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母仪天下-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即成的事实,想也无用了,他仔细权衡了一番之后,只得惶恐受命。

既然决定去做了,李纲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这事情做好,而打仗必然是要用钱的,目前这情况没有一百万的军需物资这仗怕是应付不下来。

李纲真不算是狮子大开口,但是皇帝这会儿也是真没钱了。他把钱都给完颜宗望,哪儿还有富余啊!

李纲看着皇帝拨下了区区二十万,心里头直淌血,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去往前冲了。

李纲怎么看都觉得这一仗不好打,完颜宗翰虽然带着主力退回了中都,银术可手上不过一万多人,但是,皇帝给他的兵力互不节制,甚至无法直接调动,说起来,他这宣抚使也是有名无实。他思来想去,上了一封奏章,请求建立统一的指挥,统一调度各路大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围歼完颜银术可。

李纲上这道奏章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不会太好,皇帝甚至可能会怀疑他拥兵自重,但是大丈夫有所为不为,为了国家社稷他也只能如此。最后,李纲给自己争取到了可以直接指挥的一万人马,其他军队的调动都必须有皇帝的命令。

这仗还能打吗?李纲困huo了。然而,不管他怎么想的,大军出征已经成了定局。

靖康元年夏五月,在太原被围困了将近半年之后,朝廷终于决定派援军前往太原,全军统帅亲征行营使李纲,三员大将,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的种师中,河东路制置使姚古,河东访察使张灏。三军二十二万人,互成掎角之势,共解太原之围。

乍听起来,似乎很振奋精神,但是,由于皇帝的多疑,将领们的权力都十分有限,处处掣肘的仗,能打赢的是神仙。

世瑶虽然忧心,却也无奈,能做的事情她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靠将领们随机应变。

种师中连克寿阳、榆次,首战告捷,三军无不欢腾振奋。消息传回进城,枢密使许翰断定金军知难而退,准备弃围太原,全线撤军。这个书呆式的人物认为这是打残金军解救太原的最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多次催促种师中、姚古再次进兵,打击北归金军。

世瑶心中隐隐感到不对,种师中连娄底、活女父子俩都没碰上,怎么就断定金军北归了,然而,她在京城也没有更确切的消息,而且就算是她知道也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她只能马上去种师道。

种师道如今已经是病的“奄奄一息”了,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完颜娄底是一员悍将,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太原。而以各路援军的行军速度和作战能力来看,现在大军并未集结,人数再多都只是一盘散沙,很容易被金军骑兵各个击破。”

“那现在该怎么做?”

“等待。”种师道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娄底,而是西军最致命的弱点,这是数百年的积弊,根本没有办法在段时间内克服。“现在最该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更多的西军集结、筹集充足的粮草辎重。然后从上党袭击金军后背,再迅猛进逼太原,调动围困汾、潞等地的金军去救援太原,从而将卡在汾、潞州的大军解放出来,如此才能盘活整个西北战场,到时候,还可以对围困太原的金军实行反包围,内外夹击,金军必败。”

世瑶不通军事,但是也明白这样的办法比贸然出击更有效,但是,枢密使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军队指挥,她担心种师中顶不住压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真到了做的时候,未必就能下得了决心,皇权之下,有几人敢轻易违命。

“京城里我跟蔡相公想办法周旋,老将军不日就回去吧,李纲虽然书生意气,但是他能分得清对和错,只要将军回到西北,他一定会听从将军的意见。”

种师道很敬重孟氏,作为一个女人,她为这个国家做的已经足够多了,可是,这么一个黑白颠倒的朝廷,他觉得纵然是蔡攸那样的天才都未必能够扭转乾坤了。

“朝廷已经下了几道旨意斥责师中了,他还能坚持多久殊难预料。”

世瑶忙道,“所以将军更得早点回去啊,朝廷乱指挥,李纲又没有实权,只有将军才能调度得起整个西军啊!”

孟氏说的不错,每一个领兵打仗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要想统一调度,除了皇命难违之外,就要看统领的个人威望。李纲虽然是名义上的统帅,当时皇帝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权限,想要节制一身狼xing的西军,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但是,有些犯上的话他也是不得不说了。rs!。

 第一百零三章 岳飞(中)

“只因我在这儿,圣上才能放心让西军有所行动,否则,西军就只能跟从前一样,半点动弹不得。”种师道沉重的说道。

“我自有办法让圣上放将军回去,将军现在只要保证种师中将军不要轻举妄动就行。”

种师道点了点头,提笔给种师中写了四个字,“相机而动”。

然而,信还没发出去,京中就有人弹劾种师中等人逗留怯战,甚至要将姚古枭首示众,以儆效尤,世瑶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现在城门盘查还是那么严吗?”世瑶问红玉。

红玉摇了摇头,“金人已经全部撤退了,城门没那么严了。”

“你出城去,想办法见见蔡攸,千万小心宫里的人,他们正绞尽了脑汁给蔡攸罗织罪名。”

红玉郑重的点了点头,蔡攸的才智,可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可是容不得半点闪失,“娘娘放心吧,蔡相公自己就谨慎的很,他现在只是不能进城,皇帝的人想给他按个罪名,那也得有那个脑子才行。”

世瑶却觉得没那么乐观,蔡攸也不是没有小辫子,轻启边衅可能就是蔡攸最大的罪名,而他,只不过是更清楚那些所谓的求和派想要什么罢了。

“去吧,多加小心。”

蔡攸身边现在都是皇帝的人,红玉想见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此,一拖就是七八天。红玉没回来了,种师中战败的消息反而传了回来。

“你说什么?”

折月茹眼睛都是红的,显然是哭过的样子,“种师中将军战败殉国了。三路大军被各个击破,已然是全军覆没了。”

世瑶就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她在醒来的时候,红玉已经回来了。世瑶没力气说话,甚至都没问蔡攸那边情况如何。

“娘娘,蔡相公来了。已经在厅上候了半天了。”

世瑶强自振作精神坐了起来,“扶我过去吧。”

“是。娘娘。”

不过半年没见,世瑶觉得蔡攸似乎老了许多,而在蔡攸的眼里,世瑶又何不如此?

江山社稷、国家安危,却是一个女人和一个佞臣在操心,这简直就是天底下最荒谬的事情,可是。在这大宋王朝,却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

“种将军是怎么败的?”世瑶唯一还能关心的就是这个了,以二十二万精锐西军对抗银术可一万骑兵,居然被打到几乎全军覆没。难道金人真的无法战胜?

“种师中背上拥兵怯战的骂名,无奈之下只好冒险进击,他率领秦风军从真定出发,到太原要翻过巍巍太行,为了全速前进。只好了留下大量的粮草辎重,包括大量的随军犒赏物资。同时,派人约好了姚古、张灏,会师太原城下。 姚古刚刚收复德隆府,立足未稳。而张瀚年轻气盛,本来就不足以担当重任。”蔡攸一边说一边叹息,显然这世上也有他所料不及的事情。

“后来如何了?”世瑶问道。

“种师中部在太原只有二十里之遥的石桥遭遇了完颜娄底父子,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不过秦风军毕竟悍勇,最后倒也稳住的阵势,老将军派人去往姚古、张瀚两部求援。姚古本待出兵的,可是,他手下部将焦安节却谎报军情说,金军西路军主帅宗翰正亲率金军主力奔驰而来,就在不远的地方了。姚古为全力应付宗翰,裹足不前,张瀚不知深浅,更是不敢发兵来救。其实,他们遇到的都只是银术可的疑兵。”

世瑶此前深信姚古,万想不到整个局势竟然毁在他的手里,“姚古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金军骑兵迅猛矫健,完颜银术在金国可有西路军头脑的称号,西北局势诡谲莫测,稍有差错就是满盘皆输,姚古一时犹豫,就正应了这句话了。”

如果不是敌对,世瑶恐怕都要欣赏完颜银术可了,仅凭一万多人,就把二十多万宋军耍的团团转,这以后的仗,她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打了。

“孤军血战的种师中部还有一个比伤亡更严重的问题。”

世瑶已经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了,缺粮。

种师道跟她说过,西军的战力都是厚赏堆出来的,他们没有中原百姓那样热切的爱国之心,他只是为了钱粮打仗,数百年的传统了,积重难返。

“种师中率众边战边退,打算回榆次补给粮饷。然而,军队缺粮却饷的消息不胫而走,大部分军士选择了逃亡,部队立刻溃不成军,身负重伤的种师中且战且退,到了寿阳、榆次交界处的杀熊岭,就只剩下数百名亲随了。”

“可怜种家军的一世英明了!”

“种将军死后,银术可率领金军袭击至盘驼铃,一举击溃了姚古威胜军;没多久,驻扎在交城的张灏部金军杀的溃不成军。”

世瑶这会儿还有眼泪,蔡攸都已经哭不出来了,他苦心经营的西军啊,不堪一击!

世瑶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老将军死的好冤。”

“他也不冤,治军不严,遗祸无穷。”蔡攸怒道。

世瑶一愣,不过她也不难理解蔡攸的愤怒,“蔡相公后面有什么打算?”

蔡攸冷冷笑了笑,“我已经跟圣上请辞了,明日就离开京城。”

“相公要去哪儿?”

“去当个教书先生,还要劳烦娘娘些一封荐书。”

他这还要去杭州!难道西北战事他就放下不管了吗?“蔡相准备放弃西北!”世瑶惊问道。

“种师道明日就回去了,我并不能比他做更多,西北的局势已经不是三五年能够挽回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巩固江南。”

“朝廷要放种老将军回去?”

“因为种师中战死,种师道突然病危,现在乞骸骨回乡,朝廷也没话说了。”

种师中不战死,种师道现在也该“病危”了,这一来朝廷算是再没有半点疑虑,只是这代价也太大,“但愿这次惨败能让种师道吸取教训,断不可在任由那些文人书生们乱来了。”

蔡攸点了点头,“不可能不吸取教训了,本来皇命也没有那么重要。”

世瑶觉得蔡攸这是要气疯了,当然这也难怪他,种师中败的太惨,所有的希望几乎都毁于一旦,重头再来,不像说的那样容易。

“娘娘定是觉得微臣已经狂悖错乱了,其实,”蔡攸淡淡的笑了笑,“也还不至如此。”

“蔡相生气也是情理之中,如今国事难为,还请蔡相勉为其难。”

“臣的确是生气,此前反复叮嘱过他们了,不必事事听命与朝廷,看看现在康王,一再的上表请罪,就是不肯回京,也不管皇帝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康王可是铁了心要替皇帝守好河北门户。那些朝臣们成日里上蹿下跳,能拿康王有什么办法?”

看来现在朝廷的控制力的确已经很弱了,那种师中就死的更不值得,“是康王自己要留守河北的?之前我还以为是蔡相的建议。”

“要是只有我有这个意思,他是一心忠于皇帝的,这事情也办不成。”

可是世瑶一时还想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皇帝本来就疑神疑鬼的,现在在弄出个拥兵自重的康王,那朝廷上不是更要乱作一团。

“蔡相心里究竟是作何打算?”

蔡攸并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娘娘觉得今后的形势该当如何?”

世瑶觉得他问的甚是奇怪,将来还不是得等着金人再来,然后再站,再议和,再往后的事情,她就有些不敢想了。

“金人不过围个城就拿走五百万黄金,一千万白银,他们将来还不是略有空闲就得到汴梁转一圈,这一次尚且还有援兵来救,以后,可能就未必了。”

蔡攸这人的聪明之处,便在于他能比别人看的更远,皇帝和太上皇既然无可救药,那他就不会去救,但是,把目光放在康王身上,也有点匪夷所思了。

蔡攸似乎明白世瑶的困惑,他淡淡的说道,“这国家有太上皇和皇帝就好不了,可是,偏偏就有那许多一味愚忠的人,不问是非,不管对错,只要是二圣的话就一定照办,让情况狂越来越糟。与其这样,倒不如由着二圣自己去折腾,是死是活我们都不必理会。”

看得出来,蔡攸是彻底的寒了心了,但是对于世瑶来说,却很难不顾赵佶的死活,“依照蔡相推测,太上皇将会如何?”

“汴梁迟早不保。二圣或者流亡在外,或者成为阶下之囚。”

世瑶的心猛地一沉,然而想想金人的势头,也只有这两种可能了,那么,趁乱拥立康王就不是不可能了,而且,不管将来太上皇和圣上处境如何,康王始终都是名不正言不顺,控制起来要方便的多。

“娘娘也不必过于忧心。”蔡攸劝道,“现在其实也还看不出什么来,只是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伯琮公子毕竟太小,想要号召全国军民,目前看也就是有康王了。”

“我并没有想让伯琮……”

蔡攸却摆了摆手,“当今圣上和太上皇已经无法依靠,康王也只可能暂用一时。”

“可是,伯琮现在可是庆国公的孙子。”

是谁的孙子在蔡攸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他。太上皇念着那点旧情册封了孟氏为太后,无意中倒是给他们凭添了许多便利。

 第一百零四章 岳飞(下)

“有些话现在说也是太早,娘娘只管等着看就是。”蔡攸说道。

以蔡攸弄权的本事,在大宋朝几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可惜的是,面对金人铁骑,权术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蔡相公就不准备去大名吗?”

“康王的疑心病不比今上少,我去了只会更麻烦。而且,西北残局能收拾成什么样也不好说,一旦有事河北必然不保,那么,重心还得在江南。”

看来,蔡攸对西北已经是不抱太大的希望了,但是世瑶的心里西北却是丢不得的,既然种家军有钱就能打仗,那她去筹钱就是了。

“我这就写信给三公主,蔡相带过去吧。”

蔡攸点了点头,“曾驸马让给臣给娘娘带话呢。”

曾夤千里救援,皇帝连城都没让进,这样朝廷若是还能保得住,那简直都是没有天理了。

“曾驸马还好吧?”世瑶问道。

“一仗未打,能有什么不好!”蔡攸冷笑道。

就是一仗也没打成,世瑶才觉得曾夤不会太好,毕竟是武将出身,这口气恐怕是难以艳霞。

蔡攸似看出世瑶的疑虑,认真说道,“驸马生了几天闷气,如今也过去了,现在就数着日子准备往会走呢,他就怕圣上让他接公主回京。”

“怎么会!”世瑶淡然说道,“他是太上皇的女婿,皇帝把他安在哪儿都不放心,他就不应该来,能回去都是万幸了。”

曾夤在城外驻扎了那么多天,皇帝既不赏也不罚,其实,也就是实在没法安置了,才放回南边去的。“他也是行至半路才知道太上皇退位,想回去也来不及了。”

世瑶也明白,真的半路回去那罪可就大了。于是,她也不再说这些。只问道,“他说什么?”

“他三日后动身回南,想请娘娘同路。瑶华宫这边,臣可以安排。”

世瑶此前也想南下,但是前提得是皇位上的那个人还是赵佶,赵佶对她做的事情总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赵桓却不行。她还有两个女儿呢,不得不多做考虑。“现在还不是时候。”

“臣就知道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