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卫纪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货的三千多两银子,这样就有七千两左右银票了。按照物价,一石(一百二十斤)大米一两三钱银子来算,按一大家子一年二十两银子的生活标准,江容这辈子已经可以过天天吃得饱饭的小康生话了。
但这悲还不够。
江容除了要自由,低调,平稳的过着富足的日子外,还要可以悠闲的四处走,看尽天下美景,吃遍天下美食。
第七十四章 搬家
江容次日很早起来,一起来就吵着要立刻搬到自己买下的房子里。
济兰头大,“妞妞,贵禄家的老四要过来看我们家的布啊。说不定一次就卖光了啊。等他看完了再搬嘛。”
江容说,“我和玛麽又不影响你卖布。反正我们东西也不多,也就是婶婶给我们弹的被子,搬得很快的,不用你搬。你看,要是在这边,那个贵禄的仔,肯定会看轻你的,他会怎么给玛麽行礼哦,这里这么破。得让他去新家拜见,我们整理下,看上去不那么寒酸。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小铺子里卖货与大铺子卖货价格都不同。”
济兰被江容点醒了,并且那个老四一定会套话的,江氏一定会觉得自己家的布那么贵,也肯定会把这种话说出来的,太不合适让她在场了,于是对江二说,“二哥,那我娘和江容搬过去住了,我不想让她见不熟的外人,顺便让舅舅舅妈也一块过去住几天吧。那边房子够住。”
江二觉得有道理,“让她们单独住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是太好,反正我爹娘也没啥事,就一块过去陪姑妈玩几天吧。我让小三送你们过去。”
明心与黄志礼夫妇已经在买来的房子住了一晚上。江容一行人坐马车过去时,明心已经出门看她去了,昨天江二同明心看了地,下午就买了,做保的保正收佣金收得很是满意,早就约了今天再去看地。
江容到了就立刻跑进去看了一圈,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了。江容最喜欢的是院子里有两株树,有树就不会光秃秃的。
明心住在西厢房最南一间,黄志礼夫妇也住在西厢房。
高老头夫妇住在东屋,江容住了主屋最西头的一间,江氏住在两壁。空了一间东屋的房子是留给济兰的。
黄志礼的老婆过来问江容现在要做什么事。
江容兴高采烈的说,“这里的地很薄,我让江二叔喊大家弄肥过来,我们一家一户的买肥,先把地铺上肥。等明拙师兄把竹子运一船过来就好了。我们屋子旁边就先种菜,留一块给我育种。还要种果树。我们在这里一样要喂猪养鸡的,买猪仔鸡仔吧。我还要再买地,再盖房子。我们住在这里有什么缺的,全买回来,你们帮我好好管着。等地里有出产了,你们可以去京城看着铺子去。我呢,就是要在这里住很久的。”是很久,久到长大为止。
黄三嫂说,“那我光做饭吃,下午让志礼先去买家里用的东西,晚上等江二爷他们过来再商量事情吧。”
江容点头。
黄三嫂又说,“中午吃原汤饭,吃菜糊饼,大葱鸡蛋饼,蒸菜,脂肪炒酢胡椒,洋芋炒酢胡椒。幸好还带了酢胡椒过来,不然真是没菜吃了。”
江容抱住黄三嫂说,“放心吧,过阵子就啥都有得吃了。”
贵禄家的老四佛顺上午带着八礼盒的点心过到高各庄江二家中,与济兰一堆攀扯述旧,济兰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人,也从来没怎么听过这家人,居然可以一直到扯中午快吃饭时,又问老太太在哪里要去拜见。
济兰说刚搬走了。又问搬哪里了,济兰说离这里很近。立刻佛顺站起来说要去给老太太请安。
济兰无比懊悔,一直都是佛顺控制谈话进度,说了这么久还没提到一个布字,济兰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先提到布,现在佛顺要求去见自己的妈,郁闷的济兰只好咬咬牙要江二陪着一起过去。
江容因为等饭吃等得无聊,正站在门口用干豆逗着安仔。看到几人骑马过来,江容问济兰吃了没。济兰下马说还没有呢。
佛顺伸手要摸江容的头,“这就是你侄女,挺精神的啊。”
江容躲开说,“那我去告诉三嫂多弄点吃的。”就跑去厨房去。
江氏听到声音问,“妞妞你同谁说话呢?”掀开门帘看到济兰几人。
济兰忙介绍说这是本家贵禄老爷家的四公子佛顺,就是以前照顾过舅公家里的贵禄老爷的仔。
佛顺即刻行千礼请安,说是匆忙过来没有备礼,下回补上。
江氏忙忙扶起佛顺,不迭声的感谢贵禄老爷,说若是不有贵禄老爷,高老头一家都不知在哪里。高老头与高氏也在旁边致谢。
江二在旁边提醒说,“姑妈快喊四公子进屋去坐着。”江二也向佛顺行礼致谢,“我父母都是蠢笨的,受过贵禄老爷的恩,也不知道时时去拜访,我们这些小辈也不知道以前的事。济兰不说我都不知道。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当面谢过贵禄老爷。”
佛顺连称不敢。
进屋后一阵寒喧介绍,江氏翻过来覆过去的道谢,到了最后还是济兰说话拦住了她,她才没继续道谢。
黄三嫂饭做好了,端上来大家吃。
所谓原汤饭,其实就是米汤在饭里头煮进去了,于是口感更加美。
饭要做得好也不容易,黄三嫂做饭还是很强的。佛顺没吃过,吃的第一口就赞扬不已。 那酢胡椒本来是江汉平原乡下才有的家常菜,加洋芋(土豆)炒得口感很浓很滑很温暖,自然也是好的。至于肥肠炒炸胡椒,更是美味。用萝卜丝蒸的蒸菜,很甜很香。这些地道的家常菜吃得佛顺心满意足,佛顺是真心的一直赞不绝口。
江二与济兰都庆幸搬过来这边,吃黄三嫂做的饭,不然,虽然张氏做饭也好吃,但是总比不过一个新奇。
当然,一顿饭吃得再热热闹闹,也没一个人提一个布字。
吃完饭后,黄三嫂收了桌上的碗筷。
江容猜想在江二家时估计也没有人提过布,如果提过的话,济兰应该会很主动的说出佛顺的要求,于是对济兰说,“叔叔,你挑几匹布出来给我做新衣服吧,要过年了。我的衣服还是在荆州做的呢。”
佛顺接话说,“妞妞得等你叔叔把布卖完了才能给你做新衣服。”
江容说,“我是要开个铺子卖布的,总不能开了铺子自己都没新衣服穿吧。那样的话,我就不开铺子了。”
佛顺哈哈大笑,“妞妞你说对了,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卖扇娘子手遮头。”
江容说,“那些是蠢货,卖东西就是为了自己过得更舒服些。就算不卖扇子我自己都买得起扇子啦,还用手逮头。一点常识都没有,哗众取宠。”
佛顺说,“你好厉害,哗众取宠都知道。”
江容得意的说,“当然知道,我时时被夫子说哗众取宠。”
佛顺哭笑不得,同一个小孩子讲道理。
济兰打圆场说,“要过年了,当然得给妞妞做新衣服了。布可以慢慢卖。其实我们主要是想卖着试试看,看什么样的布好卖,然后就多染多印。”
佛顺就势下台,“济兰,不如留蛙布给妞妞做衣服,其他的全给我好了。”
济兰犹豫,“你全收下来倒是好,但是布你要是卖不完怎么办?还有,我们以后还要卖布都不知道卖什么样的布好卖。”济兰犹豫拿眼风瞟江容,只要印花布都按三两的价格给佛顺,那济兰就可以赚回来最少几百两银子。几百两银子就够济兰手上宽宽松松的盖好房子,买片小铺子了。可济兰不知道侄女心中怎么想,万一不肯卖给佛顺呢,在京城就有人全要,结果不是一定要留一车来这边的农村卖么,于是济兰不敢松口说卖。
佛顺说,“好兄弟,卖布当然不会只卖一次,女人的衣裳是越多越好,哪个女人一年不做个几十套衣服的,象我额娘,一年一百匹布不止,就我们这些亲戚家里的女人,你这一车布都不够分。我自然以后还要接着卖布的,我绝不会象那些人那样过桥卸驴,如果我象那些黑心肠就叫我被天打五雷劈。”
济兰急忙止住佛顺不要说了。
江容这会开口了,“叔叔你就布卖给他吧。那样你就有时间了,一家一户的去帮我买肥去,一大车肥。给八十文吧。这里的地薄,没有肥,种啥都长不出来的。二叔,你让你们庄的人也送肥过来吧。顺便喊两个人过来铺肥犁地,一天一百文。”
佛顺哈哈大笑,济兰欲哭无泪。
江二倒是很高兴的说,“八十文一大车也不少了。那我现在就回去让他们送肥过来,买得地是得好好种。”
一直没出声的高老头说,“我带你犁地吧。我老了,少收点钱,一天五十文就行。”
江二着急的说,“爹。”
济兰一怔,反应过来了就哈哈大笑,“好啊。反正舅舅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身体还硬朗些,顺便帮妞妞看着地里。人家送肥过来就站在那里付钱,送肥弄虚作假也看得出来,不能让妞妞吃亏。”
江氏也说,“请谁犁田都是犁,妞妞就让你舅公犁吧。”
几人高高兴兴的说着种地的事,佛顺拉济兰说,“让他们说种地吧,我们去喝酒去。”
济兰苦着脸说,“佛顺兄,我这侄女也刚刚接回来不久,我得哄她高兴,她让我去收肥,我就得去收肥,估计她是忘记没有那么多铜钱了,估计我还得去兑点铜钱回来,让她一个一个的数钱出去。布你就先拉走吧。
佛顺哈哈大笑,“不如让妞妞现在一块过去那边,挑好她要的,其他的就我拖走了。”
江容说,“玛麽,那我去挑布了,你和舅公他们一起去逛下,看有什么要买的就全买下来。”
江容跳下炕,“佛顺,要是你合作得好的话,我们还有好多好东西可以给你卖。”
佛顺笑着说,“那是一定。有货的话,千万记得通知我来看。”
第七十五章 江家垸开始建设
济兰跟江二一起去送布兼取线,特意换了五十串铜钱(足足一千文),以方便江容使用。表兄弟俩还一起去集市看了看有什么种子树之类的卖。
济兰直觉在这里种竹子是行不通的,竹子被誉为君子,附庸风雅的人都会试着种种,尤其是文人墨客,他们是从南方来的多,但是京城好象种成竹子的很少听说,或是根本没听说,如果哪个种成了肯定会大肆渲染弄得全京城都知道。
江二说荆州的竹子是大片大片的,好象野草一样生机勃勃。江容想种竹子也正常,让她种吧,她高兴就好,反正一亩地也不值多少钱。地里的收成也没有多少。多喂猪养鸡,那些亏的钱也能补回来。不过养猪喂鸡也得好好的种地,不然,那世猪啊鸡的吃什么。江二说让高老头两口子帮她看紧点就好。
济兰问,你们买地的契纸送到衙门没有?如果没送过去,千万记得要加上,买的是薄田,不然,万一竹子种成了,又有人来抢。
江二说还没送过去,只是写了白契,给了保正佣金,还要再买地的,多买点,然后一次去过衙门交税。
江容只收了提前讲好的钱,其他钱都给了济兰,要求济兰尽快积肥,所有的地上有三寸厚的肥就算合格,积完肥了就可以回京城去,去到京城还得为江容买种子,买树苗。
江容仔细的想着耐旱耐寒种植简单赚钱的作物,在纸上涂涂画画,竹子要留下向阳背风的地种,竹子产出多,赚钱容易,只要卖出去了,都是钱。并且竹子在北方是稀罕物来着,到时挨着竹子开家农家饭庄。
石榴是一定要种的,光是它一年开三次花就让人很兴奋了。石榴叶子可做茶。石榴酒也好。对,开家酒坊。
生姜应该也可以种,但是费工,于是不会大量种植,少量种点够吃就行。
花椒很好,头几年没有产出,但是产出是有几十年的,并且饭庄是可以大量使用的。花椒叶都很好。先育种。滦河这里交通还是很好的,春夏秋时水运很方便快速。
八角不错,喜阴凉,山谷中合适种。
苹果树枣树杏树也好,头几年没产出。但产出时花果甚好。可套种,套种就种草,种花生。
花生榨油很好,开一家油坊。
此处养马很有用,马是长途旅行的工具。
此处地薄,养猪养鸡是必须的。
此处很多人种玉米种甘薯,到时可以收购做酒。
等江二济兰表兄弟回来时,明心也回来了,又向江容汇报了几块地可以买。江容也列了大堆的清单种子与种苗清单来。
接下来几天,明心与江容买地,济兰收肥,江二与黄志礼到附近集市采买清单上能找到的种子与种苗。
一共买了五百多亩地,地要在附近比较好看管,明心趁着滦河封冻,直接过对岸在迁安也买了有两百多亩地,买的地基本上都是薄地,便宜,种不好也不心疼。这是明心江二济兰三人的共同心声,除了江容自己很有信心。
滦州北高南低,天气本来易旱,南部易发水被淹,所以江容选在北面山区买地,薄就薄,旱就旱,大把耐贫瘠耐旱的树可以种,并且一劳永逸。北方虽然地薄,可能十亩地比不上南方一亩的产出,但是地广人稀,胜在面积够大。在南方是不太可能随便就有地买,并且还买出这么多亩出来。
江容对保正说要试着种树把河滩的水土固定,到时种地得请保正喊人来种,出工钱,挖深坑,等树种好了就有收成,就开办庙学教周围的娃娃识字算账。此处两岸的保正都是妙人来着,觉得这是大大的利于乡梓的好事,于是把他们管辖处的河滩的地也全免费写给江容。
这样就相当于又多了几百亩沙滩可以种树,江容很兴奋。虽然这些地是盐碱地或是沙子,但是种柳村种草之类的或是花生红薯这种种植先锋种几年,地就适合种了,就不太薄了。
盐碱地如何种地,或是沙滩上如何种树固定水土,前人早就有大把著作,只不过,很多都是在往如何增加粮食这方面考虑,并且当官的人也是在任几年,都是各自为政,没有长久效果,象苏堤那样千古留名的是很少的。 至于地方上的绅士,得有钱有闲有趣的人才会去做这种事,当然,不一定雅人会种地,所以,成功率也不高。这是一种花时间,花人工,花钱,还不一定讨得到好的事。
明心选好建庙的位置,说那里建桥的位置最合适,到时桥建好了,就香客如云了。江二火速的去订砖瓦,喊泥瓦匠头来同明心谈。
江容让黄志礼和保正监工建造。
在准备了足够的肥料后,买了当地有的梨树杏树榆树杨树相当数量以后,江容和高老头一起去找保正,说每颗村十文钱喊人来种。保正说不用那么贵,一个坑五文就行了,一个人一天可以挖几十个坑。 江容说挖坑要挖深,先垫肥进去,要管活,要是开春一百颗树.活了八九十颗,那时庙估计已经盖好了,娃娃们就可以来上学了,不收学费,还免费中午给馍馍吃。一定得活相当数量的数,才能保证这些。
保正信誓亘亘的保证,先付一半的钱,一定同每个栽树的乡民讲清楚,种的树活了,就来领另一半的钱,要种的树是死的,另一半就不付了,那人的仔女也不准去听课。
江容满意的说,会登记下来种村的人名,活的多,就说明做事认真肯干不偷懒,以后还有大把的活会做的,到时从记录中优先挑选。至此,江家垸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