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团锦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剑推开柴门,走进院子,朗声道:“舅舅在家吗?有贵客来访。”
从正中间大屋里一前一后走出一对中年男女,那男人老实巴交的样子,含笑道:“甥儿来了。”
赵剑道:“这两位就是在下的舅舅陈立舅妈郑氏。”又对两人道:“这位是名满京师的大贵人,温晴姑娘。”
两人行礼道:“见过大贵人。”
温晴急忙虚扶道:“大叔大娘快快免礼。听说大叔家里种植有地瓜,不知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
“地瓜?”陈立想了想,道:“是不是根茎生在泥里,可吃的东西?”
温晴道:“对,就是这个东西。”
陈立在院子角落里提了一个布袋,袋里装着半袋子东西,打开了,掏出一个椭圆形浅黄色的作物,道:“贵人是说这个东西吗?”
地瓜又名番署,皮的颜色有好几样,但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就是。找了两天,却在一户农家看到,温晴长出一口气,道:“正是。但不知大叔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不知玉米和番茄是否也有种植?”
陈立道:“我有一个堂弟跟着商队出海,从海外回来便带了这个东西。家里小孩子好奇,喜欢吃,我种着玩呢。”
温晴问:“大叔有多少,我全都买下。”
这东西,一小块根茎便可以作种生长出一株来。
第七十二章 被口水淹没
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汤显绩终于说服朝中一部份势力,遂令言官崔令上书向皇帝举荐。
这件事迟早瞒不了人,崔令并没有悄悄上书,而是在早朝中当殿宣读奏章。
崔令才朗读了一半,殿中议论声已大到将他的声音掩没。很多人望向他的眼光充满鄙夷。举荐一个女子,还是年仅十四未及笈的少女为官,这崔令的脑子坏掉了吗?
“您老不是说把朝中反对的人已经摆平了吗?”崔领求助地望向汤显绩,却只见到汤阁老高大挺拔的背影。
汤显绩费尽口水,恩威并施,才摆平心腹官员,要摆平朝中所有人?开玩笑吧。这样一件奇事,怎么可能做到。在这个艰巨的过程中,他也几次后悔,曾经哀叹道:“老夫若不为儿女所累,断不做此让世人耻笑之事。”
帮助温晴走进朝堂,困难不是一般的大啊。
安乾双手向下虚压,按住大臣们的议论声,道:“崔卿继续奏来。”
崔令朗读完,安乾便问:“爱卿们怎么看待此事?”
鉴于京中早有传言温晴会进宫当皇后,很多人也都听闻过两人暧昧的传言。这时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表情都很古怪。
汤显绩不方便站出来表示支持。马仔们刚才听到反对声,便有反悔的意思,此时也在看老大是否带头公开表示赞成。反对者从还没震惊中回过神来,思维能力跟不上,语言组织能力暂时当机。
安乾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吭声。
安乾表平静地道:“既没人反对,朕准奏。”
惴惴不安的崔令松了口气,躬身大声道:“谢我皇万岁。”
安乾又道:“拟旨,着温晴先于御书房行走,熟悉政务后再分管实务。”
安乾的意思是,让温晴在御书房上班,先任他的秘书,过段时间再外放。
待到反对者组织好语言,皇帝已经金口玉言,连职务都任命好了。在大臣们目瞪口呆中,安乾一步三摇,强忍着大笑的冲动,回了御书房。
温晴还没回府,圣旨已在温府等她了。传旨的小顺子从上午等到晌午,再等到下午,眼看再过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不禁焦躁起来。
这时,温晴回来了。
接了圣旨,她道:“我现在有事必须面君,还请公公引路。”
小顺子道:“大人官袍可能再过几天才能赶制好,还请大人着平常装束进宫谢恩。”
因为是入宫谢恩,不能马虎,温晴第一次香汤淋浴,隆重着装。待到她装扮好,已半个时辰过去了,来不及坐轿,只能坐了马车,急速往皇宫赶。
安乾没高兴多久,午饭后,回过神来的大臣们便开始上书,御史们虽然在唐有德事件中被清洗不少,但短时间内也补充了不少了人进去。这些人急于在御史台站稳脚跟,所以午饭也顾不上吃,一回到御史台便奋笔疾书,历数女子为官的不妥之处。
一下午,安乾便收到两大摞反对的奏章。刘轼一如既往地准备了大筐,接收皇帝掷过来的奏章。在汤显绩的安排下,打了群臣个措手不及,现在安乾占上风,只要现在顶住压力,群臣闹腾一阵也就过去了。温晴先不安排进六部,也是为了担心具体负责的衙门反抗到底。只要温晴秀出实力,再有时间缓冲,相信他们也会见怪不怪的。
小顺子传圣旨一天没有回复,安乾不知出了什么事。但想温府到皇宫这段路也不长,料来不会有什么不测,因此没有怎么担心。反而料想温晴一定会进宫谢恩,他还抽空洗了个澡,换了身纯白色长衫,一副儒雅的样子。
温晴在宫女太监的侧目下,由小顺子引领着到御书房。
安乾手撑着下巴,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春天了,窗外的树木一派青翠。听闻温晴到来,忙道:“传。”
第一次在皇宫见面,两人都怔住了,温晴一身盛装,益发衬得她肤似凝脂,眉如远山。安乾一身白衫,长身玉立,雪白的脸宠笑意盈盈,深遂的眼睛凝视着温晴,道:“从今往以我们就能天天见面了。”
温晴道:“你安排这职务给我,是为了天天见面?”
安乾嘻嘻一笑,道:“公私两便嘛。”
内侍端上茶,安乾道:“怎么到这时才来,可把我脖子都望长了。”
温晴拿出地瓜、玉米和番茄,道:“我特地去寻找这几样作物。这些都可以在贫瘠的地方种植,特别是地瓜,什么地方都能种,浇水量又不多,又顶饱,在大铭推广的话,再有灾年,百姓们想必不致于饿死。”
安乾动容道:“当真?却不知晴儿怎么知道种植的事?”
温晴当然不会说前世吃过烤地瓜烤玉米,用番茄汁蘸薯条吃,那也太吓人了。她诚恳地道:“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据说这是从海外番国传进来的。面在大铭只有极个别人才种植,他们当菜种的,没把它们当主粮。我想,不若让京郊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小面积种植,若是产量当真好,才大面积推广。如果书里没唬人,亩产几千斤呢。”
安乾吓了一跳:“亩产几千斤?”
现在上等良田亩产能达到七八百斤已算了不起了,几千斤是什么概念?那是一亩当几亩地用啊,再说,地瓜这东西又不挑田,只要是地就能种。
温晴肯定地点头:“正是。百姓们在自家院子里也能种,这番茄还可以种在花盆里,熟了摘下来当水果吃,炒了可以作菜。”
安乾啧啧称奇,唤过刘轼道:“拿几个花盆,在御书房外种植,朕要看看这种物是怎么个神奇法。”
刘轼接过温晴手里几样东西,自去种植不提。
温晴道:“最近京里一下子涌进了这么多难民,这些人天天白吃掉国库里的粮食,又不事生产,天长日久的肯定会闹事。不如在京城近郊近山脚处划一场地,让他们去种这几样作物,看看一年下来亩产有多少。他们原本就是宾州农民,种田是本份嘛。”
安乾喜道:“如此甚好。既不用与稻谷争良田,又能安置这些流民,还能多产粮食,真是一举三得。”
唤过小顺子:“去,传范文畴来见朕。”
只要试种一年,便能了解亩产多少,如果真能多出粮食,便在全国推广种植,让百姓多一种选择择,多些进项,国家的税赋也能得到长远保证。
安乾兴情大好之余,指着墙角那一大筐奏章道:“晴儿猜猜,这里边是什么?”
温晴妙目流转,含笑道:“不会是反对我进御书房的吧?”
安乾轻轻击掌,道:“我早知晴儿聪明,果然一猜即中。”
温晴脸上却无得意之色,道:“我早知在大铭女子要找点事做难如登天,要出仕做官更是会被口水淹没。想来,你顶着巨大压力呢。不知太后有没有反对?”
安乾柔声道:“这些大臣们天天会没事找事上奏章骂朕,我早被骂习惯了,死猪不怕开水汤,压力我是不怕的。你不会退缩了吧?”
温晴道:“不会。我也想做一番事业,若是因为害怕压力什么事能做得成?我只是……”
安乾紧张地问:“只是什么?”
他担心温晴会受不住压力而放弃,毕竟她才十四岁,心理承受能力弱也不奇怪。群臣一个个都七老八十了,真要发起狠来,如狼似虎,温晴心生怯意也不奇怪。
温晴道:“我只是心疼你。”
“啊……”安乾一把把温晴拥进怀里,在她耳边道:“我的好晴儿,你真好。”
温晴无声地笑了。
第七十三章 反对无效
求点击、推荐票、收藏。
第一波反对的奏章,安乾留中不发。更多的官员听说此事,他们有更多时间交流、串连,汤显绩多天的努力抵不过他们一个晚上的商议。
这些人中,犹以吏部郎中雷龙反应最激烈。按说他只是一个五品官,在高官如云的朝堂上,实在不算什么。可是他身居吏部,同样的级别还是比人高一些。同时他又善于煽动别人的情绪,说什么:“我等堂堂男子,岂能与一女子同殿为臣?岂不有辱斯文?”
这句话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想他们十年寒窗苦读,进考场如历生死,有的考了一辈子,也未必能考中秀才。他们算有些天赋,夜以继日的努力,加上祖上积德,才能考中进士。又熬资历熬了几十年,才能近在帝侧,入朝为官。那温晴,一个小小女孩儿,就算识得几个字,又有什么能力,又怎么懂得治国?怎么可以入仕,甚至入仕即在帝侧?
若是这例一开,以后凡是谁都可以不通过科举,只要被皇帝看中便可以为官了。
在雷龙的煽动下,第二波反对的奏章开始了。这一次他们除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摆事实,有些激烈的大臣干脆请辞。安乾一下子接到了二十多封辞职信。
最奇怪的是,其中有几封还是温晴学生的家长写的。同时,这几人也让女儿休学,不要与温晴为伍。
这叫什么事。安乾垂眸想了一会儿,提起朱笔,逐一批复,只有一个大字:“准。”
不是拿辞官相威胁吗?那就弄假成真好了。这世上最不缺的是人才,大把人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就是想做官。朝堂还怕会没人吗?
接到安乾的批复,圣旨随即下了,一时间,朝堂哭声阵阵,有人甚至喊出:“国将亡矣。”这样的悲叹。
安乾只是冷笑不已,不让你们做官国家就得灭亡?平时也没见你们有多大作为,人又小鸡肚肠,连个女子都容不下,用了你们国家才真正要亡了呢。
当然,这些话安乾懒得与他们分辨。不过,心存观望的人眼见得必须得在要名或者要权之中做选择,便慎重了很多,不敢再胡乱上书议论此事。至于请辞,却一封奏章也没有了。
温晴听说此事,也是莞尔一笑。这些人,倒打的好算盘。一向把骂皇帝当消遣,皇帝为了贤君的名声也不好当真与他们计较,他们还蹬鼻子上脸了。皇帝毕竟是皇帝,安乾的个性,温晴也了解一些,这人外柔内刚,平时看着倒和气,真要触及他的底线,哪能讨得了好去?
想到此处,心中一动,难道自己就是他的底线?
安乾一向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温晴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中女人众多,温晴对他这样的行为也仅是“知道”,心里并不怎么感动。有时候也偶尔闪过“感动”这样一种情绪,很快便烟消云散。谁知道他对别的女人是不是这样?
女人,总要求在某个男人的心里,自己是独一无二那一个。
因此,进宫当皇后不能让温晴动心,致仕入朝为官却让温晴不能放弃。盖因无论何时何地,女人都得自强自立,有自己的实力。没有实力在手,又怎么有安全感呢。
现在天气暖和,暖阁已没有烧火龙,温晴日常也只在书房或者小花园中闲坐。一条小河穿过醉心楼,河两旁种了柳树,又按温晴吩咐种了桃李各种果树,为有别于府中的花园,府中的婢仆都叫这一片为小花园。
温晴闲来没事,会在柳树下或者亭子中看书,偶尔下棋。她的棋艺实在不精,十下九输,又没有发奋拜明师找回场子,所以更多的还是看书。
京城中的书商大多都知道温晴喜书,有孤本或者新近出版的大儒之作都送达过来。温晴出手很大方,大多会赏书价十倍的价钱。书商们把送书到温府当成厚利,才会如此趋之若鹜。
温晴本平的爱好便是读书,至于一般女孩子喜欢的衣服首饰,于她来说吸引力一般。现在这时代衣服务款式也就那么几款,差别只是质地,买好的料子反正她花得起,跟京城最好的裁缝交待一声,自有人裁好送上门。
首饰也就罢,那些插在头上一动便晃来晃去的步摇簪子又麻烦又沉重,不戴也罢。温晴只设计最漂亮高档的首饰以锦绣阁的名义与商家合作,自已常常清淡挂面,头发梳在脑后或者绾两条辫子。
京城中也有些传言,若是见一位小姐衣着高贵,头上却没有首饰,十有八九是温晴。
不过,温晴外出的时间并不多,或许到了这时代不知不觉受影响的缘故,她越来越宅了。前世有事没事总爱往外跑的性子,现在变得十分沉稳。
安乾处理完了政务,带了两个侍卫和小顺子悄悄过来。此时午后,鸢儿坐在椅子上打瞌睡,其它人又被温晴支使出去了。府里下人虽多,她到底没习惯让这些人寸步不离地跟着,也不习惯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多事还是自己动手,尽可能让她们忙别的去。
温晴看书看得入神,不提防一只温热的手轻按上她的肩,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道:“在看什么看得这样入神?”
温晴回过头,一张俊脸映入眼帘。
温晴扬声喊:“鸢儿,别睡啦,快搬张椅子来。”
梦周公梦得正欢的鸢儿一激灵,迷迷糊糊揉着双眼站了起来,道:“搬椅子做什么?”
温晴呶嘴:“没瞧见皇上来了么?”
鸢儿吓了一跳,忙道:“叩见皇上,奴婢罪该万死。”
话是这样说,眼睛一时没找到焦距,却是背对着安乾说的。
安乾和温晴瞧她这张副模样,两人都笑出了声。
安乾接过温晴手里的书,翻了翻,道:“怎么看上《四书》了?”
这是一本孤本。
温晴淡然一笑,道:“我不是要入朝为官了吗?读书人死记硬背也得学的东西,我总得多读多看,要不然让人当面骂了还不知道,岂不是笑话。”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读书人骂人不带脏字,人家当面引经据典说得不亦乐乎,知道的联系原书上下文知道是骂人,不知道还昏乎乎以为被人夸人呢。温晴可不想做这样的傻子,也不想被人当成笑话。
安乾颌首道:“你倒用心。”
他也担心温明年纪幼小,又没有经验,若是到六部之中会处理不了政务,才想放在身边调教一年半载。当然,这话有伤心上人自尊,是万万不能说的。没想到温晴有自知之明,已经在做功课了。
鸢儿让人搬了椅子茶几过来,又上了茶和糕点。最近温晴决定减肥,不怎么吃糕点,她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便没有上这些吃食。
安乾把椅子挪到温晴身边,坐了,道:“朕让钦天监择了个吉日,就在后天,到时候你辰时直接在御书房处理奏章。把需要我批阅的择出来,你可以自行处理的就处理了。”
温晴一怔:“不用上朝吗?”
安乾笑道:“四更天就得上朝房等着上朝了,我怕你会受不了。先习惯一段时间再说。若是朝堂中有什么事,下了朝后我自会告诉你。”
温晴又问:“不是有内阁预先看过奏章了吗?该你批的,他们才会留下吧?”
那意思是,这样的话,应该就没有我什么事了吧?
安乾道:“他们一般会拟出几种处理意见供我选择,最后还是要我拿主意的。我的意思,一些事情你可以定主意,大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