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长孙皇后-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她到底是来看面团儿还是假面团儿之名来开导李世民?

我思绪间,只听刘弘基又道:“齐王爷很是心疼齐王妃,总是要齐王妃呆在军帐中养身子,但齐王妃好动、闲不住,不但不听齐王爷的劝告,而且总是在军医处帮忙……”

军医处帮忙。

看面团儿。

开导李世民。

似乎是步步为营啊。

她倒会做人。

看刘弘基说得眉飞色舞、与有荣焉的一副神情,想必曼青如今在唐营很得军心。

我再看向远方,只见元吉正歪身靠在辕门处,高大的辕门衬得元吉的身子极度的渺小,飘飞的灯笼显得元吉的形神颇是寂寥。

随着元吉的目光看去……呵呵,男的俊朗高大,女的俊俏娇小,同时逗弄着小拳头直挥的小稚子,不时的发出爽朗的笑声,好一派和乐融融之景,颇有一家三口的味道。

突地,对一个外人居然这般的逗弄我的面团儿我有些不爽,“刘总管,告诉你们王爷,本尊来了。”

李氏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众人有目共睹,谁都知道元吉和李建成走得相对亲近一些,做为秦王党,刘弘基、段志玄、杜如晦他们当然会刻意的隐瞒我的身份,以便我在暗处攘助李世民。即便刘弘基等人对杨曼青赞赏有加,但只要一日不能肯定元吉、曼青是秦王党的人,他们便不会透露我的消息。

这一点,我还是相当的放心。

眼见刘弘基往篝火方向而去,我放下帐帘,重新走到军桌边,又拿起军用地图打量。但这张军用地图却幻化成了元吉那失落的眼神。

如果我都觉得那一幕扎心,那元吉呢,是不是也觉得扎心?

紧接着,我脑中浮现元吉和尉迟敬德打斗的场面……元吉为什么要挑战尉迟敬德?

说起来,自‘景陵’一战,尉迟敬德救得李世民以来,尉迟敬德如今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在李世民失了武功的日子里,尉迟敬德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但元吉偏偏就要挑战尉迟敬德。

我心一惊:难道元吉发现什么了?

若元吉发现曼青喜欢着的、爱着的一直是李世民的话,是不是会加速他们兄弟间的兵戎相见?

如此说的话,玄武门的血雨腥风是不是即将到来?

一想到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凉……

我的心刺痛起来,踉跄间险些站不稳。

手中的军用地图掉在了军桌上,刚好撞倒了我方方用过的茶杯,而茶杯中剩下的水泼了一桌子。

我‘呀’了一声,急忙一边抢着军用地图一边移动着书桌上的一应物品。手忙脚乱之下,一本兵书掉落在地随即展开。

然后,我的眼再也不能移开。

展开的兵书中藏着一幅画,虽然那幅画只展开了半卷,但那面相是我。

缓缓蹲下,我将那幅画抓到手中,展开。

是我怀抱琵琶弹奏的画面。

画像旁,有我非常熟悉的飞白体写的一曲《凤求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有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不飞兮,使我沦亡……”

泪,突的就那般迷了我的眼。

曾经,他剿历山飞的日子,与我第一次新婚小别,不过两日他便赶回来在我耳边轻声吟唱,唱的正是此曲。

曾经,洛阳的天牢中,他抬头看着天空,笑哼着那曲《凤求凰》。

人们常言,临死之际最想见的便是自己最爱的人……

我还能够奢求你的心中仍旧有一个我吗?

原本平静无波的心因了这幅画、这首《凤求凰》再起涟漪。

为什么,为什么在我的心正离你越来越远的时候,老天却又出其不意的唱上这么一出戏?

“面团儿,救你的大英雄,父王的大恩人来喽,你想不想看看啊。”

闻得李世民的声音,我急忙将画像重新折好放在兵书中,然后慌乱的将兵书放在军桌上。

当李世民抱着面团儿进来的时候便看见我慌乱的在整理着桌子,“无极,怎么了?”

我极力的稳定心神,然后说道:“方才看军用地图,见秦王上面的圈圈点点,其实洛阳之战,秦王心中已有丘壑,目前要的只是机会。想着无极正好有个机会送予秦王,一时激动之下打翻了茶杯,惹得秦王见笑了。”

看着军桌上翻飞的茶杯,李世民示意随后进来的刘弘基上前清理。

藏天、藏雪亦一路尾随着进了来,起初警惕的看我一眼,接着闻出我的味道后居然在我身边摇头摆尾起来。

“有机会又如何?本王的武功已经废了,有再多的机会也没有用了。”语毕,李世民抱着面团儿窝在铺有虎皮的椅子中,然后伸手逗弄着怀中的孩子。

好在有个面团儿,至少可以让李世民觉得自己现在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这也是这长时间以来他暂且能够控制住他浮躁之心的原因罢。

看他意兴阑珊的神情,我突地觉得心酸。

素来意气风发、狂傲不羁的他如今就似一只斗败的公鸡,再也扬不起他高傲的头,也许他现在只等李渊的一纸诏令便回归中原了罢。

中原之战,已彻底的击垮了他素来骄傲的心。他的心劫虽然要他自己解,但也得有风助才能使得他这艘迷路的般使出迷津、苦海。

“人的一生,不是有武功就能成大事。古往今来,有多少成大事者均是手无无缚鸡之力之人。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些话想必秦王亦是耳熟能详,不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讲的都是谋略,如果一个将帅有着超常的谋略,使得天下懂武之人皆来为之效命,那这个将帅要不要武功都无所谓。”

李世民虽然只一味的逗弄着面团儿,但看得出来,他的脸上并没有先时的浮躁之气,而且似乎还非常用心的在听我的话。是以我继续说道:“秦王爷想一想,你身为将帅,是陛下的得力干将,你为陛下东征西讨可曾抱怨过陛下为什么就不能御驾亲征、冲锋陷阵?想必秦王不但不会抱怨,更会力阻陛下的身临险境之举。将心比心之下,像刘将军、段将军这些人便是你秦王爷的得力干将,他们又怎么忍心秦王爷总是不计危险的冲杀在前呢?所以,无极私心的认为,秦王爷没武功便没武功罢,你手下武将如云、谋臣如雨,你有这一身武功其实也是无用武之地啊,还可惜、遗憾个什么。”

刘弘基为人平时虽然比较鲁直,但这个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李世民的神采,见我说完后李世民并未发怒,他急忙趁热打铁的说道:“尊驾说得有理。每次打仗的时候我们王爷总是冲在最前端,而每次撤退的时候我们王爷总是最后一个走,有时候末将和兄弟们都为王爷操着心啦,时有合谋着要不要想个法子让王爷不上战场的好。有时候还恶毒的想着,王爷要是没有那一身惊人的武功就好。”

闻言,李世民不再逗弄怀中的小稚子,而是很震惊的看着刘弘基。

我趁机调侃说道:“秦王爷,瞧瞧,你的兄弟们似乎都在怨你抢了原本该属于他们的功劳呢。”

憨憨一笑,刘弘基摸着脑袋,不好意思的看着李世民,“王爷,无极的一袭话道出我们兄弟的心声了。其实末将也觉得王爷有没有武功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知道如何指挥我们兄弟便是。”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李世民一边喃喃的说着我方才说过的话,一边抱着面团儿缓缓的向我走来,最后他站在我面前,说道:“无极方才说有一个机会,告诉本王,是什么?”

他这是从颓废中走出来了吗?心中一喜,我朗声说道:“窦建德整兵10万,不日将到达洛阳以助王世充。”

闻言,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而刘弘基手中的茶杯却是‘叮当’一声落在地上裂了个粉碎。

------题外话------

*^_^*

谢谢nanxiao98742、葡萄藤上的狐狸、dorisliu62的票票!

第二卷 观音婢 077章 虎牢关3

中军大帐,灯火辉煌。

自从知道窦建德发10万大军前来洛阳以助王世充后,整座唐营便沸腾了。

“虎牢关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若窦建德抢占了虎牢关,我军形势相当不利。所以,如果要拖延住窦建德的大军,我们必须先‘夏军’一步,抢占虎牢关。”

“抢占虎牢关?拖延窦建德的10万大军?我说你不是在说梦话吧。你看看,看看,我军围洛阳城8月有余,数番围攻皆不得入。军士已疲惫不堪,士气大不如从前,将士归家之心日益增长。如今‘夏军’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今番新到东都战场必然气势如虹,首先从气势上便将我军比了下去。前有王世充不降,后有窦建德帮忙,别说拖延了,这仗根本就不能打,我建议我们撤军算了。免得被王世充、窦建德的人马两厢挟击,最后想撤都撤不了。”

“仗还没打呢,你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夏军’多出生于燕赵豪杰,个个是响当当的人物,战斗力不可小觑,你们还记得两年前夏军将我唐军李子通的人马打得一败涂地的事吗?如今‘夏军’更是倾10万大军前来,这可是窦建德所有的精锐之师啊。”

“洛阳这块难啃的骨头已将我李唐的士气耗尽了,如今又来气势如狼的‘夏军’,末将也觉得屈突将军言之有理,应该避其锋芒,暂时退保新安,伺机再战。”

看着中军大帐中你一言、我一语的部将,李世民始终不发一言,最后,当将士们都不再争论的时候,李世民终于缓缓的站了起来,“齐王爷呢?为何不来商议军情?”

自从元吉三败尉迟敬德后,元吉再很少出现在李世民的中军大帐了,倒是曼青来得勤。可如今是重要的军事会议,曼青亦被拒之门外。

听得李世民的质问,如晦笑道:“好像是齐王妃正在闹小性子,而齐王爷走不开。”

如晦一语落地,中军大帐中的将领‘轰’的笑了起来。方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那剑拔弩张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无极,你出来罢。”

既然元吉不现身,那我便可以现身了,闻得李世民之言,我缓缓的从里帐步出。

柏壁之战,我和这些将领就相当熟悉了,是以只一一点头以礼见过。

“无极,你怎么看?”

眼见所有的人看着我,我轻声吐道:“如果窦建德顺利和王世充会师于洛阳,那我李唐这8个月来的艰苦便都是白废。如果窦建德顺利的和王世充会师于洛阳,那河北之地将成为郑、夏的粮库,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质便会输送到中原之地。到时候别说一个窦建德了,王世充亦是死灰复燃。这样一来,李唐、窦夏、王郑,到底哪一个会一统天下就未为可知了。”

当然知晓我话中的厉害,众将领闻言皆不作声。

“那无极的意思是?”

“必须阻止窦建德和王世充会师。所以……”满场扫视一圈,我看向李世民,作揖说道:“无极的意思是……既要围攻洛阳,也要打击援军。”

“荒唐。”

“狂妄。”

“莫说兵分两处,只说合兵一处,我李唐的5万兵马如何抵挡窦建德的10万兵马?”

“分,怎么分?围洛阳少不得人,阻止窦建德也少不得人,除非现在天降神兵,最好是降个10万神兵,再不济也得降个5万人马,这样的话,拖延窦建德的兵马才有可能。”

看来,百分之九十的将军不认可我这‘围洛打援’的计划。所以,他们的话中无不充满着讽刺。

倒是罗成,因了前番我在‘夏营’救他之事,他一直对我存着感激,如今听得众将领纷纷反对,他冷‘哧’一声,说道:“无极一个外人都有这个信心,我们这些拿着朝庭俸禄的人反倒没有信心,真是好笑。”

一时间,中军大帐再度安静下来。

为了避免尴尬,杜如晦清咳两声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我也觉得无极所言甚是。”

一向气定神闲的杜如晦可以说是这个李唐大营中的定海神针,一旦他出口,事情便十拿九稳,所以他开了口,其余的人便都以‘愿闻其详’的姿态看着他。

“王世充部下都是江淮精锐、能征善战,只因缺了粮饷所以困守孤城、坐以待毙。若‘夏军’与之会合,输粮相济,其势益强,则我李唐统一大业遥遥无期。今王世充将败,窦建德又来,看来是天命要让二人双双败亡于此。机不可失,今请分兵继续困住洛阳,秦王亲率骁锐先行占据虎牢,以逸待劳之下定可破灭窦建德,‘夏军’既破,洛阳自克,不出旬月,两贼俱缚。”

这话可谓掷地有声,一时间中军大帐中起初那些坚决反对‘围洛打援’的将领神情似乎有了动摇。

等的便是杜如晦的话,李世民缓缓的走到杜如晦面前,“如晦所言甚是。本王觉得,可以一试。”

其实,李世民本就打着‘围洛打援’的主意,只不过是希望有人提出来而已。眼见刘弘基、屈突通等人还想反驳,李世民又道:“王世充兵疲粮尽,上下离心,不必强攻,可以坐克。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徐圆朗,士气虽高,但骄傲疲惫。我军若抢先据守虎牢则易守难攻。窦建德若冒险争锋,取之甚易。若窦建德狐疑不战,再过数月,我军攻陷洛阳,然后合兵一处,可以轻取窦建德。若不如此,待‘夏军’入虎牢和‘郑军’并力,盟军其势必强,害莫大焉。”

不是‘围洛打援’便是‘围援打洛’,可谓兵出险招,如果一个细节疏忽,必能导致李唐大军全军灭亡。

见李世民主意已定,又见秦琼、罗成、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纷纷请战,原来一直主张‘稳打稳扎’的屈突通、刘弘基等人不再反对‘围洛打援’的计划。李世民趁机说道:“既然诸位将军意见一致,本王决定兵分两路。除‘玄甲军’由本王亲率抢占虎牢关以抗‘夏军’西进,其余所有的人都留在北邙,继续围攻洛阳,本王不在北邙的日子,一切战务交予齐王打理。屈突将军、卫公,你们二人请务必督促齐王,不要出战,只需围好洛阳便是。”

闻言,众人目瞪口呆,围洛阳倒好说,但只玄‘玄甲军’去打击‘夏军’人马……所有的人不好想啊。

李世民又重新唤了两遍‘卫公’后,李靖才回过神来,迟疑着揖手,“是,末将遵令。不过,秦王,玄甲军只有35人,是不是……少了些?”

呵呵,是啊,玄甲军只有35人,李世民要用这35人去对付窦建德的10万大军?!

连我都觉得他太猖狂了些。

微撇唇,李世民嘴角抹上一抹必胜的笑,“本王怎么觉得,这35人还嫌多了呢?”

翌日。

黑衣、黑甲,统一的装备,一样的高头大马,当这35‘玄甲军’并列在一处的时候,那个气势颇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誓师大会上,祭天、祭地、祭旗过后,李世民缓步走下高台。

一袭黑衣、黑甲的他翻身骑上‘什伐赤’,说了声‘此仗全靠你了,老伙计’后,马鞭一挥,正待策马而出,一个娇小的身影‘诶诶’的叫唤着扑了过来,一把拉住李世民的马缰,“秦王爷,你说了无极会来的,无极人呢?”

韦尼子。

眉头煞有介事的挑起,李世民有意无意看了眼我隐身的方向,笑道:“如果本王告诉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