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清(清穿)-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为难了。

“太子怎么看待此事?”

“儿臣以为,小小沙俄,还不值得皇阿玛亲自接见,只是毕竟事涉两国邦交,也不能轻忽了。以儿臣之见,不若指一个知悉边事的臣子,将此事全权交付。”

“太子属意何人?”

胤礽其实恨不能掳袖子亲自上,他前世就是主管经济这一块的,尤其招商一块,经验尤其多。他真心觉得,整个大清朝,再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了。

只是他的太子身份,一下子便让他从最合适落到了最不合适的选项之中。

抿了抿略有些干燥的嘴唇,胤礽失望的发现目前他的派系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担当得起如此重任的,有能力的身份不高,身份高的却没有能力。不爽的皱了皱眉,胤礽道:“儿臣以为,能当此事者,首先不能私心过重,为人当公允正直,才能真正公忠为国;其次得知悉边事,我大清与沙俄交界甚多,纠纷繁杂,若是不知边事,则易为人欺;再则毕竟是代表我大清,此人身份亦不能低了去。综上所述,儿臣以为,马齐可用。”

“马齐曾经举荐过老八,你不怨他?”康熙神色有些奇怪的看着胤礽。

百官举荐太子的时候,胤礽正在咸安宫中忙着看书练字几乎没脚打后脑勺,一心只担忧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哪里有心理会这些琐事。因此,对于这个他还没有出禁就被撸下去的前理藩院尚书兼左都御史,他的恶感远远小于那个在南书房中动不动就给他找麻烦的佟国维。

因此他老老实实的摇摇头,“马齐是一心为国,他举荐八弟并不是因为私心,我不怨他。他曾经任过理藩院尚书,对沙俄也有一定了解。况且他身份也是够的。其他人却极少有这三样都具备的,是以儿臣举荐此人主持此次与沙俄的互市谈判。”

康熙唇畔极慢极慢的绽出一丝微笑,“很好。”


60、信任or试探
康熙果然起复了马齐。

因为互市涉及商事,而旗人素有不得经商的祖宗铁律,康熙便让马齐暂时兼了一个内务府管事之职,算是归胤礽管。

胤礽知道这是康熙在投桃报李,毕竟以马齐的身份以及资历,便是任内务府总管也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此番与沙俄的互市谈判,虽然大清不怎么把沙俄放在眼里,但那确实是两国邦交层次上的事情,如果不是为了照顾太子,赏他一个内务府总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着这一层缘故,胤礽特的嘱咐了内务府诸人不得为难马齐,凡是马齐有所要求的,一定全力配合,万万不可故意生事。

马齐确实是个有能耐的。起复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谈妥了沙俄互市的条件,满俄汉三种文字共同拟定的条约在皇帝的銮驾回到祁州的时候被送到了康熙面前。

条约大抵拟定了三点。第一就是双方不得收留对方的逃犯;第二则确定了通商的地点为尼布楚与恰克图两处;第三则大清允许沙俄人在北京建教堂,并出钱供养。

除了这三点外,还有两点尚待商榷。其一是俄方要求与大清平等行文,承认双方为平等独立的经济体;其二则是伊聂谢河流域的归属问题。

当然,由于俄方对双方互市的渴望,俄方同意暂时放下后边这两项,先行签订平和互市条约。后边的事情,日后有空再慢慢磋商。

康熙将条约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又让随扈的几个儿子都看了一遍——也是这个时候,胤礽才知道,他一直以为只是一个谦谦伪君子的八弟胤禩,居然还看得懂俄文——然后决定领土问题可以慢慢商量,但是关于双方政府平等行文的要求,没门!

小小蛮夷,居然也妄想跟我中华上国平起平坐?

看着旁边激愤的兄弟还有臣子们,胤礽觉得,他还是慢慢培养自己的班底比较可靠。

不过,老八居然还看得懂俄文,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想起老八那八面玲珑的手段,胤礽眼睛一亮,这样的人用在内斗中实在太可惜了,这不就是现成的外交大员么?

不过,俄语还是有些太生僻了,除了这个国家与大清接壤甚多以至于免不了一些交流外,其他场合基本上用不着这种语言。胤礽觉得作为兄长暨日后老八的君主,他有必要提醒一下。作为外交人员,只掌握一门生僻语言是不够的。

“八弟!”胤礽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胤禩。

胤禩回头,警惕的看着自从出巡以来就待自己格外不同、今天眼神更是格外热烈的太子,脚下小心翼翼的往旁边挪了挪,避开了与太子正对的局面,确保就是太子直接扑过来也不能扑到他身上,这才浅笑着开口:“太子殿下叫住臣弟,可是有什么吩咐?”

“吩咐倒是没有,只是说几句话罢了。”胤礽对老八这样的动作一路见得多了,倒也不以为意,“八弟俄语什么时候学的?”

胤禩神情更加警惕,“早年臣弟收了几个与沙俄人做过生意的门人,跟他们学的。”

“八弟果然是有心人。”胤礽笑吟吟拦住胤禩的去路,“只是,八弟恐怕不知道吧,法兰西语和英吉利语其实比俄语更有用。”无视胤禩僵硬的神情和紧绷的身体所发出的拒绝信号,胤礽大喇喇的拉起了胤禩的手,然后用力的往胤禩肩上拍了两下,“八弟,回京以后,去跟白晋学学吧。”

胤禩脸色扭曲,“弟弟记住了。”

*********

回到京城的时候,沙俄使者已经离开,胤礽心头颇觉惋惜,他还想问一下现在欧洲的情况呢。只是康熙等人显然不把这些来自蛮夷之地的请求通商的人放在眼里,在看过了马齐与对方的谈判结果后就将这件事置之不理了。

不止是康熙,满朝上下都是这种态度,胤礽知道这个时候是这个情形,索性一句话都不多说,只一心讨好康熙,着意展现自己的才能。

当然,在私底下,他也没少嘱咐他门下的人,让他们如果可能的话,在与沙俄的交易中尽量多弄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过来,同时如果可以,尽量多收集一些那边的情况。

毕竟,十八世纪正是沙俄崛起的时候,胤礽可不会认为对方会好心的放过东方这个一看就知道是肥羊的邻居。

另一方面,因为马齐的起复,连带着当初一大批因为百官举荐太子事件而撸下去的官员们也渐次起来,这些人如揆叙、苏努、鄂伦岱等都是年青亲贵,且都是对老八忠心耿耿的,一时之间,原本因为江淮盐政之争、以及胤礽新近提出的增开糖厂而微落下风的八爷党又再次得势起来。

当然,由于胤礽提出的增开糖厂吸引了亲贵中的一部分,现在的宗室贵族里边总算不是八爷党独霸天下了。胤礽在亲贵之中的势力,虽然还称不上与胤禩平分秋色,却也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份额。

当然,剩下的三分之二,也不全是老八的,老三虽然不成器,但毕竟占着个年长,到底经营了这许多年的,手底下多少还是有几个人;另外还有一个老四,虽然冷面冷心的看着就叫人退避三舍,但是也不能避免有人慧眼识英雄不是。

于是这个春末的京城,各家王府的后花园便格外的热闹起来。

************

时间进入五月,京城的阳光终于渐渐的热烈起来,即便是畅春园的奇石异水都不能稍微缓解一下那酷烈的暑气,康熙到底挨不住了,决定奉着皇太后带着儿子们往塞外避暑去。

只是这一次,老八还是照例随扈,胤礽却被皇帝留下了。代替胤礽随驾的,是刚刚成亲没多久的弘皙。

除了这俩人之外,此次随扈的皇子还有老四胤禛,老七胤祐,老九胤禟,十二胤裪,十五胤禑、十六胤禄六人。

倒是把京城里能干的皇子都拎出去了。

临行前夜,皇帝惯例歇在畅春园。当天晚上,他把胤礽叫了过去,一道在书房外枯坐了半夜,最后只叹息着抚了抚他的头,便放了他回去。

次日一早,康熙偕皇太后以及众皇子皇孙于畅春园出行,前往塞外。皇太子独留宫中,代理朝政。


正文 写信这回事

“昨日领得月俸,喜孜孜入市购得熟肉二斤,酒一坛,又得店家赠虾一筐,乐甚。归衙途中,得上好湖笔一对,只是月俸堪堪剩半矣。料来又得节衣缩食,再尝肉味,且待下月。”

“扑——”胤礽看到这里,忍不住轻笑出声,这个赵凤诏,居然来他这里诉苦来了。

康熙离京已经一个多月了,如今的京城正是最热的时候,胤礽因为担负着代理朝政的责任,再者也是生怕一个行差错步就被人抓住了小辫子在康熙面前给他上眼药,于是每天就来来回回的在文华殿和毓庆宫之间打转,就连此前康熙还在的时候的出宫游冶都停下了。

好在宫里头的人差不多都跟着康熙离开了,剩下的统共也没有一个能让他哪怕是弯一下脖子的。而他作为太子,每个月该有的冰都总是不少的,这才不算太难受。

他知道眼下这种情况,最忌讳的就是沟通不够以至父子相疑。此前本尊时候也没少留京代理国政,但是显然本尊表现不够令康熙满意,这才渐渐地将他拴在身边了。如今康熙此番作为,既是对他的信任,更多的却是考验。本尊的教训就不用说了,他自己前世时候也不是一步登天的,这种一把手在外,二把手代理的情况,也没少经历过。只是如今的一把手权力更大,自己没有了炒人鱿鱼的权利而已。

不过,机会与危机总是并存的,过了这道坎,以后那些兄弟无论是老八还是老四,想要再在自己面前横着走,都要掂量掂量了。

因了这些心思,胤礽自从康熙离开京城后,每天至少给康熙写一封信报告自己的当日的政事行为想法,从处理了什么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到当日读了什么书,以及读了书之后的感想。又因为康熙此番出巡并没有将自己的嫡子带上,于是现在这个小名为天祐的孩子便又回到了他的母亲身边,于是胤礽每日一封的思想行为报告里还要加上这个小孩子的生长报告,譬如喝了多少奶,有没有吐奶水,夜晚又哭闹了几回之类的。

而为了满足康熙父亲方面的感情要求,胤礽偶尔还会用抱怨的口吻描述一下京城里的天气,以及那些吹毛求疵的言官们,顺便从侧面衬托一下自己的完美:你看都是我做得太好了,所以那些言官们都没得说的了,才只能从这些小处挑刺。

顺便说一句,那个循规蹈矩接近海瑞的左都御史赵申乔胤礽终于忍不下了,趁着湖南巡抚空缺,赶紧使足了力气将他荐了去。

康熙自然是准了,只是在当日的回信告诫了胤礽一番要多听诤言之类的话,同时又暗示道,要是赵申乔在地方混不下去了——显然皇帝也知道赵申乔惹人嫌的本事有多高端——千万记得要将他提回中央来,毕竟清官难得。

胤礽自然是答应了。事实上,能够暂时避开赵申乔一会儿他就已经烧高香了。

在给康熙写信的同时,因为两淮盐区的盐政改革,胤礽也不时的给江苏的几个下属写信闻讯一下那边的情况。如今两淮盐区的盐价虽说渐渐稳定下来了,但是胤礽还不放心。这毕竟是他上位后的第一件政绩,再加上那里还有一个时不时跳出来跟他对着唱几句的噶礼在那里,他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因着这个缘故,胤礽与扬州的张应诏、缪沅大约半个月左右有一次书信往来,当然随着现在局势的渐渐稳定,如今频率已经降低到了一个月一次。

赵凤诏初到江苏的时候,不知怎么的知道了这俩人定期给他写信的事情——张、缪二人都是君子,以赵凤诏的城府手段,想要从这俩人口中套话再容易不过——于是也效仿起来。胤礽刚好想要知道那边的情况,于是对这个状况便也默许了,而且只要没事,十封信里倒有九封信是会回的。

只是现在,胤礽发觉赵凤诏的信越来越不着调了。

好吧,他知道这清朝的官员俸禄偏低,现在还没有高薪养廉的概念。以赵凤诏如今从二品的品级,也就是后世省财政厅长兼地税局长兼工商局长的地位,每年一百五十五两银子的俸禄,平均到月,也就是一十二两九钱银子那么多,和后世比起来,确实少了些。

只是不就是让你不要贪么,用得着这么巴巴的写了信来诉苦?

而且,衙门里没有纸笔么,谁让你去买湖笔的?

胤礽对着信纸,试图想象一下赵凤诏可怜巴巴勒紧腰带数着铜板过日子的场景,却发觉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

忍不住一笑,胤礽心头忽而生出几分顽童般的心思,招呼小太监去毓庆宫拿了自己装金银锞子的小匣子来,而后取出一个海棠样式的锞子装入信匣里,然后将赵凤诏这一封纯粹讲他自己那些鸡毛蒜皮小事的来信复又叠起来放了回去,自己则随手取过一张宣纸铺开,用刚刚练习不久的狂草写了一句,“料来此信到达之时,侯鸾可解肉味矣”,待得墨干,将之塞入信匣,准备待会儿就吩咐人将此信送回去。

想到赵凤诏收到这个银锞子时候的样子,胤礽心头便禁不住一阵好笑。不知道他是会把这个银锞子供起来呢,还是真的会将之花出去换了肉吃,真是好奇。

不过,转念想到那个家伙在自己的文华殿内睡觉的情形,胤礽觉得后面一种猜测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天到此,胤礽也有些累了,况且如今正是三伏天气,饶是胤礽一贯注意保养,也是有些熬不住。刚巧见着这些金银锞子样式精巧,胤礽便将之倒腾出来了一个一个的把玩。

说起来,虽然现在贵为皇太子,但是胤礽真正见到的真金白银却是极少的,除了自家妻妾的金银首饰,也就是这些为了应付年节打赏或者偶尔出宫时候的金银锞子了。然而就是这些,因为他公务忙碌,再加上每日里还要读书写字练习骑射,见到这些东西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

因此,认认真真的看这些东西,他这还是头一遭。

匣子里的东西,除了银锞子外,还有部分金锞子,差不多都在一二两之间,样式有海棠式、梅花式、荷叶式、葵花式、方的、圆的、菱形的等等,不一而足。而每种样式的,又各有金银锞子十数个,倒是看得胤礽眼花缭乱。

要知道,这只是放在外边的预备着他偶尔出宫可能会用的。

真是奢侈!

不过他喜欢!

旁边的太监见胤礽嘴角带笑,显是心情不错,又因为这一年多来太子的脾气收敛不少,等闲也不轻易责骂下人,于是大着胆子插话道:“如今这些锞子放在那里,殿下都不大用了,看着蒙尘了不少呢。”

胤礽平日里除了与妻妾亲热,就是与臣下讨论政务,实在是没什么可以闲话的人,因此倒也不介意偶尔和身边的奴才们说说话,于是他一边把玩着手中葫芦式样的锞子,一边笑道:“喔,那你说说,怎么才叫不蒙尘?”

那太监道:“这金银制成锞子,自然是要用出去的,这样放在匣子里不见天日的,岂不是蒙了尘。”

“居然还知道不见天日,”胤礽轻笑,“继续说。”

那太监道,“奴才记得四五年前,殿下曾传召凤佩霞入内表演。那凤佩霞好生厉害,当日殿下将金银锞子撒了一地,那凤佩霞居然赤脚踩着那些锞子连翻了十八个跟斗,之后还稳稳站在锞子上,一丝也不动摇。殿下当日便说,那些被凤大当家踩过的锞子,才算是亮丽馨香呢。”

胤礽冷眼看着那太监说完后一脸讨赏的表情,冷哼一声,“还有呢?”

“殿下?”那太监不防胤礽却是这般反应,一时有些呆愣,却也还记得扑通一声跪下。

“哼,怎么不说了?”胤礽站起来,居高临下的俯视着那奴才青青白白变幻不停的惶恐的脸,“等下是不是该撺掇孤传召戏子了?或者还有你家那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