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重生之平生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情况确实特殊,刘晟听到枪声就知道不好,回头时正瞧见脸色惨白的陆艺华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拿枪指着地面上已经死透了的尸体,一个明晃晃的枪洞在尸体脑门上。若是刘晟注意,他都以为是陆艺华杀了个没死透的敌人呢。
当时陆艺华示意不要他声张,虽然刘晟很急,但这时候毕竟是在撤退,后面还有敌军的大部队,要知道,撤退的时候人心本就不稳,若是陆艺华受重伤的消息传出去,敌人知道了不要紧,军心乱了就麻烦了。
所以直到看着部队安全地全线撤离,勉力支撑的陆艺华才放心地昏过去,刘晟急忙就找来了向参谋和随军医生,同时封锁了消息,甚至连陆艺华警卫营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军长受了重伤。
看着军医绑上绷带收起工具,赵睿这才问出声问道:“怎么样?”
军医官擦了擦额上的汗:“还好,军座的伤看着严重 ,却没伤到要处。”
陆艺华的伤说轻不轻说重也不重,受伤当口他就感觉到那一枪看着严重却并未伤到重要之处,所以根本没多在意,硬生生撑到了与大部队汇合才昏过去。
但是他毕竟是昏了,这个消息实在不容易瞒得住,却又必须瞒下来。
以前,每一次撤退陆艺华都会留在最后走,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地待着车内没出去,任谁都会察觉出不对劲儿,再加上陆艺华虽然硬撑着回来了,但他当时的状态实在不好,难保没人注意到细节猜出真相。撤退时最忌军心不稳,左思右想之下,刘晟也只有将赵睿这个机要秘书给请过来。
赵睿是陆艺华的机要秘书,几乎所有文件都要经过他过目,这个位子上放着的一般都是最令长官们信任的人,一旦出事,刘晟固然有自信能够让全军相信他和向参谋,但若能够再加上一个机要秘书的话却最好不过了。
听了刘晟与向参谋长的想法,赵睿问道:“那我们要将敬安受伤的消息瞒到什么时候?”
“最好能瞒到咱们到达大别山时,要是实在瞒不住,那么也得撑过这一阵,等第三兵团和敌军交上手,咱们就能松口气了。”刘晟道,“这一次三十六师一万人来参战,现在却只剩下不到一千,可以说部队都被打残了,现在还能保住部队不散的最大原因就是军座的威望,以及方才我军在左翼偷袭得手使得敌军折了三千人,若是这股士气下去……”
接下去的话刘晟没说,赵睿也猜得到,这时候的确得小心,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此章完
20
20、C党 。。。
由于昏迷前陆艺华下了死命令,用尽全力之下,七十一军从撤退到抵达沙窝、小界岭一带只花费了不到两天时间。部队刚一停下,陆艺华便仿佛有感应一般,自行醒了过来。
没有让刘晟搀扶,他自己推开车门出现在狼狈的七十一军众将士面前。
这时候天气正好,陆艺华苍白的脸色上染了些许微红。此时他这种神色,看起来倒不像重伤,更像是因为长时间缺乏休息而自然地流露出来的疲惫。
从汽车到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陆艺华走的缓慢,短短的一段路程几乎用尽了他积攒多时的力气。不过倒还值得,有今天他出来走这一趟,以后就是有人说他重伤,恐怕也没人相信了。
陆艺华松口气,这倒不是他逞强,他没必要为了逞强受这种罪,这是战势所逼。陆艺华脑子中清清楚楚地记得,武汉会战里他所能用到的所有地图。
华夏版图上,武汉一带,能够阻止敌军西进的屏障非常有限,固始早在他撤退之前就已经被敌军攻破。而豫皖交界之处的富金山虽然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先天之利伫立在通往大别山的要道上,但也已经被突破,仅余的商城更是摇摇欲坠。在那里,第三兵团能够守上七八天就算不错了。
自二十七年五月徐州失陷之后,敌军的攻击便越发犀利起来。
今年六月初,华夏黄河决口使得敌军被迫中止了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沿淮河穿越大别山再经由武胜关攻取武汉的想法胎死腹中。虽然,当初决黄河堤只给敌人带来了几千人的伤亡,然而在M党决策层看来,只要能够保住战时首都武汉,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初算是白炸了黄河了。”看完情报,陆艺华转过身,将手中的一叠纸扔到众人面前,“你们都看看。”
这叠薄薄的纸上记载着敌军的动向,由于黄河决口,敌军被迫调整战斗序列看,敌军第二军和第十一军共约一百四十个大队二十五万兵力,负责此次对武汉作战。
敌军各部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主战场从大别山以北地区转移,以冈村宁次指挥第十一军五个半师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
第二,以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的第二军四个半师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
第三,以海军及川古志郎第三舰队一百二十余艘舰艇,德川好敏航空兵团五百余架飞机,和华中派遣军直辖的五个师团分别担任对上海、金陵、杭州等地区的警备任务,用以稳固后方,保障此次作战顺利。
这三支战线中,能够与陆艺华交上手的,就是东久迩宫稔彦王所指挥的负责进入大别山作战的第二军。对于这位东久迩宫稔彦王,陆艺华也算得上久闻大名。
当初,陆艺华曾随金陵卫戍司令唐智生守卫首都金陵,负责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线的防御,而当时任陆军航空本部长的东久迩宫稔彦王,担任的就是轰炸华夏一系列人口密集城市的任务,其中金陵就在这些城市中。
“根据这份情报来看,大别山将不再是主战场,虽说之前最高军事会议上就已经对此作出猜测,但难免有人怀有侥幸心理。”陆艺华走到桌子一头的椅子上坐下,不置可否,“炸黄河的时候一个个干脆利落,还真以为一条黄河就能把人挡在淮北了?”
这句话说的意思很明显,但陆艺华能说,却不代表别人就能随便听。
作为黄埔一期的资深学长,虽然陆艺华的年纪在二期三期里都是数得着的年轻,但年纪不代表什么。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陆艺华或许不是那位M党领导人心目中最为宠爱的学生,却是最能够让那位校长放心的军人。他厌恶政治,却忠于领袖。
黄埔一系中,陆艺华升得不是最快,却是唯一一个如此年轻就挂上将星的将领。
“敌军既然过了富金山,商城也守不了多长时间,我想孙总司令应该也明白,商城一战也就是为了给咱们争取时间。”刘晟见屋子内气氛沉闷,不动声色地将话题转了开,“咱们这里有三个军,虽然人数上略有不足,布置得当的话,这一仗应该比富金山那一次轻松。”
若商城失守,沙窝小界岭就成了大别山麓最后一道有效的天然防线,如若此处再被突破,敌军便可轻松穿越大别山,沿公路前进,直逼武汉。
此次,与陆艺华七十一军合作的,除去之前的三十军之外,又新增了四十二军。鉴于七十一军和三十军在之前的富金山战役中损失惨重,负责指挥作战的孙总司令将小界岭防线的头尾新店交给了相对来说算是完整的四十二军,而陆艺华则继续与三十军合作布防沙窝。
与此同时,陆艺华再次接到前线战报,敌军右路军在九月十八日,也就是他从富金山撤退的当天,攻破镇守国军占领潢川,如今已经与镇守在罗山和信阳的国军第一军和第四十六军碰上了。
陆艺华看了眼地图上标注的罗山和信阳,唇角勾起一弯意味不明的弧度,手指一划,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他所负责的沙窝。
国军将领中各派系泾渭分明,地方军与中央军向来不和,而作为校长嫡系的中央军内部也不乏争斗,虽然并不认同,但陆艺华却对这些看得清楚。半年前,荣誉第一师初建,虽然有校长命令,然而陆艺华能够迅速补充兵员,在短时间内将部队拉起来,未尝就不是那位何部长想要拉拢他才事先给的甜头。
前世今生,陆艺华都没有参与到争斗中的心思。
前世,他效忠军人的信条,不涉政治拥护最高统帅;今生,他则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
在重生的这段日子里,他想的太多。
从战争到生活,从记忆到现实,陆艺华发现历史并非全然无法改变。
“第一军的装备比我们要强得多,虽说咱们手中有当初的德械样板师,然而却没有强有力的重火力部队。”向总参谋长拿着资料说道,“党国唯一的坦克部队就在第一军,他们的炮兵旅也是至今为止编制最大的,敌人右路军碰上他们,可有得磨。”
“那可不一定。”陆艺华摇摇头,“炮兵部队不能决定一切。”
向总参谋长显然不同意,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道:“敬安,第一军在李德邻手下听用,李德邻可是能征善战,要我说敌军右路军想要突破信阳,至少得打到十一月。”
这些作战参谋里不乏留学国外的高级人才,听到向总参谋长的说法,一个个也纷纷表示同意:“我认为参座说的对,第一军的炮兵旅战斗力惊人,若是当初咱们军有这个配备,别说他荻州立兵部只有一万人,就算再来一万,咱们也能照样守上半个月。”
此时陆艺华的伤势已经稳定,那些事后才知道事件经过的作战参谋们一个个都凑到了他的个人休息室,问候之余见自家军长确实身体健康,就纷纷讨论起即将到来的战斗。
对于他们的说法,陆艺华也不否定,只是笑了笑说:“那你们知道第一军和第四十六军直接听谁的命令?”
向总参谋长皱了皱眉,问道:“可是胡司令?”
“你们看这里。”陆艺华手拿指挥棒指向立在他床边的地图,“信阳在李德邻的管区是没错,但第一军却直接听寿山指挥。我这个同学可是校长心腹爱将,桂永清算的上得宠吧?可完全没办法跟他比,一期中数他升得最快。先不说他实战如何,我只问,如果是你们中的谁得到如此荣宠权利,手握重兵却要在其他人手下任职,会不会不服?”
众人面面相觑,参谋长向荣柳想了想,道:“胡寿山个人能力不错,带兵打仗也有一套,李德邻虽然权重,却不是中央军嫡系,如果是我心里不舒服却是一定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陆艺华肯定道:“若是单纯心里不舒服还好办,但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军队做不到令行禁止,一旦李德邻因为着眼整个战局想要牺牲信阳,你说胡寿山会做何感想?”
在黄埔时,陆艺华人缘非常不错,他为人慷慨,又有义气,许多人都喜欢与他交朋友,再加上当时陆艺华不过十几岁,在众人中年纪最小,也就受到了所有人的照顾,这其中就有胡寿山。所以,陆艺华对他还算了解。
陆艺华印象中,他这个同学非常得校长青眼。在一期学员中,校长最欣赏的自然是当时的三杰,其中以早逝的蒋先云为最,然而最信任的却是胡寿山。
想到这里,陆艺华恍然发现,算上两世,他离开黄埔已经有几十年了。
前世里抗战之后,一期的同学虽然战功彪炳,伤亡却也不少,真真正正扛到战后论功行赏的少之又少,更别提那些消耗在内战中的名将了。
七天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陆艺华的伤势本就不重,因为失血过多而产生的虚弱也在战争来临前硬生生好转了,对于这种情况,连随军医官都感觉到不可思议。然而,在七十一军上下齐心准备上阵杀敌之时,也只有刘晟知道真相。
这是第三兵团与敌军交手的第七天,陆艺华和另外两个军长在今天傍晚时就接到了命令,于昨天已经完成防御工事的三个军此刻严阵以待,明天下午三点第三兵团就要从商城撤退了。
靠在床头,陆艺华将脱下的衬衣搭在衣架上,随口问道:“我说你这几天干什么呢?”
刘晟正小心地俯身帮他换药,皱眉道:“我看还是把军医叫过来吧,有点儿烂了。”
“没事,以前又不是没受过这伤,再说你不都处理习惯了?”看了看伤口,陆艺华毫不在意,随即接着问,“你这几天在做什么,我怎么不常见你?”
没有答话,刘晟抹完药,又用湿毛巾将伤口周围的皮肤擦了擦,小心绑上绷带才道:“你还是小心点儿,我以前没处理过这种地方的伤,若是拖重了就不好了。”
盯着刘晟认真的样子看了半晌,陆艺华叹了口气,伸手推了推他:“我说,你听到我问你什么没有?”
“什么?”刘晟疑惑地抬起头,然后恍然,道,“那个啊,赵少校前些天不是被派到武汉了?由于之前我做惯了,这几天就帮着电务组整理文件。”
陆艺华突然来了兴致,站起身在不扯到伤口的情况下,活动了一下歇得有些僵硬的身体,转身接过刘晟递给他的衬衣,问道:“整理了几天,发现什么没有?”
刘晟迟疑了一下,走上前去帮不太方便的陆艺华将衬衣穿上,略显犹豫之后,他还是说道:“……有C党的消息。”
“……”仿佛丝毫不在意一般,陆艺华唇角上挑,淡淡地问,“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前来解释,昨天回复了一部分评论之后,学校突然断电,咱就拿手机玩,但文就米发= =
好吧,月榜已经到第三十名了,还有十个人!!上榜已经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握拳!
有空多说两句,让俺一了心愿吧,亲们!
俺米上过现耽月榜啊~~还差120W积分啊~有评很快的(话说这不叫刷分吧,不叫吧)
21
21、大别山北作战 。。。
关于C党的话题陆艺华并未多谈,听完刘晟的报告,捡着不那么重要的地方,随意问了一两句后,他就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刻的武汉会战上。
这场会战是华夏抗战以来少有的大战,战争中,华夏军方以湖北武汉为核心的第五战区与第九战区为中心,分别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和豫南等地组织抵抗。
五月份徐州失陷后,敌军迅速占领安庆。随后,武汉会战拉开帷幕,同年九月六日广济失陷。
今天是九月二十七日,再有八个小时,由孙总司令指挥的第三兵团就要从商城撤退了。
上午八时,陆艺华亲自带着手下的几个参谋,开始对阵地上构建的防御工事进行第二次视察。
此时,防御工事已经建完了,整个阵地正进行着最后的完善。
放眼望去,两条又深又宽的壕沟横在阵地上,一条曲折蜿蜒的战壕陈列在战线最前沿,同时整个阵地上的防御工事被另外两条负责交通的壕沟环绕着,这片阵地后面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散兵坑,看上去甚为壮观。
由于金陵保卫战的关系,陆艺华曾经被罢职留任,若非他以往的战绩实在傲人,荣誉第一师师长这个绝对够分量的职衔是落不到刚刚被启用的他身上的。
新仇旧恨都算上,这一次,陆艺华牟足了劲准备在沙窝大干一场。他打定了心思,至少得将敌军左路军堵在这里一个月。
若非他如今有伤在身,他都想亲自带了警卫营下阵地。
观察着已经完成的工事,军部参谋长向军次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们做的不错,虽然三十六师在富金山残了,但敌军想突破咱们这块儿阵地也不是容易的。”
听完他的话,陆艺华边看边点头,同时问道:“走了一路了,我怎么一直没见到陈荣光?”
“陈师长怕是下去干活儿去了。”陪同陆艺华前来视察的八十七师师长笑道,“富金山时三十六师被打得只剩下八百人,陈师长心里一直不好受,这次估计想要报仇,每天一早就亲自下去看阵地,他现在应该是在八十八师那里。”
跟过陆艺华一段日子的人都知道,现任的八十八师师长钟彬是陆艺华的同学,同样出身黄埔一期,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