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军种田养包子-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蓝险峰表示受教了。鉴于蓝小弟认错态度良好,几人也便没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关于粮食珍贵的探讨。汪简又过去自家给蓝险峰拿了半袋子糟糠,教他多少草,多少糟糠,多少水,怎样拌料,多久喂一次,这才真正放过了蓝险峰。
其实蓝险峰虽然不知具体该喂鸡什么,但是也知道不应该是喂玉米碴子的,只是家里没有别的东西,又不好让鸡饿着,便只好出此下策,没想到叫几人好顿教训,但也因此对于养鸡的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因祸得福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祸。
正文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这两三天的相处,外加几个大人的可以溜须,已经使得唯一并不怕他们,也不排斥与几人相处了。于是蓝险峰便将唯一留在院中看几人做活,自己进屋收拾东西。
几样家具抬过来时,因为打算自己要打一套新的,这套反正迟早也是要放在东屋的,便直接抬了过去。因此蓝险峰需要将西屋炕上的衣服鞋袜等物先移到东屋的柜子里,被子暂时不动,先堆放在炕上。西屋炕上的瓶瓶罐罐,除了油盐等常用的作料,其他都放在打扫干净了的杂物间。
各类东西该归置的归置,该整理的整理,没用太长时间,屋内各项东西各归其位,看起来比之前整洁了不少,屋子也显得更加干净了。如今除了张家大嫂那正做着的被褥、衣物,城里铁匠那里打着的农具外,基本这个家已经成型。生活上还需要的诸多算计,只能着想到时再打算便可。
离开那个人后,虽然生活上清苦了一些,但是却能够使自己与唯一吃饱穿暖,且不用受那些白眼,听那些闲言碎语,纵使有些不如意又能如何,心里总是甘愿的。只是不知自己离开那人后,那人过的好不好,是不是已经发现他不见了,是不是正在到处找他。
他是知道那人不会找唯一的,即使唯一是他唯一的孩子,但他巴不得唯一根本不存在这世间,或者即刻死掉才好,免得碍了他的眼。他从来都是这样的,心里眼里只有自己与他自己,其他的,便连粪土都不如。自己待他又何尝不是一心一意,只是自己心中更宽了些,即使他曾是最重的那个,但却不是唯一那个。所以在发生了那样的事后,自己这情,便变成了情何以堪。
回忆使蓝险峰呼吸一窒,片刻后,他便恢复了正常。算了,不要再去想了,既然已经离开了,便是真的决定了离开。那人也是了解自己脾气的,想来也知道自己选择了唯一,放弃了他。以那人的脾气,以那人对自己的了解,他恐是不会追过来的。
回到前院,唯一正摆弄着手里的木头,近处看去,竟是只木头鸭子,雕的简陋了些,倒也惟妙惟肖。见他过来,唯一举起鸭子示意他看,得到他的赞美后,便乐呵呵的又自己玩耍去了。
蓝险峰也坐在旁边,这些活儿他是不会的,邢汪二人在房木匠之前帮全村打柜子时曾给打过下手,当然不光是他们,打到谁家谁家都是要帮忙的,因此对这些也都熟悉。蓝险峰只帮着递递木料,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蓝险峰也便趁机多了解了些村子里的事,方便日后行事。
如此过了几日,期间张家大嫂给送来了被褥衣物,蓝唯一愿意亲近几人,几家伙食问题全部由孙小先生包办,便到了镇中的集日。
说起来,这镇里的集日是每半月一次的,正是在离岭南不远的三里镇。这个镇子是老镇,参与集市的人也多是这儿的老居民。岭南虽然离三里镇不远,却也离县城不远,县城没七日一集,上次蓝险峰去了集便是县里的。
说起来这岭南人不怎么太赶三里镇的集市的,只是汪简邢风婚期将至,家里还有许多东西要填补,也不好等县里集日,便直接来赶这个集。蓝险峰还记着自家的炕席、油灯、灯油、蜡烛、糟糠之类都是别人给的,虽几人都很要好,但也都不是什么富裕人家,这些东西总不好白要的。况且自己在这几人中算是个富户了,虽然几人都没聊过这方面问题。
恰好孙小先生学里赶上六日一休,便直接放了众人的假,一齐坐邢风家的牛车去三里镇赶集了。说起来,这里面最闲的要数孙小先生了,他纯属是散心来的,其次便是房木匠,他要买辣椒,叫孙小先生做水煮鱼的,其实说到底他就是个吃货。
连唯一宝宝都是有任务的,由于孙小先生的可以为之,他这几日与先生学里的小娃娃们也能说上几句话,更是与张大嫂的儿子秋生成了好朋友,每每引得于旺大为光火,却仍将这二人保护得滴水不漏。
这次唯一来便是由于自己将糖果分给夏生吃后,夏生觉得很好吃,于旺也说舅舅给他家的糖果他喜欢的不得了,二哥分了大半给他的。于是唯一悄悄问舅舅,可不可以再买一些,叫他分给两人。得到舅舅的同意后,小唯一便十分主动地对邢风要求坐他的牛车去赶集。
对于唯一如此的给自己面子,邢风禁不住洋洋自得了一番,于是今早赶车时,撸起袖子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被孙小先生推测是由于汪简吃醋而被掐出来的,最后由当事人默认得以证实。
到了三里镇后,房木匠被留下看车,其他几人分两拨去买办东西。原本房木匠是不愿意的,但是这三里镇本就是老镇,他们几乎没什么熟识的人家,只能留下自己人看车。以往都是大家轮流看车,卖货物的,但是这次孙小先生直接发话房木匠留下,其他人自是乐意去逛的,房木匠屈于主厨的淫威,不得不照办,其实看车真的是个清闲得无聊的活儿。
汪简与邢风两个去置办成亲缺少的货物,孙小先生则带着蓝险峰与唯一闲逛。对于蓝险峰打算买的东西,除了席子外,其他都被否决了。理由如下:
席子,孙小先生是要替换的,反正自己也是要买的,这回蓝险峰主动提出要买,自己也不好弗了他的意。况且自己相中的人为自己买的席子,晚上睡在上面,就像睡在爱人的怀抱中,别提多美了。别管这是还的还是主动买的。
油灯、灯油,自家基本是不用的。主要是光亮太暗,对于自己这样生在阳光下,长在红旗中的21世纪大好青年来说,油灯是多么古董的东西啊。虽然自家现在终于有玻璃(那是琉璃,琉璃,很贵的说。)能罩在油灯上面使其光亮如节能灯,但自己明明打算这点灯油用完了赶紧换蜡烛的。
蜡烛,这个是自己目前能接受的唯一照明工具。不过蜡烛若是保管不好,表面遭到腐蚀,会影响其照明度的。你问为什么不好好保管?你问我我问谁去,就是随便找个理由,不让他买而已,你有意见?哼!
糟糠,这个东西虽然不是好东西,但也绝对不是坏东西,饥荒年头果脯的必备之物。不过现在不是饥荒年头,目前国库储粮可是够国家随便挥霍个十年八载的。糟糠不过是碾米过后的剩余废弃物,所以用来喂鸡,家家都有不少。你够不?要不我再给你抗半袋子?
于是,得以与心上人单独小包子直接被孙韶霜忽略了,街上其他人直接化为背景漫步街头的孙韶霜觉得很是开心,果然留下房木匠看车是正确是。若是真的花几个铜钱停在店铺门口,此时房木匠岂不是个大灯泡么,孙小先生暗自腹谤。
正文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带着蓝险峰和宝宝在集市上转悠了一圈,买了一张炕席,又见着有卖凉席的,有给唯一买了张。菜蔬一类的,家里土豆还够吃一阵子,上回买的萝卜也还没动,便不打算买什么。
有卖头年冬留下的干红辣椒的,孙韶霜买了两串,家里上次抓到的鱼还没动,打算回家做水煮鱼的。又见着卖黄豆生的豆芽,干黄花菜的也买了些,这些放进水煮鱼中,那也是很美味的。
将席子、菜蔬送回车上,房木匠正与旁边车上的人聊天。见他三人回来,忙问孙韶霜他是不是可以跟旁边车上看车的替换着看会儿车,下去转一转,结果被孙小先生一个眼神电了回去。又见着孙韶霜手里的辣椒,立刻表示自己一定好好看车,顺便连隔壁的车一起看了。
隔壁车上的人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是在待在这太无聊了,又有乡亲愿意帮忙看车,自是求之不得的,百般感谢后,飞也似的跑了。只留下某人干瞪眼,无语问苍天。
丰辽县临近东越,而这三里镇却与东越更加接近,这三里镇的得名,正是由于其距离东越不过三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过管道却在丰辽县的平坦大道上,三里镇离东越虽更近一些,但是却是隔着一座大山。
做大买卖的人赶车队走山路是极其不易的,然而一些小商小贩却能挑着担子过山,只需要办一张通关文碟,便能自由来往边境,不过却是出不了丰辽县的。成平帝登基之后,更是颁布了通商条例,文碟办起来也简单许多。
这三里镇正是得益与此,因此一到集日,便有东越国的渔民挑着担子连夜赶山路过来,与西平王朝的百姓贸易往来。卖了海货的银钱直接购进一些茶砖、布匹、陶器、菜蔬、粮食等,回了东越贩卖,挣上一笔差价。
这些都是寻常百姓要用的东西,价钱也更便宜些,像大宗一些的买卖,自有大商户进行,他们这些小商贩只是在其中沾点零头,换些钱讨生活罢了。但是像盐、铁器却是不允许贩卖的,盐小商贩们可以够一些自家用,这自是有数量限制的,铁器一类,就是连把菜刀也是不可以贩卖的。
食盐,对像这样的海上人家其实是不用的,这样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内陆边关的羌国制定的,不过也不是完全限制,主要是盐一类的生活必需品,为了控制商人谋取暴利,控制民生,都是由国家的盐铁司负责的。相较于食盐,对铁器的要求更高些,主要是冷兵器时代,一把菜刀都是可以用来打仗的兵器的,因此是绝对限制的。
今日赶集,孙小先生主要便是想带着蓝险峰和唯一宝宝到海市去看看的。冬天是物质匮乏的时节,因为靠近海边的关系,冬天也是能吃到一些海货的,只不过,鲜鱼到了这边后都成了冻鱼了,怎么看着都不喜欢了。
春天一到,孙韶霜便想着过来买些海鲜的,要知道在现代,一桌全海鲜宴,那得多少钱呢,那时候自己可是吃不起的。不过现在好了,物价便宜,离海又近,天天吃海鲜宴都没问题了。
虽然不能真的天天吃,不过每次这样一想,孙韶霜就在心里能高兴个几天。今天正巧邢风赶车过来了,自己决定绝对要买新鲜的,放水桶里拎回家,好好做顿海鲜宴给大家伙改善改善。其实说起来开春那阵子的海鱼最是不错,虽不很肥美,却胜在肉质紧实。现在的鱼不如那时候紧实,也不如夏季肥美,不过到底是道肉菜,且价格不贵,做得好了,依旧是道美味。
拉着两人奔到海市,好家伙,卖海货的摊位已经摆了老长。蓝险峰抱着唯一随着孙小先生这瞧瞧那看看的,好不忙碌。连他都觉得孙小先生在这海市就化作了一尾鱼,滑不溜丢的,根本捉不住。只好放人他到处跑,自己抱着孩子跟在后面。
孙小先生到了海市便如鱼得水了,这看看那瞧瞧的,看着蓝险峰跟不上自己了,便回头再去拉他,很快又不见踪影,又回头找人,如此反复,两人终于将这海市逛了个遍。
好容易出了海市,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孙小先生不好意思的拉拉散落在耳畔的发丝,刚才只顾着挑剔人家的鱼啊虾啊的不够肥,不够新鲜什么的,心心念念要选最好的给几人尤其是蓝险峰做顿好吃的,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那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熊瞎子了,真是够丢人的了。
蓝险峰看着懊恼不堪的孙韶霜,虽面上不显,但尖尖的耳朵却变得通红,出卖了主人此刻的心情,才觉得这孙小先生像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人。平时孙小先生总是一副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看的很透的模样,又因为作着先生,总是要表现的成熟些才能压住那帮小泼皮猴子们的,便常常使人忽略了他的实际年龄也并不很大这个事实。
今日的发现使得蓝险峰在心里悄悄的将孙韶霜看成了一个孩子,想他小小年纪便自己讨生活,又不得不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便觉得有些心疼,在心里也更近了几分。这个结果于孙小先生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孙韶霜低着头又拉着蓝险峰回了集里,在他看过较好的几家买了鱿鱼、鲜贝,大虾,本想买些螃蟹的,但这时候螃蟹都瘪瘪瞎瞎的,没有二两肉,还是秋天的螃蟹好,滋肥肉润的。见有虾米卖,也买了些,这东西不能做海鲜吃,一般都是用来调味的,萝卜馅儿蒸饺,放些虾米正好。
本想买几条鱼的,但家里已经有房木匠抓的河鱼了,虽肥美不如海鱼,也多了些土腥气,但是做水煮鱼还是没问题的。倒是这海鱼即使拿木桶装回家,也不如河鱼养得起来,因此便忍痛割爱了。
闲逛一阵,又叫孙小先生发现一种海鱼,这种鱼渔民大多不会特意去捕,虽然个头大,全身只一根鱼骨,但是味道实在不美,少有人买。一般都是渔民捕鱼时无意中捕获的,捕到后仍扔回海里。有的无意间被夹带进其他鱼里,也是碰见买鱼都的,就附赠了,这鱼做好吃起来味同嚼蜡,人称蜡鱼,多用来喂鸭子了。
不过对于孙韶霜来说,这蜡鱼就是个宝贝了。他提出要买时,老板直接将剩下的十多尾全数奉送,他正愁没处处理呢。见他们没拿什么装鱼的家伙事儿,便拿了草绳穿起来给他们。不过这数量多了些,在集上不能叫唯一下地走,孙小先生一看就是个干不了重活的身子骨,老板还热心的唤来伙计帮他们提鱼送过去。
正文 第十七章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有事出门,所以万能的草稿箱咯~~ 第十七章
孙韶霜两人自是很感激的,蓝险峰一直生活在内西北、江南一带,对海货并不熟悉,对于老板有是送鱼又是帮忙提鱼的举动很是不解。但孙小先生倒是明白的,只是好奇这老板怎么会弄来这么多蜡鱼,便顺口问了句。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老板是个善心的,也不怪乎对他们这一般的客人也如此好心。这老板也是他们西平人,本不是个卖鱼的,而是在隔壁街开着个食味居。这饭庄主要经营的便是海鲜。
这老板一直从东越一个临海小村上货,前几日这村子男人出海,竟遇见了风暴,死的死伤的伤,剩下一帮老弱孤寡。这村子也是个守信的,怕耽误他店里的海鲜供给,便由老渔夫出海,昨晚傍晚回船捕了鱼,今早天蒙蒙亮便送了过来。他一见送来的鱼,竟掺杂了半数蜡鱼。
那送鱼来的,是那村子的村长,他也是急急忙忙的过来,等着这鱼钱买药的。以往打捞也没这么多蜡鱼的,许是近些年捕到的蜡鱼又都扔回了海里,导致数量巨大,往往一捞下去,有半数都是蜡鱼的。老渔民们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回来的又晚,早上送来的又早,就没注意。
现在一见如此,老村长当即提出这次是他们的失误,这鱼不算钱了,只是希望老板能看在过去的情面上借些银钱,让他能买药回去。这都是老主顾,老板也不要他白送,连蜡鱼在内,都按斤算了银钱,又帮忙联系买药。
送走老村长以后,他店里便留下主厨、账房和一个伙计看店,他则带着另一个伙计在这摆起了摊子。其实就是谁问了便送几条回家喂鸭,否则这么多的鱼放自己店里又没处扔的,还不得臭了啊。
孙韶霜听这老板说完,心下便有了计较。蓝险峰在知道这鱼竟是没人愿意要的时候,则是感叹渔民生活的不易,又赞叹老板人实在,是个好人,必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