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贾政-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政一愣,想了想最近府中唯一能称得上是喜事的就是珠儿和李纨成亲,难道又有谁要娶亲不成?东府那边贾蓉还小,唯有大房的贾琏年岁与珠儿相当,难道是他?
“是琏儿订下亲事了?”
贾政这话音刚落,王夫人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老爷怎么糊涂了,我说的这喜事可不是大房,而是咱们元丫头。”
元春?贾政脑袋嗡了一下,难道是……
“嫂嫂娘家二舅母的孙女儿嫁去了内务府一个管事的儿子做侧室,如今得了个名额,只要拿出五千两银子,那管事就能为咱们元丫头安排一个秀女的名额,老爷,五千两银子换一个秀女也不算多,若是元丫头得了皇上的青眼入宫做了娘娘,老爷你可就是国丈爷了!”王夫人说着脸上刚刚因为贾政提起大房亲事而产生的不悦全然褪去,只余一脸的狂喜。
国丈?贾政气急反笑了,今年是康熙五十年,自己三十四岁,当今皇上都多大了?还国丈?自己不限丢脸,估计康熙都拉不下老脸来把这么一个小姑娘选进宫去!

 
作者有话要说:【清宫的警卫制度】
清朝内廷法制严密,它没有统一的警卫机构和总管大臣,而是分设侍卫处、护军营、前锋营、内务府三旗包衣各营、神机营等机构,实行分工分区警卫,互不统属,却互相钳制,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精锐轮值于紫禁城内,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期轮值在紫禁城外。

又精选上三旗中武艺出众的高手作护卫,其中亲信担任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整个北京城,为拱卫皇宫为中心,处于八旗满洲官兵的层层布控之下。
这就是清代警卫制度的特色。




贾母议定贾政说事

对王夫人的想法,贾政气归气,可是王夫人话里的另一个信息让贾政有些不解,什么叫用五千两银子换一个秀女的名额?这贾家可是汉八旗中的镶白旗,他这几日看的史书上也明确写了,凡满、汉八旗的女子必须选秀,不许私自聘嫁。
先问出了心中的疑问,王夫人听后这才想起贾政晕倒后忘了大半自家事,连忙跟贾政解释了一通贾家因着荣、宁而公求来的恩典使家中的女儿免去选秀的事。
王夫人心里是认为老祖宗们都糊涂了,这八旗权贵子弟家的男人可全是要通过皇上赐秀女完婚的,没了秀女的资格就失去了成为这些权贵家中嫡妻、侧室的资格,只能嫁给汉官或庶民,这让王夫人怎么愿意。
“老太太可知道这件事?”贾政先没有说自己的态度,而是问了贾母的态度。
“还不曾与老太太说。”王夫人微愣,她也是刚得到的准信儿,偏巧这时候贾政回来了,她便先把这事说与了贾政听,却把老太太给忘了。
“还是先听听老太太的意思再说吧。”贾政说完,王夫人点头起身去了贾母的院子。
见王夫人走了,贾政的脸色难堪起来,眉头都皱在了一处,元春的事不能再拖了,只是他总是以为元春年纪还小没把元春的亲事放在紧要的地位,如今盲目的找女婿,万一找到一个中山狼可如何是好?
想了想,贾政还是把贾珠叫了来,贾珠如今与翰林院的一些老师和他岳父家那边认识的学士们走的很近,兴许他身边有合适的人也说不定。
贾珠听到父亲叫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当听完父亲说了元春的事后,贾珠的小脸也没了笑模样,宫里那是什么地方,母亲怎么会想着把大妹妹送到那里去!
“珠儿,你心里可有什么人与元丫头年纪相当,家世如何倒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品性纯良。”贾政说完,贾珠沉吟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若是老太太和太太都一门心思的想把大妹妹送进宫里去,就算真寻到家世品性皆好的,恐怕也无法改变老太太和太太的主意。”品性?早就被富贵给恍花了眼!家世?家世再好能好的过皇上,好的过那些阿哥贝勒们?
“既然这事是你舅母她寻到的门路,实在不行我去找你舅舅商量一下。”贾政听了贾珠的话也明白过来,他刚只想着若是在元春的秀女名额弄下来之前先把元春订出去,可是就算挑好了人选,贾母和王夫人那边不同意还是空想。
“爹,恐怕是不行,舅舅他……”贾珠咬唇不言语了,他如今结识的都是准备明年院考的秀才们,一个个都拜好了老师全是有才华的,在一起讨论文章学问至于也会涉及到些其他官吏,自家舅舅的人品,贾珠如今也看得十之八九了,他怕是巴不得自己的外甥女成了皇妃来为他的仕途增加筹码呢!
看贾珠为难的欲言又止的模样,贾政也明白过来些,也不言语了。
就在父子二人正难过的时候,东府那边派人来请贾政过府,说是东府在宴请宾客,其中还有工部的右侍郎大人也到了,贾政本不想去,可是这原版曾经工部的上司来了,自己不过去却是不好,更何况右侍郎是正三品,而自己如今的侍读是从四品,论官职的品级,他也不好拒绝。
让贾珠自去回书房好好温书,贾政换掉身上的官服换了较为正式的便服,去了东府。
东府如今热闹的很,贾政到的时候这群老爷们已经酒过三巡,此时正一个个眯着眼睛听着小曲儿呢,见贾政来了,贾珍忙迎了过来。
客套了几句,贾政便低声问了贾珍:“哪位是工部的右侍郎大人?”
贾珍知道贾政曾经摔坏了脑袋的事,此时见贾政问了连忙指着那坐在第一排左手边第三个的中年人说道:“那位就是年希尧年大人。”
年希尧?贾政下意识的想到了年羹尧,不过这想法只是在脑中闪过一下便被他给抛开了。
因着原版从不喜参加这些宴会之类的事,总是与一些腐儒在一处聊些虚学问,是以这群人与贾政并不熟悉,况且曾经贾政不过是个额外主事的小官,又不是荣府的长子,他们便也没刻意的结交。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先是这贾政的大舅子升了京官,然后就是贾政本人被康熙赏识成了皇长孙的侍读,虽然侍读这官也不大,可历来侍读都是主子贴身的信赖之人,这群人中都有着所依附的阿哥们,哪一个都想从贾政这里打听一些太子身边的事好去自家主子那里邀功,因此对贾政可谓是格外的关注。
这边贾政被迫应酬着,那边贾珠回了书房却是坐卧不安,想了想离了书房去找李纨,此时李纨正在查看账目,见贾珠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事。
贾珠让她去贾母房中看看太太在不在那里,若是在让她势必要留下听一听大妹妹的事儿。李纨虽然心里不解,但还是按照贾珠的吩咐去了。
李纨到的时候,王夫人却是刚刚说了些家常的话,见李纨来了,王夫人和贾母让她进来坐下,王夫人又问了几句账目上的事,便开口说了元春的事,倒没避讳李纨,反而有些夸耀的意思。
虽然珠儿的前程和亲家有莫大的关系,但是她做婆婆的却不能因为这对媳妇弱三分,今儿倒要叫媳妇看看,自己的女儿马上就要进宫做皇妃了!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话也是大喜,不过她对王夫人想着让元春进宫却是不以为然:“当今圣上年岁已高怕是早没了填充后宫的心思,就算进了宫,位分也是低的,可如今这些阿哥们却还有些侧福晋的位子是空着的。”
王夫人着贾母的话心里也在盘算着,贾母可是与些老太妃们关系不浅,若是贾母出面的话……王夫人想到这里不由得笑容更深了:“元丫头的事,还要仰仗老祖宗。”
贾母点头微笑:“过几日就是淑惠老太妃的寿诞,这边咱们家给元丫头疏通了秀女的名额,我再去宫里求老太妃从皇上那里求个恩典给元丫头选一门好亲事。”
李纨此时听了也明白了贾珠为何让她来这边,她虽然进门的时间并不长,可是也看出来了贾珠兄妹二人感情十分深厚,而自己丈夫是什么脾性她又不是不知道,恐怕是不愿让元春攀上这门亲事的。
可是老太太和太太都兴高采烈的,李纨也不好面无表情,赔笑了一阵也到了晚饭的时候,伺候了贾母用膳之后,贾母便让李纨回房了。
回房之后李纨便把贾母和王夫人的话一字不漏的学给了贾珠听,贾珠听过之后不语了良久,这才叹了口气,连老太妃都搬出来了,看来这一次,大妹妹她……摇了摇头,贾珠去那边找父亲贾政说这件事,这才知道贾政在东府还没回来。
贾珠有些着急了,贾政虽然伤势痊愈了,但是毕竟也是伤了元气,太医特意叮嘱了还是少吃些荤腻,少饮酒才好,如今到了那东府,恐怕父亲已经喝了不少,贾珠连忙带着一两个小厮去了东府。
此时贾政的确有些头晕了,这古代的酒烈得很,他这身板又不是自己的那副,量大量少他还真不知道,唯有在洛阳喝过一次醉牡丹,可是那酒却是极低的不醉人,这次却不一样,他已经觉得头重脚轻了。
贾珠到了之后把贾珍拉过来:“珍大哥哥,太医吩咐了不让父亲饮酒对伤口不好,这伤口刚愈合好,万一出了事儿,耽误了明儿去太子府上,皇上怪罪下来可怎么办?”
贾珍被贾珠一吓唬也不敢再留贾政了,贾珠让两个小厮过来扶住贾政,贾珍还特地备了马车让贾政父子二人坐车回府。
坐在车上,晚上有些凉意的风吹进来,贾政微醺的脑袋也清醒了不少:“珠儿,先不回府上,去城里待一会儿咱们说说话。”
贾珠也正想说元春的事儿,再看贾政并非醉得厉害,便点头答应了。
父子俩找了个茶馆,便下了马车让车夫驾着车先回了宁国府。
此时茶馆人并不多,茶馆的小二见贾政和贾珠穿着不俗是忙殷勤的迎了上去。
贾政说道:“找个安静的雅间,沏一壶碧螺春。”
小二引着二人到了雅间,不大一会儿茶水被端了上来,小二说了一声:“有事儿爷您再吩咐。”后便出去了。
贾政喝了杯茶水觉得醉意又消下去了不少,贾珠这才把李纨说给自己的话与贾政又说了一遍。
贾政听过之后叹了口气:“若是只你母亲这样想,我还能做得了你妹妹的主,可是老太太发话了,我也无能为力了。”
贾珠道:“听老太太的意思,是想让大妹妹进到王府上去,这王府也总好过进宫,我们先为大妹妹打点一二,将来大妹妹真是进了门也不能让人看低了。”
贾珠此时也想了不少,倒没了先前的抵触,先前是因为王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元春进宫侍奉皇上博个名分,当今天子的年岁与大妹妹堪比祖孙,贾珠自然是十分不满,可是现在想想,如果是王爷贝勒这些人,年纪还并不大,也许真是大妹妹的良配也说不定,因此贾珠话里也有了一份松动。
听出了贾珠的意思,贾政却不以为然,抿了口茶,贾政却说:“你这话说的糊涂,无论如何打点,只是旁人高看一眼又如何?”
“爹,这话怎么说?”贾珠看到贾政脸色不渝不解的问道。
“你媳妇你觉得如何?”贾政不答反问。
贾珠脸上一红,点了点头不说话,贾政笑了笑又说:“不往高了攀,假如当日你所娶进门的不是李老家的姑娘,而是求得了恩典娶进门一个满洲的姑奶奶,今日你与你媳妇还能如现在一般吗?”
贾珠一听,脸色慢慢的苍白起来,满洲的姑奶奶,就算娘家比贾府门楣再低,进了门也是连老太太都要给几分颜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文里提到的老太妃,用的是清史稿里面后妃列传中的一位: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妹也。顺治十一年,册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皇考淑惠妃。妃最老寿,以五十二年十月薨。


【格格】
清亲王以下诸女称格格。
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之女品级为郡主,侧室所生为郡君。

郡王之女封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之女品级为县主,侧室所生为县君。

贝勒之女封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之女品级为郡君,侧室所生为乡君。

贝子之女,正室所出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室生称宗女,不授封。




茶馆闻说弘皙后悔

见贾珠面色变了,贾政继续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满洲姑奶奶,假使这位是个固山格格又会是什么样?”
贾珠沉默半晌艰难的开口:“是咱们全家的主子。”
贾政点了点头:“娶进门的都如此,更何况你大妹妹是嫁过去,就算被那些府里的下人高看了一眼不敢欺辱,可是在那些满洲妻妾和丈夫的眼里,你大妹妹也只能是个奴才罢了,空享富贵又怎么样,我宁愿把女儿嫁给一户普通的人家,夫妻二人举案齐眉,也好过如此。”
贾珠脸上有一丝羞愧,更带了些惶恐和绝望:“那大妹妹她……”
贾政摇了摇头:“就算想明白了却也无能为力,这才是最让我难受的事。”况且,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自己早一些把元春的事放在心上,在珠儿刚刚定了李纨之后就为元春张罗亲事,事情就不会变成这样现在这样!
“珠儿你如今也大了,学问也长了,将来也是要入朝为官的,有些道理你也该想一想。咱们家身份尴尬,虽入了汉军旗,可在满洲贵族的眼里咱们却仍旧是个汉人,将来你必是要在翰林院熬上几年,若是外放去做官还好些,可是如果点进了御史台或是做京官,还不能想明白自己的身份,怕是祸事不小。”
元春的事已经让他后悔,如今贾珠虽然有长进凡事也都长了心眼,可是毕竟还是要说清楚些事,免得将来自己又为珠儿的事后悔。
贾珠听到贾政说起自己,连忙认真的听着,听到贾政说道满汉之别,也心有所悟的点点头。
“珠儿,满人称皇上为主子,自称奴才,咱们汉官则称臣,听上去咱们身份好听些,可是实质上,咱们才是皇族眼中的奴才。将来若是在京中,免不了要直言进谏的,当今皇上再贤明他也是人呐,如果偏巧这天皇上心情不好,而你又说的太过,皇上会怎么想?合着你一个汉臣瞧不起满人是不是?你心里还是把他们当茹毛饮血的野人是不是?可是如果你总是说些皮毛之事,皇上又可能会想着你如果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就是老奸油滑之辈,不能委以重任。”
这古代当官的道理,和现代办公室的潜规则倒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然而这些道理现代人也许懂得,可贾珠身处那个时代却是闻所未闻的,听了贾政的话,贾珠想了片刻,开口问道:“那同僚之间又当如何呢?”
贾政听贾珠问道这个问题,知道贾珠的确是听进去了自己的话,这才继续说:“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品性多好的贤士他也是一个人,免不了有私心会嫉妒,珠儿日后做了官,可一定不要犯了文人的通病,很多时候祸从口出啊!”
贾珠自从离了家学与京中这些准备应考的士子们熟悉之后,认识了许多才学之人,年轻人都心高气傲的,在一起难免批评一下朝廷的某些政策之类,当时还觉得自己比朝中那些个大臣都懂得治国之道还飘飘然来着,如今听了贾政的话,贾珠只觉得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心,这话传出去,自己就是妄议朝政,说重了,可要和反清挂上边的!抄家灭族的死罪啊!
“满洲官吏更是如此,他们心里终究是和汉官有着隔膜,你把人家当朋友,人家未必瞧得起你这朋友,反而觉得是你厚脸皮攀附着人家。”贾政说到这便想起了自己与弘皙,当初是自己太草率了,恐怕现在自己在弘皙眼里已经是个奴才秧子了吧。
“老爷,珠大爷你们在这儿,可叫小的好找。”就在这时,却见雅间的门帘外响起了说话声,贾珠挑帘一看正是自家的小厮王二。
原来是王夫人和贾母说过元春的事后回房找贾政说太太的意思,这才知道贾政被请去了东府,可是过了两个时辰了,却怎么等贾政也不回来便命人去东府那边打听,这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