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孩子们的京剧-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九龙冠
是皇帝便装时戴的,帽子正中有一个大的黄绒球,帽子后面有金色朝天翅两支,左右耳子挂黄穗子。
2、紫金冠
是皇太子、王子及年少的将领戴的。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
3、凤冠
是皇后、贵妃戴的。形如摺扇的扇面,以玲珑的点翠立凤为主要装饰,凤嘴衔有珠串,中间短,两侧长。左右挂排子穗,背后挂一排短穗。
4、平天冠
1、是天堂或地狱的统治者,如玉皇大帝、阎王等,
2、是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几个皇帝戴的。此外,武则天戴的女平天冠,尺寸要小一些。
平天冠的冠顶是一个长方形平板,前后垂旒,左右挂大穗子。
(四)巾
巾是居家且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很多。
1、扎巾
是武士戴的,前面有散点式的绒球,扎巾的颜色与靠或箭衣颜色相同。
2、高方巾
困难和窘迫的官员文士戴的,黑缎制成,像旧式斜坡形屋顶,缀有白玉一块。
3、文生巾
清秀儒雅的书生或公子戴的。左右如意头挂流苏,帽子后面有两条飘带。
4、武生巾
样式与文生巾相同,唯一区别是武生巾背没有飘带,左右如意头挂流苏。顶部正中插有象征人物性格的小火焰。
5、员外巾
乡绅、员外所戴的。与衣服图案配套绣寿字纹。
6、鸭尾巾
是地位较低的小商、小贩、店家戴的。正面缀白玉一块,主要装饰有绒球和宝珠。
(五)靴鞋类
1、厚底靴
厚底靴穿着范围很广,帝王将相、市斤平民都穿。
用青缎子做成的靴筒较长,靴底大约3寸…4存厚,靴底刷成了白色。
作用是为了增加演员的身高,并且和宽大、夸张的服装协调。
2、薄底靴
薄底靴子又叫“朝方”。是官吏或太监穿的
用青缎子做的靴筒较长,靴底比厚底靴要薄,靴底刷成白色。
3、快靴
快靴,快靴的靴底比薄底靴子薄,靴筒也较短。
武戏的角色、穿快衣、快裤、抱衣、抱裤的角色,都穿快靴。为了在战斗的时候动作轻便。
如厚底靴>;薄底靴>;快靴!
4、小蛮靴
就是女式的快靴。
5、旗鞋
是汉族以外,少数民族女性穿的鞋子。
又叫花盆底鞋,普通彩鞋的鞋底中部加上有一个花盆形状的厚鞋底。
6、彩鞋
女性角色穿的鞋。
薄底、绣花。缎子做的,鞋前加穗子,避免顺色,鞋和穗子颜色不同。
7、云履
1、又叫登云履
2、神仙道士穿的。
3、身份较高、年老、隐居或藏匿的角色穿的。
4、鞋尖部分绣云纹,鞋底厚度2寸福字履
8、福字履又叫夫子履
1、是文人、平民、老年人穿的。
2、大多为黑色,缎子鞋面,鞋前绣“福”字和云纹,鞋底厚度1寸。
9、洒鞋
1、是士兵、差役等角色穿的鞋。
2、是一种较紧绷的粗制的鞋,鞋上没有任何特别的标志。
十七、辅助饰物
胖袄
是改变演员体形的一种服装。演员把胖袄穿在戏服里面,体形就会变得很魁梧。
胖袄是圆领、宽肩的很厚的棉背心
翎子
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的尾巴,尺寸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左右。
水袖
京剧服装中袖口缝有一段白绸,我们称它为水袖。
玉带
京剧中穿蟒袍和穿官衣的角色都系上一条腰带,这条镶着玉块的腰带叫玉带。京剧中的玉带,是挂在腰间的,为了不影响表演又有腰带的样子而设计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京剧的道具
京剧的道具
我们京剧中使用的各种道具的统称叫砌末。然而“道具”这个词来源自于国外,我国京剧界称道具为砌末。
B
布城
京剧道具。高约二米、宽约三、四米不等。在舞台用以代表城楼、城墙或城门。如《空城计》、《战马超》等戏所用。
布帐
京剧道具。小帐子的一种。红色绸制的幔帐,较门帐窄。剧中用途较广。如元帅登台点将时使用布帐。一般妇女乘坐的轿子也有用布帐代表。
报子旗
京剧道具。居中探马、远探使用的道具。《失街亭》中的报子即使用报子旗。
钵盂
京剧道具。圆形汤碗式,外贴金,里贴锡,为佛门食器或镇妖法器。作剧中神道所用刀具。
宾福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提梁为平面侧垂莲花顶,下用彩穗相连,方板状。金色面,公四片,每片个写一字,成“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字样。四周如意花纹图案。金朱红柄约四尺长。
镖旗
京剧道具。亦作镳旗。临时简制小道具。保镖车上插的镖旗。用小令旗折成窄长条代之。如《恶虎村》李昆所用。若用一黄纸上书“神弹李五”等字样代之亦可。
C
车旗 京剧道具。布质,黄色方形旗。上面画车轮形状,用以代表车辆。除了诸葛亮、姜子牙等角色外,剧中大多为女性所用。如《打龙袍》中的李后、《御碑亭》中的孟月华等。
朝天镫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顶端上仰马镫形,长柄,尾端盘龙鑚,一色漆金。
船桨
京剧道具。木制,长三尺左右。男用船桨较短,女用船桨较长,且装饰彩绘。剧中人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和摇船。如《秋江》的艄翁,《打鱼杀家》的萧恩等执船桨而舞,即表示划船。还有一种较大的船桨,既可作船桨,又可当大刀使用。如《九江口》的张定边在救驾时,就是使用的大船桨。
D
大帐子
京剧道具。大型绣花幔帐,立插于椅背上。有大撩帐子、小撩帐子和双帘帐子等形式。分红、黄、绿、粉红、天蓝等颜色。所绣图案丰富多采,有二龙戏珠,鹤鹿同春、团蝠寿字、金彩花卉、珍禽异鸟等。各种不同形式和颜色的大帐子,在各种不同的特定情景下,作为帝王的所在处,表示金殿。作为王、妃的所在处,表示宫廷。官吏居处,表示俯堂。将帅居处,表示营帐。而随着主帅人物的出现,则可表示军营和辕门。如小撩帐子,红色帐子面,可表示新婚洞房。果绿帐面,可表示小姐的绣房。如双帘并垂帐子,红色帐面,可表示床榻,如《一捧雪》“雪艳刺汤”一场所用。皎月帐面,可表示卧榻,如《杜十娘》“归舟”场所用。若帐后置桌,人物站在桌上从帐上露头,表示人物在楼台之上向外眺望。如《挑帘裁衣》潘金莲挑帘一场。若将大帐子双帘并垂,两端之立柱杆各由轿夫执举,又可充当花红大轿,如《锁麟囊》中薛湘灵出嫁时所用的轿子。
大旗
京剧道具。也叫尖 旗或斜 旗。绸质。三角形,长约四尺左右。锯齿形边沿。,中间绣飞龙,并附一白飘带。颜色分红、黄、绿、白、黑。为武剧中大将的将旗。《挑华车》中高宠奉命看守的即为大旗。
灯笼
京剧道具。红绫娟罩面,六角形。上端装有挂钩,以联提手。下端垂橙色丝穗,内插蜡烛可点燃照明。
F
方旗 京剧道具。古时军中的帅旗。缎制。略呈长方形。一般上绣二龙戏珠,左右两侧各有一飘带。颜色不一。剧中关羽使用的是绿方 ,中间绣个“关”字。岳飞使用的是白方 ,中间绣个“岳”字。孙悟空使用的是黄方 ,中间绣个“孙”字。项羽、诸葛亮都使用的是黑方 ,前者的旗心绣个“项”字,后者的旗心则绣太极图,以表示《借东风》剧中站在坛台之上的诸葛亮正在施展道法。一般的方 旗,中间绣“帅”字。舞台上的固定场所插方 旗,则可表示帅俯、帅帐等。
飞虎旗 京剧道具。绸质、方形。旗上绣有飞虎。四面旗为一堂,兵卒使用。如《芦花荡》中张飞出场时,即用一堂飞虎旗。
风旗(黑风旗)
京剧道具。也叫黑门旗。布或绸制,方形黑色。剧中遇有大风情节,即有一人物手持风旗在台上挥舞过场,表示起风。《黑风帕》中高旺游庄遇黑风,即用此。
符节 京剧道具。朱红漆杆塑龙,顶端木雕曲颈龙头,尾端作鑚。龙头口内衔挂连搭白旄,其下接以丝线穿缀而成穗形的九葆帘片,表示旌节。为剧中出国使臣所执。《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即用此刀具。
斧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斧漆金或黑色,刃银色,尾向下弯曲,面饰龙纹,顶部银色枪尖状,金色长柄,尾端盘龙鑚。
幡旗(加拼音)
此旗表示道家设坛。长杆,上端装曲颈鸾(加拼音)云头,左右两侧挂有绣花飘带,中垂六节幡片。顶端成侧垂荷花形,下端缀有平面荷花台。六面为一堂。。
G
狗形
京剧道具。塑形立耳狗头,狗身白色,上绘黑色纹,如《闹朝扑犬》等剧中所用。
卦帐
京剧道具。小帐子的一种。缎质黄帐面,镶黑边。横沿绣阴阳太极图。搭台悬挂,表示仙家道众设坛。
H
虎形
京剧道具。塑形白额“王”字虎头。虎身黄色,绘黑色毛纹。如《武松打虎》、《除三害》、《荒山泪》等戏中所用。
荷包枪
京剧道具。也叫开门枪。银枪头,金合抱枪结。朱红杆较粗长,银鑚。多有于御林军。四杆为一堂。《霸王别姬》的殿前武士也使用此道具。
开门枪 同“荷包枪”。
画册
京剧道具。绘画轴卷,依据剧情上贴不同素材。如《举鼎观画》的祖先影象,《八大锤》的潞安尽节象、《失街亭》的地图画,《打登州》罗成受持的轴卷画等。
花篮
京剧道具。圆形翻沿式提篮。内装花束,上端周围悬以彩穗,系剧中仙女所用。
红罗伞
京剧道具。绸制。红色绣花,伞杆直而不曲。《长坂坡》的曹操即用此伞。
火旗
京剧道具。布或绸制,白色正方形。旗面四周绘红火焰图案,旗心有一红色方块。四面为一堂,表示烈火。《竹林计》中火烧余洪一场,即用火旗。
红门旗
京剧道具。布质,红色方形。剧中一些火神出场,或状元游街,即以此旗做先导。有时一些戏中需用人头,即用红门旗裹一纱帽壳代表之。
I
J
家法 京剧道具。竹制。二尺长条窄片,两条合并,。于顶端中间处垫物捆扎为柄,使之相触发声。剧中表演家训杖责的工具。《三娘教子》、《春秋配》等戏均用次道具。
金瓜
京剧道具。銮驾中的一种。顶端呈鼓棱瓜形,一色漆金。长柄。尾部盘龙鑚。
假兵
京剧道具。临时简制小道具。竖一板,戴卒巾、挂卒坎、髯口即可。如《草船借箭》等剧中所用。
酒坛
京剧道具。为竹条编成小口大肚的坛形,外诉纸浆,漆成黑青釉色,写有“酒”字。剧中表示盛酒的酒瓮。
金银
京剧道具。夹纸贴金箔或银箔元宝,表示金银锭。剧中使用代表金银。
。
箭架
京剧道具。木制。方棱间架,两侧双龙立柱,摆设圣旨,四周插放令箭。迎面横棱上有三孔,插放大令箭。架下棱内放印匣。
状纸 京剧道具。为一张长二尺、宽四寸的白纸条。剧中代表诉状。《法门寺》、《铡美案》等戏均用此道具。
K
开门刀
京剧道具。刀形比舞台所用大刀略小。每堂四把,其中两把刀无鼻。为剧中龙套使用。如《三堂会审》中的龙套所用。
L
龙形
京剧道具。塑形龙头,龙体蓝色加绘黄鳞纹。如《龙虎斗》剧中所用。
龙头杖
京剧道具。木制。杖顶为曲颈龙头,贴金,杖身漆红朱色。剧中为受赐诰命夫人所用。
令旗
京剧道具。布质白色方旗,中间绣有“令”字,周围红色边缘。剧中元帅发号施令用。用途广泛。《战宛城》、《南阳关》、《洪羊洞》等许多戏都用令旗。
銮驾 京剧道具。“仪仗”的统称。包括玉棍、金瓜、 斧等多种物件。使用时均由宫女、太监执举。多为皇后、妃及公主出场前做先导。如《贵妃醉酒》杨贵妃出场前的情景。演出中,銮驾有全堂和半堂之分
灵帐
京剧道具。小帐子的一种。绸制白色,黑绸横沿。同门帐式斜卷帘,表示灵堂。如《行路哭灵》、《连营斋》、《卧龙吊孝》等,均有“灵帐”表示灵堂。若双帘下垂,还可作为塔的象征。
令箭
京剧道具。木制。顶端三角形,柄上宽下窄,一色漆金,镶星形玻璃片,绘条龙图案。公12支,其中3支较宽长。演出中用以表示传令、授令的标志。另有漆绿底色,绘金龙图案令箭。用途相同。
M
门枪旗(标旗)
京剧道具。俗称标旗或标子。为剧中兵丁所举的旗帜。,缎质。约五尺来长、一尺多宽。绣龙形,左右有火焰花边。颜色一般是红、绿、蓝、白四色,也有特别的紫、黑、黄色。同时则与将官所着的铠甲颜色相同。每四面用一堂,用途广泛。由龙套持举,用于坐帐场面,表示军威雄壮,用于行军场面则表旌旗招展,代表千军万马。
马鞭
京剧道具。藤条短缨制成。漆金柄,杆缠丝线,挂三绺同色丝缨为剧中文用;马尾缠柄,杆弹性强,缠网眼丝,上挂同色无绺丝为剧中武用。分别有红、黄、白、黑、粉等颜色。红表示红鬃马,黄表示黄骠马,白代表白龙马,黑表示舞骓马,粉表示桃红马。马鞭还可以作牛、马及打人的鞭子使用。
门帐
京剧道具。小帐子的一种。绸制,帐红色,横沿绿色,上绣三团金花,下配黄色走水。帐库内穿横杆,双帘下垂。立杆插入桌腿上装的竹管内固定,左右斜卷帐帘分套立杆上,尾端自然垂下。搭台悬小帐可表示将台。用单桌立小帐斜置于舞台一方,右上角挂弓或宝剑等,表示习武者家传兵器。若双帘下垂,由人物双手持举立杆,则为普通轿子的象征。
木枷
京剧道具。木制。约三尺、二尺见方,双扇合一,漆黑(亦有不漆黑,只用木制本色),插口处绘有官府封条,束缚剧中犯人颈和手,为男犯人刑具。
铁链 京剧道具。铜质镀白。环环相扣成链子。锁于剧中人颈背部。
Q
乾坤袋
京剧道具。正方形背带式口袋。黄缎上绣云纹,垂穗,系仙、妖角色所用。
签筒&;#8226;签条
京剧道具。木制。签筒上宽下窄镶底座。银色正方形。签条窄长,上端抹云头漆红。正面写有黑色“正堂”二字,条下部油成白色。四支为一组置放筒内。演出中用以代表命令行刑标志。
棋盘
京剧道具。木制棋盘、绘纵横线条。有的上绘棋子。如《百寿图》、《棋盘会》、
《红娘》等剧所用。
R
人头
京剧道具。临时简制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