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孟鞋与言高谭马-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庆奎慷慨激昂(4)
民国六年七八月之际,梅兰芳脱离桐馨社,又回到双庆社。民国七年(1918)出外回来以后,五月搭裕群社挂头牌,这个班里也有高庆奎(他同时还跨着桐馨社和同庆社两个班)在裕群社里,他唱的正戏有《洪羊洞》、《骂曹》、《失街亭》、《五丈原》。民国八年(1919)一月,姚佩兰、王毓楼组织喜群社在新明大戏院经常演出,梅兰芳头牌,余叔岩、王凤卿轮演二牌,这个班高庆奎也在内,演过的正戏有《战长沙》、《刺巴杰》、《乌龙院》、《辕门斩子》、《落马湖》、《进蛮诗》、《浣纱记》等。综观他这些戏目里,老生戏有褶子、靠把、衰派和刘派的戏,并且兼演红生、武生,他戏路的宽泛,就可见一斑了。
  杨小楼对高庆奎也很提拔,在民国七年四月,他与尚小云排演《楚汉争》的时候,安排高庆奎饰韩信。民国八年十月,在中兴社,杨小楼唱《长坂坡》,让他饰刘备,这都是重要配角,来培养高的声势。在唱完《楚汉争》不久,杨小楼新排头本《宏碧缘》,四月二十日初公演,杨小楼饰骆宏勋,贾璧云饰花碧莲,钱金福饰余千,王长林饰胡理,李连仲饰鲍赐安,特烦高庆奎反串老旦,扮演骆母,使他与这些老角耆宿们相排并列,那年高庆奎才二十九岁。杨小楼这一手,可以说完全捧人,因为他班中有龚云甫,不是派不出人来,而把龚与尚小云合作,派一出《母女会》,具见杨小楼的苦心。
  到了民国九年(1920)九月,俞振庭看高庆奎历练得火候差不多了,就让他辞掉别的班,而在双庆社捧他挂头牌,尚小云挂二牌。九月二十四日三庆夜戏,高庆奎大轴《斩黄袍》,尚小云倒第二演《审头刺汤》。十月十二日三庆夜戏,高庆奎大轴《奇冤报》,尚小云压轴《玉堂春》。十月十八日三庆夜戏,高庆奎大轴《卖马》,尚小云压轴《思凡》。十月三十一日三庆夜戏,俞振庭耍了一下噱头,高庆奎在倒第四反串《草桥关》,大轴反串《钓金龟》。民国十年(1921)二月十四日吉祥园日戏,高庆奎大轴《失街亭》,压轴尚小云《醉酒》。三月六日三庆夜戏,高庆奎、尚小云大轴合演《牧羊卷》,三月十九日三庆园夜戏,高庆奎与郝寿臣、范宝亭大轴合演《胭粉计》。经过这么半年的头牌生活,高庆奎认为声势已够,基础已稳,自己也有相当信心,四月起,就自己挑班了。
  从民国二年(1913)起,到民国十年(1921)止,由搭班、唱边配、演二路,到能唱正戏,以至于挂头牌,自己组班,其中固然有俞振庭、梅兰芳、杨小楼的提拔,但是主要还是高庆奎本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循序以进的耐心,适应环境,虚心做人,才实至名归,而走上成功之路。
  四、挑班的阵容
  高庆奎从民国十年(1921)起挑班,班名庆兴社,民国十三年(1924)改名玉华社,民国十七年(1928)更名庆盛社,这个社名用得最久,一直到他民国二十五年(1936)辍演为止,都是用庆盛社。演出的地点,他以北平前门外鲜鱼口的华乐园为大本营,不论日戏、夜戏,都是在那里演出。
  十五年来,和他搭配的演员,按时间的先后,各行演员,有如下列:
  二牌旦角:程砚秋、黄润卿、朱琴心、小翠花、韩世昌、王幼卿、徐碧云、关丽卿、黄桂秋、李慧琴。
  三牌武生:周瑞安、沈华轩、茹富兰、小振庭(孙毓堃)、赵鸿林、俞赞庭、尚和玉、裴云亭、高盛麟。

高庆奎慷慨激昂(5)
红生:三麻子。小生:朱素云、王又荃、金仲仁、姜妙香。老旦:文亮臣、龚云甫、李多奎。
  二旦:荣蝶仙、诸如香、吴富琴、小桂花、魏莲芳。
  武旦:朱桂芳、九阵风(阎岚秋)、方连元。
  花脸:郝寿臣、董俊峰、范宝亭、马连昆、裘桂仙、侯喜瑞、蒋少奎、李春恒。
  里子老生:李鸣玉、张鸣才、张春彦、陈喜兴、李洪福。
  小花脸:张文斌、慈瑞泉、曹二庚、王长林、马富禄、茹富蕙。
  程砚秋最早还籍籍无名,民国九年(1920)灯节,梅兰芳排《上元夫人》时,他以梅的学生身分,饰边配许飞琼。不过这个人工于心计,沉默寡言,对剧艺勤学苦练,凡事有一定计划。民国十年(1921)四月,高庆奎挑班,程是第一期的二牌旦角,直到十一年(1922)八月离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高庆奎对他帮忙很大,程有四出老戏、两出新戏的首演,都是在高的班里。民国十二年(1923)他搭王又宸的班挂二牌,民国十三年(1924)初,就开始挑班了,从此扶摇直上,后来且与他师父梅兰芳争一日之短长了。
  民国十年四月十六,庆兴社打泡头一天,大轴高庆奎、程砚秋合演《汾河湾》。四月二十六日:大轴高、程《打渔杀家》。五月一日,大轴高庆奎《奇冤报》,程砚秋新学会了《奇双会》首演,码列压轴,朱素云的赵宠。高庆奎捧捧他,饰演“哭监”李奇,唱到“写状”为止。十二月十八日,程砚秋再演《奇双会》,高庆奎索性捧他到底,码列大轴,由“哭监”唱到“三拉”、“团圆”。高庆奎仍饰李奇。自己再单唱一出《奇冤报》,不过,码列倒第三,中间垫一出沈华轩、郝寿臣的《刺巴杰》。
  十二月二十五日,程砚秋初演《戏凤》,高庆奎陪他合演,码列压轴,大轴是高庆奎、郝寿臣《华容道》。
  民国十一年元旦,程砚秋初演《弓砚缘》,他的张金凤、荣蝶仙的何玉凤、郝寿臣的邓九公,王又荃的安龙媒。大轴高庆奎与董俊峰唱《碰碑》。
  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程砚秋排的第一出新戏《南安关》,在庆兴社压轴演出,大轴高庆奎唱《失街亭》。这出新戏里,程砚秋饰龙珠,王又荃饰马骏,不外才子佳人故事,又名《龙马姻缘》。
  十一年七月二日,程砚秋的第二本新戏《梨花记》推出,与高庆奎合作,剧情不详。
  这两出新戏,都是程砚秋的不成熟作品,演了没有几次就挂起来了,也没有留传下来。
  十一年七月八日,程砚秋与高庆奎合作一出新学的老戏全本《芦花河》以后,八月初唱了一场,就因出外而离开了,八月半起高班旦角换了朱琴心。
  黄润卿是童伶须生黄楚宝的父亲,工花衫,戏路和芙蓉草很相近。黄楚宝红了以后,他就退出舞台,以辅导哲嗣为务了。
  韩世昌在高庆奎班,只在压轴单演一出昆曲,没有与高合作的戏。
  关丽卿、黄桂秋都是陈德霖的学生。两个人后来也都傍过马连良。关丽卿始终没有红起来,黄桂秋后来到上海红了些年,创些柔媚的新腔,推了一出《蝴蝶媒》,非常叫座。老戏以《春秋配》拿手,现在这出戏还有黄派的唱法。
  高庆奎与小翠花、李慧琴合作的时间比较长,和小翠花还排了几出新戏,后文另谈。李慧琴是坤伶,嗓音好,戏路很正,是李桂芬的弟媳妇,也就是卢燕的舅母。
  王洪寿,艺名三麻子,他是关戏宗师,南方的李顺来(小三麻子)、麒麟童、林树森,北方的李洪春,关戏都宗他的路数。其中以李洪春所得较多,后来他成了北方关戏典范,又再传给李万春、白家麟等人。三麻子在民国十一年秋北上,唱了三个月的戏,就搭高庆奎的庆兴社。八月六日打泡,贴《挂印封金·灞桥挑袍》。码列压轴,大轴高庆奎《失街亭》。以后陆续贴有《战长沙》,他的关公,高庆奎黄忠,郝寿臣魏延,张春彦韩玄。高庆奎能演关戏,他此剧也演,与三麻子合作,他就饰黄忠了。三麻子单挑的戏还有《关公月下斩貂蝉》,与高合作的还有《三国志》带《华容道》。他给高庆奎排了一出新戏,在北平很轰动,就是《七擒孟获》。这出戏里,三麻子饰孟获,扮相有如《白马坡》的颜良,也带假下巴。有一段“仰面朝天一声叹”的汉调,在北平风行一时,高庆奎饰孔明,黄润卿饰祝融夫人,郝寿臣饰魏延,沈华轩饰赵云,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白天,初演于华乐园,以后连演多场,上座不衰。三麻子离开北平以后,十二年元月起,高庆奎仍常贴《七擒孟获》,不过孟获换为侯喜瑞,祝融夫人换为小翠花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高庆奎慷慨激昂(6)
与高庆奎合作最久,而最得力的花脸是郝寿臣,高、郝二人排了几出新戏,都很叫座。
  五、整理的老戏
  高庆奎嗓子好,耐重唱,可以演成本大套的重唱工戏;同时他博才多能,除了老生以外,前文谈过,他武生、红生、老旦、花脸全能演。在搭班时候,听人派戏,只偶尔露露本工以外的戏。挑班以后,一切可以自主,能调度全局的戏码了;因此,就一方面整理老戏,老尺加一的连演几出,或兼饰两角。另外在本工以外发挥,有时候还带些噱头,于是和其余的老生班比起来,就显得他戏路宽广,花样百出了。下面按他演出时期的先后谈一谈:
  《全部鼎盛春秋》
  高庆奎挑班的第二年,在十一年(1922)三月十四日,推出了《全部鼎盛春秋》。包括《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刺王僚》六折。他自饰伍员一人到底。程砚秋饰浣纱女,郝寿臣饰专诸,李鸣玉饰伍尚,董俊峰饰姬僚。后来杨宝森挑班贴《鼎盛春秋》,就是仿高的路子。不过在《刺僚》以后,又加上一折《打五将》,以示更为“全须全尾”;其实只是伍员扎上靠,与五将比划比划,一打一散,完全是噱头了。
  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高庆奎在三月二十日贴出《鼎盛春秋》,就加噱头了,改为前饰伍员,《刺王僚》一折反串姬僚。因为钩脸要占点时间,《鱼肠剑》一折,由郭仲衡饰伍员。黄桂秋饰浣纱女,黄俊峰饰专诸,张鸣才饰伍尚。
  到了二十年(1931),又翻新花样,在一月一日演出时,郝寿臣的专诸,在《刺僚》以前,加一折《专诸别母》,唱做并重,颇为过瘾,马富禄反串专母,李慧琴的浣纱女,高庆奎仍是前伍员,后姬僚。这样唱法,极具号召力,每演必满。
  《浔阳楼》
  《浔阳楼》又名《宋十回》,包括《坐楼杀惜》、《宋江发配》、《醉题反诗》、《装疯吃屎》,到《劫法场大闹江州》,完全根据水浒原文编排。高庆奎在民国十三年(1924)十月十三日首演,他饰全部宋江,黄润卿饰阎惜姣,侯喜瑞饰李逵,周瑞安饰花逢春,请注意,这位花逢春与《艳阳楼》里的花逢春无关,也与《打渔杀家》里,萧恩对李俊、倪荣所说女儿的婚姻是 “许配花荣之子花逢春”无关。《浔阳楼》里的花逢春,是江州总兵,头一场闪蟒扎靠,和《贾家楼》里的唐璧很相似,后来与梁山将开打,梁山派来劫法场的好汉,其中就有花荣,绝非父子交锋的。
  高庆奎艺宗刘派,刘派老生戏有所谓“三斩一探”,又有说是“三斩一碰”的,就是:《斩马谡》、《斩黄袍》、《辕门斩子》、《探母回令》和《托兆碰碑》。这几出戏高庆奎都常唱,而且认为《斩马谡》最拿手,贴的次数多,出外打泡也好,回到北平头一天唱也好,他都贴《失空斩》,以示为招牌戏。
  那么刘派的《斩马谡》与谭派的有什么不同呢?只有在斩谡一场,王平进帐以后,诸葛亮唱到:“若不是画图来得紧,山人险些也被擒,将王平责打四十棍,快带马谡无用的人。”这四句的时候,谭、余一脉唱法,都是唱快板,到“四十棍”才叫散,迄今台湾也是这样唱法。刘派呢,从“若不是画图来得紧”头一句起就唱散的,四句完全散板。就是这么一点分别,其余唱法都和谭派一样。

高庆奎慷慨激昂(7)
高庆奎的《斩马谡》唱做都很好,但是余叔岩、王又宸这出也都有特色,只能说是各有千秋。而《浔阳楼》呢!高庆奎的宋江,在《杀惜》一折的做工、细腻、深刻、背影都有戏,比马连良有深度。后部的真醉、假疯,都能做得传神阿堵,恰到好处,可说炉火纯青。所以笔者以为,也可以说是大部分观众的意见,都认为《浔阳楼》才是高庆奎的拿手杰作,因为这是个人独有,而别人无法与他比较的。后来高庆奎也有自知之明了,才把这一出当做他的招牌戏。
  民国十四年(1925)底,高庆奎出外回来,继续挑班以前,杨小楼班当时没有老生,约他合作一个月,高庆奎因为杨小楼过去提拔过他,慨然应允。十五年(1926)一月一日,在新明戏院忠庆社夜戏大轴杨小楼、侯喜瑞、王长林的《连环套》,压轴高庆奎和荀慧生的《四郎探母》。一月二十二日晚,大轴是高庆奎的《浔阳楼》,金碧艳饰阎惜姣,侯喜瑞饰李逵,杨小楼配演花逢春。固然杨小楼是捧人,而高庆奎《浔阳楼》的声望、评价也就可见一斑了。
  四大名旦都与高庆奎合作过,除了在梅兰芳班,高庆奎是给他唱配角以外,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给高庆奎配过戏,在老生界,有如此经历的只有他一人,高庆奎也可以自豪了。
  《三国志》
  这出戏包括《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三折。高庆奎一赶三,前鲁肃,中孔明,后关公,从民国十五年他就这样唱法了。但是阵容却以民国二十二年时最强,郝寿臣的曹操,《横槊赋诗》就是这个时候排的。袁世海这一折学郝,当然不如郝寿臣的自然老到。现在大鹏孙元坡有这一折,他就是学袁世海的。姜妙香周瑜,马富禄蒋干,吴彦衡赵云。
  《全本庆顶珠》
  就是《全本打渔杀家》,带劫法场,于十五年九月一日首演,高庆奎饰萧恩,小翠花饰萧桂英。
  《全本铁莲花》
  又名《全部生死板》。普通演法,只唱《扫雪打碗》一折,高庆奎把它增益首尾,编成此戏。他饰刘子忠,慈瑞泉的马氏。李盛藻得了这个本子,贴名《生死板》,以贯盛吉饰马氏,是他拿手戏之一。
  《掘地见母》
  就是《全部孝感天》,春秋郑庄公与母交恶,置母于城颖,并设誓不及黄泉不相见。后来被颖考叔孝母感化,又碍于前誓,遂掘地见母,以践黄泉相见之誓,并迎回奉养。高庆奎反串老旦武姜,唱工很重。
  《普天乐铡判官》
  即系《全部探阴山》。高庆奎反串铜锤饰包公,郝寿臣饰阎罗王,范宝亭饰判官,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初演,分前后部两天唱完。到了二十一年(1932),就一天演完了。何雅秋、诸茹香都饰过柳金蝉,马富禄、王福山全饰过油流鬼。
  《捉放曹》接《斩华雄》
  这是老尺加一的唱法。高庆奎前饰陈宫,后饰刘备,郝寿臣饰曹操,李洪春饰关公,吴彦衡饰华雄。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底初演。
  《全部战合肥》
  把《单刀会》、《讨荆州》、《战合肥》、《逍遥津》连起来唱,改成这个名字。高庆奎前关公、后汉献帝,郝寿臣曹操,吴彦衡张辽,李洪春穆顺。以前高庆奎《逍遥津》单贴,现在这样唱法,也是加足尺码了。
  《巧办花灯》
  就是《遇皇后》连演《打龙袍》。《赵州桥》部分,李多奎饰李后。《天齐庙》部分,高庆奎反串老旦李后,郝寿臣饰包公。到了《打龙袍》,高庆奎反串铜锤包公,马富禄反串老旦李后,郝寿臣反串陈琳,王又荃的宋仁宗,王福山的灯官。角色派法,大部分是反串,完全卖噱头,依我看来,《巧办花灯》可以改成《巧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