可知道,为叛臣鸣冤,按大秦律法该当何罪?尽管陛下一直爱你有加,但法律不认人啊!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怎么拿性命闹着玩呢?”
“赵大人,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此上书都是各位大臣恳求我才呈给皇上的。”
“各位大臣为什么不联名上书呢,为什么把小王子推出来呢?无外乎他们已料到关系重大,因而驾祸于小王子,你真是幼稚啊!”
“赵大人,我不知道其中利害,差点上了这些人的当,可是上书已经呈给皇上,恐怕不能挽回,请赵大人相救。”
“微臣知道此上书不是小王子的主意,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因此扣了下来。只要小王子再上书收回谏折,不就是万事大吉了吗?”
“多谢赵大人。”子婴轻信赵高之言,收回奏折,蒙氏兄弟彻底的无望了。
赵高极力想除掉蒙氏兄弟,当他看见子婴这样胆小怕事的人都敢站出来替他们说话,惟恐求情的人多了,二世胡亥耳朵根子一软,再生赦免蒙氏兄弟的念头。因此,赵高大发淫威,逼迫子婴收回了奏疏。这不刚从子婴处回来,就迫不及待进见二世胡亥,鼓动如簧之舌,喋喋不休,诋毁蒙氏兄弟,迫使二世胡亥痛下决心。
“陛下,臣曾知道,先皇最宠爱陛下,一心想立陛下为太子,只因蒙毅百般阻挠,用妖言蛊惑先皇,陛下才失去太子位,这可是为人臣而不忠啊!如今陛下继承皇位,蒙毅心里服气吗?蒙恬和扶苏关系甚密,并对先皇遗诏提出了疑问,并劝扶苏抗旨不遵,扶苏伏诛,蒙恬却忍辱求生,他这是企图卧薪尝胆,寻机复出,为扶苏报仇啊!如果陛下放了蒙氏兄弟,就是放虎归山,陛下也看到蒙氏兄弟在大臣中的影响力,如果和军权联系到一起,那势力不可想象。陛下,不能再犹豫不决了,诛杀蒙氏兄弟可保天下长治久安,孰轻孰重,陛下明断!”赵高的谗言极具蛊惑力的,二世胡亥本是六神无主的昏君,架不住赵高危言耸听,终于把生杀大权交给了赵高。
赵高奉旨,刻不容缓,速派亲信御史曲宫前往代地。御史曲宫在代地大牢提审蒙毅,欲加之罪:“先皇曾想立陛下为太子,你却极力反对,现在丞相指控你蛊惑先帝而不忠,恶意中伤陛下而为逆,罪该当诛灭九族,陛下念及蒙氏兄弟有立国之功,赐你自尽,赦免九族。”
“御史大人,自古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是立嗣规矩,先皇圣明,何须微臣多言,即使我曾劝谏先皇立长子扶苏,也是为臣秉公循法,为大秦国着想,何罪之有?”
“蒙毅,你不必强词多理,陛下圣旨已到,你还是自裁吧。”
“蒙毅不是怕死的人,何况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是我屈死九泉,惟恐毁了陛下英名。为此,我想起了穆王诛杀三良,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夫差杀伍子婿,这四位国君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我真不愿陛下重蹈覆辙啊!”
“蒙将军少说两句吧,陛下也听不到你的胡言乱语。我可是奉旨而来,丞相那儿还等着我回话呢!”
“御史大人,蒙毅不象你们这些白痴,是谁想置我于死地,我心里清清楚楚。请你转告那个大阴人,你的干爸爸,我就是到了阴曹地府,也绝不放过他。我睁着眼在地府里等着大阴人,他的下场会比我更惨,我……”
御史曲宫遭到蒙毅辱骂,脸上是青一块紫一块,浑身都气的哆嗦,他再也不容蒙毅慷慨陈词,立刻拔出剑,刺进蒙毅的胸膛。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的一代名将,临死都不能瞑目啊!
赵高诛杀了蒙毅后,又派使臣前往边关阳周狱中。此时此刻,蒙恬不知蒙毅已命丧黄泉,还以为二世念及蒙氏之功,派使前来大赦的。没想到使臣对蒙恬说:“蒙将军,蒙毅将军在代地反叛,犯下了弥天大罪。将军也因为劝扶苏抗旨,犯上作乱,也是灭九族的大罪。陛下念及蒙氏三代有功于秦,下旨从轻发落。蒙毅将军已在代地正法。陛下爱怜将军,特赐御酒,请将军谢旨享用吧。”
“蒙氏反叛?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我弟弟蒙毅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有什么反叛的证据吗?我手握三十万大军,却为一使者束手就擒,身陷牢笼,因为我是忠于大秦的。蒙氏兄弟无愧于先皇信任,无愧于蒙氏列祖列宗的盖世英名。可是有功于秦,忠心于秦的大臣,却遭到杀身之祸,我死不瞑目啊!”蒙恬知道,向使者说这话是没用的,但是他要使者告诉二世胡亥:“你回去告诉陛下,我尚有助公子扶苏之嫌,可公子扶苏何罪之有?这都是贼臣逆子之所为啊!他们才是犯上作乱的罪孽。如果让这些奸臣当道,先帝创下的丰功伟业,必将毁于一旦。我的话会得到验证的,大秦非先皇所愿,无万世可传,不久亡矣!”
“将军,我只是奉旨使臣,将军的话,不敢贸然奏明皇上。”使者敬重蒙恬,但是为蒙恬的话无能为力。
使者的话让蒙恬彻底的绝望了。是啊,谁能为他冒杀头之罪呢?他并非怕死,只所以忍辱求生,不但是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更重要的是想为公子扶苏正名,现在看来,一切的等待,都是痴心妄想。他仰天长叹:“我蒙恬罪有应得啊!我为大秦南征北战,杀伐太重,那些在战争中被夺去的冤魂岂能放过罪孽深重的人。我为大秦修筑长城,得罪了山神土地,怎么不落得如此下场。我该死啊!只可惜为将不能战死沙场,为臣不能护国捐躯,却死在卑鄙小人的谗言里,有何面目去见先皇,更没面目去见蒙氏列祖列宗啊!”蒙恬无可奈何,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赵高怂恿二世胡亥,诛杀同胞,残害忠良,凡是他的心腹大患,都已命丧黄泉,就是被他列为头号夙敌的李斯,虽然位列三公,暂逃此劫,却无法躲过他的捕捉视线,一旦时机成熟,必置这位沙丘政变同盟者于死地,为他独断专行,把持朝政扫清最后一个障碍。
赵高玩弄权术,确实高人一筹,不愧为历代宦官推崇为祖师爷。赵高侍奉始皇多年,耳濡目染,学到不少暴君手段,也曾躲过数次凶险,甚至有一次因言语疏忽,差点丢了小命,正是他精通法律,秦始皇爱其才干,处处化险为夷。现在,他已不是唯唯诺诺、任人欺凌的小太监了,而是手握朝政大权的一品官员。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惟有在丞相李斯面前,假装谦虚,阳奉阴违,弄的李斯无可奈何。他深懂控制皇上之术,为投二世胡亥所好,令其置身于美色之中,疲命于奇玩之乐,荒淫于靡靡之音,因而大权旁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纵,几乎把二世胡亥当作木偶,玩弄于股掌之间。因此,凡朝臣上奏的折子都得先经赵高过目,然后二世胡亥才有批阅的权力。凡朝廷用人,他毫无顾忌的安插亲信,任命弟弟赵成为中车府令,掌管京师和御林军,任命女婿阎乐为咸阳令,诸如御史、侍中、谒者等高官,全部换成心腹爪牙,满朝上下尽是赵高的死党,大臣几乎无忠良可言。尽管这样,早朝议事,赵高也是精心策划好的,根本不准大臣启奏,若有不知趣的,轻者撤职查办,重者杀头问罪,不管是谁,想和皇上沟通,必须先过赵高这一关,所有宫廷内务和国家大事,都由赵高一人发号施令,二世胡亥名为皇上,实为傀儡,赵高终于达到了挟天子以令百官的目的。
赵高千方百计控制了朝野,但要达到无冕皇帝的梦想,还必须把二世胡亥与世隔绝,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声色犬马,投其所好,不是洗温泉,就是弄*于阿房宫,这不刚从梁山宫回来,还没喘过气,赵高立刻安排二世胡亥出宫,到皇家猎苑打猎。
御驾出行,金吾手持金瓜铁戟开道,六匹踢雪乌骓驾着御辇,龙旗飞舞,披锦溢彩,赵高和太监、宫女侍奉左右,近侍其后的皂衣武士,刀光闪闪,威风凛凛,虎贲甲胄骑阵旌旗猎猎,浩浩荡荡,随后是文官武备,护驾前行,不亚于当年秦始皇巡狩的队伍。在御驾旁,左有太监手擎一鹰,此乃西域进贡*,浑身洁白如雪,双眼红似宝石,但凶光毕露,令人胆寒。右有太监手牵一犬,头似猛虎,尾似猎豹,身似豺狼,一声嚎叫,摄人魂魄。这两个稀世动物,二世胡亥视为掌上明珠,并封为护驾将军,专设太监侍奉。
二世胡亥出宫,百姓闻之如虎。早已吓得落荒而逃,逃不及者,伏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